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4-10 09:59:01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与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不断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我们人类不断地从自然地理环境中要求我们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能量。另一方面,我们将把人类社会不能利用的各种废物排放到大自然中。因此,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然而,一旦我们要求过多或排放过多,从而打破了动态平衡,就会破坏自然地理环境,最终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目前,大多数人关注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其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人类从自然界大量需求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增强了地球大气的保温效果,导致了“全球变暖”的发生。因此,缓解全球变暖的最好方法是减少二氧化碳的使用,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要求能源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性质,即,加强水电,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和其他资源的发展,以取代化石能源,如煤和石油。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
今天,让我们读一读“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探索中国风能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所谓的“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在运动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风能的最终能源是太阳辐射能。地球上有些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如低纬风带、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风能资源丰富。因此,影响一个地区风能资源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当地“风力”的大小,即一年中有风的天数以及风力是否强。例如,欧洲西部地区常年受盛行的西风带控制,风能资源丰富,荷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中国三维地形图
让我们看看我们国家的情况。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太平洋西岸。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形成了一种非常明显的“季风现象”。每年夏季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东南季风盛行。每年冬天,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盛行西北季风。由于季风气候显著,中国是一个风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可开发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然而,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并不均匀,主要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我们知道,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地形对风的抵抗力相对较弱,风能资源相对丰富。在地形崎岖的地区,地形对风力有很强的抵抗力,风能资源相对贫乏。

中国冬夏季风及其进退路线图
通过阅读《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发现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地区由于地形的强烈阻挡作用,风能资源贫乏。我国主要有三个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第一个区域是“东南沿海地区”。我国有一条长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东南沿海地区冬季和夏季季风非常明显。同时,还有海风和陆风。沿海地区,尤其是海面,阻力很小,风力很强。中国沿海海域风能资源丰富,是建设海上风电场的理想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

海上风电场
第二个区域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西北的内蒙古全境,加上新疆东部,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一地区靠近中国冬季风的源头,即靠近“亚洲高压”,冬季半年有强风。同时,这一地区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地形。内蒙古高原是我国主要的地形单元,是我国建设风力发电场的理想地区,也是我国风力发电发展的重点地区。这一地区靠近中国的主要能源消费市场,如华北。

内蒙古乌兰察布风电场
第三个区域是“青藏高原西北部”,它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势高而平坦,气候非常干燥,地表植被稀疏,抗风能力弱,风力相对较强。然而,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风能能量密度低,利用起来很困难。同时,青藏地区也远离中国的主要能源消费市场,发展条件不如前两个地区。此外,风能的开发将受到煤炭和石油等其他能源价格的很大影响,因为风能的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如果煤和石油价格低,风能的发展将受到抑制。相反,如果煤和石油价格高,风能的发展将会加快。

中国主要风电场分布图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