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bus数据排序F3210与F1032的区别
摘要modbus数据排序F3210是1. 正序传输 对方收到 AB CD EF GH2. 反序传输 对方收到 HG FE DC BA3. 正序字节互换传

modbus rtu通讯协议中每字节有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 1个奇偶校验位,1个停止位,这样一字节就有11位,
数据是8位没错,11位是串行通讯的协议规定,用11个位的时间传送8位,多出的3位是协议开销。 就像你开车拉8吨的货物,但车子本身还是有自重,加起来一车货共有11吨,但只拉了8吨,11位是毛重,8位是净重,呵呵,开玩笑的。算时间的话,应该按照11位算,但计算数据的通讯量的时候,则按8位算,或者通常都说1个字节。 前面讲的协议开销是232协议的开销,另外,MODBUS协议也是有开销的,比如地址域、校验域,都需要额外的时间进行传输。
发送方的UART把1字节(8位)并行数据转换为11位的串行数据,接收方的UART再把11位的串行数据转换为1字节(8位)并行数据。消息帧中有多个字节,就需要多次转换—传输—还原的过程,当然每个字节都是8位的。
根据异步串行通信原理,每7/8/9个bit数据,需要增加起始位、奇偶校验位和一到两个停止位,比如只用UART通信(不采用上层协议),那么发送7/8/9个数据位时,硬件自动在数据位之前填上一个起始位,在数据之后填上奇偶校验位(可以配置为没有)和停止位。接收方的UART收到之后,硬件自动校验,并将数据剥离。Modbus的RTU模式采用了8bit异步串行通信模式,加上其它位有11bit,串口自动处理这些附加位,本质上收发双方都不会看到这些位。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你的串口是用I/O模拟的,而不是通过IC或MCU自带串口配置而成的,那就需要字节添加、剥离和处理奇偶校验等工作Copyleft©Jim zhang 303683086@qq.comEmail me
是不是叫字符更准确,一个字符包含11个位

modscan32如何设置字节顺序?
我们只要了解其特点即可: 计算机数据的最小单位是bit,也就是二进制的一位。8个bit组成一个字节,也就是十六进制的一个数。两个字节组成一个字。也就是16bit。因此32位数据就是两个字,64位数据就是四个字…堆栈处理,无非两种顺序:一正一反。但堆栈处理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我们就不深层讨论了。在Modbus通信中,目前我们主要有16bit(AB)、32bit(AB CD)和最新的64bit(AB CD EF GH)三种数据长度。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字节针对16bit传输,只存在正序(AB)或反序(BA)两种方式,这里不多说明。关于更高位传输做以下说明。先讲高位优先(MSRF正序)和低位优先(LSRF反序):它是以字节为单元处理的,比如一个双字(AB CD),那么正序传输对方收到AB CD,反序传输对方收到DC BA。再讲一下字节互换(Swap)概念:它是以字为单元处理的,也就是一个双字(AB CD),正序字节互换传输,对方收到的是 BA DC。反序字节互换传输,对方收到CD AB。那么64bit(AB CD EF GH)就存在四种传输顺序结构:一、正序传输 对方收到 AB CD EF GH二、反序传输 对方收到 HG FE DC BA三、正序字节互换传输 对方收到 BA DC FE HG四、反序字节互换传输 对方收到 GH EF CD AB 未来更高位的原理是一样的,请自行分析。
感谢楼上,答的非常完美,但是,不符合楼主的问题,所以我只好回答一下。 先声明,我用的中文版,英文版的顺序一样1、在配置里面,就是菜单上的(s)2、显示选型(O)3、浮点数(F)里面有两个选项,1、最重要的数据寄存器优先(M)2、最不重要的数据寄存器优先(L)这两个是颠倒高字节顺序,任选一个勾上,当然如果是浮点数按照我的来,其他数据差不多也是这个菜单里 无非就是长整形、浮点型、和双精度浮点这三个数据可以调整顺序

modbus传float数的问题,float是4个字节的,而modbus一个寄存器是2个字节,modbus如何传送float类型的数呢?
float a; a&0xff000000,取a的最高8位,填入一个寄存器中的低位(随意是高还是低)字节;然后a&0xff0000填入该寄存器的高位字节;然后a%0xff00填入下一个寄存器中…… 读取数据的时候,读2个寄存器的内容,注意字节顺序即可。
modbus一个寄存器是2个字节,float占4个字节,需要使用2个modbus地址寄存器即可
需要转换,工控网上有例子:Modbus的FLOAT范例
float 不能用&运算

modbus ascii数据位 为什么7位?
因为标准的阿斯克码数据为都是七位,用一个字节存储时,它的最高位都固定是零。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1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