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串口服务器的分类
2口串口服务器例如:N2204口串口服务器例如:N340、N340D-P8口串口服务器例如:N380D-M16口串口服务器例如:N316

硬盘串口 并口 和 内存的分类 是什么啊
硬盘的并口也叫IDE接口,属于一种较老的接口,现在基本已经被淘汰。主要见于一些老电脑的硬盘和部分光驱。现在Intel已经不再支持IDE接口了,但很多厂商依然桥接IDE控制芯片以支持IDE。主要规格有IDE33/66两种,传输速率分别是33MB/s和66MB/s。串口则是最近新兴的一种接口,也叫SATA接口,主要用于新版硬盘与光驱上。分有SATA1和SATA2之分。前者传输速率为150MB/s,后者则为300MB/s。前者主要用于光驱,后者主要用于硬盘。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稍早的主板虽有串口,但是只支持SATA1,并不支持SATA2,所以不必为它买高性能硬盘。串口的数据线比并口细许多,所以更利于机箱散热。且SATA接口数量普遍较多,所以在一个电脑上装4块、6块甚至8块硬盘已不是梦想。DDR1就是DDR内存,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内存,它的频率低,电压高,较为费电,但延迟比较低,现在仍为许多超频发烧友的首选。主要的频率分有266、333和400Mhz之分。而DDR2内存频率是DDR的两倍。原因是它接口的频率是DDR的两倍,内存颗粒本身的频率并没有提升,但速度因为端口的原因翻了一番。但由于其增加了端口速率,导致延迟提升,使得超频失败。同时由于制造工艺和技术的提升,使得内存本身频率由400Mhz增加到了533Mhz,所以现在市面上有一种1066Mhz的DDR2内存,是超频得来的,并不是原来的频率。DDR各系列内存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老一代与新一代DDR内存若在同样的频率下,老一代的性能更高。主要频率分有533、667、800Mhz以及超频版的1066Mhz。现在由于DDR内存已停产,不太好买到。但他们两者之间的外观区别是非常明显的。DDR2内存的端口有240针,而DDR只有180针。并且它们两者的防插反技术的口也不再一个位置上。DDR内存插不进DDR2内存接口,反之,DDR2内存插不进DDR内存插槽。(绝对是自己打得,不是从网站上摘的。我是个电脑爱好者)。图片因为没法往上加,你自己去找找吧。
简单的说你看硬盘数据线是一排的就是并口的,,很细的就是串口的,,内存呢184脚的是DDR,SDR,240脚的是DDR2,可以从外频区分66,100,133是SDR,SDR有两个缺口,266,333,400是DDR,533,667,800,1066是DDR2都是一个缺口,这样明白了吧

串口光纤转换器的定义和分类
串口光纤转换器是RS-232/422/485串行数据通过光纤的远距离传输,可以完成串口到光纤的转换,并且可以延长串行通信信号的传输距离。 分类:1、一般多模光纤转换器最远距离为4KM;单模为40KM。2、单模多模亦可互相转换,实现多机通讯,中继转换的组网功能。◆ 光纤接口采用双SC(FIBER-TX、FIBER-RX)接口;◆ 串口端物理接口为12孔接线柱形式;◆ 串口端同时提供RS-232、RS-422和RS-485三种接口,适用范围更广;◆ RS-485采用先进的自动流控技术,可自动识别信号流向;◆ 串口端自适应RS-232、RS-422和RS-485接口,无外部工作方式选择开关,使用更简单、更方便;◆ 同时提供两种形式电源接口,接线柱方式和插座方式,实际使用时接哪个都可以;◆ 提供电源和信号方向(←和→)三个指示灯,方便用户查看通信状态; ◆外壳为金属铁质外壳,坚固、耐用,既可实现面板安装也可实现工业导轨安装。
你说的串口光纤转换器,不知道是不是我们一般说的"光猫".光猫非彼光猫. 首先说说你说的串口,应该是指RS485,422,232这些低速数据吧?你的意思应该是把这些数据转换光信号之后在光纤上传输。如果是这种的话,就是我上面说的”光猫“,它的分类有单模/多模单纤双纤距离:2/20/40/60/80/100KM 我说的这个光猫在同一台设备上已经集合了485,232,422这3种协议的。随意使用这台设备都可以传输这3种协议,但只能同时传输一种协议。
串口有好几种,RS232 RS485 RS422 等等 光纤 也分 单模、多模还有 多串口转光纤的F201 RS-232/RS-485/422光纤转换器特点▶ RS-232/RS-485/422转换,全双工、半双工通信▶ 配一体化工业接线端子▶ 独有串口保护电路,可带电热插拔▶ 内置智能模块,自动识别RS-485信号流向,无需CTS流控▶ 内置600W/ms抗雷击保护和15KV抗静电保护 ▶ 透明传输,波特率自适应,无需更改用户协议

什么是总线?什么是串口?什么是并口?
串口单行数据数据间无干扰 并扣数据并行传输 目前技术不能防止数据间相互干扰 原理上讲并扣速度快于串口,但目前串口快于并口
串口一般用于接一些特殊的外接设备。比如通讯方面的设备。并口通常用于连接打印设备。串口比较小,有突出的针露在外面。并口一般比串口要大,通常是红色的,有两排小孔 串口形容一下就是一条车道,而并口就是有8个车道同一时刻能传送8位(一个字节)数据。但是并不是并口快,由于8位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传输受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当传输出错时,要同时重新传8个位的数据。串口没有干扰,传输出错后重发一位就可以了。所以快比并口快。串口硬盘就是这样被人们重视的。串口一般指硬件上的com接口.一般的pc主板都提供两个串口而并口.一般指指打印接口!,,通常并口是两排除23针.而对应的串口是两排九针.当然在老式的机子也有串口是23针的.但很少了.因为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这种老式的板几乎被淘汰了.还有vga接口(videographicarray)是三排15针的,也就是一般主机连接显示器的那个接口!!(当然对应的还有svga就是supervga..还有mga..ega..哈.好多.!ga技术是从1949年才发展起来的...)当然有并行与串行的数据传输方式,注意我们这里讲的传输方式是并行或串行的.注意概念.不要乱.!我们平常都讲串口硬盘!或并口硬盘.其实是不规范的!...指的数据的传输方式..如并行硬盘..就是我们普通的pata硬盘..由于并行的多信号数据传输.的相互干扰..所以其速度的极限是在75mb/s因为随之产生了.serialata.也就是sata硬盘..它是串口硬盘的规范...其速度可达150mb/s更有甚可至300mb/s.或者600mb/s以上!..我们通常的usb(universalserialbus)接口也是一种串行数据传输接口!!,,^_^另外还有.鼠标与键盘的ps/2接口(6针的..)..当然现在也有u口的鼠标与键盘了.. 当然串口的鼠标也有.不过也几乎看不到了...^_^
1.总线的概念: 多个功能部件共享的信息传输线称为总线。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使用统一的总线标准,不同设备间互连将更容易实现。2.总线的分类:总线分为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指芯片内部连接各元件的总线。系统总线指连接CPU、存储器和各种I/O模块等主要部件的总线。外部总线则是微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总线。3.系统总线:⑴数据总线DB(Data Bus):用于CPU 与主存储器、CPU 与I/O 接口之间传送信息。数据总线的宽度(根数)决定每次能同时传输信息的位数。因此数据总线的宽度是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计算机总线的宽度等于计算机的字长。目前,微型计算机采用的数据总线有16位、32位、64位等几种类型。⑵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用于给出源数据或目的数据所在的主存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⑶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用来控制对数据线和地址线的访问和使用。4. 常用的总线标准常用的总线标准有:ISA总线、EISA总线、VESA总线、PCI总线。目前微机上采用的大多是PCI总线。5. 系统总线的性能指标⑴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送的数据量。⑵总线的位宽总线的位宽指总线能同时传送的数据位数。⑶总线的工作频率:工作频率越高,总线工作速度越快,总线带宽越宽。总线带宽=总线位宽/8×总线工作频率 MB/s并口又称为并行接口。目前,并行接口主要作为打印机端口,采用的是25 针D 形接头。所谓“并行”,是指8 位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传送速度大大提高,但并行传送的线路长度受到限制,因为长度增加,干扰就会增加,数据也就容易出错。 串口叫做串行接口,现在的PC 机一般有两个串行口COM 1 和COM 2 。串行口不同于并行口之处在于它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地传送出去的。 虽然这样速度会慢一些,但传送距离较并行口更长,因此若要进行较长距离的通信时,应使用串行口。通常 COM 1 使用的是9 针D 形连接器,也称之为RS-232接口,而COM 2 有的使用的是老式的DB25 针连接器,也称之为RS-422接口,这种接口目前已经很少使用。

串口与并口的区别
数据线,电源线接口都不一样. 2个的传输速度不一样串口(SATA接口)能达到600/s 数据线也不一样.串口电源是在数据接口上插的支持热插拔不过要注意有顺序的. 并口的速度慢```````````一个并行传输一个串行传输。简单点说并行是多通道低频率,串行是单通道高频率。并行干扰严重效率低下,所以现在相串行转移。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不同的硬盘接口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规范,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速度也不相同。传输规范是硬盘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与并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较大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可以在较少的位宽下使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Serial ATA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ec,这比目前最块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已经发布的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ec,最终Serial ATA 3.0将实现600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在此有必要对Serial ATA的数据传输率作一下说明。就串行通讯而言,数据传输率是指串行接口数据传输的实际比特率,Serial ATA 1.0的传输率是1.5Gbps,Serial ATA 2.0的传输率是3.0Gbps。与其它高速串行接口一样,Serial ATA接口也采用了一套用来确保数据流特性的编码机制,这套编码机制将原本每字节所包含的8位数据(即1Byte=8bit)编码成10位数据(即1Byte=10bit),这样一来,Serial ATA接口的每字节串行数据流就包含了10位数据,经过编码后的Serial ATA传输速率就相应地变为Serial ATA实际传输速率的十分之一,所以1.5Gbps=150MB/sec,而3.0Gbps=300MB/sec。SATA的物理设计,可说是以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作为蓝本,所以采用四芯接线;需求的电压则大幅度减低至250mV(最高500mV),较传统并行ATA接口的5V少上200倍!因此,厂商可以给Serial ATA硬盘附加上高级的硬盘功能,如热插拔(Hot Swapping)等。更重要的是,在连接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点对点(Point-to-Point)形式外,SATA还支持“星形”连接,这样就可以给RAID这样的高级应用提供设计上的便利;在实际的使用中,SATA的主机总线适配器(HBA,Host Bus Adapter)就好像网络上的交换机一样,可以实现以通道的形式和单独的每个硬盘通讯,即每个SATA硬盘都独占一个传输通道,所以不存在象并行ATA那样的主/从控制的问题。Serial ATA规范不仅立足于未来,而且还保留了多种向后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在硬件方面,Serial ATA标准中允许使用转换器提供同并行ATA设备的兼容性,转换器能把来自主板的并行ATA信号转换成Serial ATA硬盘能够使用的串行信号,目前已经有多种此类转接卡/转接头上市,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我们的原有投资,减小了升级成本;在软件方面,Serial ATA和并行ATA保持了软件兼容性,这意味着厂商丝毫也不必为使用Serial ATA而重写任何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代码。另外,Serial ATA接线较传统的并行ATA(Paralle ATA)接线要简单得多,而且容易收放,对机箱内的气流及散热有明显改善。而且,SATA硬盘与始终被困在机箱之内的并行ATA不同,扩充性很强,即可以外置,外置式的机柜(JBOD)不单可提供更好的散热及插拔功能,而且更可以多重连接来防止单点故障;由于SATA和光纤通道的设计如出一辙,所以传输速度可用不同的通道来做保证,这在服务器和网络存储上具有重要意义。Serial ATA相较并行ATA可谓优点多多,将成为并行ATA的廉价替代方案。并且从并行ATA过渡到Serial ATA也是大势所趋,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相关厂商也在大力推广SATA接口,例如Intel的ICH6系列南桥芯片相较于ICH5系列南桥芯片,所支持的SATA接口从2个增加到了4个,而并行ATA接口则从2个减少到了1个;nVidia的nForce4系列芯片组已经支持SATA II即Serial ATA 2.0,而且三星已经采用Marvell 88i6525 SOC芯片开发新一代的SATA II接口硬盘,并将在2005年初推出。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SCSI接口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先后衍生出了SCSI-1、Fast SCSI、FAST-WIDE-SCSI-2、Ultra SCSI、Ultra2 SCSI、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现在市场中占据主流的是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接口产品。在系统中应用SCSI必须要有专门的SCSI控制器,也就是一块SCSI控制卡,才能支持SCSI设备,这与IDE硬盘不同。在SCSI控制器上有一个相当于CPU的芯片,它对SCSI设备进行控制,能处理大部分的工作,减少了中央处理器的负担(CPU占用率)。在同时期的硬盘中,SCSI硬盘的转速、缓存容量、数据传输速率都要高于IDE硬盘,因此更多是应用于商业领域。SCSI最早是1979年由美国的Shugart公司(希捷公司前身)制订的,在1986年获得了ANSI(美国标准协会)的承认,称为SASI(Shugart Associates System Interface施加特联合系统接口),也就是SCSI-1。SCSI-1是第一个SCSI标准,支持同步和异步SCSI外围设备;使用8位的通道宽度;最多允许连接7个设备;异步传输时的频率为3MB/S,同步传输时的频率为5MB/s;支持WORM外围设备。它采用25针接口,因此在连接到SCSI卡(SCSI卡上接口为50针)上时,必须要有一个内部的25针对50针的接口电缆。该种接口已基本被淘汰,在相当古老的设备上或个别扫描仪设备上还能看到。SCSI-2有被称为Fast SCSI,它在SCSI-1的基础上做出了很大的改进,还增加了可靠性,数据传输率被提高到了10MB/s,仍旧使用8位的并行数据传输,还是最多7个设备。后来又进行了改进,推出了支持16位并行数据传输的WIDE-SCSI-2(宽带)和FAST-WIDE-SCSI-2(快速宽带),其中WIDE-SCSI-2的数据传输率并没有提高,只是改用16位传输;而FAST-WIDE-SCSI-2则是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20MB/s。SCSI-3标准版本是在1995年推出的,也习惯称为Ultra SCSI,其同步数据传输速率为20MB/s。若使用16位传输的Wide模式时,数据传输率更可以提高至40MB/s。允许接口电缆的最大长度为1.5米。1997年推出了Ultra2 SCSI(Fast-40)标准版本,其数据通道宽度仍为8位,但其采用了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电平微分)传输模式,传输速率为40MB/s,允许接口电缆的最长为12米,大大增加了设备的灵活性,支持同时挂接15个装置。随后其推出了WIDE ULTRA 2 SCSI接口标准,它采用16位数据通道带宽,最高传输速率可达80MB/S,允许接口电缆的最长为12米,同样支持同时挂接15个装置,大大增加了设备的灵活性。LVD可以使用更低的电压,因此可以将差动驱动程序和接收程序集成到硬盘的板载SCSI控制器中。老式SCSI需要使用独立的、耗电的高压器件。由于LVD使用的是低电压和低电流器件,因此可以将差动收发器集成在硬盘的板载SCSI控制器中,不再需要单独的高成本外部高电压差动组件。LVD 硬盘可进行多模式转换,当所有条件都满足时,硬盘就工作在 LVD 模式下;反之如果并非所有条件都满足,硬盘将降为单端工作模式。LVD硬盘带宽的增加对于服务器环境来说意味着更理想的性能。服务器环境都要求有快速响应、必须能够进行随机访问和大工作量的队列操作。当使用诸如CAD、CAM、数字视频和各种RAID等软件的时候,带宽增加的效果能够立杆见影,信息可以迅速而轻松地进行传输。Ultra160 SCSI,也称为Ultra3 SCSI LVD,是一种比较成熟的SCSI接口标准,是在Ultra2 SCS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了双转换时钟控制、循环冗余码校验和域名确认等新技术。双转换时钟控制在不提高接口时钟频率的情况下使数据传输率提高了一倍,这是Ultral60 SCSI接口速率大幅提高的关键。采用Ultra160 SCSI,实现起来简单容易,风险小。在增强了可靠性和易管理性的同时,Ultra160 SCSI的传输速率为Ultra2 SCSI的2倍,达到160MB/s。Ultra160 SCSI接口具备如下特点:Ultra2和Ultra160的设备可以同时安装在一条总线上,Ultra160设备性能不会下降;通过提高检纠错能力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具有监控接口性能和较高可靠传输速率的能力;用于单个设备的电缆长度可达25米,用于2个或多个设备的电缆长度可达12米;在1个通道上支持多达15个SCSI设备;Ultra320 SCSI,也称为Ultra4 SCSI LVD,是比较新型的SCSI接口标准。Ultra320 SCSI是在Ultra160 SCS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Ultra160 SCSI的优势得以继续发扬,Ultra160 SCSI的3项关键技术,即双转换时钟控制、循环冗余码校验和域名确认,都得到保留。以前以往的SCSI接口标准中,SCSI接口支持两种传输模式: 异步和同步。Ultra320 SCSI引入了调步传输模式,在这种传输模式中,简化了数据时钟逻辑,使Ultra320 SCSI的高传输速度成为可能。Ultra320 SCSI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20MB/s。Ultra320 SCSI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双倍速率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速率比Ultra160 SCSI提高了一倍;分组化的SCSI,支持分组协议;快速仲裁和选择,大大提高了总线的利用率;读写数据流,把数据传输的开销降到最低; 流控制,提高总线利用率
串行接口简称串口,也称串行通信接口或串行通讯接口(通常指COM接口),是采用串行通信方式的扩展接口。串行接口(SerialInterface)是指数据一位一位地顺序传送,其特点是通信线路简单,只要一对传输线就可以实现双向通信(可以直接利用电话线作为传输线),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但传送速度较慢。 串口划分标准:同步串行接口(英文:SynchronousSerialInterface,SSI)是一种常用的工业用通信接口。。异步串行是指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接收/发送。UART是一个并行输入成为串行输出的芯片,通常集成在主板上。UART包含TTL电平的串口和RS232电平的串口。TTL电平是3.3V的,而RS232是负逻辑电平,它定义+5~+12V为低电平,而-12~-5V为高电平,MDS2710、MDSSD4、EL805等是RS232接口,EL806有TTL接口。串行接口按电气标准及协议来分包括RS-232-C、RS-422、RS485等。RS-232-C、RS-422与RS-485标准只对接口的电气特性做出规定,不涉及接插件、电缆或协议。串口与并口区别:串口形容一下就是一条车道,而并口就是有8个车道同一时刻能传送8位(一个字节)数据。但是并不是说并口快,由于8位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串扰),传输时速度就受到了限制,传输容易出错。串口没有互相干扰。并口同时发送的数据量大,但要比串口慢。串口硬盘就是这样被人们重视的。并口介绍 并口一般指并行接口。并行接口,指采用并行传输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接口标准。从最简单的一个并行数据寄存器或专用接口集成电路芯片如8255、6820等,一直至较复杂的SCSI或IDE并行接口,种类有数十种。一个并行接口的接口特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描述:1.以并行方式传输的数据通道的宽度,也称接口传输的位数;2.用于协调并行数据传输的额外接口控制线或称交互信号的特性。数据的宽度可以从1~128位或者更宽,最常用的是8位,可通过接口一次传送8个数据位。在计算机领域最常用的并行接口是通常所说的LPT接口。
串口也称串行通信接口或串行通讯接口(通常指COM接口),是指数据一位一位地顺序传送,其特点是通信线路简单,只要一对传输线就可以实现双向通信(可以直接利用电话线作为传输线),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但传送速度较慢。 串口好比是一条车道,而并口就是有8个车道同一时刻能传送8位(一个字节)数据。但是并不是说并口快,由于8位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串扰),传输时速度就受到了限制,传输容易出错。串口没有互相干扰。并口同时发送的数据量大,但要比串口慢。
串口与并口应用中各有各的优点。 一、表面区别:串口的插座一般是针,并口的插座为针孔。最明显的区别为电脑上的串口COM口和并口打印机口。二、信息传输方式不同,串口线只能用单线传输,并口可以多线传输。三、相比较并口比串口传输快。 四、串口比并口传输距离远。
并口线与串口线的区别如下: 1、两者定义不同:并口线即并行接口使用的线路,并行接口指采用并行传输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接口标准。串口线即简称串行接口使用的线路,串行接口也称串行通信接口或串行通讯接口(通常指COM接口),是采用串行通信方式的扩展接口。2、接口特点不同:串口线的特点是可以在数据位传送,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传送速度慢。并口线在数据的各位同时进行传送,其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但当传输距离较远、位数又多时,就导致通信线路复杂且成本提高。3、分类不同:并口线在IEEE1284标准中定义了多种并行接口模式,常用的有以下三种: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标准并行接口、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增强并行接口、ECP(Extended Capabilities Port)扩展功能并行接口。 串口线分为同步串行接口和异步串行接口,同步串行接口(SynchronousSerialInterface,SSI)是一种常用的工业用通信接口异步串行接口是指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接收/发送。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