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4-07 12:37:55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2月24日,顺丰控股发布了2019年业绩报告。财务业绩显示,顺丰2019年总收入达到1121.93亿元,同比增长23.37%。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57.97亿元,同比增长27.24%。顺丰的收入首次超过1000亿英镑,在良好表现的推动下,其股价一度上涨了5%。
与此同时,顺丰也交出了应对疫情的精彩答卷。
1月份,顺丰实现月营业收入116.28亿元,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在100亿元以上。其中,供应链业务爆发,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455.81%。
然而,经过一年的艰辛,顺丰真的走出了阿里的阴影吗?不久前,中通还发布了最新的财务报告。根据财务报告,中通2019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3.168亿元,同比净利润12.789亿元增长81.2%。全年调整后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增长26.0%,净利润率23.9%。
当业务量超过旧金山之后,中通的盈利能力开始赶上旧金山。
为此,顺丰最近召开了一次高层管理会议,王伟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要转型、改革、突破。然而,顺丰的转型和改革仍然不能绕过电子商务。
起源于电子商务时代的顺丰,现在因为电子商务而陷入困境。
无法改变的巨大心灵
顺丰的电子商务梦想是王伟十年前种下的。
2010年8月,顺丰正式推出第一个电子商务平台——顺丰电子商务圈,主要销售食品和少量3C产品。当时,顺丰甚至为此设立了一个配套的支付平台——顺丰宝。不幸的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试水以失败而告终,这似乎为顺丰十年来与终端物流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低迷奠定了悲剧性的基调。
有人说顺丰没有电子商务基因,但基因决策理论仍然太神秘。在微信红包诞生之前,没有人会想到社交产品会在网上支付中取得成功。张一鸣还说,“基因理论是合理的,但如果一切都属于基因,借口是编造的,那就没什么区别了”。
因此,与其说是电子商务基因的缺乏,不如说是顺丰习惯性的巨擘思维造成的“麻烦”。
顺丰是巨人吗?当然,近几年来,业界有一种说法,快递分为两种:一种叫“顺丰”,另一种叫“其他”。而到目前为止,四向和单向交付并没有影响到顺丰高端定位和优质服务的护城河。然而,作为一个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的快递巨头,顺丰在电子商务巨头面前只能算是“入门级”,却永远不能放开巨头的态度和思维。
2012年,顺丰首选的第一任首席执行官刘淼被免职,仅在他上任五个月后。这一人事变动揭示了一个最直接的信号:顺丰的首选定位和发展必须服务于顺丰的物流战略。从那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在旧金山的电子商务试验都没有离开这条主线。
如果顺丰优先开展生鲜食品业务,并最终积累发展新冷链物流业务的经验,推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扩大进口食品业务,则需要充分激活顺丰航空优质资产的核心竞争力空并强化海外物流优势。
这是一个典型的大亨的想法,这与阿里收购高质量资产的想法完全相同,但为其核心业务“供血”。然而,事实证明,即使它比阿里更强大,盛大的文化娱乐计划终究还是没能通过。从理论上讲,在电子商务产业链中,物流服务于电子商务,而不是电子商务服务于物流。这也可能是为什么顺丰电子商务业务并不总是有一个明确的产品定位,它经常改变从一个镜头到另一个。
在王伟看来,卖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孙凤固有的资源优势和遗传潜力。
一切都基于核心业务。顺丰大亨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他对电子商务业务的整体态度上,而且演变成一种渗透于管理层的保守主义,这种保守主义在顺丰之后的转型改革中可能依然存在。
保守主义与保守企业
去年,顺丰曾因“冯超涉嫌诱导收费”而陷入舆论风暴。根据用户的投诉,当放入丰超快件柜的包裹时限到期时,取货页面上会出现一个大的“赞赏”标记,而“跳过赞赏”按钮被设计为灰色并放在屏幕底部。
冯超的意图很明显。他想在途中收集一些钱,但他不想公开冒犯用户。然而,正是这种谨慎引起了用户的不满。许多网民说顺丰以公平的方式募集一美元是好事。毕竟,它可以敦促用户尽快得到快递,而不是占用快递柜的资源。冯超也很有道理。然而,顺丰选择了一个自以为是的妥协,想着取悦双方。
不管是商业模式探索还是商业赛马,顺丰似乎缺乏一种决心。这是受王维风格的影响,但不完全是他的错。
一位老员工评论顺丰在电子商务市场的坚持,“这是顺丰一贯的特点。如果没有完成也没关系,如果没有完成,在另一个方向上仔细尝试,直到最后完成一件事。”王伟对电子商务的判断非常有远见,这就是为什么顺丰10年前就开始测试水电子商务,但他也以谨慎著称。在尝试和调整不熟悉的电子商务领域时,他总是很谨慎。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过去五年多变的互联网竞争中,与其他年轻的管理者相比,这一特点逐渐显得有点不那么勇敢和谨慎。相比之下,王星、张一鸣和其他人对巨人的跨国经营一直很有信心。
当然,这不是过错,过错在于他没有把危机感传播给顺丰。
当顺丰2017年上市时,王老板的身价飙升至富豪榜。许多老员工和管理层也实现了财务自由并欢呼雀跃。那时候,顺丰似乎前途光明。然而,一年后,王伟突然公开表示,顺丰将开始重视那些“没有信用但努力工作”的员工,并开始彻底纠正“人”的问题。不久之后,他批评了公司的官僚作风和人员臃肿。
我们不知道顺丰在这一年经历了什么,但该公司所遭受的公众舆论、公众赞誉和商业危机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显然,王伟将此归咎于内部人员。
旧金山内部的官僚主义和保守主义不是一天形成的。随着该公司开始探索电子商务业务,危机随之而来。2014年,顺丰更愿意与最初的生活进行一场激烈的斗争。后者是一个媒体人,已经变成了一个半路出家的人。它背后的基础和力量无法与顺丰相比,但它最初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营销经典,这是它最成功的地方。
但面对这样的对手,顺丰仍然采用过去的传统营销模式,如限时优惠、会员营销、大客户促销等。顺丰在这些领域做得很好,但是没有电子商务平台来支持。最弱的是交通。当时,竞争对手不得不学习他们的营销思维。
落入其他巨人的怀抱?
顺丰和魏品辉本质上是相互成就的。凭借唯冠带来的优惠产品,顺丰快递整体份额上升至15.9%,业务量达到4.75亿台,同比增长118.9%。同时,唯冠将放弃长期压榨利润的自营物流配送,大幅提高盈利能力。
然而,这种积极影响是短暂的。顺丰知道,在阿里和京东的压力下,魏品将增长0+以上。因此,王伟似乎只有一个艰难的选择——更多地战斗。
冰多和顺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王伟投资多多天使轮之前,黄征就和王伟谈过了。他坦言,顺丰绝对不会成为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因此,王伟以投资者身份进入多多,希望通过投资获得更多快递服务。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多多遭到了反向攻击,但其目标用户、商家和顺丰似乎正好相反。
一家上市快递公司的管理层表示:“顺丰之前谈过与品多的合作,但当时并不兼容。顺丰以前的快递单价占品多客户平均单价的40%
这并不意味着顺丰和品多在未来没有合作的机会。一方面,品多不愿意停留在低价竞争和五环之外的市场。向上突破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黄征已经开始尝试大规模定制生产。另一方面,顺丰迫切需要快递。为了满足商家和用户的需求,它自然会降低价格。当然,这肯定会触及到SF的利润,关键在于王伟能为此妥协多少。
过去两年,品多的股价飙升。黄征曾经超过了王伟。王伟可能还是原来的王伟。黄征不再是最初的黄征。
然而,经过无数次失败的电子商务试水,多多真的是顺丰的唯一选择吗?
情况不一定如此。首先,在疫情流行期间,对新鲜电子商务的需求得到了释放,王伟仍然有张顺丰更喜欢的名片。第二,如果顺丰想继续测试自己的电子商务,精品电子商务不一定是一个新的方向,因为与很多竞争相比,精品电子商务与高端定位的兼容性更强。此外,这条赛道的竞争相对宽松。
然而,这意味着SF不得不从头开始尝试和犯错误,尤其是如果它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业务系统,供应链,支付和平台必须重建。对于快递巨头来说,供应链相对不那么困难,而平台则是更多的技术问题。然而,仅从支付的角度来看,王维没有时间和精力重建一个“顺鲍锋”。唯一的选择是通过微信付费,但这将意味着顺丰必须向腾讯提交申请。恐怕这不是王伟想看到的。
但王伟在高级别会议上再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今年需要全面转型。也许这将是顺丰改变的第一步。
经过十年的测试,王伟的电子商务是否清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十年,行业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
文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