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TCP连接建立过程是一个所谓“三次握手”过程
在第一步中,客户端向服务端提出连接请求。这时TCP SYN标志置位。客户端告诉服务端序列号区域合法,需要检查。客户端在TCP报头的序列号区中插入自己的ISN。服务端收到该TCP分段。在第二步以自己的ISN回应(SYN标志置位),同时确认收到客户端的第一个TCP分段(ACK标志置位)。在第三步中,客户端确认收到服务端的ISN(ACK标志置位)。到此为止建立完整的TCP连接,开始全双工模式的数据传输过程。
TCP需要三次握手才能建立连接,那么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呢?
对!
HR的么? 田叔万恶啊,答案有些很奇怪啊
对啊,你想问什么,具体细节可参考,计算机网络基础 谢希仁 清华大学出版社

TCP值是什么意义?对它的调整有什么效果?
针对TCP/IP协议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击; 发动攻击时,只要很少的数据流量就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攻击来源无法定位;在服务端无法区分TCP连接请求是否合法。二、系统检查一般情况下,可以一些简单步骤进行检查,来判断系统是否正在遭受TCP SYN Flood攻击。1、服务端无法提供正常的TCP服务。连接请求被拒绝或超时;2、通过 netstat -an 命令检查系统,发现有大量的SYN_RECV连接状态。三、防范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防范呢?1、 TCP Wrapper使用TCP Wrapper(只有unix-like系统支持该功能,NT?可怜)可能在某些有限的场合下有用,比如服务端只处理有限来源IP的TCP连接请求,其它未指定来源的连接请求一概拒绝。这在一个需要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场合下是不适合的。而且攻击者可以通过IP伪装(IP Spoof)来直接攻击受TCP Wrapper保护的TCP服务,更甚者可以攻击者可以伪装成服务器本身的地址进行攻击。2、增加TCP Backlog容量增加TCP Backlog容量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它一方面要占用更多的系统内存,另一方面延长了TCP处理缓存队列的时间。攻击者只要不停地的进行SYN Flood一样可以达到拒绝服务的目的。3、 ISP接入所有的ISP在边界处理进入的主干网络的IP数据包时检测其来源地址是否合法,如果非指定来源IP地址范围,可以认为是IP Spoofing行为并将之丢弃。在实际环境中,应为涉及的范围太过广泛,该方案无法实施。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技术问题。TCP SYN Flood检测与防范一、TCP连接监控(TCP Interception)为了有效的防范TCP SYN Flood攻击,在保证通过慢速网络的用户可以正常建立到服务端的合法连接的同时,需要尽可能的减少服务端TCP Backlog的清空时间,大多数防火墙采用了TCP连接监控的工作模式。1.防火墙接到来自用户端Z的SYN连接请求,在本地建立面向该连接的监控表项;2.防火墙将该连接请求之转发至服务端A;3.服务端A相应该连接请求返回SYN/ACK,同时更新与该连接相关联的监控表项;4.防火墙将该SYN/ACK转发至用户端Z;5.防火墙发送ACK至服务端A,同时服务端A中TCP Backlog该连接的表项被移出;6.这时,根据连接请求是否合法,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发生:a.如果来自用户端Z的连接请求合法,防火墙将该ACK转发至服务端A,服务端A会忽略该ACK,因为一个完整的TCP连接已经建立;b.如果来自用户端Z的连接请求非法(来源IP地址非法),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到返回的ACK,防火墙会发送RST至服务端A以拆除该连接。7.开始TCP传输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该方法具有两个局限:1.不论是否合法的连接请求都直接转发至服务端A,待判断为非法连接(无返回ACK)时才采取措施拆除连接,浪费服务端系统资源;2.防火墙在本地建立表项以监控连接(一个类似TCP Backlog的表),有可能被攻击者利用。二、天网DoS防御网关天网防火墙采用经过优化的TCP连接监控工作方式。该方式在处理TCP连接请求的时候,在确定连接请求是否合法以前,用户端Z与服务端A是隔断的。1.防火墙接到来自用户端Z的SYN连接请求;2.防火墙返回一个经过特殊处理的SYN/ACK至客户端Z以验证连接的合法性;3.这时,根据连接请求是否合法,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发生:a.防火墙接收到来自客户端Z的ACK回应,该连接请求合法。转至第4步继续;b.防火墙没有接收到来自客户端Z的ACK回应,该连接请求非法,不进行处理;4.防火墙在本地建立面向该连接的监控表项,并发送与该连接请求相关联的SYN至服务端A;5.防火墙接到来自服务端A的SYN/ACK回应;6.防火墙返回ACK以建立一个完整的TCP连接;7.防火墙发送ACK至客户端Z,提示可以开始TCP传输过程。其中,在第2/3/4/7步过程中,防火墙内部进行了如下操作:1.在第2步中,为了验证连接的合法性,防火墙返回的SYN/ACK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并提示客户端Z暂时不要传送有效数据;2.在第3步中,防火墙接收到来自客户端Z的ACK,检验其合法性。3.在第4步中,防火墙在本地建立面向该连接的监控表项,同时发送与该连接相关的SYN至服务端A;4.在第7步中,防火墙通过将TCP数据传输与监控表项进行比对,并调整序列号和窗口以使之匹配。开始TCP数据传输。 在这里,天网防火墙通过高效的算法(64K位的Hash)提供了超过30万以上的同时连接数的容量,为数据传输的高效和可靠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如果是使用宽带方式上网,那么在注册表中设定适当的TcpWindow值,就可以加快上网速度。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在其中 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子键,在右边键值区中,找到或新建一个名为“GlobalmaxTcp WindowSize”的DWORD键值项,将其数据值数据设为“256960”(十进制),关闭注册表编辑器,重新启动电脑即可。 感觉一下是不是速度比以前快多了? 这个更改的原理是:通常情况下,TCP/IP默认的数据传输单元接受缓冲区的大小为576字节,要是将这个缓冲区的大小设置得比较大的话,一旦某个TCP/IP分组数据发生错误时,那么整个数据缓冲区中的所有分组内容,都将被丢失并且进行重新传送;显然不断地重新进行传输,会大大影响ADSL传输数据的效率。为此,设置合适缓冲区大小,确保ADSL传输数据的效率始终很高,将会对ADSL传输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给电脑一个固定的IP,不让IP冲突 电脑不能上网时也可以通过这里来解决

tcp收包是完整一包吗
不是,还有分包 半包,组包。 组包。简单的说就是tcp协议把过大的数据包分成了几个小的包传输,接收方要把同一组的数据包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包。半包。指接受方没有接受到一个完整的包,只接受了部分,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将一个包分配的足够大,导致接受方并不能一次接受完。粘包,指发送方发送的若干包数据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后一包数据的头紧接着前一包数据的尾 出现粘包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可能由发送方造成,也可能由接收方造成。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包数据。若连续几次发送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包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接收方引起的粘包是由于接收方用户进程不及时接收数据,从而导致粘包现象。这是因为接收方先把收到的数据放在系统接收缓冲区,用户进程从该缓冲区取数据,若下一包数据到达时前一包数据尚未被用户进程取走,则下一包数据放到系统接收缓冲区时就接到前一包数据之后,而用户进程根据预先设定的缓冲区大小从系统接收缓冲区取数据,这样就一次取到了多包数据。 分包,指在出现粘包的时候我们的接收方要进行分包处理。

当建立连接时,下面哪一个数据包发送顺序是正确的TCP握手协议过程
TCP三次握手过程一个完整的 TCP连接的建立,需要三次握手,然后双方以全双工的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很多的端口扫描技术是依靠 TCP三次握手来实现的,所以,下面对 TCP的三次握手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具体的握手过程描述如下(图4):(1)请求方向服务提供方提出连接请求。这时TCP SYN标志置位。客户端告诉服务端序列号区域合法,需要检查。客户端在 TCP报头的序列号区域中插入自己的ISN;(2)服务端收到该TCP分段后,以自己的ISN回应((SYN标志置位),同时确认收到客户端的第一个TCP分段((ACK标志置位);(3)客户端确认收到服务端的ISN(ACK标志置位)。到此为止建立完整的TCP连接,开始全双工模式的数据传输过程. 图4 TCP三次握手示意图

建立tcp连接需要几次握手?
TCP三次握手过程 一个完整的 TCP连接的建立,需要三次握手,然后双方以全双工的方式发送和接收数据。很多的端口扫描技术是依靠 TCP三次握手来实现的,所以,下面对 TCP的三次握手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具体的握手过程描述如下(图4):(1)请求方向服务提供方提出连接请求。这时TCP SYN标志置位。客户端告诉服务端序列号区域合法,需要检查。客户端在 TCP报头的序列号区域中插入自己的ISN;(2)服务端收到该TCP分段后,以自己的ISN回应((SYN标志置位),同时确认收到客户端的第一个TCP分段((ACK标志置位);(3)客户端确认收到服务端的ISN(ACK标志置位)。到此为止建立完整的TCP连接,开始全双工模式的数据传输过程. 图4 TCP三次握手示意图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