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http://211.67.81.71/jwweb/
洛阳师范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http://211.67.81.71/jwweb/洛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位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洛阳。学校地处伊水之滨,万安山下,东汉太学便发端于此。南望二程故里,传颂着程门立雪、鲁台望道的佳话;西望关林和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绽放着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光芒。学校现有23个学院,2个公共教研部,7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100余人。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00余人。教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称号200余人次。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实施“学科引领”战略和应用科研攻坚工程。自2016年以来,连续入选ESI数据库排行榜,化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旅游管理学科获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现有省级重点学科8个。获批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创新联盟各1个;现有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功能导向多孔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38个。三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多项;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数量连续四年位居河南省高校第一位;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00余篇,被SCI和EI收录600余篇;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0余项。为加快学校发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一、引进高层次人才对象(一)两院院士(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奖励计划”人选、“”人选、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等。(三)学科带头人学校省级以上研究平台: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急需的优秀人才。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副高以上职称,年龄在40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年龄可以放宽到45岁),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理科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一区发表论文4篇以上;人文社科类在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独立发表论文6篇以上,其中2篇发表在我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或B类核心期刊。2.理科类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导师排名第一,本人排名第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一区发表论文2篇以上;人文社科类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导师排名第一,本人排名第二)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或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并在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独立发表论文4篇以上,其中1篇发表在我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或B类核心期刊。3.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以上。(四)博士年龄40岁以下1.优秀博士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海外知名大学毕业或具有海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任职经历,在国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奖励。(2)主持国家级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导师排名第一,本人排名第二)。(3)理科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一区发表论文1篇以上或在SCI二区发表论文2篇以上(从事基础化学、理论化学研究的需在SCI一区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SCI二区发表论文4篇以上;数学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三区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SCI发表4篇以上);人文社科类博士在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独立发表论文3篇以上(其中1篇发表在我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或B类核心期刊),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并在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独立发表论文2篇以上;工科类博士在SCI二区发表论文1篇,或在SCI发表论文2篇以上,能够对学校转型、应用学科发展起到领军或关键作用。2.急需博士原则上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或独立发表论文3篇以上,胜任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部分学科专业发展特别紧缺的博士按照优秀博士待遇引进。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待遇(一)两院院士年薪200万元,购房补贴200万元,安家费300万元,科研启动及实验室建设经费2000万元;团队成员待遇面议。(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奖励计划”人选、“”人选、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年薪100万元,购房补贴200万元,安家费300万元,科研启动及实验室建设经费1000万元;团队成员待遇面议。(三)学科带头人注:(1)服务期为8年,安家费来校当年首付30万元,剩余款项服务期内每年发放2万元。(2)学校按照每月2000元标准为本人发放租房补贴,发放时间为3年。(3)购房补贴凭在洛阳市区购房行为发放,需有交房款项证明等材料作为支撑,发放的数额必须有足够的房款票据为依据,分三次发放,第一次发放70%,其余两次(第二次发放15%,第三次发放15%)根据考核结果发放。(4)配备笔记本电脑一台。(5)以人事代理方式解决配偶工作,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小学、初中)问题。(6)来校工作后,学术成果达到有关要求的,按照《洛阳师范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享受相应科研奖励。(四)博士注:(1)服务期均为8年,优秀博士安家费来校当年首付20万元,剩余款项服务期内每年发放2万元;急需博士安家费来校当年首付10万元,剩余款项服务期内每年发放1万元。(2)学校按照每月2000元标准为博士发放租房补贴,发放时间为3年。(3)购房补贴凭在洛阳市区购房行为发放,需有交房款项证明等材料作为支撑,发放的数额必须有足够的房款票据为依据,优秀博士和急需博士分三次发放,第一次发放60%,其余两次(第二次发放20%,第三次发放20%)根据考核结果发放。(4)配备笔记本电脑一台。(5)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小学、初中)问题。(6)配偶为毕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以人事代理方式安排工作。(7)来校工作后,学术成果达到有关要求的,按照《洛阳师范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享受相应科研奖励。三、人才引进工作程序(一)公布招聘信息洛阳师范学院人才引进政策及计划发布在洛阳师范学院网站(网址http://www.lynu.cn/)和相关网站进行宣传。(二)报名和资格审查博士研究生可通过电子信箱向相关学院负责人投递个人简历(求职意向书),学院确定面试(试讲)时间并通知应聘博士前来面试(试讲)。(三)面试(试讲)面试内容为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面试(试讲)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学术研究潜力、思想政治表现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四)体检体检工作由我校组织实施。(五)公示与聘用体检、考察合格人员即为拟聘用人员。拟聘用人员名单在洛阳师范学院校园网公示后,采用备案制上报省教育厅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六)聘用依据《河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省直事业单位聘用人员通知》办理相关手续,工资待遇按河南省事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四、人才引进岗位、专业及人数高端人才引进不受岗位、人数的限制。高层次人才(博士研究生)引进岗位、专业及人数,详见附件《洛阳师范学院师资引进计划》。五、考核管理(一)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对学科发展、团队建设起到引领作用,在国内外本学科范围产生一定影响。3年进行中期考核,完成相关考核任务之一的,可以发放第二次购房补贴;6年终期考核,完成全部考核任务的,可以发放全部购房补贴。(1)作为主持人以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单位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2)理科类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SCI发表论文6篇以上,其中SCI一区2篇以上(或其中SCI一区1篇,SCI二区2篇以上);人文社科类在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独立发表论文6篇以上,其中2篇发表在我校学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或B类核心期刊上。(3)获得省级以上学术荣誉称号或省级以上成果奖励获得者(国家级排名前五,省级独立或排名第一)。(4)6年内获得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二)优秀博士的考核3年进行中期考核,完成相关科研考核任务之一的,可以发放第二次购房补贴;6年终期考核,完成全部科研考核任务的,可以发放全部购房补贴。如在考核期以洛阳师范学院为署名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视为全部科研考核任务完成。1.理科优秀博士(1)作为主持人以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2)以第一作者(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在本学科SCI发表论文6篇以上(其中二区以上2篇),或在我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以上。2.工科优秀博士(1) 作为主持人以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单位获批省部级项目1项(若主持国家级项目且具备下列两项中任一项的,视为达到终期考核要求)。(2)以第一作者(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在本学科SCI、EI源刊发表论文4篇以上(其中SCI二区以上2篇),或在我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3)作为第一发明人以洛阳师范学院为唯一的专利权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以上。3.其他优秀博士(1)作为主持人以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单位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2)在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独立发表论文6篇以上,或在我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或B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4.应用学科博士可以按照上述考核标准考核,也可以6年终期考核横向联合项目到账经费达到300万元以上,3年中期考核取得一定研发成果或完成终期考核目标1/3的,可以发放相应购房补贴。(三)享受优秀博士待遇的急需博士的考核下列9个专业类别的急需博士,引进时享受优秀博士待遇:电子电气通信类,物联网工程,教育学,学前教育,旅游管理,电子商务,意大利研究,新闻与传播类,食品科学与工程。享受优秀博士待遇的急需博士,3年进行中期考核,完成相关科研考核任务之一的,可以发放第二次购房补贴;6年终期考核,完成全部科研考核任务的,可以发放全部购房补贴。如在考核期以洛阳师范学院为署名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视为全部科研考核任务完成。1.理科博士(1)作为主持人以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2)以第一作者(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在本学科SCI发表论文4篇以上(其中二区以上2篇),或在我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2.工科博士(1) 作为主持人以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单位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1项(若主持国家级项目且具备下列两项中任一项的,视为达到终期考核要求)。(2)以第一作者(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在本学科SCI、E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3篇以上(其中SCI二区以上1篇),或在我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3)作为第一发明人以洛阳师范学院为唯一的专利权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以上。3.文科博士(1)作为主持人(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1项(若主持国家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视为达到终期考核要求)。(2)在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独立发表论文4篇以上,或在我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或B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上述学科博士可以按照上述考核标准考核,也可以6年终期考核横向联合项目到账经费达到200万元以上,3年中期考核取得一定研发成果或完成终期考核目标1/3的,可以发放相应购房补贴。(四)急需博士的考核3年进行中期考核,完成相关科研考核任务之一的,可以发放第二次购房补贴;6年终期考核,完成全部科研考核任务的,可以发放全部购房补贴。如在考核期以洛阳师范学院为署名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视为全部科研考核任务完成。(1)以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单位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若主持国家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视为达到终期考核要求)。(2)人文社科类博士在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独立发表论文3篇以上,或在我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或B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并在CSSCI来源期刊(不含扩展版)独立发表论文2篇以上;理工科类博士以第一作者(洛阳师范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EI发表论文4篇以上,或在SCI二区以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我校认定的国家级A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 引进的急需博士在终期考核时,如完成本学科优秀博士相应科研考核标准的,购房补贴按照优秀博士待遇标准发放。 ;

2019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2018年 湖南中医药大学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http://mooc.hnucm.edu.cn/portal一、微课的界定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资源是一种用于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微型课程资源。本次微课大奖赛中的微课特指微课资源。一个知识点的微课资源应包括微课视频、进阶练习、学习任务单三个相互配套的组成部分。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不同,微课资源可分为讲授类、应用类、实验演示类三种:讲授类: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关键概念和原理。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应用类:关键概念和原理的应用。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应用问题(例题),并围绕问题开展分析、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实验演示类:教师应用教具、实验器材或计算机模拟软件作示范性实验,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各个学科的微课资源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所针对知识点的特殊需要,不应拘泥于某种形式。1.微课视频: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知识点,用视频形式呈现的教学资源,时间长度一般在5-10分钟,最长不超过12分钟。微课视频一般用于解释知识点的核心概念或内容、方法演示、知识应用讲解。微课视频的制作必须经过微课设计、微课课件制作和微课视频录制三个阶段;微课视频虽然只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但也应有情景设计和核心概念(内容)的引入、阐述和解释、归纳与小结等必要环节。2.进阶练习:是微课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微课视频配套,一般采用在线测试方式,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知识能力目标的掌握程度。进阶练习与一般常模测试不同,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的查缺补漏学习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微课视频学习 -练习-重复学习微课视频-再练习-直至全部掌握知识点能力目标,实现学习的查缺补漏。一个微课的进阶练习应至少提供2套进阶练习。每套包含5道题;2套试题难度应相近,题型相同;每套题应包含概念辨析、熟练练习和应用拓展3种题型。全部采用客观题,便于计算机自动评分;必须提供唯一的正确答案;每个习题应包括题文、选项、答案、详解、错析、提示、分值等相关信息。具体格式请参考湖南微课网样例。3.学习任务单:是由教师设计,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提供“学什么和怎样学”建议的学习导航,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建议以及配套学习资源推荐(包括教材相关内容阅读及其它学习资源学习)。学习任务单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把学习任务转化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具体格式请参考“湖南微课网”样例。二、内容及要求(一) 微课视频1. 音视频录制要求(1)录制现场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避免在录屏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2)所选择参与录制的授课教师应仪表端庄、神态自然、精神饱满,讲授从容,教学态度科学严谨。教师可以出镜,也可以是画外音的方式,如非必要,应避免教师长时间出现在微课视频中,尽可能不使用画中画方式。(3)教学语言规范,声音响亮,节奏感强。采用标准普通话(英语及民族语言版本除外)配音,使用适合教学的语调,英语使用标准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特殊语言学习和材料除外)。(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5)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如有需要可在微课程中适当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7)声音与演示过程有良好的同步,充分利用鼠标的拖、点配合解说,适当使用画笔功能,如有演算推理过程,可使用手写板,演算推理过程的书写要整齐、规范,字迹工整、美观。( 8)录制过程页面随着授课进度翻动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长时间静止不动。为增强授课效果,可以插入适当的动画、图片等素材。(9)画面大小要求为 1280×720,如教学需要,课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适当调整屏幕大小。2.微课课件的制作(1)微课课件及其嵌入的媒体素材应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字体、字号搭配协调合理。(2)微课课件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整体风格统一、新颖、活泼、有创意,色彩搭配协调符合视觉心理,并具备良好的动态感和空间感,满足录制要求。(3)所使用的微课课件(PPT、动画等)版面大小应根据录屏画面实际大小来确定,建议采用16:9的长宽比。(4)如使用OFFICE2010以上版本的PPT制作微课视频,则微课课件的首页将作为微课视频的片头,在PPT首页中要求体现学科、年级、上/下册、知识点名称、主讲教师姓名等信息。(5)微课课件的文本等其他素材资源要可控,不能将一个页面的所有内容全部呈现,应按照教学的要求,逐级出现,可设置为由授课教师点击鼠标才出现;特别是演算推理、实验现象及结论等类型的微课课件,必须由授课教师点击鼠标才出现,不能直接整版页面直接呈现。3.后期加工制作以及视音频文件压缩发布(1)经加工制作后的微课视频时长在 5-10分钟,最长不超过12分钟。(2)片头不超过 5 秒,应包括:学科、年级、上/下册、知识点名称、主讲教师姓名等信息。知识点名称应与教材名称保持一致。(3)提示性信息(如线条、图形、说明文字等)大小合适、颜色与正文颜色对比明显。(4)字幕清晰美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国家规定的除外)、错别字,能正确有效地传达信息。(5)字幕字体、大小、色彩搭配、摆放位置、停留时间、出入屏方式力求与视频中其他要素(画面、声音、背景音)配合得恰到好处,不能破坏原有画面;演示实验类微课中的多机位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6)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7)同一视频中,各节点视频分辨率统一,不得将标清和高清混用。(8)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9)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二) 进阶练习微课学习是一个学习、评价、诊断、反馈、再学习的过程,微课的学习模型包括交互式微课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的进阶练习和单元测试、计算机自适应学习诊断和错误分析、个性化补救练习等学习环节。进阶练习是基于标准的测试,是类似游戏通关的在线检测系统,学习者学习一段微课视频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只有当学习者全部答对一套练习题后,才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如学习者完成的一套习题答案有错误,微课系统将要求学习者再学习微课视频,然后再进行进阶练习测试,直到一套试题测试全部正确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微课视频学习。这种在线检测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能力要求,每一个微课资源的进阶练习应至少提供 2 套配套进阶练习,每套练习至少包含 5 道题。每套题应包括概念辨析、熟练练习和应用拓展 3 种题型,每个进阶练习题均为客观题,每个习题都应包括题文、选项、答案、详解、错析、提示、分值等相关信息,题目设置的各个选项,除正确答案外,应尽可能暴露出学生,特别是学习尚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容易发生的典型问题和典型错误。(三)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能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取得自主学习实效。学习任务单一般以表单为呈现方式。分为学习指南、学习任务、资源链接、困惑与建议四个部分,其中学习指南又包含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学习形式预告等。 ;

http: //118.182. 212.238: 8082/ jwweb/怎样登录
http: //118.182. 212.238: 8082/ jwweb/可以直接在浏览器的导航栏搜索登录。IP:http: //118.182. 212.238: 8082/ jwweb/属于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金昌市人民政府和金川集团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的全日制公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的前身是经原有色总公司备案隶属于金川集团公司的成人高校-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始建于1984年,批准文号〔1984〕教成字033号)和甘肃省首批"标准化中等师范学校" -金昌师范学校(始建于1984年,批准文号甘教师字〔1984〕 314号),2010年7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两校合并改建为甘肃有色治金职业技术学院。学院18个专业、23个证书被教育部列为"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师范学校、金昌市"循环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单位。学院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总工会授予“陇原工匠培训基地"1个,省人社厅授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教育厅授予"名师工作室"4个,省级科学仪器共享平台1个,省科技厅等部门授予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政府授予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金昌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烟台南山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一、烟台南山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烟台南山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为http://jwc.nanshan.edu.cn/,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二、烟台南山学院简介烟台南山学院是由国家大型企业集团南山控股投资兴办、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南山学院,山海之间。学校地处新兴海滨城市山东烟台龙口,东海校区面向大海之滨万亩黑松林,南山校区紧邻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占地面积3028亩,建筑面积77.23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工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航空学院、音乐学院、健康学院、化工学院七个二级学院,其中航空学院、音乐学院、健康学院、化工学院为特色二级学院,开设75个本专科招生专业,26个系(部、中心),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医学等学科门类,在校生2万余人。学校在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南山控股“整合、优化、创新、发展”工作理念,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以校企一体化建设为主抓手,推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各方面不断取得突破。2016年,获批为山东省民办高校优 质特色发展奖励扶持第一层次学校。2017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学校与青岛科技大学启动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计划。科学的办学定位——立足应用,服务发展。学校办学坚持公益性、坚持地方性、坚持应用型、坚持以工为主(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学校依托大企业集团,走公益化办学道路,立足胶东,着眼山东,面向全国,以工为主,工、管、经、文、艺、医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2030年左右,建成内涵发展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本世纪中叶,综合实力进入全国民办高校先进行列。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传授相对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可用“四有”来概括,即“上岗有能力,创新有思路,创业有办法,发展有基础”。鲜明的办学特色——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学校秉承“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办学理念,发挥与南山集团同根同源的优势,积极开展五个校企一体化建设(即专业产业发展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科学研究工作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一体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利益共赢。优良的师资队伍 ——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学校遵循教育规律,秉承人才强校理念,用事业凝聚人、用实践造就人、用机制激励人、用制度保障人。特邀著名院士、知名专家担任发展顾问,聘任高校博导、硕导担任学科带头人,引进著名企业专家担任“双师型”教授,形成了一支以专家教授为骨干,以硕、博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师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古训,坚守“严谨治学,精心育人”的信念,潜心科研,精心教学,诠释了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打造了享誉社会的南山教育优质品牌。先进的教学设施——持续投入,追求高端。图书馆建筑面积近3.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00万余册。学校建有各种各类实验室200多个。其中既有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电气信息实验中心、商科实验实训中心等教学场地,又有铝合金压力加工工程技术中心、高水平纺织工程综合实验室等科研设施,更有民航飞机机务模拟中心、机务维修训练中心、单双发教练飞机23架、飞机模拟器6台、高性能全动模拟机、陆空通话实习室、模拟飞行实习室、风洞实验室等实验设备。坚实的实践平台——校企融合,注重实践。校企紧密融合、深度融合、高端融合,搭建学生基础技能操作平台、专业技能训练平台、综合技能应用平台,联手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烟台南山学院-南山集团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与澳大利亚羊毛发展有限公司(AWI)、中创软件等国内外100多家企业联手合作,按企业经营管理技能要求组织实践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与南山铝业公司等单位成功申报了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并被批准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广阔的就业前景——敏而好学,学以致用。学校实现了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实习见习、联合科研等活动,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每年与南山集团、中煤工矿集团、中创软件等40余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学生就业工作满意率高达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构建了完善的就业招聘服务体系,每年开展企业专场招聘会、专业专场招聘会、学院供需见面会,进校招聘企业多达800余家。学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建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水平,鼓学生走上社会自主创业。2016年,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批为山东省省级创业示范平台。2018年,被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评为“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丰富的校园文化——斯文教化,文化育人。以先进文化为引领, 紧密围绕,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当代企业先进文化(南山文化)等资源,致力于现代大学建设,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遍布校园的数十座雕塑、百余个宣传栏、数千块文化墙,感化学子润物无声;孔子学堂联袂南山孔子学院,广泛传播“孝、悌、忠、信”等优秀儒家文化;成立55个文体教学俱乐部,探索文体教学新路子;搭建东海交响乐团、管弦乐团、爱乐合唱团等文艺社团,传播高雅艺术;举办“山风海韵”校园品牌活动,融合演讲赛、摄影展、书画音乐展等学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形成了厚重的德智体美育人环境,将大学精神植入学子内心,融入日常修为。完善的助学体系——爱心助学,求学无忧。学校不断拓宽助学途径,逐渐完善“奖、助、贷、勤”资助体系。近三年,共有60余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700余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320余人获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30余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760余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80余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累计有1万余人次获得国家和省政府的各类奖助学金,帮助8000余名学生申请到生源地助学贷款。舒适的生活环境——各种功能,一应俱全。学生餐厅被山东省卫生厅评为“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学生宿舍被山东省教育厅高校后勤管理处公寓评比为优秀单位。学生公寓设置独立的学习间、卫生间、阳台,水、电、暖样样具备,有线、无线网络配备齐全。学校既有便捷的餐厅、浴池、超市、理发等生活设施,也有高标准的体育场馆、礼堂剧院等文体建筑,还有功能先进的国际会议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为大学生舒适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庆工程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一、重庆工程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重庆工程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为http://jw.cqie.edu.cn/,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二、重庆工程学院简介重庆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以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为特色,经济管理和人文艺术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理论基础好、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学生为目标,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动漫、环境设计以及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地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国家中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市。学校现设有两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其中南泉校区位于主城人文风景区南温泉,双桥校区位于重庆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水湖畔。校园占地763亩,校舍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6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69万册)。学校设有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通识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有2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50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2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27人(教授64人,副教授2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0.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学历专任教师615人(博士66人,硕士5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6.1%;“双师型”教师540余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5.8%。此外,学校聘有企业一线的兼职实习实训导师1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习实训大楼、创新创业大楼和大学生服务中心大楼、标准化塑胶田径运动场和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学生教学活动中心以及全光纤接入的数字化校园服务系统等。建有信息技术、大学物理、语言教学等30余个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室;建有软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计算机、电子与物联网、艺术工程、土木建筑工程、企业经营管理等14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下设有PLC技术、物联网综合、FPGA技术、汽车电子、网络协议分析、云存储与虚拟化、跨专业企业经营管理、建筑BIM、工程测量与信息处理、摄影摄像等60余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并与企业共建有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学校为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项目制、岗位制实习实训教学活动,建有校内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艺术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等项目制工程训练中心,并引入腾讯公司、阿里巴巴集团、360信息安全集团等知名企业入驻学校,建立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和行业学院,为学生提供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和就业服务。学校还建设有一批市级科研基地,“金融大数据智能应用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为重庆市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平台,“重庆市数字影视与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文化动漫研发传播中心”为市级科普基地,“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研究团队”为市级高校创新团队,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和科技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了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创新创业园是重庆市孵化器协会理事单位、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渝经济区创新创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大学生微企创业孵化园、重庆市首批众创空间;同时被团中央、团市委认定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青年创新创业学院教学基地”,这些高规格示范基地为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搭建了更为良好的平台。此外,学校围绕重庆市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战略,利用软件与电子信息学科专业优势,与相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机制,与长寿工业园、仙桃数据谷、遵义软件园、永川机器人产业园等10个大型产业园区及园区内的企业建立人才供需和联合培养关系,提升学校服务区域(行业)经济能力。学校针对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360企业安全集团、阿里巴巴、旭硕科技、浙江中科视传等知名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及创新中心,联合培养人才。其中,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与360企业安全集团共同成立“安全运营服务工程师订单班”,联合培养信息安全领域人才;计算机学院和宏碁电脑(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云计算实验室;数字艺术学院和浙江中科视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产学研联合研创基地”,共培师资,协同育人,联手打造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的VR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管理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建新零售人才实训基地,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等。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和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近三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全国高校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及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荣获600余项奖励,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另外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国际化水平,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发展平台。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数字校园,独特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供不应求的订单就业,每年吸引着全国数千学子来校求学深造。经第三方社会机构评估,学校近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其中,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被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部队所录用,部分毕业生继续深造就读了研究生,还有部分自主创业者成为了优秀企业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校扎实推进******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正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智能技术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历史机遇,以跨越式姿态,朝着办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目标阔步前行。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29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