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Wi-Fi6?还是折叠屏?展望2020年智能终端十大发展趋势

      最后更新:2020-03-28 12:41:20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1半导体行业处于下行周期的底部

      地方结构繁荣

      近年来,智能手机告别了10年来的单边上涨,个人电脑市场持续疲软,半导体行业进入了股票竞争的成熟阶段,正处于周期的下行触底阶段。对5G和智能汽车的需求不断出现,预计这将推动行业回到底部。

      尤其是“美国打压华为”和“日韩半导体原材料事件”破坏了现有国际分工体系的信任基础,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产业氛围更加微妙。在自我研究、自我控制和可控的战略目标下,中国产业链的重构必然会有一个曲折的过程。“有机危险”,一些细分市场(例如人工智能、平版印刷机、先进制造工艺等。)和区域市场(如中国市场)欢迎良好的发展机会。

      在资本和技术的双重门槛下,上游先进技术的供应商高度集中甚至独家提供,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如7纳米和更先进的制造工艺。除了TSMC和三星,仍然没有更多的芯片制造商来布局。

      2 5G片上系统,人工智能计算能力通常是幸运的

      高级处理能力低于7纳米

      与应用的硬件消费需求相比,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硬件产能过剩。竞争促使旗舰芯片产品每年反复升级,依靠先进的制造工艺来平衡PPA(性能、功耗和面积)。

      至于5G,在海斯、高通、联发、三星、紫光展锐等企业的推动下,5G时代的芯片竞争格局更加开放。市场将推出更多中端5G SoC,加速5G+在手机和移动终端的普及。

      人工智能,计算力将继续提高。人工智能专用加速器(DSA)旗舰被广泛使用,并有望渗透到中等范围。此外,代表计算力的TOPS和TOPS/W继续提高。行业逐渐提出的端侧培训需求,预计将推动浮点计算力布局,以及操作器、模型支持、SDK等工具链的发展。会更完美。

      旗舰芯片将遵循7纳米以下的先进制造工艺,其中5纳米将于2020年推出,3纳米将于2022年推出。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和功耗,5G SoC需要7纳米工艺来启动,而非旗舰SoC芯片的最佳工艺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在7纳米。

      3 5G+无线网络,双千兆快速普及

      虚拟终端市场复苏,5G模块助力垂直行业

      手机市场的4G到5G切换将继续加速,这是由竞争驱动的,甚至独立于5G网络建设的进程。得益于覆盖旗舰和中档市场的5G芯片,5G手机将在2020年降价至2000元以下。随着低端5G SoC的上市,5G手机有望在2020年底降至1000元。

      此外,5G和Wi-Fi6将提供双千兆位快速体验。旗舰手机和高端路由器通常会支持无线网络6。超宽带和点对点无网络通信技术可能成为热点。

      新通信技术的兴起为虚拟现实终端市场的复苏带来了新的机遇。分体式虚拟现实设备比一体机具有更好的体验和性价比,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虚拟现实终端形式,而跨平台的WebXR技术、标准和内容有望取得突破。

      5G模块是工业数字化的关键通信组件。预计价格将从2020年的1000元继续达到500元,这将使5G模块消除垂直行业的终端门槛。

      4.行业的衰退有助于手机和其他设备快速增加存储容量

      此前,由于下游需求疲软和3D等技术升级推动产量增加的综合影响,存储行业仍处于底部阶段。然而,最近有稳定的迹象,预计2020年会有一定的反弹,如图1所示。

      图1存储行业周期性亮点

      LPDDR5和UFS 3.0的应用将继续帮助手机提高平滑度和控制功耗,并将在2020年成为高端手机的标准。

      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物联网将推动存储需求回升。与此同时,12纳米的进步和随后的新技术节点将使增加每个晶片的比特数和降低成本变得更加困难。

      5全屏+灵活性是手机形态/外观的新趋势

      折叠屏幕仍然难以大规模放大。

      如今,移动电话趋向于具有覆盖100%正面的屏幕,即,诸如照相机的设备被布置在屏幕下方,屏幕不需要为照相机而特别成形和穿孔,并且爆炸屏幕和水滴屏幕将成为历史。手机全屏的“演变”如表1所示。

      表1手机全屏的“演变”

      在屏幕材料方面,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市场份额将超过液晶显示器。柔性弯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将取代传统的手机框架,其柔性区域甚至可以延伸到手机的后盖。柔性屏幕的“演变”如表2所示。

      表2柔性屏幕的“演变”

      目前市场上有三星和华为的折叠屏幕手机,但存在屏幕寿命、疲劳、触控、铰链、耐用性、软件用户界面不兼容等问题。很常见,很难保证用户体验。未来,折叠屏幕手机将继续成为市场的热点,但预计在2年内将难以推广到市场的主要消费价格。

      6摄像机硬件专业化

      多摄像机风靡一时,超高像素竞争又开始了。

      相机专业化意味着一台相机将负责一个单一的拍摄功能。由于相机算法速度慢且成本高,制造商开始尝试将多个相机功能分配给多个相机组,以便快速改善相机体验。例如,肖像照相机仅负责拍摄肖像,微距照相机仅负责拍摄微距物体,远程照相机仅负责拍摄远距离,超广角照相机仅负责拍摄广角,3D照相机仅负责拍摄3D景深等。小米CC9专业版市场上有五款相机,不同功能的相机分别负责一个拍摄功能。

      然而,由于依靠该算法来提高拍摄效果的难度和高投资,三星在相机传感器方面取得了突破,除了相机专业化之外,将手机主相机从目前的主流4000万像素发展到6400万甚至1亿超高像素。目前,上市的6400万像素手机包括三星A70s、红米K30等。在1亿像素手机中有三星S11+和小米CC9 Pro。

      7电池存储技术难以突破,快速充电标准

      无线充电和反向充电继续扩展

      从目前技术发展的成熟程度来看,很难在2025年之前为大规模商用移动终端电池生产新的存储技术。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预计将继续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缓慢增长。

      作者预测,2020年将出现80W+有线快速充电产品。然而,由于现有的65W技术能够在半小时内填充4000毫安时的非定制锂电池,预计未来制造商的相关竞争投资将相对减弱。

      同时,50W+无线快速充电产品将于2020年出现。OPPO和vivo将继苹果、三星、华为、中兴和小米之后推出支持无线反向充电的手机。多发射线圈方案等新技术的成熟将决定1(充电器)到3+(接收和充电终端)无线充电产品的商业过程。

      8指纹+人脸双重生物认证方案仍然是主流选择

      到2020年,生物识别技术在新型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将达到100%,主要包括指纹识别和以屏幕指纹为代表的人脸识别,更多机型配备了指纹+人脸双重认证方案。作者预测,液晶屏幕下指纹识别技术将于2020年上市,这将进一步促进光学屏幕下指纹向中低端的渗透。

      然而,超声指纹识别的市场前景需要进一步验证。然而,由于成本和技术的原因,虹膜识别和静脉识别很难大规模地应用于智能手机。

      作者认为生物识别缺乏新的应用场景和经验,预计指纹+人脸仍将是未来3年的主要特征。同时,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也将受到更多的关注。

      9丰富和升级的互动体验

      突破仍然需要新体验终端的技术和规模

      在未来,新的交互体验,如人脸交互和手势交互将逐渐被更多的新终端所支持。形式融合和体验升级是主要趋势。融合语音、人脸、手势、生理信号等多种方式来满足不同场景和多种交互的需求将成为新的趋势。

      例如,多融合交互主要集成了语音、人脸、手势、生理信号等多种方式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面部互动主要指细节信息,如表情、微表情、精神状态、眼睛注意等。语音互动包括多轮对话、主动互动、情感识别和反馈,并针对特定群体进行差异化设计。此外,还有手势交互、增强现实交互、虚拟现实沉浸式交互体验等。

      人机交互的突破依赖于技术瓶颈的突破、新体验终端(虚拟现实终端等)的规模。)和新体验服务生态的形成。未来3年将是虚拟现实终端扩大规模的关键时期。

      10跨系统和平台的多终端分布式协作体验

      单项竞赛走向生态岛竞赛

      目前,用户拥有的智能终端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人均可实现4种终端产品。面对未来从单一设备向多设备发展的趋势,物联网设备的体验需要从当前的品种分离向多品种协调转变,生态需要从独立向共享转变。

      在多终端形式中,终端间互连成为核心需求。通过分布式综合信息感知平台实现外部设备服务的本地虚拟化和用户与设备之间的自然感知交互,从而构建分布式多终端协作能力。

      笔者认为,到2020年,领先厂商将继续加大对泛终端生态产品分销的资源投入,全面开展类别拓展、操作系统定制、生态运营等。通过泛终端生态,提高用户对生态的忠诚度,制造商将从单一产品竞争走向生态竞争,以终端制造商为核心的泛终端生态岛正在形成。

      目标

      作者:程桂峰,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责任/形式:王玉蓉

      校对/审计:沈青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3087.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