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网络协议(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协议)

      最后更新:2022-12-06 08:27:03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网络协议是什么

      一、网络协议是什么? 通俗地说,网络协议就是网络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只有相同网络协议的计算机才能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交流所使用的各种语言,只有使用相同语言才能正常地、顺利进行交流。从专业角度定义,网络协议是计算机在网络中实现通信时必须遵守的约定,也即通信协议。主要是对信息传输的速率、传输代码、代码结构、传输控制步骤、出错控制等作出规定,制定标准。二、网络协议的选择面对众多网络协议,我们可能无从选择。不过要是事先了解到网络协议的主要用途,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了。比如我们熟悉的TCP/IP协议是Internet的标准协议,要通过局域网访问Internet、拨号上网就必须使用该协议。NetBEUI协议主要用于有1~200台电脑的局域网中,主要用于MS-DOS、Windows环境中。其他的网络协议,我们将在下面的连载中一一介绍。三、常见网络协议的安装在Windows 98/2000/XP/Server 2003中,安装网络协议的方法大致相同。下面以安装NetBEUI协议为例,分别介绍在Windows 98和Windows 2000/XP中安装的方法。1. Windows 98首先要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网络”,在打开的窗口中单击“添加”按钮;接着在选择网络组件类型中选择“协议”,单击“添加”按钮;在打开的窗口中我们可以选择安装各个厂商的网络通讯协议,比如Microsoft的NetBEUI协议(如图1),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安装该协议。安装完成之后,在网络窗口的组件中就可以看到该协议。在重新启动之后,设置生效。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2. Windows 2000/XP在Windows 2000/XP中要安装NetBEUI协议相对比较麻烦,首先,需要将Windows XP安装光盘中“VALUEADDMSFTNETNETBEUI”目录下的“nbf.sys”文件拷贝到%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目录中,另外还要将“netnbf.inf”文件拷贝到%SYSTEMROOT%INF目录中。然后,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网络连接”;然后右键单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打开本地连接属性窗口;单击“安装”按钮(如图2),在网络组件类型窗口中选择“协议”,单击“添加”;在下面的窗口中选择“NetBEUI协议”,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安装该协议。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提示:如果在弹出的窗口中没有你要安装的协议,你可以在“选择网络协议”窗口单击“从磁盘安装”按钮来选择从其他位置安装。协议X档案 (二)上网的朋友应该非常熟悉什么是IP地址了,不管是登录Internet的设置,还是局域网设置,都或多或少要接触到IP地址。其实IP本身是一种网络协议,目前我们常用的IP协议严格说为IPv4。下面�我们将解释关于IP、IPv6、TCP以及TCP/IP协议的内容。IP协议说明:全称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主要用于负责IP寻址、路由选择和IP数据包的分割和组装。通常我们所说的IP地址可以理解为符合IP协议的地址。目前,我们常用的IP协议是IP协议的第四版本,即IPv4,是互联网中最基础的协议,于1981年在RFC 791中定义。应用:IPv4使用了32位地址,通常使用圆点分隔的4个十进制数字表示,比如192.168.0.1。目前,IPv4最多支持4294967296(2的32次方)个地址连接到Internet。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IP地址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未来几年有被用完的危机。IPv6协议说明:全称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即IP协议的6.0版本,通常又称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是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开发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IPv4协议的一种新IP协议。IPv6和IPv4作用大致相同,开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解IPv4地址空间的压力,另外还弥补了IPv4协议的一些问题,包括端对端IP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扩展性以及即插即用等。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应用:1. 安装IPv6IPv6使用了128位地址,理论上可以提供2的128次方地址。在Windows XP中要安装IPv6,可以依次“开始→运行”,输入“cmd”回车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接着键入:ipv6 install(如图),回车后就可以进行IPv6的安装。2. 配置IPv6同样是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键入:ipv6 if,回车后可以获取接口索引,通过该接口来添加收到地址;键入:ipv6 adu [InterfaceIndex]/[Address],其中InterfaceIndex表示该接口的接口号,Address表示IPv6地址。另外,还可以使用ping6命令进行IPv6配置和连接的测试,具体的命令用法,大家可以在命令后加/?参阅相关帮助文件。TCP协议说明:全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该协议主要用于在主机间建立一个虚拟连接,以实现高可靠性的数据包交换。应用:上面我们介绍的IP协议可以进行IP数据包的分割和组装,但是通过IP协议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到数据包是否顺利地发送给目标计算机。而使用TCP协议就不同了,在该协议传输模式中在将数据包成功发送给目标计算机后,TCP会要求发送一个确认;如果在某个时限内没有收到确认,那么TCP将重新发送数据包。另外,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接收到无序、丢失以及被破坏的数据包,TCP还可以负责恢复。TCP/IP协议说明:TCP/IP协议其实就是TCP以及IP等协议组合,即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该协议在互联网上使用的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在安装了不同的硬件和不同的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之间实现可靠的网络通信。其中,TCP协议可以保证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IP协议可以保证数据包能被传到目标计算机。除了TCP、IP协议外,TCP/IP协议组合还包括有FTP、Telnet、SMTP等协议。应用: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通信设备和操作系统都支持TCP/IP协议。协议X档案 (三)在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大家熟悉的TCP/IP协议以及IP、IPv6、TCP协议的内容。本期,将介绍与Netware服务器、游戏密切相关的IPX/SPX协议,以及IPX路由协议、SPX协议的内容。IPX协议说明:全称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网间数据包交换),IPX协议是Novell NetWare自带的最底层网络协议,主要用来控制局域网内或局域网之间数据包的寻址和路由,只负责数据包在局域网中的传送,并不保证消息的完整性,也不提供纠错服务。应用:在局域网中传输数据包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通过IPX协议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不在同一网段内,那么通过IPX协议可以将数据包交给NetWare服务器,再继续传输。在使用过程中,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使用相应的IPX路由命令,比如“routing ipx add/set staticroute”表示在IPX路由表中添加或配置静态IPX路由,“routing ipx set global”表示配置全局IPX路由设置。SPX协议说明:全称Sequences Packet Exchange(顺序包交换),SPX协议是基于施乐的Xerox SPP(Sequences Packet Protocol,顺序包协议)协议,同样是由Novell公司开发的一种用于局域网的网络协议。在局域网中,SPX协议主要负责对整个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即纠错。应用:SPX协议一般和上面介绍的IPX协议组合成IPX/SPX协议来使用,多用于Netware网络环境以及联网游戏。IPX/SPX协议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说明:IPX/SPX协议即IPX与SPX协议的组合,它是Novell公司为了适应网络的发展而开发的通信协议,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安装方便,同时还具有路由功能,可以实现多网段间的通信。其中,IPX协议负责数据包的传送;SPX负责数据包传输的完整性。在微软的NT操作系统中,一般使用NWLink I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 NetBIOX两种IPX/SPX的兼容协议,即NWLink协议,该兼容协议继承了IPX/SPX协议的优点,更适应Windows的网络环境。应用:IPX/SPX协议一般可以应用于大型网络(比如Novell)和局域网游戏环境中(比如反恐精英、星际争霸)。不过,如果不是在Novell网络环境中,一般不使用IPX/SPX协议,而是使用IPX/SPX兼容协议,尤其是在Windows 9x/2000组成的对等网中。在Windows中安装IPX/SPX兼容协议的方法大致如下:比如在Windows XP中,首先打开“网络连接”窗口,右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打开本地连接属性窗口;接着,单击“安装”按钮,选择“协议”组件,单击“添加”按钮;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NWLink IPX/SPX/NetBIOS Compatible Transport Protocol”(如图),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进行安装。安装之后,不需要进行什么设置就可以使用。NetBIOS协议说明:全称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该协议是由IBM公司开发,主要用于数十台计算机的小型局域网。NetBIOS协议是一种在局域网上的程序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为程序提供了请求低级服务的统一的命令集,作用是为了给局域网提供网络以及其他特殊功能,几乎所有的局域网都是在NetBIOS协议的基础上工作的。应用: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默认情况下在安装TCP/IP协议后会自动安装NetBIOS。比如在Windows 2000/XP中,当选择“自动获得IP”后会启用DHCP服务器,从该服务器使用NetBIOS设置;如果使用静态IP地址或DHCP服务器不提供NetBIOS设置,则启用TCP/IP上的NetBIOS。具体的设置方法如下:首先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网络连接”图标,打开本地连接属性。接着,在属性窗口的“常规”选项卡中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单击“属性”按钮。然后在打开的窗口中,单击“高级”按钮;在“高级TCP/IP设置”窗口中选择“WINS”选项卡,在“NetBIOS设置”区域中就可以相应的NetBIOS设置(如图1)。NetBEUI协议说明:全称NetBIOS Extend User Interface(NetBIOS用户扩展接口),同样是由IBM于1985年提出的主要用于20到200台计算机的小型局域网中,比如早期的DOS、LAN Manager、Windows 3.x等等。NetBEUI协议可以看作是NetBIOS协议的延伸、改良版本,具有体积小、效率高以及速度快等特点。NetBEUI可以看作是一种传输协议,而NetBIOS仅仅是通过一组命令来让系统使用网络而已。应用:NetBEUI协议主要用于本地局域网中,一般不能用于与其他网络的计算机进行沟通,不同于我们前面介绍的TCP/IP、IPX/SPX协议。在Windows中,要安装NetBEUI协议的方法不尽相同。比如在Windows 98/ME中,只要在“控制面板”中双击“网络”,在打开的属性窗口中“添加”协议,选择Microsoft的NetBEUI协议安装即可。而在Windows XP中,将安装光盘中的“VALUEADDMSFTNETNETBEUI”目录下的“nbf.sys”文件拷贝到%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目录中,再将“netnbf.inf”文件拷贝到%SYSTEMROOT%INF目录中;这样在安装“协议”的时候,在选择窗口中就可以看到“NetBEUI协议”了(如图2)。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图1 启用NetBIOS协议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图2 安装NetBEUI协议BOOTP协议说明:全称Bootstrap Protocol(自举协议),该协议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协议,它可以让无盘站从一个中心服务器上获得IP地址,为局域网中的无盘工作站分配动态IP地址,并不需要每个用户去设置静态IP地址。使用BOOTP协议的时候,一般包括Bootstrap Protocol Server(自举协议服务端)和Bootstrap Protocol Client(自举协议客户端)两部分。应用:该协议主要用于有无盘工作站的局域网中,客户端获取IP地址的过程如下:首先,由BOOTP启动代码启动客户端,这个时候客户端还没有IP地址,使用广播形式以IP地址0.0.0.0向网络中发出IP地址查询要求。接着,运行BOOTP协议的服务器接收到这个请求,会根据请求中提供的MAC地址找到客户端,并发送一个含有IP地址、服务器IP地址、网关等信息的FOUND帧。最后,客户端会根据该FOUND帧来通过专用TFTP服务器下载启动镜像文件,模拟成磁盘启动。TFTP协议说明:全称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或零碎文件传输协议),TFTP协议的作用和我们经常使用的FTP大致相同,都是用于文件的传输,可以实现网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文件上传与下载。可以将TFTP协议看做是FTP协议的简化版本,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一、TFTP协议不需要认证客户端的权限,FTP需要进行客户端认证;二、TFTP协议一般多用于局域网以及远程UNIX计算机中,而常见的FTP协议则多用于互联网中。应用: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中就内置TFTP命令,我们可以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键入TFTP命令来将本地计算机文件传送到远程计算机中。比如要将本地计算机上的一个abc.txt文件传送到远程smile计算机上的abc1.txt,我们可以键入:tftp smile put abc.txt abc1.txt。具体的命令使用方法,可以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键入:tftp /?可以看到相应的提示信息。DHCP协议说明:全称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该协议可以自动为局域网中的每一台计算机自动分配IP地址,并完成每台计算机的TCP/IP协议配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以及DNS服务器等。这样在局域网中特别是大型局域网中,管理员就不必为每一台计算机手工配置TCP/IP协议了,也避免了IP地址重复的问题。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应用:在Windows中要启用DHCP协议,只要将IP地址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即可。具体的方法如下:以Windows XP为例,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打开属性窗口。接着,在“常规”选项卡中选中“自动获得IP地址”,单击右下角的“高级”。下面在打开窗口的“IP设置”选项卡中,就可以看到“DHCP被启用”(如图)。上次我们介绍了用于无盘工作站自动获得IP地址的BOOTP协议、用于简单文件传输的TFTP协议以及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的DHCP协议。本期,我们将介绍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C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以及路由信息协议(RIP)。ICMP协议说明:全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该协议是TCP/IP协议集中的一个子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主要用于在主机与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信息,包括报告错误、交换受限控制和状态信息等。当遇到IP数据无法访问目标、IP路由器无法按当前的传输速率转发数据包等情况时,会自动发送ICMP消息。我们可以通过Ping命令发送ICMP回应请求消息并记录收到ICMP回应回复消息,通过这些消息来对网络或主机的故障提供参考依据。应用:要使用该协议,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ICMP设置,比如在Windows XP中,首先打开“网络连接”,右键单击启用Internet连接防火墙的“网络连接”,选择“属性”打开属性窗口。接着,选择“高级”选项卡,单击右下角“设置”按钮。然后,在高级设置窗口中选择“ICMP”选项卡(如图),在其中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允许传入的回显请求等。IGMP协议说明:全称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组管理协议),该协议运行于主机和与主机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之间,是IP主机用来报告多址广播组成员身份的协议。通过IGMP协议,一方面可以通过IGMP协议主机通知本地路由器希望加入并接收某个特定组播组的信息;另一方面,路由器通过IGMP协议周期性地查询局域网内某个已知组的成员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应用:IGM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解决网络上广播时占用带宽的问题。在网络中,当给所有客户端发出广播信息时,支持IGMP的交换机会将广播信息不经过滤地发给所有客户端。但是这些信息只需要通过组播的方式传输给某一个部分的客户端。RIP协议说明:全称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该协议是施乐公司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主要适用于小规模的网络环境。RIP协议主要用于一个AS(自治系统)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信息更新,RIP协议提供跳跃计数(hop count)作为尺度来衡量路由距离,跳跃计数是一个包到达目标所必须经过的路由器的数目,RIP最多支持的跳跃数为15。应用:在Windows中,我们可以通过启用“RIP侦听”功能来侦听RIP消息,这样计算机可以了解其他路由,然后向路由表中添加它们的IP地址。以Windows XP为例,具体的启用“RIP侦听”功能方法如下:首先,打开“控制面板”,双击“添加或删除程序”。接着,单击“添加或删除Windows组件”,单击“网络服务”,然后单击“详细信息”。选中“RIP 侦听器”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安装该组件。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上次,我们介绍了用于传递Internet控制消息的协议(IC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以及路由信息协议(RIP)。本期我们将介绍与文件传递/邮件发送相关的网络协议。FTP协议说明:全称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网络协议之一,也是Internet中使用最多的文件传输协议。主要用于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实现文件的上传与下载,其中一台计算机作为FTP的客户端,另一台作为FTP的服务器端。通过FTP协议可以上传、下载几乎所有的文件类型,比如TXT、EXE、DOC、MP3、ZIP、RAR等等。应用:在实际应用中,FTP不仅可以作为网络文件下载的主要格式,还可以作为单独的命令来使用。比如我们在下MP3的时候,经常遇到ftp://www.xxx.com/1.mp3,其中,ftp://表示文件传输格式,www.xxx.com表示远程计算机域名,1.mp3就是要下载的文件。另外,在Windows中还集成了ftp命令,比如在Windows XP的“命令提示符”中键入“ftpwww.xxx.com”,就可以打开www.xxx.com远程计算机,具体的命令参数可以键入“ftp/?”。Telnet协议说明:全称远程登录协议,该协议也是Internet上普遍采用的仿真网络协议,同时Telnet也是从远程位置登录常用的程序。通过Telnet协议可以把自己的计算机作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终端,通过Telnet程序登录远程Telnet计算机,一般采用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登录之后,就如同使用本地计算机一样使用远程计算机的硬盘、运行应用程序等。应用:在Windows中,我们可以通过Telnet命令来进行远程登录,比如键入“telnetwww.xxx.com”就可以连接www.xxx.com远程计算机,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参数指定登录用户名、终端类型以及端口号等,具体的命令参数可以键入“telnet/?”查看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NEWS协议说明:全称网络新闻组协议,通过该协议可以访问Internet中各种各样的新闻组,从新闻组中获取你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地理、科技等等,也可以在新闻组发布一些信息。应用:该协议的使用格式为:news:newsgroup,newsgroup表示网络新闻组地址,比如微软中文新闻组服务器地址为:msnews.microsoft.com,那么在IE浏览器地址栏键入:newssnews.microsoft.com,回车后就可以打开OE访问该新闻组。Mailto协议说明:表示电子邮件协议,通过该协议可以创建一个指向电子邮件地址的超级链接,通过该链接可以在Internet中发送电子邮件。应用:比如在网页代码中插入一段A href="mailto:abc@xxx.com",那么点击该超链接就会打开OE等邮件客户端程序,输入相应的内容后就可以向abc@xxx.com发送邮件。另外,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mailto:abc@xxx.com,回车后同样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File协议说明:表示本地文件传输协议,File协议主要用于访问本地计算机中的文件,就如同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一样。应用:要使用File协议,基本的格式如下:file:///文件路径,比如要打开F:盘flash文件夹中的1.swf文件,那么可以在资源管理器或IE地址栏中键入:file:///f:/flash/1.swf并回车。在拨号上网以及ADSL宽带上网的时候,我们经常要使用SLIP、PPP以及PPPoE等协议来创建拨号连接,本期我们将介绍与网络传输相关的SLIP、PPP、PPPoE、L2TP以及PPTP协议。SLIP协议说明:全称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串行线路网际协议),该协议是Windows远程访问的一种旧工业标准,主要在Unix远程访问服务器中使用。因为SLIP协议是面向低速串行线路的,可以用于专用线路,也可以用于拨号线路,Modem的传输速率在1200bps到19200bps。应用:在Windows中要设置SLIP协议,比如在Windows 98中,假设已经创建了“拨号连接”,右键单击该连接,选择“属性”。接着,在打开的属性窗口中,选择“服务器类型”选项卡,在“拨号网络服务器类型”中选择“SLIP:Unix连接”。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PPP协议说明:全称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是TCP/IP网络协议集合中的一个子协议,主要用来创建电话线路以及ISDN拨号接入ISP的连接,具有多种身份验证方法、数据压缩和加密以及通知IP地址等功能。PPP协议是SLIP协议的替代协议,在功能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应用:假设同样是在Windows 98,并且已经创建好“拨号连接”。那么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设置PPP协议:首先,打开“拨号连接”属性,同样选择“服务器类型”选项卡;然后,选择默认的“PPP:Internet,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98”(如图1),在高级选项中可以设置该协议其它功能选项;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PPPoE协议说明:全称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简单地说,就是将以太网和PPP协议结合后的协议,目前广泛应用在ADSL接入方式中。通过PPPoE技术和宽带调制解调器(比如ADSL Modem)我们就可以实现高速宽带网的个人身份验证访问,为每个用户创建虚拟拨号连接,这样就可以高速连接到Internet。应用:在Windows XP中,自带了PPPoE协议的虚拟拨号工具,具体的创建方法如下:首先,打开“网络连接”;接着单击窗口左侧“网络任务”下的“创建一个新的连接”打开“新建连接向导”,单击“下一步”;在网络连接类型中选择“连接到Internet”,单击“下一步”;然后在出现的窗口中选择“手动设置我的连接”,单击“下一步”;在Internet连接窗口中选择“用要求用户名和密码的宽带连接来连接”(如图2),单击“下一步”;输入ISP名称,比如“ADSL”,单击“下一步”;依次输入用户名、密码、确认密码,单击“下一步”;最后,单击“完成”即可。PPTP协议说明:全称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otocol(点对点隧道协议),该协议是在PPP协议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的增强型安全协议,支持多协议虚拟专用网(VPN),可以通过密码身份验证协议(PAP)、可扩展身份验证协议(EAP)等方法增强安全性。可以使远程用户通过拨入ISP、通过直接连接Internet或其他网络安全地访问企业网。应用:在使用VPN的时候可以使用PPTP协议,也可以使用L2TP协议,具体设置方法如下:比如在Windows XP中,首先,在“网络连接”窗口中右键单击某个VPN连接,选择“属性”。接着,在打开的属性窗口中选择“网络”选项卡。然后在“VPN类型”中选择“PPTP VPN”(如图3),单击“确定”按钮即可。L2TP协议说明:全称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第二层隧道协议),该协议是一种工业标准的Internet隧道协议,功能大致和PPTP协议类似,比如同样可以对网络数据流进行加密。不过也有不同之处,比如PPTP要求网络为IP网络,L2TP要求面向数据包的点对点连接;PPTP使用单一隧道,L2TP使用多隧道;L2TP提供包头压缩、隧道验证,而PPTP不支持。应用:在VPN连接中要设置L2TP连接,方法同PPTP VPN设置,同样是在VPN连接属性窗口的“网络”选项卡中,将VPN类型设置为“L2TP IPSec VPN”即可。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当然,对于不相容终端,除了需变换字符集字符外还需转换其他特性,如显示格式、行长、行数、屏幕滚动方式等也需作相应的变换。网络协议是由三个要素组成:1.语义:语义是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什么样的响应。2.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 3.时序:时序是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也可称为“同步”)。
      网络协议(Protocol)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是计算机网络实现其功能的最基本机制。网络协议的本质是规则,即各种硬件和软件必须遵循的共同守则。网络协议并不是一套单独的软件,它融合于其他所有的软件系统中,因此可以说,协议在网络中无所不在。网络协议遍及OSI通信模型的各个层次,从我们非常熟悉的TCP/IP、HTTP、FTP协议,到OSPF、IGP等协议,有上千种之多。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不需要关心太多的底层通信协议,只需要了解其通信原理即可。在实际管理中,底层通信协议一般会自动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但是对于第三层以上的协议,就经常需要人工干预了,比如TCP/IP协议就需要人工配置它才能正常工作。
      网络协议 1、协议: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守的规则。2、网络协议:计算机在网络中实现通信时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每个网络中至少要选择一种网络协议。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络的规模、网络的兼容性和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常接触的局域网中,一般使用NETBEUT、IPX/SPX和TCP/IP三种协议。NETBEUI:是为IBM开发的非路由协议,用于携带NETBIOS通信。NETBEUI缺乏路由和网络层寻址功能,既是其最大的优点,也是其最大的缺点。因为它不需要附加的网络地址和网络层头尾,所以很快并很有效且适用于只有单个网络或整个环境都桥接起来的小工作组环境。IPX/SPX:它是由Novell提出的用于客户/服务器相连的网络协议。使用IPX/SPX协议能运行通常需要NetBEUI支持的程序,通过IPX/SPX协议可以跨过路由器访问其他网络。IPX具有完全的路由能力,可用于大型企业网。 TCP/IP:TCP/IP是在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和一些商业组织为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即便遭到核攻击而破坏了大部分网络,TCP/IP仍然能够维持有效的通信。TCP/IP同时具备了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的需求。每种网络协议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只有TCP/IP允许与Internet完全的连接。TCP/IP的32位寻址功能方案不足以支持即将加入Internet的主机和网络数。因而可能代替当前实现的标准是IPv6。
      接入网络的计算机之间有一种“共同语言”,即使是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之间也能进行交流,这就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什么

      “网络中的计算机要相互通信,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这道判断题为什么是错的?

      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循的规则称为协议。在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也有一些规则和约定,这就是网络协议。在这给你简单举一个三种局域网的协议:NETBEUI、IPX/SPX、TCP/IP。在局域网中 这三种协议是可以通用的,不是说必须使用某一种相同的协议,也就是说如果你使用NETBEUI协议就可以和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通信。所以说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不是说必须使用相同的协议,这句话说的太肯定。有时候做选择题就是这样,太肯定的说法(比如说用上了必须这样的字眼)一般都是错误的几率大,这也是做题的一个技巧··
      网络通信和人类语言交流有很多类同的。 针对各种异构网,有各自的解决方案,即不同的网络协议。但异构网之间是可以进行通信的,,因为在网络中还有一些设备,例如网关,它们就像人类中的翻译官,可以在两种不同的网络协议间进行转换。
      有些不同的网络协议是可以兼容的。别死心眼了,有些问题是咱们的叫兽们用有道等电子词典翻译的,要看看原文,我就是这样干的,曾经让老师无语了。 但是不同的网络协议往往是相同公司开发的升级版本,这种问题真JB,NB
      网关它的作用就是把各种不同的各种协议的网络连接在一起。不同的网络有不同的协议需求,但那些只是各种网络模型的低层考虑的问题,而越高层的网络协议对网络互联越看重
      “网络中的计算机要相互通信,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这道判断题为什么是错的?

      名词解释: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 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基本含义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作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人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信息技术是研究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地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在企业、学校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它包括管理和技术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职能与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用于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规则等。由于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的中心,计算机部门通常被称为“信息技术部门”。有些公司称这个部门为“信息服务”(IS)或“管理信息服务”(MIS)。另一些企业选择外包信息技术部门,以获得更好的效益。物联网和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新的高度和形态被提出、发展。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物联网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让信息更快更准地收集、传递、处理并执行,是科技的最新呈现形式与应用。应用范围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图像等)。技术分类按表现形态的不同,信息技术可分为硬技术(物化技术)与软技术(非物化技术)。前者指各种信息设备及其功能,如显微镜、电话机、通信卫星、多媒体电脑。后者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如语言文字技术、数据统计分析技术、规划决策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按工作流程中基本环节的不同,信息技术可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加工技术及信息标准化技术。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信息的搜索、感知、接收、过滤等。如显微镜、望远镜、气象卫星、温度计、钟表、Internet 搜索器中的技术等。信息传递技术指跨越空间共享信息的技术,又可分为不同类型。如单向传递与双向传递技术,单通道传递、多通道传递与广播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指跨越时间保存信息的技术,如印刷术、照相术、录音术、录像术、缩微术、磁盘术、光盘术等。信息加工技术是对信息进行描述、分类、排序、转换、浓缩、扩充、创新等的技术。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已有两次突破:从人脑信息加工到使用机械设备(如算盘,标尺等)进行信息加工,再发展为使用电子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信息加工。信息标准化技术是指使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各环节有机衔接,与提高信息交换共享能力的技术。如信息管理标准、字符编码标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等。日常用法中,有人按使用的信息设备不同,把信息技术分为电话技术、电报技术、广播技术、电视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也有人从信息的传播模式分,将信息技术分为传者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通道技术、受者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抗干扰技术等。按技术的功能层次不同,可将信息技术体系分为基础层次的信息技术(如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支撑层次的信息技术(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主体层次的信息技术(如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应用层次的信息技术(如文化教育、商业贸易、工农业生产、社会管理中用以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各种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应用软件与设备)。社会功能信息产业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进展,世界对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对于各个国家、地区、企业、单位、家庭、个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撑当今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石。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竞相投资、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部门。在过去的 10 年中,全世界信息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率是相应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的两倍,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其中美国经济在近 10 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年均 GDP 增长 3.6%,而电子信息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为 1.4 个百分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和信息产业的带动是不为过的。信息产业本身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信息经济领域的增长超过了 GNP 的 50%,美国则超过了 75%,2000 年全球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高达 15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九五”期间,中国的信息产业以三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发展,主要产品销量迅速增加,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部份关键技术有所突破,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2000 年底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达 10000 亿元,销售收入 5800 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国 GDP 的 4%,电子产品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1/5,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国致力于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又驱使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心,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运算能力、性能价格比继续按每 18 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支持信息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每个芯片上包含上亿个元件,构成了“单片上的系统”(SOC),模糊了整机与元器件的界限,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设备的功能,并促使整机向轻、小、薄和低功耗方向发展。软件技术已经从以计算机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的相互渗透使得芯片变成“固化的软件”,进一步巩固了软件的核心地位。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功能通过软件来实现,“硬件软化”成为趋势,出现了“软件无线电”“软交换”等技术领域。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使软件走出了传统的计算机领域,促使多种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智能化。软件技术已成为推进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三网融合和宽带化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大方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是指它们都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在网络技术上走向一致,在业务内容上相互覆盖。电话网和电视网在技术上都要向互联网技术看齐,其基本特征是采用 IP 协议和分组交换技术;在业务上要话音为主或单向传输发展成交互式的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主。三网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三个网合成一个网,但它的确打破了原有的行业界限,将引起产业的重组与政策的调整。随着互联网上数据流量的迅猛增加,特别是多媒体信息的增加,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日益提高。增大带宽,是相当长时期内网络技术发展的主题。在广域网和城域网上,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为代表的全光网络技术引人注目,带动了光信息技术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技术多种方案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鹿死谁手尚难见分晓。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和建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向信息个人化的目标前进。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也是一个持续的热点。一方面电视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家用电器和个人信息设备都向网络终端设备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网络终端设备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打破了计算机上网一统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电子媒体、网上娱乐技术日趋成熟,不断降低对使用者的专业知识要求和经济投入要求;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网门服务等技术的提出和服务体系的形成,构成了对使用互联网日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进入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从而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形成。主要特征有人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当作信息技术的特征。我们认为,信息技术的特征应从如下两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它技术的特征——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教育体系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前者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后者则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由此,可对“信息技术教育”作如下定义: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的理解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信息技术教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理论领域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科学,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又具有课程教学论的一些特征,具体包括概念体系、理论框架、原理、命题、模式、方法论等研究内容。实践领域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教学活动,一种工作实践,一项教育现代化事业,具体包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资源建设、课程教材的设计开发、师资培训、教学中各种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学习指导、评价与管理等。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这里,“利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操(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素质。为此,我们应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换句话说,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包括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两个方面。这里明确指出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两种教学形式(专门课程式与学科渗透式)。我们不但要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各种传统的与现代的信息工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与模式有多种。除采用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外,还可采用课外活动模式、家庭教育模式、远程协作学习模式。其中,基于项目活动的教学模式能较好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竞争与协作的结合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值得推广。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人工智能(AI)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象人一样思考。在 1955 的时候,香农与人一起开发了 The Logic TheoriST 程序,它是一种采用树形结构的程序,在程序运行时,它在树中搜索,寻找与可能答案最接近的树的分枝进行探索,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个程序在人工智能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有重要地位的,它在学术上和社会上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以至于我们所采用的思想方法有许多还是来自于这个 50 年代的程序。1956 年,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另一位著名科学家的麦卡希召集了一次会议来讨论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从那时起,人工智能的名字才正式确立,这次会议在人工智能历史上不是巨大的成功,但是这次会议给人工智能奠基人相互交流的机会,并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起了铺垫的作用。在此以后,人工智能的重点开始变为建立实用的能够自行解决问题的系统,并要求系统有自学习能力。在 1957 年,香农和另一些人又开发了一个程序称为 General Problem Solver(GPS),它对 Wiener 的反馈理论有一个扩展,并能够解决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别的科学家在努力开发系统时,右图这位科学家作出了一项重大的贡献,他创建了表处理语言 LISP,直到许多人工智能程序还在使用这种语言,它几乎成了人工智能的代名词,到了今天,LISP 仍然在发展。在 1963 年,麻省理工学院受到了美国政府和国防部的支持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美国政府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在冷战中保持与苏联的均衡,虽然这个目的是带点火药味的,但是它的结果却使人工智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后发展出的许多程序十分引人注目,麻省理工大学开发出了 SHRDLU。在这个大发展的 60 年代,STUDENT 系统可以解决代数问题,而 SIR 系统则开始理解简单的英文句子了,SIR 的出现导致了新学科的出现:自然语言处理。在 70 年代出现的专家系统成了一个巨大的进步,他头一次让人知道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专家进行一些工作了,由于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人工智能得以进行一系列重要的活动,它作为生活的重要方面开始改变人类生活了。在理论方面,70 年代也是大发展的一个时期,计算机开始有了简单的思维和视觉,而不能不提的是在 70 年代,另一个人工智能语言 Prolog 语言诞生了,它和 LISP 一起几乎成了人工智能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工具。不要以为人工智能离我们很远,它已经在进入我们的生活,模糊控制,决策支持等等方面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让计算机这个机器代替人类进行简单的智力活动,把人类解放用于其它更有益的工作,这是人工智能的目的。就业前景人才需求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T 人才的短缺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据保守估计,中国市场对 IT 人才的需求每年超过 20 万人。而国内 IT 教育主要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电子、电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每年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约为 5 万,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IT 技术人员的极度短缺,迫使许多公司不得不提供高薪才能聘请到符合要求的专业人员,而这些职位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很多非 IT 人员。于是许多人设法通过各种培训来获得这些职位工作需求IT 行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及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迫切需要依靠学习和培训获得进入 IT 业的技术能力。而另一个方面,IT 行业中职业的变化和更替也是最为频繁的,它要求从业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保持这种持续工作的状态。同时一个人学习的技术越先进,掌握的技术越全面,那么这个人的事业发展前景就越广阔,工作选择的机会就越大。此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掌握过时技术的人员也不得不重新进行培训,以使自己能够与最新的技术同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个企业对信息化投入的比例逐步加大,因此要求在职人员必须要学会操作微机。加入 WTO 刺激了培训市场的需求中国加入 WTO,商务运作将会呈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国内商务、企业竞争将使得商家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只有那些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具备熟练技能和扎实专业知识的人才能适应全球化贸易市场的要求。兴趣爱好现代人面临的并不是知识危机,因为很多人都拥有大专以上的学历,知识不再是危机。现代人越来越多体验到的是本领和技能的危机。他们个人需要培训的愿望很强烈,愿意出钱培训,所以针对本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市场会越来越大。另外,现代人生活质量提高了,面对个人兴趣方面的培训市场会多起来,在工作之后,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一些培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生活。高校教育机制存在着不足高等教育在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育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上有较大的优势,但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层次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情况,课程设置陈旧,设施跟不上,使得大多数毕业生理论有余,岗位需要的专业应用技术相对不足。许多毕业生、甚至需要较长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有的甚至还不如参加过短期培训的人员。这种状况最终造成很多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捧着大学毕业证找不到工作。发展前景21 世纪初,人类将全面迈向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桥梁,是促进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新亮点。信息技术将使人类能够进一步把潜藏在物质运动中的巨大信息资源挖掘出来,把世界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以微处理机进入亿万办公室和家庭、超级计算机问世、卫星通信与光导通信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以最为便捷的方式沟通了各国、各地区、各企业、各团体以及个人之间的联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由于这次新科技革命主要是从美国兴起,日本和西欧各国随后迅速推进,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中心区和三角地带,所以约阿吉姆·比朔夫甚至列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全球化=世界中心区域的紧密网络化”,但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需要雄厚的科研力量、昂贵的设备器材、巨额资金和良好的革础设施,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普追较低,不仅难以跟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脚步,而且被西方国家越拉越远,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也就被进一步边缘化。国际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加强各国经济联系的新纽带,信息的快速搜集、加工、储存和传递,使各国政府、公司企业和个人能便捷地获取信息。信息的这种透明性(公开性)和流动性,有利于各国政府和人民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政府和企业的科学决策,从而必然有利于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国际互联网将不断提高金融、贸易、企业全球经营的效率和质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国际互联网可以及时处理几乎无限的信息,这就为全球居民提供了参加国际经济合作的手段:银行可以每天处理 1.5 万亿美元的货币交易:证券市场每年可以处理几十万亿美元的证券交易:海陆空运输可以从容地把数亿个集装箱送往世界各地:跨国公司可以了如指掌地指挥全球的分厂在流水线上按顾客的需要生产出同一牌号、不同个性的产品(如汽车)。企业在新世纪里的竞争力将取决于它对于网络的运用,企业若不利用网络,则会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会被排斥在商务圈之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企业实行集成管理,将上游和下游的环节形成一个整体,通过网络对全球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只有放眼世界,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信息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将在 21 世纪大大促进全球实务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知识将成为对世纪生产要素中的一个独立成分。哪个国家能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个国家就能在 21 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0 世纪的历史表明,单靠不断增加资本、人力和原材料的投入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在因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只有稗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国家,才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的公民和让每个公民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社会环境。显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需要知识,而全体国民知识水平的提高需要发展教育。然而,一个国家国民教育的高水平,并不等于这个国家就善于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就一定能够嵌得国际竞争的胜利。前苏联就是一个国民教育水平很高但没有赢得国际竞争的国家,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让全体公民充分发挥自己才智的社会条件。在 21 世纪,哪些国家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做到了这一点,这些国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成为强者。但是,全球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尚难得到信息革命的实惠。联合国的资料显示,在发达困家,信息产业正成为朝阳产业,而穷国和富国在因特网用户数量方面的差距比其在国民收入方面的差距更为悬殊。55 个信息技术领先国家投入信息技术产业的资金占全球信息技术投资的 990/0,世界上 93%的互联网用户生活在发达国家,在全世界数亿网民中,收入最低的 1/5 人口中只拥有全球因特网用户的 0.2%。美国所拥有的计算机数量多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使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信息化的差距逐渐拉大。“信息贫困”和“数码鸿沟”会在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筑起。布局初探本文首先论述了数字信息技术对城市旅游产业布局的影响,构建了数字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城市旅游信息系统,并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数字化旅游信息系统对其旅游产业布局优化的促进作用。关键词:数字化 信息技术 旅游产业布局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为政府旅游决策部门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决策依据,为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背景。数字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讯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构建数字化城市中的旅游信息系统,进行旅游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处理、传输、查询和展示,以此辅助旅游管理和旅游规划中的决策,全面指导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并为旅游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数字信息技术对城市旅游产业布局的影响 数字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将引起城市旅游产业中诸多构成要素的调整和优化,进而促进城市旅游产业布局更趋于合理和科学,同时为建立城市旅游信息系统提供指导,更好地满足城市和旅游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旅游产出的能力,树立旅游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或主导产业地位。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是指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一般说,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人的信息功能包括:感觉器官承担的信息获取功能,神经网络承担的信息传递功能,思维器官承担的信息认知功能和信息再生功能,效应器官承担的信息执行功能。
      虹汉锦信《锦季》汉李豹
      名词解释:什么是信息技术

      什么是IP IT

      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是对计算机软硬件、因特网、通信等领域技术的通称。 所谓IP地址其实是基于TCP/IP的理论所规定的网络地址,简单的理解可以认为是您在网络上的门牌号码。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简单地说,就是由底层的IP协议和TCP协议组成的。TCP/IP是国际上通用的网络协议,也是用于互联网的第一套协议,也正因为有了TCP/IP标准,世界各地的电脑等设备能够链接到互联网上,并互相访问及共享资源。 在Internet没有形成之前,各个地方已经建立了很多小型的网络,称为局域网,Internet的中文意义是“互联网”,它实际上就是将全球各地的局域网链接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可以互相链接的网络(即互联网)”。然而,在链接之前的各式各样的局域网却存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和数据传输规则,将这些小网链接起来后各网之间要通过什么样的规则来传输数据呢?这就像世界上有很多个国家,各个国家的人说各自的语言,世界上任意两个人要怎样才能互相沟通呢?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够说同一种语言(即世界语),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TCP/IP协议正是Internet上的“世界语”。而IP地址就是TCP/IP协议所规定的“门牌号码”。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IP是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 中文译为网络协议是电脑连接到互联网的一个凭证ip具有唯一性,也具有地域性因此利用ip也可以用于追捕网络犯罪人员IT=instant translation译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 主要是其实就是计算机(电脑)技术的意思
      什么是IP IT

      网络协议与网络标准的区别是什么

      网络协议的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7025.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