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最佳分区方案(linux手动分区方案)

      最后更新:2022-11-08 09:35:51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Linux下如何分区

      方案一:“标准”方案 / 8G SWAP 2G /BOOT 100m /USR 7G /HOME 8G说明:/ 8G 其实6G这样子就够用了,不过还是要留一些冗余,比如有些软件默认就安装在这里了,或者是您临时将某些文件放在桌面(假如您在ROOT下)因此还是建议8GSWAP 2G 临时分区,最大值也就是2G了,如果您的物理内存足够大,比如512M或者1G以上,SWAP可以设置得小一点。通常就是将它设置成最大值了,因为这2G对硬盘来说或许不算什么(现在硬盘动则几十上百G的)但是当您在运行很多的程序的时候,或许这个SWAP就派上了用场(我曾经观察过自己的系统,512M的内存竟然也有用光的时候--没开什么大程序,而且也调用到了SWAP。)/BOOT 100M 这个BOOT分区通常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区的,如果您仅仅是实验的话,就不一定需要单独划分。但是要记住,在单独的LINUX系统中,这个分区最好是独立的。/USR 7G 准确的说7G可能有点小了,如果您需要用到MYSQL服务的话。这里通常是放程序文件的地方,有些数据库比如MYSQL不特意指定数据库存放路径的话也是放在这里。。因此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这个区的大小。/HOME 8G您说到需要放置一些音乐文件什么的,因此这个区相应的划分得大一点。您可以根据您的空间总量来确定这个区的大小以上是比较均衡的划分,相应的如果是单个硬盘全部使用的话,也是基本可以按照这个比例的。因为是实验,因此就不单独划分/VAR区了,在以后真正应用的时候,可能是需要划分/VAR区的,这里通常用于设置FTP以及WEB服务,还有一些系统日志也放在这里。因为空间有限,就不单独划分了。方案二 “极端”方案先确定您在/HOME下大概需要多少空间,然后将剩余的空间全部分配给/或者您不能确定,那么请将所有的空间都分配给/ 希望我提出的方案能够对您有用~
      方案一:“标准”方案(现在硬盘都是TB的,这里以最基本的分区大小来说明) /根分区:8GSWAP交换分区:2G/BOOT引导分区:100m/USR分区:7G/HOME分区:8G说明:/ 8G 其实6G这样子就够用了,不过还是要留一些冗余,比如有些软件默认就安装在这里了,或者是临时将某些文件放在桌面(假如您在ROOT下)因此还是建议8G。当然现在硬盘越来越大,基本没有太多讲究。SWAP 2G 临时分区,最大值也就是2G了,如果您的物理内存足够大,比如512M或者1G以上,SWAP可以设置得小一点。通常就是将它设置成最大值了,当然现在物理内存基本是1块钱1MB,8G、16G的都很常见,基本原则是物理内存超过8G,如果做服务器,交换分区则要8G以上。/BOOT 100M 这个BOOT分区通常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区的,如果您仅仅是实验的话,就不一定需要单独划分。但是要记住,在单独的LINUX系统中,这个分区最好是独立的。/USR 7G 准确的说7G可能有点小了,如果您需要用到MYSQL服务的话。这里通常是放程序文件的地方,有些数据库比如MYSQL不特意指定数据库存放路径的话也是放在这里。因此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这个区的大小。/HOME 8G您说到需要放置一些音乐文件什么的,因此这个区相应的划分得大一点。您可以根据您的空间总量来确定这个区的大小方案二 “极端”方案先确定您在/HOME下大概需要多少空间,然后将剩余的空间全部分配给/ 或者您不能确定,那么请将所有的空间都分配给/
      老鸟谈生产场景如何对linux系统进行分区? 前言:我们买房子时,会考虑1室1厅,2室1厅,或3室2厅......!那么具体如何选,是要看手中的money和家庭的人口数量。同理,服务器操作系统在分区时也是如此,到底分3个区,4个区,要不要分/home/ /var,这也要看我们的业务需求,和运维规范或者说运维领导的喜好。分多了,分少了,在不同的业务场景都可能会有一些麻烦问题(LVM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有他的弊端,或者说,某些场景是画蛇添足)。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说下基础分区/boot分区、swap分区和/(根)分区的作用。Linux的/boot分区、swap分区和/(根)分区的作用/boot引导分区,存放引导文件和Linux内核等。启动文件:用于判断你需要启动哪个操作系统或启动哪个内核。内核:简单的讲,程序与硬件间的桥梁,你使用应用程序通过内核控制整个计算机。分区时一般设定:100-200M,正式环境下,linux引导文件及内核全部大小小于100M。SWAP交换分区,作为虚拟内存使用。用于当物理内存不足时,调用硬盘的一部分来充当内存使用,这个就是所谓的虚拟内存。 其作用类似windows的pagesfile.sys。分区时一般设定:swap分区的大小=1.5*物理内存容量。当前,服务器的内存已经很便宜了(4G价格小于800)。因此,现在的生产环境服务器内存一般都比较大了(如:我的生产环境内存一般为16-32G),此时swap分区的大小分的内存差不多就好了。而内存比较小(8G或8G以下)的话,可以为内存的1.5-2倍,另外,请大家注意一点,swap分区尽可少用,正常情况下,当内存充足的情况下,swap分区是不会被使用的,因此,一旦发现内存充足时,而swap确使用了很多,说明,应用程序等进程有内存 泄露,此时,要和开发程序的人员一起来,排查哪里内存泄露。当系统使用swap分区用的越多,系统性能反而会下降,某些大内 存数据库也可能不使用SWAP分区,也是可以考虑的。不过,这也 会带来系统内存耗尽,服务直接挂掉的风险。而SWAP是内存不够时一个缓冲的地带。虽然慢,服务器不会挂掉。具体如何使用人者见仁了。/ 根分区,作为整个文件系统的根目录,硬盘不论分几个区。所有的文件都会在根目录下。在windows里,我们把硬盘分为c: d:e: 等,然后分别存放系统、程序、游戏、歌曲等。而在linux下不一样了:不论你分几个区,你都要在给他们单独起个名字,然后分别用 /data,/music,/study这样名字的目录来把分的分区挂载到各自的目录上提供访问,和目录完全一样的待遇。在linux下,硬盘看起来就像一个分区一样。这个分区的根目录,就是/ 。分区时一般设定:分完上面两个区后,剩下的都给根分区即可。 在生产场景大规模(200台以上服务器)网站运维中,普通服务器的分区,分上面三个区是不错的选择。采用/boot分区、swap分区和/(根)分区的方案优缺点、优点:优点:简单,使用方便,可批量安装部署使用,而且不会因为分多个分区,有的分区满了,有的分区剩余很多空间又不能被利用的情况(LVM的情况这里先不阐述)。(其实也是可以使用的,可以fdisk删除重建分区,然后进行扩展,不过过程就复杂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单独交流)。缺点:如果系统坏了,重新装系统时,因为数据都在/(根分区),而导致重装系统时数据备份麻烦了,如果是加分了/usr,/home ,/var等分区,那么系统坏了。可以直接在/(根分区)装系统,而不会破坏其它分区的数据。当然,我刚才也说了,如果是集群的节点,不存在需要备份数据的情况下,本文的分区方案优点非常明显,不需要担心某个分区暴满而其它分区不能使用的问题。生产环境中安装linux系统时如何进行分区?下面是我对本文主题的答案,供大家参考使用。仅代表老男孩的个人观点。有很多学生及朋友会在这里纠结,到底产环境中安装linux系统时如何进行分区?比如,以上/boot分区、swap分区和/(根)分区是基本的,另外,要不要分/home /var等,甚至要不要把数据单独分区。其实,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那么不给大家答案你们还不甘心,所以呢,我就再详细说下吧。在生产场景中,一般来说都是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及在整个架构中该服务器处于的角色来对该服务器分区,比如: lvs负载均衡下的web服务器,上面的分区方式就是非常好的(/boot分区、swap分区和/(根)分区就可以了),原因是:简单、方便,不必担心某个分区满的问题,实际应用中对/根,swap做好使用监控报警就满好了。如果是小公司,没有负载均衡只有单机的web server,那把程序数据单独分区(存放web及db数据)比较理想,如:/www。如果是存放数据库的服务器(mysql或oracle)可以把数据文件单独分区,如:/data。某些网友很执着的,单独分/home /var,然后告诉我说,分/var防止系统被数据撑满(N年前书上确实这么说的),这样的朋友就是处理问题不灵活了,比较呆板,换句话,很可能没真正接触过生产运维环境。提示:以上的分区方式,是可以建立在raid基础上的。有关生产场景不同角色的服务器如何选择raid的问题,我们下次在谈。附带:其它常用分区目录介绍/home 普通用户的家目录默认存放目录;/usr这个是系统存放程序的目录,比如命令、帮助文件等。这个目录下有很多的文件和目录。当我们安装一个Linux发行版官方提供的软件包时,大多安装在这里。如果有涉及服务器配置文件的,会把配置文件安装在/etc目录中。/usr目录下包括涉及字体目录/usr/share/fonts ,帮助目录 /usr/share/man或/usr/share/doc,普通用户可执行文件目录/usr/bin 或/usr/local/bin 或/usr/X11R6/bin ,比如 /usr/sbin 或/usr/X11R6/sbin 或/usr/local/sbin 等;还有程序的头文件存放目录/usr/include。/var这个目录的内容是经常变动的,看名字就知道,我们可以理解为vary的缩写,/var下有/var/log 这是用来存放系统日志的目录。/var/www目录是定义Apache服务器站点存放目录;/var/lib 用来存放一些库文件,比如MySQL的,以及MySQL数据库的的存放地; 老男孩调查征集:
      linux分区最少两个分区,最多一个硬盘只支持15个分区。这两个区是必需的,一个是根分区,就是挂载点为'/'的,分区类型为ext3或则ext4;另一个没有挂载点,分区类型就是swap。大小方面,swap 一般为内存两倍,如果你的内存就有一两个G,只分一倍内存就够了。而'/'根分区的大小为系统大小,初学都分大点,10G能将光盘里东西全部装完,但推荐装自己需要的就行了。用不上的就不用装了,网上有相应的视频教程。也有分三个区,四个区的,这随自己,但大部分都分三个区,是把/boot分区单独分出来,这是为了方便系统启动,因为如果你的硬盘太大,系统盘放到最后面了,这时常把/boot分区分出来,放在最前面,以防系统启动时,寻址不到。还有就是方便多系统安装。学linux去看《鸟哥的私房菜》里面有讲。
      先安装XP,留最少5G以上(最好10G以上)的空间。 安装linux,安装前它会有自带的分区工具叫你分区的。分区的方按有很多种,初学者不用分得很细的。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一个swap分区,一个/boot分区,一个/usr分区,一个/home 分区,一个/var/log分区。当然这没有什么规定,完全是依照你个人来定的。但记住至少要有两个分区,一个swap分区,一个/分区。
      Linux下如何分区

      linux系统的磁盘分区有哪几种

      1、/分区。用于存储系统文件。 2、swap,即交换分区,也是一种文件系统,它的作用是作为Linux的虚拟内存。在Windows下,虚拟内存是一个文件:pagefile.sys;而Linux下,虚拟内存需要使用独立分区,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提高虚拟内存的性能。3、/home:是用户文件夹所在的地方。如果独立划分/home,即使Ubuntu不能启动,也可以用Live CD启动来取得自己的文件资料。4、/boot: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在很多老旧的教程中,都会让用户在/boot目录上挂载一个大小为100MB左右的独立分区,并推荐把该/boot放在硬盘的前面——即1024柱面之前。事实上,那是Lilo无法引导1024柱面后的操作系统内核的时代的遗物了。当然,也有人说,独立挂载/boot的好处是可以让多个Linux共享一个/boot。其实,无论是基于上述的哪种理由,都没有必要把/boot分区独立出来。首先,Grub可以引导1024柱面后的Linux内核;其次,即使是安装有多个Linux,也完全可以不共享/boot。因为/boot目录的大小通常都非常小,大约20MB,分一个100MB的分区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还把把硬盘分的支离破碎的,不方便管理。另外,如果让两个Linux共享一个/boot,每次升级内核,都会导致Grub的配置文件冲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不独立/boot分区仅仅占用了根目录下的大约20MB左右的空间,根本不会对根目录的使用造成任何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大,无法引导Linux内核的现象再次出现,这也就是著名的137GB限制。很遗憾,Grub是无法引导137GB之后的分区中的Linux内核的。如果你不巧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就要考虑把/boot独立挂载到位于137GB前方的独立分区中,或者索性就把 Linux的分区都往前移动,让根目录所在分区位于137GB之前。5、/usr/local:是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建议把/opt,/usr或/usr/local独立出来的教程,基本上也是非常老的了。使用Ubuntu时,我们一般都是使用系统的软件包管理器安装软件,很少自己编译安装软件。而建议独立/usr,/opt,/usr/local的理由无非是为了重装系统时不再重新编译软件而直接使用早先编译的版本。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这个建议通常是没有意义的。6、/var: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7、/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建议把/var和/tmp独立出来的教程通常是面向服务器的。因为高负载的服务器通常会产生很多日志文件、临时文件,这些文件经常改变,因此把/var,/tmp独立出来有利于提高服务器性能。但如果你用Ubuntu是做桌面的,或从来不关心过系统日志这东西,就没有必要独立的为/var和/tmp挂载分区。还有些老旧的教程中建议把Linux安装在主分区中,或在/boot下挂载一个主分区。事实上,这也是不需要的。Linux的所有分区都可以位于逻辑分区中。所以请放心的把Linux安装在逻辑分区中吧。---Linux的文件系统(分区格式)主要有ext3、ReiserFS、XFS、JFS等。同时Linux也可以读写使用FAT、FAT32和NTFS文件系统的分区。Ubuntu默认的文件系统是ext3。或许有人会告诉你其他文件系统会有什么什么优点,ext3会有什么什么不好,但如果你对文件系统并不了解的话,我的建议就是使用默认的ext3,默认的设置可能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但对普通用户一定是最稳定最安全最适合的。最大分区大小:ext3是4TB,ReiseFS是16TB。FAT32在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里的最大分区是32GB;而Linux中的FAT32则可以支持到2TB。最大文件大小:ext3是2GB-4GB,ReiseFS是8TB,FAT32是4GB。---如果你准备在硬盘里只安装Ubuntu一个操作系统的话,建议你采用三分区方案:1)“/”分区:使用ext3文件系统;分区容量为10GB-15GB。2)“swap”分区:用于交换空间。内存小于或等于 512MB,swap分区容量为内存大小的2倍;内存大于512MB的,swap分区容量等于内存大小。3)“/home”分区:使用ext3文件系统;分区容量为“/”和“swap”以外的剩余空间在linux系统中至少必须有两个挂载点(磁盘分区),分别是 / 及 swap ,其余是否要将其他的挂载点独立分割出来则视你的规划需求而定。可参考以下建议:swap的大小约等同你的内存大小,或稍大初次接触的新手或硬盘空间有限 Desktop的安装建议:挂载点 装置说明//dev/hda1可用空间 - swap大小后的所有空间swap/dev/hda2大约内存大小 建议至少512Mb高级用户 Desktop的安装建议:挂载点 装置说明/ /dev/hda1 15G/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boot /dev/hda3128MB左右swap /dev/hda5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高级用户 Server的安装建议:挂载点 装置说明/ /dev/hda115G/home /dev/hda2最大的剩余空间/boot /dev/hda3128MB左右swap /dev/hda5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var /dev/hda6视服务器功能决定大小安装Liunx Ubuntu磁盘分区的配置与建议事项就说到这里,有了以上的相关说明相信要将自己的硬盘规划好,应该不会是件难事啦。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因此 hda1- hda4 是主区的意思。 hda5以后是逻辑分区!!http://www.linuxprobe.com/chapter-06.html具体你可以看下这个,上面你会学到更多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啊
      linux系统的磁盘分区有哪几种

      linux 磁盘分区 boot挂在什么分区下

      正常安装linux的boot分区都需要单独划分出一个分区。如果没有单独分区,那么就会在根分区下。 简单介绍下linux分区方案。1、最简单的分区方案。SWAP分区:即交换分区,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分区:整个硬盘大小使用以上的分区方案,所有的数据都在/分区上,对于系统来说不安全,数据不容易备份。2、合理的分区方案。/boot分区:用来存放与linux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比如启动引导装载程序等,建议大小为100MB/usr分区:用来存放linux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其相关数据较多,建议总硬盘的40%./var分区:用来存放Linux系统中经常变化的数据以及日志文件,建议大小为5GB./home分区: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分区:Linux系统的跟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面,建议大小为5GB. SWAP分区: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
      linux分区时一般在/boot建一个独立的分区,作为boot分区;建一个swap分区作为交换分区,相当于windows的虚拟内存;将剩下的挂载到根目录/下,但有时为了将用户和系统分开,会单独将一个分区挂载到/home,用来保存用户数据,但一般用户很少这样。 网上有很多教程,你可以参考一下,多试几次就与感觉了。不要受windows的思维影响。
      有专门的/boot分区。
      linux 磁盘分区 boot挂在什么分区下

      Linux分区问题

      怎么分区要看你装linux用来干什么了 个人学习,建议硬盘分出10g来,完全安装也够用了就,分区也不用搞那么多,有,swap也就行了。架设服务器的话,就需要用上你全部的硬盘了,分区也该适当的分清楚点了。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linux使用者,给出比较合理的分区方案以供大家参考.一.linux新人对于这类linux sir 他们往往是对linux比较好奇,刚刚听说这个系统,对这个系统没有任何感性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安装linux的目的通常是满足一下好奇心或者是求异的心理,(和当初的我一样).对于linux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到底有什么用,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也许今天刚刚装上去,明天就觉得linux是一滩难用的垃圾,于是就跑到他们心爱的Windows系统下去了.他们即要尝尝鲜又不肯马上轻易舍弃心爱的Windows.所以,对于这样刚刚接触linux系统的新人,没有必要花很多心思去考虑如何把硬盘分区分得合理和高效.对于这些用户,只需要满足一下两点:1.windows 无论如何要保留着,而且在分区的时候不能破坏原来的系统.2.确保linux 能装上并且可以运行.所以不能破坏原来的分区来重新给整块硬盘分区,所以常用的方案是采用现有的Windows分区来装linux系统. 通常使用windows中的最后一个盘,即最后一个分区来安装linux系统.假设原来Windows系统中有6个分区: C,D,E,F,G,H通常的建议是把最后一个分区作为安装linux的根分区.linux完全安装需要5G左右的空间(指目前比较流行的Redhat8 Redhat9等).千万不要惊讶linux为何会耗费掉这么多空间,其实linux系统本身并不大,而且可以十分灵活的定制,小到几M,大到几G的空间上都可以装上不同用途,不同性能的linux系统.之所以完全安装要费5G的空间,是应为这5G中除了基本的系统外还包括了各种的数据库,OFFICE套件,各种应用程序,各种服务器程序,各种的桌面管理器等,花几十块钱买一套linux系统,你就不必要再花钱买任何常规软件了. 是不是要把这5G的东西全部装上呢?对于初学者,如果硬盘空间不紧张的话我建议全部都装上,以免今后在安装其他软件的时候遇到各种烦人的动态库倚赖问题和找不到在教材上看到的命令的问题,而初学者又不知道如何装上那些他们在系统安装的时候没有装上的软件,这样就会浪费很多时间走很多弯路.就我而言,我第一次装linux的时候是装的Redhat7.1,由于空间不多,(更多原因是抱着Microsoft Windows不放),所以只分了1G的空间给linux,结果又什么都不懂,在安装的时候才发现默认安装空间不够,结果在不知道KDE是什么,GNOME是什么,X是什么的情况下把KDE和GNOME都勾掉了,只甚下一个X,当我兴致勃勃的按书上写的输入startx 命令后,屏幕上只出现了一个黑色的X一个灰色的背景,和一个闪着提示符的xterm,不知道该如何才好,胡乱在xterm中敲了一个DOS明令dir,结果被我瞎帽遇到死耗子,还真输出了些信息.最后不得不重新分了一个比较大的区再把KDE和GNOME装上.因此,这里建议初学者第一次装的时候把所有东西都装上,以免遇到各种问题,linux不像Windows,它十分的灵活,但是正因为这一点,它也十分麻烦,如果对它没有一定的了解是很难驾驭它的,所以为了避免麻烦,建议你把所有的东西都装上,在安装的时候选择全部.假如硬盘空间比较紧张,至少也要把安装程序默认的那些东西装上,估计会花费不到2G的空间.也可以不选择"定制",直接选工作站安装方式.等到将来对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自己的需求,明白了哪些东西是自己想要的,哪些对自己来说是多余的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划分分区,选择软件安装了. 具体的分区方案如下:在Windows下把最后一个盘用分区工具删除,如果最后一个盘空间太小的话就把最后两个都删除.删除后硬盘上就有了多于的空间,就可以开始安装系统了,一般来说安装linux需要两个分区,一个是装系统文件的跟分区(/),一个是作为虚拟内存的交换分区(swap),这是和Windows不同的,需要注意.所以,我们可以现在Windows下借助Windows下的分区工具,在刚刚腾出来的空间上建立两个分区,前面一个根分区,后面一个交换分区,交换分区不用很大,按照官方的说法,虚拟内存应该是实际内存的两倍大小,或者是在32M和实际内存两倍这两个值中选较大值,这是针对内存十分少的老机器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分实际内存的两倍大小显然有点浪费,就如我有256M内存,160M 的交换分区,实际使用中swap只用掉3~5M,即使在使用VMware等及费内存的软件时,swap的耗费量也只有60M,所以分100~200M的swap已经足够了,不闭按照官方文档说的分2倍的实际内存大小,如果你有512M内存难道你真的要分1G的交换分区吗?注意,如果交换分区的大小小于内存两倍,安装程序会有警告,只要忽略警告继续安装就可以了,个别版本的linux在交换分区小于实际内存两倍的情况下,安装程序将不能通过,比如TURBO linux 6.0 这种情况下可以暂时分一个大点的分区,等装好后再把分区删除,划个小分区挂上.如果发现装好后交换分区不够用了也别急,你可以手工再建立交换文件,这将在后面说明.分区分好后别急着格式化,linux有自己的文件系统,大部分版本的linux都不能装在Windows的FAT或者NTFS分区上.所以你要做的只是重新启动系统,启动电脑,放入安装光盘,安装程序会帮你格式化你分出的两个分区.其中的安装细节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随便买一本入门教材上面都说的很清楚.二.linux中级用户对于这些linux Sir ,他们已经学会了linux的基本操作,学会了如何安装软件,常用linux命令等,也知道了linux系统的基本结构和linux跟文件系统下各个目录的意义并且知道了光盘上那么多东西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是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到的.于是就想着开始自己定制系统划分出比较合理的分区大小和数目.下面我想以我目前的硬盘划分情况为列,给这些linux进阶用户给一个我自认为比较合理的分区方案.下面是我的硬盘分区情况(我有两个硬盘,但是系统主要装在第一个,第二个只用来拷贝数据,装装实验性系统等)Disk /dev/hda: 255 heads, 63 sectors, 2491 cylinders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bytes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ev/hda1 * 1 392 3148708+ 83 Linux/dev/hda2 393 589 1582402+ 83 Linux/dev/hda3 590 981 3148740 7 HPFS/NTFS/dev/hda4 982 2491 12129075 f Win95 Ext'd (LBA)/dev/hda5 982 1504 4200966 83 Linux/dev/hda6 1505 2027 4200966 b Win95 FAT32/dev/hda7 2028 2289 2104483+ 83 Linux/dev/hda8 2290 2420 1052226 83 Linux/dev/hda9 2421 2471 409626 83 Linux/dev/hda10 2472 2491 160618+ 82 Linux swapDisk /dev/hdb: 128 heads, 63 sectors, 1023 cylindersUnits = cylinders of 8064 * 512 bytes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ev/hdb1 * 1 520 2096608+ b Win95 FAT32/dev/hdb2 521 910 1572480 83 Linux/dev/hdb3 911 986 306432 83 Linux/dev/hdb4 987 1023 149184 83 Linux[root@gucuiwen root]#挂装点和空间使用情况:[root@gucuiwen root]# df -h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dev/hda1 3.0G 2.0G 839M 71% //dev/hda2 1.5G 990M 531M 66% /mnt/hda2/dev/hda5 3.9G 2.8G 986M 75% /mnt/hda5/dev/hda6 4.0G 1.6G 2.4G 40% /mnt/hda6/dev/hda7 2.0G 1.2G 745M 62% /home/dev/hda8 1011M 176M 784M 19% /mnt/hda8/dev/hdb1 2.0G 1.8G 207M 90% /mnt/hdb1/dev/hdb2 1.5G 185M 1.1G 14% /mnt/hdb2none 125M 0 124M 0% /dev/shm/dev/hda9 387M 180M 188M 49% /var我把第一个硬盘分了三个主分区,以便在安装多套系统的时候互不影响.至于为什么要分三个主分区,我在<充份利用多个主分区安装多套系统>一文中已经说过.其好处是很多的.详见:http://go.6to23.com/gucuiwen/linux我的硬盘虽然只有2OG,但是我却分了9个分区,这也是为了管理方便经过多次划分后做出的选择. 首先我把linux的跟(/)装在第一个主分区hda1.这个分区大小为3G,这上面包括:/boot/bin/dev/etc/lib/sbin/usr还有空目录和挂装点:/opt/mnt/initrd/var/home/proc/misc由于/boot /bin /dev /etc /lib /sbin 下的东西都比较小,没有必要单独划分分区挂装他们,事实上把这些目录单独划分区挂装反而不利,应为这些目录中放着系统启动时的关键信息和文件,系统启动之初却只挂装上/分区,因此,万一其中的某一个分挂装失败系统将不能正常启动.比如/etc目录中存放着系统软的硬件配置信息,包括分区的挂装点分区类型等配置信息,系统启动的时候需要读取这些信息,如果把/etc单独放在一个小的分区上,系统启动的时候到哪里去读分区的挂装点信息呢?类似的/sbin /dev等必需放在根分区上. 只有/boot中存放的是系统内核和引导工具,某些情况下为了解决一些老主板不支持大硬盘的情况下,才单独在硬盘1024柱面以内分一个小分区装/boot的内容.不过目前的主板大多不存在这个问题.另外/usr下的内容一般不经常改变,因此,我也把它放在/目录上.可以看出,我是把所有文件大小不经常变化的,不会引起文件系统碎的所有东西装在/分区上面.另外,我分了2G的空间存放我自己平时下载的图片和资料以及软件等.挂装在了/home目录,重装系统的时候不动这个分区,就算格式化也只格掉 / 分区, /var 和swap分区,其他分区上的内容都可以保留,在装系统的时候再挂装到系统里.我的第二个主分区hda2暂时放着些临时文件,平时主要是用来装一些实验性的系统的,比如出了一个新的linux版本,我就把它装在这个分区里体验,而swap /home可以和原来那套系统公用.我的第三个主分区大小3G,我装了WIN2K系统,由于现在Windows系统使用的比较少了,(主要是给没有电脑的同学用)所以只分派了两个区,一个安装系统和常规的软件,就是第三个主分区 hda3,文件系统格式为NTFS.另外一个是一个逻辑分区hda6大小为4G,文件系统为FAT32,主要用来零时性的装装电影啊音乐啊,虚拟光盘印象GHOST印象文件等.这两个区在Windows下分别显示为C盘和D盘.下面说说其他的几个逻辑分区:分区设备名 挂装点 文件系统 大小 作用/dev/hda5 /mnt/hda5 ext3 4G 存放音乐,电影等大而固定不变的文件/dev/hda6 /mnt/hda6 FAT32 4G Windows下的D盘/dev/hda7 /home ext3 2G 我的文档,下载的软件,书籍,图片等/dev/hda8 /mnt/hda8 ext3 1G 编译大型软件用的零时分区./dev/hda9 /var ext3 400M 系统中经常变化大小的日志文件./dev/hda10 swap swap 160M 交换分区对于已经进阶的linux用户,你可能不原意把硬盘分的那么细,甚至不分/home, /usr, /usr/local 但是/var是无论如何都应该分一下的.因为系统的所有日志文件,PID文件,RPM数据库文件等等,这些大小经常发声变化的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所以这个目录是最容易产生碎片的.如果不单独分一个分区而混在/一起的话,很容易弄乱/文件系统,使系统性能下将,特别是一个多用户环境和一个对外服务的网站主机系统,更应该如此,对于个人用户这个分区有300~500M就可以了.还有/tmp也是一个文件大小经常变化的目录,但是对于个人用户来说,里面内容很少,单独分一个区也没必要,但和/分区混在一起又总觉得有一种"一滴鼻涕毁一锅粥"的感觉.我的解决方案是把原来的 /tmp目录删除,而作一个到 /var/tmp目录的链接,就像系统本身就有的 /usr/tmp目录一样. 还有 /root 目录大小也经常发生变化,我也把他删除,作了一个到 /var/root的链接,这样,系统中所有大小经常变化,易引起文件系统碎片的东西就全归到 /var 分区上,这就叫"烂也只烂一个苹果",以后可以只整理 /var 分区.如何整理呢?通常我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用单用户模式启动系统 LILO: linux single 如果是用GRUB引导,在启动时按字母 a,然后追加内核参数 linux single (这种模式不挂装除/以外的其他文件系统,因此可以安全的对其他分区操作.) 然后删掉一些你认为没用的日志文件,再把/var 全考到其他地方去,接下来删除原来/var 下的所由内容,最后把刚才复制的 /var 分区下的内容拷贝回去,经过这么搬动一次后,文件系统上的碎片就可以消除.ext3本来是一个碎量很少的优秀文件系统,据说比NTFS还要少的多,因此没有必要经常这么做.这里要提醒一点,把/tmp目录删除链接到 /var/tmp目录后一定要把/var/tmp目录的权限设置为 777否则普通用户将无法启动X.如下图:[root@gucuiwen /]# lltotal 189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2月 3 02:21 bindrwxr-xr-x 3 root root 4096 2月 2 18:36 bootdrwxr-xr-x 20 root root 118784 2月 11 20:10 devdrwxr-xr-x 59 root root 4096 2月 11 20:10 etcdrwxr-xr-x 22 root root 4096 2月 10 16:53 home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6月 22 2001 initrddrwxr-xr-x 7 root root 4096 2月 6 23:29 libdrwx------ 2 root root 16384 2月 3 01:54 lost+found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8月 27 2002 miscdrwxr-xr-x 12 root root 4096 2月 8 20:57 mnt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8月 24 1999 optdr-xr-xr-x 73 root root 0 2月 12 2004 proc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2月 2 18:29 root -> /var/root/drwxr-xr-x 2 root root 8192 2月 6 23:29 sbinlrwxrwxrwx 1 root root 9 2月 2 18:29 tmp -> /var/tmp/drwxr-xr-x 17 root root 4096 2月 2 20:16 usrdrwxr-xr-x 23 root root 1024 2月 7 21:57 vardrwxr-xr-x 8 root root 4096 2月 6 23:25 www[root@gucuiwen /]# ll -d /var/tmpdrwxrwxrwt 14 root root 1024 2月 12 01:04 /var/tmp[root@gucuiwen /]#当然由于很多用户还舍弃不下Windows系统,并且大部份时间都在用Windows系统,所以可以把我格式化成ext3格式的 hda5 hda7等分区格式化成fat32文件系统,这样在Windows和linux下都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这些分区,两者兼顾.这里的方案也只是一个范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硬盘的实际大小来划分.三.系统管理员和网站管理员对于这些用户,我想也不必要多说了,他们通常都是玩转系统的老手,把linux系统把玩的随心所欲,拿捏的恰到好处,他们总能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出一个完美的方案.对于一个服务器上的系统 /var /tmp /usr /home等目录是肯定要单独分区的,对于大型的站点,每天的系统日志都有好几百M,单独分一个几G大的/var分区甚至单独分派一个硬盘都是不为过的./tmp下的文件也不会像个人用户的系统那样只有几M的文件,所以对于一个服务器系统,分一个/tmp分区或者单独挂一个硬盘是每个系统管理员都会做的事情.除了这些目录外通常还需要分一个/usr/local分区,因为服务器上通常需要安装大量的软件.对于大型的FTP服务器,HTTP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等,通常还要单独划出分区分区或者分派硬盘来存放文件.这些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不会遇到,所以就不多说了.附: linux 分区的常见问题1.只有一个分区可以装linux吗?完全可以,linux的虚拟内存并不一定要单独分一个swap分区,也可以像Windows系统那样,在系统所在的分区划出空间来做虚拟内存.只是单独分出一个分区来作swap的话性能比在系统分区上划空间做swap要好.对于某些版本的linux,如果没有swap分区,安装程序会不允许安装,对于这些版本,可以先划一个大的区或暂时用一个没有用的Windows分区做swap,骗过安装程序,然后再装.2.如何在一个分区上划出空间来做swap?选一个有足够空间的分区用如下命令:#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k count=50000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大小为50M的连续文件(作swap的文件必需连续) 然后把这个50M的文件"格式化"成swap文件:#mkswap swapfile最后启用这个swap文件#swapon swapfile用free命令查看一下,是不是 swap多了50M呢? 可以把这个命令写进 /etc/rc.d/rc.local 中,让系统启动的时候自动开启swap.如果是把整个分区做swap可以这样:#mkswap /dev/hda? (?为具体的分区号)#swapon /dev/hda?3.linux最多支持多少个swap分区?16个 (新版的可能支持更多)4.如何备份linux系统?专业的网站和多用户系统通常用磁带机等专用备份设备,对于个人用户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拷贝一份到空的分区上,等原系统坏了就用备份系统,给内核添加root=?参数就可以启动备份系统.比如你把系统备份在 /dev/hda6上,给内核参数 LILO:linux root=/dev/hda6 就可以启动备份系统,也可以直接写进lilo.conf,达到两套linux系统共存一块硬盘同时使用的目的.另外目前最新版本的GHOST已经可以支持EXT3文件系统的备份.5.如何"格式化"一个分区?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格式化",真正的含义是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的最初的意思是我们平时说的"低级格式化".只有"低级格式化"才是真正的"格式化",而平时大家说的"格式化"或者"高级格式化"只是创见文件系统,由于微软的系统里一直不区分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所以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把"创见文件系统"统一说成了"格式化".在linux系统里可以用 mkfs (make filesysge 创建文件系统) 来"格式化"一个分区.#mkfs -t ext2 /dev/hda1或#mkfs.ext2 /dev/hda1把 /dev/hda1"格式化"成ext2格式#mkfs -t ext3 -c /dev/hda1或#mkfs.ext3 -c /dev/hda1把 /dev/hda1"格式化"成ext3格式,并监查硬盘坏块#mkfs -t vfat /dev/hda1或#mkfs.vfat /dev/hda1把 /dev/hda1"格式化"成FAT32格式#mkfs -t msdos /dev/hda1或#mkfs.msdos /dev/hda1把 /dev/hda1"格式化"成FAT16或FAT12格式(具体由容量决定)#mkfs -t minix /dev/hda1或#mkfs.minix /dev/hda1把 /dev/hda1"格式化"成minix格式对于软盘可以这样:# fdformat /dev/fd0H1440 (注意,这里真正的格式化,即所谓的低级格式化) #mkfs.msdos /dev/df0
      设置两个分区 和boot分区。120G的硬盘,如果全部用于linux的话可以设置boot分区为100M(很大了也不好),其余全部给(根分区),因为大部分文件都装在下。当然,你也可以另设一个分区。
      楼上的朋友说得详细既专业又易懂!我也来收藏,谢谢了!
      Linux分区问题

      谁帮我做出三个Linux系统磁盘分区的方案,重赏。

      默认分区,就自动自定义分区,mbr方式 、/boot  200m  swap  1024m   /    剩下所有自定义gpt分区
      谁帮我做出三个Linux系统磁盘分区的方案,重赏。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3813.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