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5G大战:斥资1800亿狂建50万基站,有人自称买了假5G

      最后更新:2020-03-28 13:48:07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文|爱金融实习生周祥岳

      编辑|鹿鸣

      这篇文章最初是由人工智能财经制作的。未经许可,请不要从任何渠道或平台转载。违反者将被起诉。

      你处理好5G包了吗?你是“假5G用户”吗?

      最近,随着三大运营商相继发布2019年度报告,5G包管理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根据三大运营商发布的财务业绩,截至2020年2月底,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别拥有1540万和1073万5G用户,总计2613万,而中国联通没有在2019年年报和2月份运营数据中公布5G用户数量。

      此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此前发布的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数据,2019年5G手机出货量为1376.9万部,2020年2月5G手机出货量为784.5万部,总计2161.4万部。

      这意味着仅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就超过了中国541.6万部5G手机的累计发货量。然而,在这数以百万计的额外用户中,除了可能拥有两张5G手机卡的5G手机用户之外,仍有大量用户处理了5G套餐,但没有购买5G手机和使用5G互联网。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许多网民也报告收到了三大运营商为4G手机用户提供4G升级5G套餐服务的客户服务推广电话。袁就是其中之一。关于他升级5G包的经历,他说,“我知道她有工作,因为她心肠软,所以成了一个假冒的5G用户。”

      “第一个月特价”、“快速互联网速度”和“大趋势”...在继续5G建筑竞赛的同时,三大运营商开始了另一场“争夺用户”的竞赛。

      (来源:中国愿景)

      2019年5G战争:超过2000万用户

      回顾3G切换4G时代,由于联通和电信的疏忽,移动以其早期的4G布局成为4G时代最大的黑马。

      以此为鉴,为了在5G时代取得领先,三大运营商很早就开始了5G之战,在5G标准建设、5G终端、5G网络测试等方面一个接一个,各种测试、应用和宣传类的相互竞争和相互竞争层出不穷。

      2018年6月,联通宣布已在16个城市开始5G规模测试。9月,电信宣布建设5G示范工程,并进行了17次城市规模的测试。12月,中国移动还宣布,17个城市将进行5G规模的测试和应用示范。三大运营商都已进入全国5G网络测试阶段。

      (来源:中国愿景)

      进入2019年,三大运营商的5G大战将进一步升级。

      2019年4月23日,中国联通宣布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特大城市开通5G测试网络,覆盖核心区域,同时在33个大城市的热点和部分行业开通5G网络。同一天,广东移动宣布与近100家5G产业链合作伙伴形成5G产业联盟。4月26日,电信明确将“你好5G”作为其5G品牌,并重申了SA(独立网络)战略。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播电视公司发放了四个5G商业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此后,除了继续在基础设施上竞争和圈地,两大战场5G终端和5G封装也相继启动。

      从2019年8月开始,电信、移动和联通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了5G体验活动,推出了“4G用户无需换卡、换号、换包,就可以享受5G网络,只需换5G手机”的5G用户体验计划,并列出了一批5G手机。

      在套餐方面,电信推出了为期两个月的免费5G测试套餐,采用内部测试邀请系统。购买5G手机的电信客户将选择内部测试用户,提供免费套餐服务,同时每月赠送100G流量。移动还发布了一个统一的5G测试包“每月200克流量,1000分钟语音通话,100条短信”。联通将向5G内部用户提供“20元10G流量,5元/1GB额外收费”的测试包。

      2019年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了5G公务套餐。与之前的“价格战”方法相比,三大运营商在5G包的内容和定价上相当一致。电信和联通最低129元/月,包括30GB流量,最高599元/月,包括300GB流量。然而,每班套餐价格比联通和电信低1元。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运营商已经在5G网络建设上投入了巨额资金,而且无法承受价格战。

      根据三大运营商2019年年报,2019年移动、电信和联通的5G资本支出分别为240亿元、93亿元和79亿元,建成开通50000多个、40000多个和40000多个5G基站。此外,联通和电信还共享对方的20,000多个5G基站,其中有60,000多个可用的5G基站。

      此外,基站建成后的运行维护费用也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仅在电费方面,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杨凤一表示,2018年,三大运营商将消耗约270亿千瓦时的移动基站,总电费约为240亿元。在相同的覆盖目标下,5G网络的能耗将是4G的9倍以上,达到2430亿度,电费达到216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运营商在5G上的布局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除了已经建成的数万个5G基站,三大运营商的5G服务已经覆盖了50个商业城市。至于5G套餐用户,截至2020年2月底,移动和电信5G套餐用户分别达到1540万和1073万。

      “成为5G”和昂贵,5G封装插槽仍然很难搞清楚

      随着2019年战争的结束,为了进一步抢占5G市场,三大运营商展开了新一轮布局。

      在5G资金支出和网络建设方面,移动计划投资1000亿元,新建25万个5G基站,在地级以上城市(含地)实现商用,通过加强4/5G向SA的协调和演进,有效满足ToC和ToB的市场需求。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表示将继续深化合作,分别投资约453亿元和350亿元建设约25万个5G基站,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根据这一计算,到2020年,三大运营商将再投资1803亿元建设50万个新的5G基站。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面对对手对5G的巨额投资,电信和联通于2019年9月9日宣布,他们将“团结一致,共图温暖”,合作建设全国5G接入网。目前,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已经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投资93亿元和79亿元,拥有的5G基站比移动基站多,建设成本为240亿元,节省了大量成本。

      (来源:中国愿景)

      在用户增长方面,三大运营商最近推出了相关优惠措施,鼓励用户升级至5G套餐用户。

      最终数据表明,这种方法在增加用户数量方面确实有效。1月15日,电信部门宣布,在5G投入商业使用后的两个月内,其5G用户数量已超过800万,甚至超过302万移动用户。

      当时,来自外界的声音质疑其800万用户的真实性,许多用户开始怀疑他们是“5G”。

      一个多月后,电信和移动的数据再次逆转。5G手机用户比电信用户多1540万。与1月份相比,电信5G用户增加了273万,移动用户增加了1238万。

      作为回应,三大运营商的许多用户表示,他们一直是“5G”。

      “我知道她有工作,有一段时间心软,所以她成了一个假冒的5G用户,”安源说,他最终在客服的大力推荐下买了一个5G套餐,尽管他没有一部5G手机与之匹配。

      据他回忆,前几天他接到中国联通客服的电话,要求推广5G套餐。“据说这是目前的特价,第一个月只要19.9元,然后每月49元就可以享受20G 5G流量,这是最划算的。”在他表示自己没有5G手机后,客服表示这个套餐提供的流量可以转换成4G高速流量。

      “我说我有无限制的流量,她很急,说‘先生,第一个月只要19元,你先做,以后可以取消预订,好吗?我现在就为你做。“那时,我的心融化了,我同意了,但我立即取消了续约,”阿元说。

      然而,即使续约被取消,他也要为这个“假5G用户”身份支付19.9元。“网络速度没有变化。仍然是普通的4G,相当于花19.9元买20G的4G流量,但是因为我有无限的流量,这个费用相当于白花。”

      根据中国联通发布的“5G升级包”计划,费用分为三个阶段:每月29元,第一个月9.9元,每月10GB全国流量,76元及以上套餐。49元/月,第一个月19.9元,每月20GB全国流量,用户可订购49元以上。99元/月,第一个月49.9元,每月全国通行30GB,无订购限制。

      作为回应,安源表示,如果他有一部5G手机,这个套餐会更划算,“但知道我没有5G手机并把它卖回给我,他觉得催数据、让顾客尴尬和让员工尴尬有点困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升级包计划还显示,用户在登录4G网络时可以享受4G网络费率,但5G终端(手机)需要登录5G网络,“在理想状态下,可以达到对应5G升级包的最高费率”。

      这意味着,对于没有5G手机或5G尚未覆盖区域的用户来说,该套餐有点“鸡肋”。

      事实上,这也是网民普遍抱怨的一点。许多网民说他们糊涂地升级到5G包,却发现5G不能用。一些网民甚至开玩笑说,这就像“买一辆没有车牌号码的车”。

      一些网民还说,他们接到了电信客服的电话,说他们可以免费升级5G套餐,却发现他们无限制的流量被取消了,流量被用得太多了,扣除了几十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那些没有购买5G手机的人之外,很多网民说他们属于那些购买了5G手机却没有使用的人,原因是“价格太贵”。

      一些网民说他们有5G手机,也建立了5G套餐,但他们最终发现他们的区域没有5G覆盖。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3118.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