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首页 > 资产

中芯国际高调入场''吓坏''资本市场,散户怕是中石油第二,开盘就清仓

作者:wangsu123
日期:2020-07-18 11:00:17
阅读:

文丨AI财经社 郑亚红

编丨赵艳秋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7月16日,在茅台被点名批评、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走到一个新节点之际,万众瞩目的中芯国际正式登陆科创板,并惊呆了资本市场。它的发行价格为每股27.46元,一开盘涨幅就飙高245.96%;最终以82.92元的股价收盘,市值超过6100亿元,当天成交额超400亿元。



面对这样高调的入场,中芯国际究竟有没有被高估再一次成为热点话题。


A股和港股两个表现


A股惊艳亮相的中芯国际,在港股则经历了另一种光景,7月16日跌幅达25.23%,股价收于28.75港元(相当于25.96元)。


一位股民吐槽称:这差价也太大了,A股都是奔着一夜情去的?就没有准备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另一位股民在豆瓣某理财小组中透露,当他看到港股才三十多,觉得A股的中芯国际被严重高估了,于是自己在一开盘就以95元/股的价格,卖掉了手中500股中芯国际的股票,赚了3万多元。


疯狂的股市表现确实让一些股民感到不安。有人调侃,中芯国际很有可能是13年前的中石油。


2007年,中石油在A股上市,作为当时号称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开盘涨超191%报48.60元,盘中最高冲至48.62元,A股和港股总市值超万亿美元,一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超过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等海外同行。


然而中石油也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叫做“上市即巅峰”。此后的13年里,中石油的股价一路下跌,不断刷新新的底线,深度套牢散户。截至7月16日,其股价只剩4.41元,距发行价已经跌去73.60%。中石油的这段历史,也成为投资机构、股民成长中的血泪必修课。


但另一些人则认为,中芯国际绝不会是第二个中石油。芯片作为科技创新产业,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比石油更长远和可靠。


2.


实际上,作为国产芯片代工的龙头厂商,中芯国际IPO的过程一直受到各方关注。


根据此前中芯国际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原本计划募资200亿元,但最终募资到的总资金达532.3亿元,是预期的两倍还要多。这笔募集规模也是自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IPO之后,A股最大规模的融资。


中芯国际上市底气的背后,离不开国家队、地方政府、产业链、外资机构的一路撒金扶持。7月5日,中芯国际披露了一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这份公告中披露了此次参与融资29家战略投资者。


这份名单沉甸甸。其中既有国家队坐镇,比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基金二期)、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风投资金)、国新投资有限公司等;还有地方政府,比如上海科创、上海国际资管等;也有外资机构抛来橄榄枝,比如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阿布达比投资局等;还有一系列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



这29家战略投资者的配售金额合计达242.61亿元,占初始发行规模的近一半。其中最多的两个机构分别是缴款金额达35.18亿元大基金二期,33.17亿元的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此外,青岛聚源芯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也认购了22.24亿元,它是由14家中芯国际产业链上的公司组成的基金小分队,包括了13家上市公司比如上海新阳、中微公司、中环股份、韦尔股份、汇顶科技等,以及一家正在IPO的盛美股份。


明星璀璨的投资者名单之下,中芯国际的实际情况如何呢?


回归到中芯国际的业绩上来看,其招股书显示,从2017到2019年,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3.9亿元、230.17亿元、220.18亿元,2017、2018两年同比实现1.9%、7.61%的增长,而2019年,中芯国际陷入负增长,营收同比下降4.34%。


招股书还显示,在这三年间,由于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扶持,政府对中芯国际的补助金额达到41.7亿元。


同时,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中芯国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分别亏损6.17亿元、5.22亿元。招股书中解释称,这是由于先进和成熟工艺生产线的扩产尚未体现规模效应,公司面临较高的折旧压力,且研发投入不断增大而造成的。


从2017年到2019年,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35.7亿、44.7亿、47.4亿,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6.72%、19.42%及 21.55%。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拥有技术研发人员 2,530 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 16.02%。


对比晶圆制造厂龙头企业台积电,其2019年研发支出是29.6美元,相当于207.20亿元。这个数字是中芯国际的近四倍。而它的研发人员则有6534人,人数上远远高于中芯国际。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人才密集型产业,对于刚刚起步的国产晶圆厂亦是如此。招股书中称:“如果公司未来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不能支撑技术升级需要,可能导致公司技术被赶超或替代,进而对公司的持续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中芯国际的披露的计划,此次募集到的资金中80亿元将投入到12英寸芯片SN1项目中,40亿元投入到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中,80亿作为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12英寸芯片SN1项目”是中国大陆第一条14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生产线,规划月产能为3.5万片,目前已建成月产能6000片。


目前来说,中芯国际是国内第一家实现了14纳米FinFET 量产的晶圆代工企业,代表了大陆最先进的水平。但同时,它仍然与头部的厂家存在两到三代的差距。台积电和三星已经实现了7纳米的量产,并正在投产5纳米。


由此看来,中芯国际还需要踏实而高效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人才的积累,才会让资本市场对中芯国际保持住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