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机器人造芯后,又跨界医疗,董明珠在布一盘什么局?

      最后更新:2020-04-06 11:04:59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整理和撰写文章

      在建筑空调整、智能设备、手机、新能源汽车和核心之后,格力电气董事长董明珠宣布,格力电气将在新皇冠肺炎爆发后,在消费和工业设备两个行业中增加一个新的医疗行业,并计划在医疗设备行业投资10亿元。疫情爆发后,格力电气已将口罩机、口罩、体温计等紧急医疗用品/设备上线。格力电气未来还将开发和生产“高端医疗设备”。

      董明珠表示,格力进入医疗设备领域的信心来自于拥有一支优秀年轻的研发团队。格力电器能够制造机床,服务于从无知到知识的机械设备和模具领域的不同行业。由于研发成本高,格力在过去的一两年里没有制造任何赚钱的设备,但他培养了一个独立的研发团队。

      出于对“格力进军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信心从何而来”的好奇,笔者梳理了格力迄今为止的技术成就,并在整理相关数据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空转移工厂,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多元化的科技产业集团。

      目前,格力电器有三个品牌:格力、东硕和景洪。该行业涵盖四个主要领域:暖通空调空调制(主要是家用空调制,商用空调制,制冷和制冷设备,核电空调制,轨道交通空调制,光伏空调制,等等。),家用电器(主要是智能设备、数控机床、精密模具、机器人、精密铸造等。)、高端设备(主要是厨房电器、医疗器械、环保电器、洗衣机、冰箱等。),以及通信设备(主要是物联网设备、手机、芯片、大数据等。)。

      格力电气拥有90,000多名员工,包括14,000名研发人员和30,000名熟练工人。拥有15个研究所、96个研究所、929个实验室和2个院士工作站,以及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个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和1个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格力电气的独立研发之路始于2001年,这也是朱江洪成为格力电气董事长的第一年。2001年底,朱江洪带领公司技术团队赴日,计划斥资5亿元购买三菱的“多联中央空调谐技术”。但是被对方拒绝了。“当时,我很天真。我认为我买不到技术,所以我买了一些备件并组装起来。然后我慢慢地研究它们。”朱江洪之前告诉媒体,但对方甚至拒绝出售备件。

      撞墙回国后,朱江洪带领研发人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仅有一部人工的情况下,开发出了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频一对多空调度机组,打破了日本企业对“多联中心空调度”技术的垄断。

      从那时起,自主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的理念就根植于格力电气的血液中。

      自1991年以来,格力电器一直致力于制造空。“前端制造业的智能转型是格力重新定位的开始。”

      01

      进入智能设备领域始于2013年

      2011年,格力电器制定了自动化发展战略。根据自动化发展的要求,先后成立了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设备制造部和自动化技术研究所。

      2012年,格力电气的自动化生产战略正式实施。同年,董明珠接任朱洪江,成为格力电气董事长。

      2013年,智能设备研发团队正式成立,先后成立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技术研究所、自动化设备制造部和智能设备技术研究所等技术单位,锁定机器人和精密模具两大领域。格力第一台数控五轴机械手GM1400于当年成功开发。

      自2014年以来,格力电器开始推动上下游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涉及8个领域的500家企业,提升了8000多个岗位。

      (早在2004年,为了加强和完善配套产业链,格力电气收购了格力集团旗下70%的格力达压缩机、80%的新加坡电子、70%的格力电气和75%的小型家电。)

      根据2014年度报告,格力电气将在2015年坚定地实施自动化战略,目标是“在3至5年内实现无人车间”,并将精益生产和自动化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自动化生产和制造系统。

      2015年8月,格力电气的智能设备研发团队首次公开亮相。格力首家智能设备工业园在武汉市蔡甸区正式开业。

      9月,珠海格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智能设备公司”)成立。同年,格力智能设备公司生产智能设备2000台,产值超过5亿元,入选广东省重点机器人企业(第一批)。

      格力第一个自制机器人冲压连接项目投入运行,第一台数控机床研制成功。格力电气为杭州智能电器产业园奠定了基础,杭州智能电器产业园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家用空音、商用空音等智能电器),也于2015年建成。

      2016年3月,格力智能设备产业园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经济开发区正式开业。该基地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智能自动化设备、高端数控机床、精密模具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6年6月,长沙格力生产基地大型中心空转移项目启动。长沙格力一期工程总投资20亿元,新建12条生产线,力争成为行业最高标准的四位一体智能自动化工厂。同一天,长沙格力二期工程——大中央空协调智能设备项目将开工。主要生产大型离心机、螺杆机、智能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预计投资超过30亿元。

      2016年7月,格力在第二届中国制造业峰会论坛上正式宣布进入多元化时代。围绕智能家电和智能制造两大领域,扩展制造空技术,充分发挥从产品到设备的协同效应,实现在多条赛道上同步发展的发展目标。

      2016年,格力电气将重点开发基于以太网总线的750瓦伺服驱动器、三轴和五轴机械手控制系统、总线式运动控制器、自动在线压缩机等产品。模具行业注重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如金属效果的免喷涂注射成型、模内热切割技术、PT-25绕线筒、整体前倾离心风扇叶片模具、3D打印技术等,实现绿色模具制造。同时,提高模具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模具制造的智能化。

      通过自主开发和制造的智能设备,格力电气2016年的整体生产效率将提高10.5%。

      2017年,格力智能设备公司年产5000台机器人的主工厂正式开始生产。GA-F500五轴数控加工中心等产品可供选择。

      2017年9月,河南省洛阳市与格力电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格力电器将投资约150亿元在洛阳高新区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11月,格力电气中心空智能制造基地在南京正式落户。

      2017年,智能设备成为格力电器的支柱产业之一。

      格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已形成“数控机床、机器人、工厂自动化、热交换器设备、新能源设备、注塑钣金设备、物流仓储设备、检测设备、精密传动部件、工业信息化”十大产品业务板块,产品100余种。其中: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经开发了不同种类的产品,例如水平多关节(SCARA)机器人、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四轴码垛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等。该产品负载水平为180公斤,应用于家用电器、家具、电子等领域,可替代员工在装配、抛光、喷涂、焊接等岗位的操作。

      就数控机床而言,主要产品包括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粗加工中心等。主要应用于板材、板材、模具、中小型壳体等复杂零件的加工,以及铝零件、塑料等板材零件的快速铣削。

      目视检查设备可以代替人工检查和判断,避免因检查人员疲劳造成的漏检和误判问题,提高检查效率和准确性。

      在汽车生产线领域,通过集成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设备,开发出自动化生产线,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家电行业和食品行业的自动化生产,帮助制造企业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应用于公司手机外壳自动化生产线和横店东磁永磁十五厂全自动生产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物流仓储设备:公司研发了物流仓储和运输自动化设备,并提供智能物流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于生产、制造、流通和配送。公司为客户提供物流规划设计、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设备定制、电子控制系统开发等服务,实现物料仓储、仓储、周转、分拣、配送等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伺服电机领域:2017年,格力电气完成了20多种伺服电机产品的开发,并批量应用于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公司的机器人,打破了日本和欧洲系统对高端伺服电机的垄断。同时,作为伺服电机核心部件的高分辨率绝对值编码器的研制已经完成,其系统精度优于国内同类产品。

      公司开发的五轴注射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采用了一整套自主开发的伺服系统、运动控制器和教学装置,并已成功应用于武汉、长沙等生产基地。

      2018年,格力机器人高速高精度伺服电机利用制动器集成、自粘齿轭分离核心结构等核心技术,突破机器人伺服电机功率密度、过载能力等核心指标,被中国机械工业协会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到目前为止,格力电动机器人的全套核心部件(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减速器)已经完全开发并独立生产。

      2018年6月,格力电器在2017年度股东大会上发布了行业计划,分为四大部分:0+调度、高端设备、生活用品和通讯设备公司。物联网、手机、芯片和大数据服务都是通信设备的一部分。

      9月,格力在第20届国际劳动和社会科学联合会上推出了新产品“G-FMS柔性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格力自主生产的核心产品,如工业机器人、AGV物流设备和智能立体仓库。拥有高精度石墨加工机床,可完成装卸、检验、配送、仓储等全智能一体化作业。

      2018年10月,广东省科技厅发布了第一批“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式创新平台”,其中格力电器依托打造“广东省智能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式创新平台”。

      根据2018年半年度报告,格力电气在智能设备领域拥有珠海、武汉和洛阳五家子公司,包括10个智能设备相关部门和近300名R&D员工。

      2019年8月,格力智能设备六轴工业机器人研发成功入选“2019年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

      同月,中国联通和格力电气签署了5G智能工厂和全业务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建立基于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家电行业5G智能工厂示范区。基于5G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围绕整个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协调发展和跨行业应用需求的协同发展,构建全国领先的跨行业集成生态系统。深化包括传统通信服务在内的全方位业务合作。

      9月,董明珠发布了一段5分钟的媒体视频,首次展示了格力电器投资4亿多元、占地1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在安徽的内部场景。

      格力电气表示,该厂已经建立了自动化生产、智能物流和信息管理的智能工厂系统,是中国热泵热水器领域的先驱。拥有500多项独立技术专利。

      2019年11月,在世界5G大会“5G+工业互联网峰会论坛”分论坛上,格力电器总裁助理、总工程师助理李介绍了格力未来5G产业布局,包括人工智能质检、智能家居、智能园区物流、设备联网、智能终端、黑光工厂六个方面。

      02

      手机和核心都是智能家居。

      格力电气在2012年开始设计智能家居。

      2014年,将成立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所和卫生技术研究所,以加大智能开发的研发力度。同年,智能环保家居系统发布,通过光伏系统实现家庭发电与用电的一体化,并定期为用户推出最佳节电方案。格力手机于2015年3月发布,定位为连接和控制智能家电的载体。

      为了解决芯片长期受到国外限制的问题,2015年,董明珠提出自主研发芯片,研发资金按需投入,没有上限。在此之前,格力电子每年花费数十亿元人民币购买芯片,这些芯片是从世界顶级半导体供应商那里购买的。

      2015年,格力电气孵化微电子研究所和功率半导体研究所,开启“制芯”之路。

      2016年,格力提出加快智能家居转型,逐步加大对家电的重视和宣传力度,先后涉足厨房电器、冰柜洗涤和各种家电。

      2016年,我们将开始探索国内消费电子、通信和工业控制芯片的发展方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同年,自主研发了EM32F051工业控制32位微控制器、EM32F091工业互联32位微控制器、工程超薄FS-IGBT晶圆,并建立了功率半导体实验室。2017年,自主研发了EM32L051低功耗32位微控制器和600伏平台系列FRD芯片,并与华润成立了电力设备创新中心。

      2017年8月,格力宣布与天猫达成了100亿英镑的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2018年前签署100亿元的销售协议,并将建立一个联合实验室,利用格力电气的核心技术和天猫大数据定制C2B,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

      根据2017年年度报告,格力电器在“技术相关多元化”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到“格式相关多元化”,并开始在智能设备、智能家居和新能源领域崭露头角。

      2018年4月,格力电气发布了2017年度报告,称:在智能家居方面,格力电气有六大关键技术,包括智能连接、智能互动、智能感知、智能云平台、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和人工智能。格力电气独立开发了一个智能云平台,并在世界各地部署了许多云服务中心,可以快速服务全球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格力+”应用实现对所有产品的智能控制,享受智能服务。

      该财务报告还提到“公司在2017年不会进行利润分配,也不会将股票转让或资本公积转换为资本利得。”原因是:“根据2018年商业计划和长期产业计划,公司预计未来将在产能扩张和多元化扩张方面投入大量资本”,“公司留存资金将用于生产基地建设、智能工厂升级、智能设备、智能家电和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营销。”

      2018年8月,“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成立,董明珠任董事长,谭建明任董事。同月,格力电器表示已经能够独立设计空调制主机芯片,并正在开发高端变频驱动芯片和主机芯片。“零边界”目前“专注于设计”,由一家铸造厂生产,但未来不排除独立制芯的可能性。

      2018年11月底,格力电气宣布计划投资30亿元参与文泰科技收购安石集团股份。安石集团的核心资产是安石半导体,以前是恩智浦半导体的标准产品部门。它主要生产和销售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其应用领域包括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电信和消费电子。它拥有10,000多条产品线和20,000多名客户。当时,安石半导体也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完整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的大型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关于此次投资,格力电气宣布,公司将利用文泰科技的5G研发能力,依托公司在空调整领域的领先优势,战略布局5G产业链,并在5G平台下把握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的巨大商机。

      2019年1月,格力电气与中国联通、民生银行、深圳总院共同推出中国首个“智能制造产业链应用解决方案合作创新平台”。

      从顶层设计开始,深圳通用建筑研究院将通过生产城市规划和智能园区建设,打造智能制造的创新孵化器。格力电器在多年制造业深度培育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工业互联+能源互联”的智能绿色工厂,为创新制造提供硬件保障。中国联通通过基础通信、工业互联和大数据云等信息技术为制造业注入互联网基因。民生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贯穿于整个流程,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注入活力和保驾护航。

      同月,格力成都工业园项目开工典礼在四川成都举行。智能制造产业园将以成都为基地,以辐射全国为目标,建设自动化、智能化工厂。其中,格力成都工业园区的洗衣机智能家电生产基地将着力打造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生产模式,实现自动调度和产前准备、智能物流配送、设计过程数据自动传输等。以形成全过程数字监控。

      4月,格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批准了由广东华中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广东古耜、南京李鹏、北子洲、中国机械第一设计院、中国机械激光等6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0+调度行业全过程协同智能制造新模式”。

      该模型形成了包括整体生产、供销协作、计划协作、材料协作、设计协作、过程协作和制造协作在内的“六个协同”的完整体系。格力数码示范厂已经建成,并应用了国内四大类18种核心智能制造设备。

      6月5日晚,文泰科技收购安石半导体的计划获得批准。这件事被称为董明珠核心建筑的“第一次胜利”。

      11月12日,格力电气宣布将投资20亿元参与三安光电私募。萨南光电是一家在a股上市的领先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公司。格力电气表示,对三安光电的战略股权投资将有助于该公司的中心板空调整、智能设备、精密模具、光伏和储能行业进入半导体制造业。

      11月,在世界5G大会“5G+工业互联网峰会论坛”分论坛上,格力电器总裁助理、总工程师助理李介绍了格力未来5G产业布局,包括人工智能质检、智能家居、智能园区物流、设备联网、智能终端、黑光工厂六个方面。

      12月,董明珠通过官方自媒体文件宣布了“制芯”的最新进展:“格力空现已转让自主开发的芯片,自主芯片已达到与进口芯片同等水平,达到行业标准质量。一年之内,将安装数千万台机器,打破国内芯片在空调整中使用的记录。”

      文章还透露,目前,“零边界”的重点是工业级32位微控制器、集成运放系统芯片和功率器件的设计和开发、软件解决方案、系统应用、生产质量和市场销售。它主要侧重于嵌入式主控、语音识别、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显示驱动、安全加密、滤波整流、变频控制等程序。该产品适用于电子消费、工业控制、医疗、商业和商业教育、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能源管理等领域,并提供全面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其中,EM32系列通用工业控制32位单片机已应用于格力全系列空调制,年产量数千万。EAI系列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为语音、视觉、屏幕显示等边缘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完整的软硬件一站式解决方案。IGBT、FRD、HVIC的电潜器系列功率器件,IPM模块覆盖600伏和1.2千伏电压平台,以及永磁模块和无源互调模块,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开关、电压转换、滤波整流和变频驱动。

      零边界团队现在有200名成员,其中70%是大师,平均年龄30岁以上,核心成员拥有开发和大规模生产28纳米芯片的经验。人才涵盖了整个芯片设计过程。“零边界”R&D芯片累计销售额超过20亿芯片,到2022年底累计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芯片。2019年,“零边界”还在广东省承担了两项重大科技项目,总投资2亿元。

      03

      跨境医疗保健是什么样的?

      在董明珠宣布新的医疗业务的前一个月,格力电气公司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一家医疗技术公司——珠海戈建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戈建医疗”),拥有100%的股份。

      戈建医疗业务范围包括二类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紫外线消毒设备、生理参数分析测量设备、手术室感染控制用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有关规定,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无菌橡胶检验手套、无菌医用检验手套等。是医务人员的二类防护用品。

      葛建医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是格力电器的秘书王敬东,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该子公司的成立“目前是出于防疫需要”以满足资源配置的需要,但“仍希望在这一领域长期发展”。

      疫情爆发后,格力电器陆续上线,配备口罩机、口罩、体温计、护目镜等防疫设备。然而,格力电气的野心绝不仅限于生产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必需品”。

      董明珠说,疫情暴露了许多医疗设备短板,由于缺乏掌握科学技术,“这是必须解决的”。格力电气进入医疗设备领域制造高端医疗设备,如突破救护车核心技术满足国内需求。

      高端医疗设备具有长期高投入、高认证门槛、长有效期的特点。此外,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等欧美企业占据了国内高端医疗设备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格力电器要想得到一台高端医疗设备,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然而,在家电行业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跨国尝试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而在格力电器之前,已经有许多家电制造商跨境医疗。TCL成立TCL医疗放射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与浩然资本共同组建医疗集团。海尔成立青岛海尔医疗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上海海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美的已与广药集团达成合作。

      鉴于格力电气在如何规划医疗领域方面披露的信息太少,尚不清楚格力电气在高端制造设备方面多年的研发经验是否有助于其跨境医疗。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未来的智能家居中,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健康管理是智能家居的主要功能之一。”随着在医疗领域的积累,家电制造企业未来将能够补充和补充现有的家电业务,更好地建设智能家居和无线城市。“在智能家居领域,格力电器早在2012年就开始布局。

      无论是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还是扩大原有业务规模,这都符合格力电气多元化的战略布局。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3631.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