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4-10 11:23:08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资料来源| UIC智库(身份证:图森传媒),作者| UIC研究所朱民杰
从2009年开始,一系列车辆联网政策相继出台。从安全监管到标准制定再到市场激励,汽车网络市场发展迅速。那么,中国商用车网络化的现状如何?主要参与者是什么?
核心指导:
1)汽车市场销量下降,下游客户成本优化需求增加,汽车网络化应运而生;
2)汽车网络市场每年保持稳定增长。虽然它的规模还远不及其他国家,但它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制造与服务相结合,汽车网络行业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与分工,汽车制造商和运营服务提供商是该行业的主要角色;
4)车辆联网推动网络货运平台成为中国和台湾发展产业的上下游,降低物流企业的管理成本。

1商用车网络化的机遇和现状
1.1在汽车市场的寒冬,利润点继续向市场转移。
2019年,商用车销量总计432.4万辆,同比下降1.1%。近年来,商用车销量呈下降趋势。由于新能源物流车辆的快速发展和更严格的控制政策,商用车的情况比已经进入寒冬的乘用车略好一些。在销量下滑的情况下,新车生产和销售端的主机厂利润不断压缩。随着利润点转移回市场,主机厂开始对后台市场产生全面影响。

1.2成本优化空相对较大,物流客户需求迫切,商用车网络化应运而生
总拥有成本(车辆生命周期成本)是指商用车辆从购买到报废的成本。它主要包括购车的初始成本,以及管理、运输、维修、财务等成本项目。
一些数据显示,在中国购买商用车的成本约占14%,而剩下的86%基本上是售后服务的成本。随着燃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物流企业对成本优化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然而,在通过车辆联网干预车辆生命周期管理之后,总体优化预计在0+之间达到15%-20%(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CNAC研究和罗兰·贝格2019年12月关于中国商用车网络的白皮书
1.3目前,商用车网络化发展相对稳定,未来增长空巨大。
2018年,随着5G和自动驾驶的蓬勃发展,商用车网络市场作为基础设施的规模达到143亿元,占全球5156亿元(折合)网络市场的2.77%,国内普及率为32%。与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但在政策和客户需求的引导下,如果按28%的复合增长率计算,2025年中国汽车网络市场预计将达到806亿元,渗透率为62%,有望一举超过欧美和日本。

2商用车网络化的定义及相关技术
2.1中国的汽车网络目前处于人车互动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车辆互联网是车辆的物联网。主要是指在车辆上使用车载设备,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与其他车辆、云平台和道路基础设施的相互“通信”,从而提高车辆的整体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目前,中国的汽车网络已经跨越了最原始的1.0基本连接阶段,处于2.0人机交互阶段。与欧美国家标准实现的多车互动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2.2商用车辆网络包括各种高新技术
从技术层面来看,商用车联网技术可分为环境意识、数据处理、网络通信、地图导航、人机交互、终端设备等方面。
环境感知主要包括射频识别、雷达、摄像机等。,为客户提供识别周围环境和防止碰撞的功能。数据处理是利用大数据云平台计算车辆收集的数据,远程监控车辆和司机,确保安全。网络通信使用LTE-V、4G和最新的5G技术来实现车与人、车与车之间的通信。地图导航包括车辆的定位和导航功能,为客户提供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安全性。人机交互是一个包括一些手势和语言的识别系统,可以防止顾客在交流时分散注意力。最后一种是终端设备,主要包括T-BOX、行车记录仪、车载摄像头、雷达、轮胎压力检测器等与中间站相连的设备。

3商用车网络和播放器的产业结构分类
3.1车辆联网的产业结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结合,具有众多的产业角色。
按照结构,汽车网络产业大致可以分为服务云端、通信端和汽车零部件端。在具有众多行业角色的各个子行业中,也有各种服务提供商和制造提供商。例如,在通信端不仅有设备制造商,还有主要的信息服务提供商。不仅有完整的车辆制造商和控制系统供应商,还有负责车载软件的服务提供商。其中,G7、中交兴路等运营服务提供商,负责在传统汽车工厂层面的服务云中开发、运营和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服务,都是汽车网络的主要参与者。

3.2商用车网络玩家聚集
商用车联网可分为“前装载联网”和“后装载联网”。其中,前装联网主要由汽车制造商主导,后装联网主要由运营服务提供商或技术服务公司负责。
(1)前装载网络-商用车制造商
当主机厂生产整车时,它将装配车辆网络设备作为神经中枢。这种形式通常被称为“前端加载网络”。前置网络一般包括主机、车载机顶盒、手机应用和后台系统。这主要是关于T-BOX,也被称为TCU,这是一个车辆网络控制单元,类似于操作车辆的计算机。在国内布局之前,已经有许多装车网络制造商,如一汽解放、东风、重庆汽车、陕西汽车等。这些企业在车辆联网领域的战略是与物流平台和科技企业合作。

在主机厂进攻后方市场的过程中,汽车网络不仅仅是一扇门窗,更是一堵墙。
近年来,无人驾驶和智能汽车一直是热门话题。自动驾驶等技术也有所突破,成为汽车市场寒冬中传统汽车改造的一个方向。事实上,汽车网络是无人驾驶和智能汽车发展的支撑基础设施,也是智能交通的必要前提。主机厂进入汽车网络实际上是为了加强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利用汽车网络的产品来构筑壁垒。
(2)后装联网-车辆联网运营服务提供商
目前,后装网络运营商通过运营商和后装的方式为物流客户提供全面的车辆管理服务解决方案。
代表性企业1:早期市场优势决定获得的产品能力——中交兴隆路
中交兴隆路成立于2004年,通过建立数据中心,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道路货运信息切断为目标,为车辆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服务。中交兴隆路数百万物流用户的软件车王卡利用车辆联网技术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和处理,结合中小物流企业的需求,提供不受地域限制的车辆联网方案服务。目前,它已经为460多万卡车司机提供服务。
智运管理车辆平台是中交兴路基于货运平台的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清理、整合和处理构建的标准化在线业务管理平台。通过智能交通管理平台,企业可以随时查看车辆位置和速度,实时掌握车辆动态,并提供车辆安全预警功能,确保交通运输的及时性。此外,智能运输管理车辆产品还衍生了车货匹配和路径规划服务,降低了物流企业获取客户的成本,再次提高了运输效率。
此外,在交通数据整合的基础上,中国交兴路还引入了车王惠保险风控系统,与多家保险公司联合建立模型,利用模型算法为客户提供保险前风险评估、保险中安全服务、保险后理赔评估等服务。
代表企业2:从SaaS系统到整个汽车网络产业的生态布局——G7连接世界
G7是一家不断创新的车辆网络运营商,主要为大型物流企业和车队以及智能设备提供管理和服务解决方案。通过建立技术中间站,利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智能设备智能智能技术,构建了自身车辆网络的生态闭环。
早期,G7主要向物流客户提供SaaS产品,定制承运商评估系统,并协助客户进行干线能力管理。此外,G7还将银行、高速和加油站连接起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车辆运营产品。从2016年开始,G7开始引入地图、拖车承载系统、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拖车管理系统,以进一步加强车辆联网的传感技术,与车辆厂和配件厂形成价值链,并规划工业生态。G7为许多客户提供工具和产品,帮助他们管理自己的运输能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目前,G7拥有超过60,000名客户和超过120万辆联网汽车。
代表企业3:透明汽车网络服务-刘一技术
刘一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供应链和需求链之间的信息透明。通过“软硬件结合”的SaaS平台,刘一全面管理企业的人员、车辆、货物和仓库,实现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整个物流链的智能化。
在车辆联网方面,刘一在全国有200多名工程师和2000多名合作者,他们可以随时响应现场车辆联网终端的安装。安装后,对车辆进行24小时数据采集,客户可以在运输过程中查看货物回收的产品。主动安全系列产品基于ADAS+DSM车辆联网设备,可对车辆太近、车道偏离、分心驾驶等事件进行预警。确保司机的运输安全。
(3)车辆网络其他跨境区域的玩家
在乘用车领域,有一些跨境网络技术服务公司,如谷歌、百度、微软、三星和Avida。虽然它们目前仅在驾驶员乘用车领域,但它们不排除在看到商用车辆网络发展空后进一步改造的可能性。

4商用车网络的未来
4.1车辆联网技术的最终形式——无人驾驶
目前,无人驾驶仍处于概念层面。许多L3级以上的卡车只能在封闭区域(如港口、矿山和试验区)运行,不能在公共道路上着陆。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车辆的外部通信能力。在物联网技术成熟之前,很难突破车联网。想象一下,在未来,所有的车辆和各种交通基础设施都将连接到网络上,所有的东西都将在3.0中成功地连接起来。只有将强大的云计算系统用于车辆部署和路线规划,才能真正实现车辆联网的最终形式——无人驾驶,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效率。
4.2围绕物流车辆的成本降低管理,商用车网络化可以挖掘未来更大的商业价值需求
车辆网络是一个围绕卡车的移动服务网络,它集成了软件和硬件来增强车辆的外部通信能力,并为客户提供一个集成的车辆管理解决方案。因此,车辆网络化的载体是卡车,服务于物流企业。这更像是车辆的资产管理,使用车辆数据的监控,收集周围交通基础设施的数据,然后处理这些数据。无论是燃料、维护、财务还是管理,它都能有效降低客户成本。另一方面,汽车联网可以不断挖掘物流客户的需求,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为未来创造更多价值。
4.3推动网络货运平台成为中国和台湾发展产业的上下游,降低实体运输企业的管理成本
技术第一。对于网络货运平台,SaaS系统需要每日上传运单数据和在线交易。而借助车辆联网技术,无论是其导航、定位等功能,还是对驾驶员和车辆的实时监控,都有助于平台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
此外,车辆网络使网络货运平台成为数据中心,不断存放大量数据,同时还可以通过中心和台湾连接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保险、金融、维修和维护等其他售后服务能力。
对于实体运输企业来说,在车辆定位和监控等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对车辆状况和驾驶行为进行实时监控,货物的频繁丢失和损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然而,车辆联网技术的应用,利用强大的数据管理和控制能力,通过传感、通信、导航等设备对车辆运输的全过程进行检测,并规划最优路线,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还可以降低企业运输能力的管理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这篇文章最初是由大运会写的。作者是大运会研究所的朱敏杰。如果您需要重印,请联系授权。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