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4-03 10:59:33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电子支付已经取代现金支付成为中国人的主流支付方式,二维码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维码的诞生:
在公众心目中,二维码与移动支付紧密相连。事实上,二维码诞生的机会远没有每个人想象的那么复杂,或者研究人员没有想到二维码的发展和使用会有0+那么广泛。
传统的识别码是一种条形码,在超市中经常见到,由不同厚度的黑条和白条组成。每个条形码只能包含30个数字或字母字符。条形码对商品来说绰绰有余,但对一些大型工业生产企业来说,条形码略显不足。

作为日本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日本的汽车零部件装配线需要大量的识别码。一个条形码不仅不够,而且太复杂,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滕宏远带领团队用了两年时间开发了矩阵二维码。然而,滕宏对二维码非常悲观,他不仅没有考虑出售专利,甚至在2014年获得欧洲专利局奖时,他还说“二维码最多还有10年的寿命”。现在我不知道这位“二维码之父”是否有任何遗憾。
二维码的开发:
2011年,凌空网络创始人徐伟申请注册“二维码扫描专利”,先后获得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条码图像进行通信的方法、设备和移动终端”专利。
从这开始,二维码支付开始应用于各种生活场景,并在短短几年内席卷全国。2018年移动支付报告显示,80.1%的用户每天都使用“扫描”进行支付。

二维码的未来:
二维码的消费也让一些网民担心,“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二维码很快就会被用光。”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政府制定了40种不同尺寸的二维码规格,从最小21×21矩阵到最大177×177矩阵。
以25x25矩阵的支付码为例,除去定位的大方块和限制区域,478个小方块代表信息,白色方块代表0,黑色方块代表1,这478个小方块可以组成2478个二维码。假设全世界有76亿人同时刷二维码,每个人必须刷10 134次(10的134次方)才能完成支付码。这些数据只是理论上的推测。事实上,二维码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所以二维码用完的概念并不存在。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供应并不意味着二维码将永远存在。由于二维码本身的漏洞,如容易被盗和刷,以及社会的转型和发展,自去年以来,许多企业已经安装了刷脸和支付设备,生物识别方案已经威胁到二维码的地位。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完善和广泛应用,二维码无疑将会衰落。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