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2层协议主要有哪些
数据链路层协议=二层网络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分类1.面向字符的链路层协议Ø ISO的IS1745,基本型传输控制规程及其扩充部分(BM和XBM)Ø IBM的二进制同步通信规程(BSC)ØDEC的数字数据通信报文协议(DDCMP)ØPPP2.面向比特的链路层协议Ø IBM的SNA使用的数据链路协议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ol);Ø ANSI修改SDLC,提出ADCCP(Advanced Data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dure);Ø ISO修改SDLC,提出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ØCCITT修改HDLC,提出LAP(Link Access Procedure)作为X.25网络接口标准的一部分,后来改为LAPB。

网络协议分别是哪七层协议?
你问的应该是OSI网络协议,一共七层。 最下面一层是物理层,关心的是接口,信号,和介质,只是说明标准,如EIA-232接口,以太网,fddi令牌环网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一类是局域网中数据连路层协议:MAC子层协议,有LLC子层协议.另一类是广域网的协议如:HDLC,PPP,SLIP.第三层是网络层:主要是IP协议.第四层是传输层:主要是面向连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另一个是不面向连接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第五层是会话层:主要是解决一个会话的开始进行和结束.(真的想不起有什么协议)第六层是表示层:主要是编码如ASⅡ 第七层是应用层,就是应用程序里面的拉,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域名系统服务DNS、网络新闻传输协议NNTP和HTTP协议等。 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从WWW服务...
根据建议X.200,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以下七层,标有1~7,第1层在底部。 现“OSI/RM”是英文“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的缩写。第7层 应用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提供为应用软件而设的界面,以设置与另一应用软件之间的通信。例如: 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第6层 表示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把数据转换为能与接收者的系统格式兼容并适合传输的格式。第5层 会话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在数据传输中设置和维护电脑网络中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连接。第4层 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把传输表头(TH)加至数据以形成数据包。传输表头包含了所使用的协议等发送信息。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等。第3层 网络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决定数据的路径选择和转寄,将网络表头(NH)加至数据包,以形成分组。网络表头包含了网络数据。例如:互联网协议(IP)等。第2层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网络寻址、错误侦测和改错。当表头和表尾被加至数据包时,会形成帧。数据链表头(DLH)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错误侦测及改错的方法。数据链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数据包末端的字符串。例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i-Fi)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等。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ogic link control,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子层。第1层 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在局部局域网上传送数据框(frame),它负责管理电脑通信设备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通。包括了针脚、电压、线缆规范、集线器、中继器、网卡、主机适配器等。其中高层(即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即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
最下面一层是物理层,关心的是接口,信号,和介质,只是说明标准,如EIA-232接口,以太网,fddi令牌环网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一类是局域网中数据连路层协议:MAC子层协议,有LLC子层协议.另一类是广域网的协议如:HDLC,PPP,SLIP.第三层是网络层:主要是IP协议.第四层是传输层:主要是面向连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另一个是不面向连接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第五层是会话层:主要是解决一个会话的开始进行和结束.(真的想不起有什么协议)第六层是表示层:主要是编码如ASⅡ第七层是应用层,就是应用程序里面的拉,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域名系统服务DNS、网络新闻传输协议NNTP和HTTP协议等。 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当然,对于不相容终端,除了需变换字符集字符外还需转换其他特性,如显示格式、行长、行数、屏幕滚动方式等也需作相应的变换。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又是如何交换信息的呢?就像我们说话用某种语言一样,在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之间也有一种语言,这就是网络协议, 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才能进行通信。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网络服务器、计算机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它规定了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的意义。大多数网络都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向它的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务的细节对上一层加以屏蔽。一台设备上的第 n层与另一台设备上的第n层进行通信的规则就是第n层协议。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接收方和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方发出的信息。网络协议使网络上各种设备能够相互交换信息。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路由协议里 二层协议和三层协议都有哪些?
SMPP SMPP(short message peer to peer)协议是一个开放的消息转换协议;它定义了一系列操作的协议数据单元(PDUS)和当SMPP运行时ESMS应用系统与smsc之间交换的数据。从而完成SMSC与ESMES (外部短消息实体)的信息交换。SMPP是基于SMSC与ESME之间的请求和响应协议数据单元的交换,每一个smpp操作都由一个请求pdu和相应的一个响应PDU组成并且这种交换是在TCP/IP或x.25网络连接 之上的.1、与CMPP/SGIP协议的差异 1)感觉协议定义比CMPP和SGIP严谨和规范,虽然CMPP和SGIP都是从SMPP派生出来的。 2)CMPP和SGIP中有大量的关于计费的定义,SMPP没有考虑这部分内容。这完全反映了通过短信实现的移动增值业务模式在国内的成熟和流行。 3)SMPP的网络承载层可以是TCP/IP和X.25。 2、SMPP协议解决的是移动网络之外的短消息实体与短消息中心的交互问题。即允许移动网络之外的短消息实体(External Short Message Entities,ESMEs)连接短消息中心(SMSC)来提交和接受短 消息。 3、SMPP协议定义的是1)ESME和SMSC之间交互的一组操作和2)ESMS与SMSC交互操作中的数据格式。 4、任何SMPP操作都包含请求PDU(Request Protocol Data Unit)和与之对应的回应PDU(Response Protocol Data Unit)。 5、SMPP把ESMEs分类为Transmitter/Receiver/Transceiver三种交互方式,分别对应仅提交短消息/仅接收短消息/提交和接收短消息三种形态。 6、SMPP会话有5种状态:OPEN / BOUND_TX / BOUND_RX / BOUND_TRX / CLOSED 7、SMPP定义的PDUs包括 TCP/IP协议 TCP/IP协议介绍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 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 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 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中的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

二层协议和三层协议应用如何区分
二层和三层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是指OSI七层中的二层和三层,比如一条QQ消息,从点击发送开始,一定会是经过七层协议,最后到物理层,通过电信号转出去,OSPF只是路由协议,和二层三层没关系的,只是说如果要部署OSPF协议,必须是在三层网络,因为OSPF的相关报文是通过IP来传递的。 PPP、HDLC、FR、ETHERNET这些都是二层的技术,只是各有优势而已,拿ETHERNET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MAC地址,还是拿QQ消息来说,QQ消息进入计算机后,7-5层略,到4层后,先把他打上TCP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号,再送到3层处理,加上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再到2层,加上ETHERNET的源MAC和目的MAC,再到物理层,变成电信号传出。。。。。。 总之,层次的是需要分清的,网络的使用是离不开二层和三层的任一一层的,他们是先后的关系,而不是并列的关系
二层是数据链路层,设备为交换机 传输以太网包,三次是网络层,设备为路由器 举例:三层传输二层数据会用 pppoe 协议 即用ppp协议封装的以太网帧协议工作在自己特定的层内,如果要跨层传输就要封装或者解封装才可以。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对网络模型的理解还不够深,多看几遍就好 还有 ppp是传输协议 ospf是路由器发现协议 说明协议的功能也搞混淆了。。
二层和三层是相对七层模型来说的,指的是数据封装的过程,包括你说的运行OSPF这个路由协议,其中路由器之间交互信息也是用的七层模型去交换路由信息,链路状态OSPF包罗了很多网络类型:FR(帧中继交换机在帧中继NBMA网络中用的,路由器需要peer指定路径,FR需要写链路关系)PPP,HDLC,是点到点网络类型。属于串口封装的数据格式。其中PPP支持认证,常见我们家里用的PPPOE就是点到点网络封装在以太网中,其中有认证计费啥的在运营商那边。P2MP是多个点到点的集合,MA网络就是常见的多路访问型网络,它包括了BMA(广播型多路访问)和NBMA(帧中继)这些网络类型是在运行OSPF网络中理解的。在二层上来封装格式定义网络类型就是PPP,HDLC,IEEE802.3(生成树用的比EthernetII多了一个LLC子层用来交互生成树信息)和EthernetII以太网。

网络二层协议有哪些?
stp,rstp.mstp.pvst,pvst+,lacp,arp……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