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是移动宽带 1000兆的 电脑直接连接光猫 但是电脑测速一直是100兆 这是啥问题?
你这个虽然是1000M的,但是你分开来之后,那么这个跟你电脑的内存还有你电脑的这个相对来讲的配件都是有关系的呀。并不是说你的网速多快,你的电脑就应该多快。
这个要看是不是连的光猫千兆口,电脑网卡是不是也支持1G,网线是不是超五类以上。
只能说明你的路由器确实是支持千兆的电脑连接路由器显示兆.说明你

1000M宽带,千兆路由器,WIFI测速只有100M?
你这有线测速都有点不足啊,不接路由器,光猫直接接电脑,测试下有线网速,。

电脑端测速为1000m的宽带,为什么在手机wifi上就只有100m了?
手机的WIFI信号不太强。因为路由器是有线接口是百兆端口,那么使用300M宽带,通过路由器后只有百兆的带宽了,路由器就相当于一个瓶颈。需要买个支持双频5GHz AC协议的路由器,并且有线端口需要是千兆,才能支持300M的宽带,比较便宜的如小米路由器4、TP WDR6500千兆版等。好一点的如华硕AC66U B1、网件R6400及以上。另外,测速建议使用有线测速,无线测速方面,还受限于无线网卡的性能及距离的影响,一般无法达到宽带最大带宽。无线协商速率一般取无线终端和无线路由器都可以支持的最高传输速率。例如:若无线路由器支持的无线最高速率为300Mbps,无线终端支持的无线最高速率为72Mbps,则二者无线协商速率理论最大可以达到72 Mbps。(1)无线协商速率正常,但受制于无线终端本身支持的无线速率影响,无线测速无法达到有线的速率。则属于正常现象,可以更换其他高规格的无线设备测试网速。(2)无线协商速率比较低(低于正常值),则可能与距离、无线路由器的设置、环境无线干扰、无线设备自身等问题有很关系,请进行下一步排查。

千兆只有百兆网速什么情况?
如是使用的联通宽带网络,宽带网速不好的情况建议用以下方式核查:查看光猫和路由器是否匹配,例如部分路由器无法带动猫的速率查看周围其他用户是否也存在网速慢的情况拨打宽带归属地客服咨询号码具体网速是多少,是否和实际使用速率相匹配把猫和电脑单独链接测试网速是否正常,如是正常需查看路由器问题
并不是说网卡是千兆的,其实际工作带宽就一定是千兆的。因为网卡总是要通过网线和交换机、路由器连接的,如果交换机或路由器的接口带宽只有百兆,那么千兆的网卡也只能自降身价来适应百兆的交换机。 另外网卡不以千兆模式工作,只认百兆,有以下几种原因:1、网线质量不过关,虽然是六类线,距离长点就衰减厉害。2、网线没接好。打水晶头时没打好,接触不良,8根线序没全对,百兆只要求四根接对了即可。3、网卡驱动和设置。驱动错误或者不完全兼容千兆。或者网卡工作模式不是自动,而是设置为百兆模式。4、光猫端口限制。运营商限制后只认百兆模式。扩展资料千兆网卡,最大带宽为千兆,而不是指流量为千兆。千兆太网卡是以单位面积时间内,数据流量达到1000兆(约为1G)速度的网络适配卡。 1000Mbit/s网卡也称为千兆以太网网卡,是根据网速从10M/100M/1000M自适应的网卡,最大传输速度能达到1000Mbit秒。千兆以太网网卡多用于服务器,以便提供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高速连接,提高网络主干系统的响应速度。
千兆网只是说这个网络最高支持千兆带宽,而不是时时都是千兆带宽。 建议你电话移动网络客服,要求上门调试服务。他们是移动网络的专业工程师,调试移动网络最专业。经他们的调试设置后以达到最优网络带宽。
可能光猫不是千兆的或者宽带本身就没有千兆,因为小区宽带一般是共享宽带,只有在闲暇时间,才有可能达到承诺的速度。
很正常的,首先你电脑路由器都是支持千兆网络的证明你懂一定的技术的。但国内网络速度虚标是正常现象,以前我家的百兆测速每秒也就7-8M/秒换了千兆网络后速度也就28M-38M/秒的情况。所谓的千兆光纤是指一根千兆光纤进入了你们小区,是你们小区所有人共享不是你一个人独享。

我安装的是1000M宽带,网络测速怎么显示100M11.63
可能家里的宽带速度跟不上,跟几个因素有关:接入宽带兆数,路由器,网线。要想有千兆宽带,必须接入宽带是千兆的,路由器应该也是千兆的,如果是百兆的话,输出的宽带就只有百兆了。还有网线也很重要。如果是旧的网线,速度也是上不去的。应该用六类线,也就是千兆网线。这三个有一个没有符合要求,宽带的速度还是上不去的。 电脑中存取数据的单位是“字节”,即byte(大写B),而数据通信是以“字位”做为单位,即bit(小写b),两者之间的关系是1byte=8bit。电信业务中提到的网速为1M、2M、3M、4M等是以数据通信的字位作为单位计算的。所以电脑软件显示的下载速度为200KB时,实际线路连接速率不小于1.6Mbit(1600Kbit)。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30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