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积内有多少分子
一体积不是一个定数(你可以将1mL、1L、1立方米或0.5mL、7L、9立方米等任何一个确定体积的量看作是一体积) 所以:“一体积内有多少分子”没有确定答案

道教何为定数,为什么有一个人算出的定数怎么改也改不了,还是发生了
一切皆有定数,而定数之中亦有变数,关键就看人“心”。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不管将来你怎么做,都请保持内心的平静:一个人一生有很多选择的岔路口,每个人都会在岔路口犹豫,但你只有一个选择,在选择前,你只要想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你只要明白你所做事情的意义是最重要的,但前提是不要后悔,而不后悔的前提就是要一直有一颗平静淡定的心,要有此心就需要有一个平衡的心态,要有平衡的心态就需要不被“贪婪、痴迷、虚妄”所诱导
你们看过《了凡四训》吗?袁了凡听了孔先生的话,心想,这老者都把我算定了,算什么都是对的,既然命中注定,那我可能这辈子就这样了认个官职也好,再大官也没什么机会...直到遇见云谷禅师,才悟道什么,懂得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道理。 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了凡听了云谷禅师的话心想:不应该呀。想我这个福相一般,行善积德的事情做的也不多,积累又不多,福报根基浅。有时候还对旁边的人不耐烦乱发脾气,一张嘴也不饶人,自以为才智比人都高,目中无人,还快言快语说大话,伤到人自己也不知道,不改变这种行为,没有机会改变命运。总之,从那以后袁了凡决定:命运既然天注定,那就从自己改变入手,坚持不懈的做好事,改脾气,改变自我,改变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想想命运没什么不可以改变的。

-1,-1,-1,-1,-1是否是等差数列?
若一个数列的每一项都为一个相等的常数,即an=a1(n∈N*),则数列{an}为“常数数列”,也叫“常数列”。 一个常数数列如:2,2,2,2,2,2,...一定是首项为a,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所有常数数列(除an=0外)均是首项为a,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常数数列的实质就是零阶等差数列。
肯定是等差数列,首项为一l,公差为0

1头牛、1只羊、1只鸡,成败兴亡,为何说这些是大明王朝的定数?
因为朱元璋少年时期家境贫寒,而且家中子嗣众多,再加上元朝末年,天灾人祸,很多人都因为填不饱肚子被饿死了,但是,朱元璋在和徐达一起玩耍的时候,杀了一头牛,是给地主家放牛的时候杀的地主家的牛,回去以后就将牛尾巴塞进了石缝里,告诉地主说牛掉进了石缝中,出不来了。朱元璋自然是丢掉了放牛的工作,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凌云壮志。这就是关于朱元璋的一头牛。但在朱元璋死后的250多年以后他的子孙从真皇帝面对严重的财政危机时,裁撤了驿站,裁撤驿站以后,李自成就下岗了,最终,李自成找到了一个放羊的工作,在放羊的过程中,认识了结拜兄弟刘国龙和李过,李自成和他们两个也一起将主人的羊给吃了同样的丢了工作,然后起义反抗。就在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以后,1631年,皇太极入侵,祖大寿前往抵抗的时候,遇到了暴雨部队的士兵饥饿难耐,就偷了一只鸡,但是这只鸡是山东望族王象春家的鸡,士兵被王向春家的仆人人赃俱获,最终兵丁将那个家谱杀死,然后溜之大吉,但是王家并不是好欺负的,要求彻查真相。再这样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因为一只鸡爆发了吴桥兵变。所以啊,这就是明朝一头牛,一只羊和一只鸡的故事,这头牛成就了明太祖朱元璋,这只羊成就了李自成,灭掉了大明王朝,一只鸡成就了大清王朝。
明朝灭亡最大的原因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真相都快被埋没完了,有一个最大原因我却认为是天灾
杀了一头牛,是给地主家放牛的时候杀的地主家的牛,回去以后就将牛尾巴塞进了石缝里
因为穿插历史与现实,戏剧与实际的结合,展现了明世宗嘉靖末期在清修明史中奸臣严嵩的穷途末路。极具政治水平的历史,很是烧脑。甚至于经常看脑残剧甚至会影响智商
这都只是野史并没有实际文献,所以都只是当时笼络人心的方法而已

朋友出了个脑筋急转弯,他对我说:“假如1等于10,2等于20,3等于30,4等于40,依此
既然叫做脑筋急转弯,那就可以和数学没关系,这道题可以看成一种语言阅读题,相当于“假如西瓜=茄子,萝卜=白菜,大象=青蛙,桃花=蕨菜,那么问茄子=什么呢?“这样的题。所以等于1
数字是定数,所以不可能发生1个鸡蛋等于10个鸡蛋的事。
这道题不成立,因为是假设性的题目,而假设的东西是没有答案的。
因为10等于1所以1也等于10,答案是1。
这在数学里叫定义新运算,根据前面已经有的条件,只能推出 10=1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28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