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4-11 10:22:36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北京时间4月8日,《自然》杂志官方网站更新了本周发表的研究文章,并在网上发表了18篇文章,其中3篇是由中国大陆的研究人员首次撰写的。
根据第一作者单位,这三篇论文分别来自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发现肿瘤细胞特异性脂质合成和代谢机制
4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转化研究所的教授团队和台湾中华医科大学的洪团队与浙江大学、青岛大学、台湾中华医科大学和美国合作,在国际顶级杂志《自然》网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揭示了脂质诱导异常和持续激活肿瘤细胞脂质合成的重要机制。

本研究不仅阐明了肿瘤细胞脂质异常诱导和脂质合成持续激活的重要机制,而且首次发现糖异生代谢酶Pk1具有蛋白激酶活性,揭示了Pk1以GTP为磷酸盐供体磷酸化蛋白底物,不同于以三磷酸腺苷为磷酸盐供体的普通蛋白激酶。同时,本研究还探讨了内质网转运蛋白1是肿瘤细胞协调糖异生减少和脂质合成激活调节的重要分子机制。

图PCK1介导的Insig1/2磷酸化促进脂质合成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注:碳氢化合物:羟基胆固醇;OAA:草酰乙酸;磷酸烯醇丙酮酸;bhlh:srebp的基本螺旋-环-螺旋结构域。reg:srebp的监管子单元。内质网;高尔基体:高尔基体。)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020-2182
北航空航空航天大学:基于极稀反应溶液的液体超预混制备策略
4月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刘明杰教授的研究团队以在线全文的形式,发表了《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成果“剪切流诱导纳米片排列的层状纳米组合物”。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液体超扩散制备复合材料层合膜的新方法,解决了层合复合材料不能大面积连续制备的问题。指出聚合物链在无机纳米极限范围空内的运动极限是导致复合材料超高力学性能的科学机制。这项工作为仿生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图:层状纳米复合膜连续大规模制备过程示意图。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020-2168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区系失调与植物健康的关系
4月8日,《自然》(Nature)在网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题目是“一个防止Dys生物在叶层中死亡的植物遗传网络”。这项研究率先开辟了植物学的一个新领域——植物区系失衡与植物健康之间的关系。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副教授陈涛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野村证券(Kinya Nomura)是该论文的共同主要作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辛秀芳教授和密歇根州立大学贺声洋院士是本文的合著者。

本研究还通过构建合成菌群系统(SynComCol-0和SynCommfec)和无菌种植研究系统,探讨了合成菌群系统的功能。结果表明,具有菌群失调的SynCommfec确实会导致不健康的植物。对mfec突变体丧失维持微生物多样性的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也表明,植物已经进化出一个遗传网络来调节微生物菌群的稳定状态以维持植物的健康,并且网络中的一些元素和调节模式与人类非常相似(例如,已经发现人类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不平衡可以导致各种疾病)。

图:SynComCol-0和SynCommfec在植物健康方面的功能比较。A和B:野生型拟南芥生长在平板上,接种SynComCol-0或SynCommfec菌液,14天后进行表型(A)和生物量统计(B);C和D,野生拟南芥的表型(C)和叶面积(D),在用生长在无菌系统培养物上的SynComCol-0或SynCommfec细菌溶液接种26天后;将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细菌溶液以108 CFU/毫升的浓度注入野生拟南芥的叶片中。5天后,测定叶片表型(E)和叶片中的细菌数量(F)。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020-2180
(综合内容:浙江大学、北京航空空航天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这篇文章仅供分享。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联系hrwx@cingta.com。)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