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动态路由协议通过什么判断网络路线的优劣?
代价值。从源到目标网络,代价值最小的路径就是最佳路由。

ospe动态路由协议有哪些特点
1 OSPF的基本概念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简称OSPF,它是路由选择协议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协议,这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路由协议,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开发的内部网关(IGP)路由协议,其主要用在一个路由域内。路由域是指一个网络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所谓自治系统是指一组路由器都使用同一种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用于在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中标识自己。LSDB描述的是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网络内所有的路由器,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OSPF协议使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利用LSA通告得来的信息计算每一个目标网络的最短路径,以自身为根生成一个树,包含了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完整路径。OSPF的路由标示是一个32位的数字,它在自治系统中被用来唯一识别路由器。默认地使用最高回送地址,若回送地址没有被配置,则使用物理接口上最高的IP地址作为路由标示。OSPF在相邻路由器间建立邻接关系,使它们能利用HELLO包维护关系并交换信息。OSPF使用区域来为自治系统分段,区域0是一个主干区域,每一个OSPF网络必须具有,其他的区域通过区域0互连到一起。2 OSPF的特点OSPF路由协议主要用在大型自治系统内,这是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则主要用在小型自治系统内,两个路由协议都具有重要的作用,RIP作为静态路由协议,具有适于小型网络,管理员可手工配置,精确控制路由选择,改进网络性能等优点,但它特别不适合于大型网络自治系统。而OSPF路由协议与RIP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RIP路由协议中用跳(HOP)来表示到达目的网络所要经过的路由器个数,RIP跳数最高为15,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而OSPF不受路由跳数的限制,它只受限于带宽和网络延迟,因而OSPF更适合应用于大型网络中。2、RIP在规划网络时是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这将导致IP地址分配的低效率,而OSPF路由协议支持VLSM,现在IPV4资源短缺,我们在划分大型网络的子网时,往往采用VLSM,这样划分子网效率更高,更节约IP资源,所以OSPF更适合大型网络。3、RIP必须每30秒就要周期性的广播整个路由表,才能使网络运行正常,如果RIP用在大型网络中,它会产生很多广播信息,而这些广播会占用较多的网络带宽资源,较频繁的更新有可能导致网络拥塞,其结果就是RIP用在大型网络中收敛速度较慢,甚至无法收敛。而OSPF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在链路状态变化时才进行更新,这样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 收敛速度也大幅提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4、RIP没有网络延迟和链路开销的概念,拥有较少跳数的路由总是被选为最佳路由,即使较长的路径有低的延迟和开销,并且RIP没有区域的概念,不能在任意比特位进行路由汇总。而在OSPF路由协议中,往往把一个路由域划分为很多个区域area,每一个区域都通过OSPF边界路由器相连,区域间可以通过路由总结(Summary)来减少路由信息,从而减小路由表,提高路由器的运算速度。 OSPF路由协议拥有很多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大型网络,提高网络的运行速度,但它也有缺点:①使用OSPF路由协议,需要网络管理员事前先进行区域规划和路由器各端口IP属性的设置,所以配置相对于静态路由RIP来说显得较为复杂,对网络管理员的网络知识水平要求较高。②对路由器的CPU及内存要求较高。

ospf路由协议中,DR和BDR是什么意思?
为了减少在同一个ospf中lsa(链路状态通告)的重复发送,在ospf协议内通过hello机制选举产生dr和bdr,在同一个ospf区域中,每个路由器都和dr,bdr相连,这样,当区域内的某一个路由器进行更新时,发送一个lsa到dr,再从dr发送到各个路由器,包括发送lsa给dr的源路由器,这样,有效的利用了网络带宽资源。DR:指定一个路由器。BDR:是指一个备份的指定路由器。DR和BDR是由同一网段中所有的路由器根据路由器优先级、RouterID通过HELLO报文选举出来的,只有优先级大于0的路由器才具有选取资格。在一个OSPF网络中,选举一个路由器作为指定路由器DR。所有其他路由器只和它一个交换整个网络的一些路由更新信息,再由它对邻居路由器发送更新报文。这样节省网络流量。再指定一个备份指定路由器BDR,当DR出现故障时,BDR起着备份的作用,确保网络的可靠性。
在一个OSPF网络中,选举一个路由器做为指定路由器DR,所有其他路由器只和它一个交换整个网络的一些路由更新信息,再由它对邻居路由器发送更新报文。这样节省网络流量。形成稳定的区域拓扑结构数据库:OSPF路由协议通过泛洪法逐渐收敛,形成该区域拓扑结构的数据库,这时所有的路由器均保留了该数据库的一个副本。形成路由表:所有的路由器根据其区域拓扑结构数据库副本采用最短路径法计算形成各自的路由表。实现过程:1、初始化形成端口初始信息:在路由器初始化或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如链路发生变化,路由器新增或损坏)时,相关路由器会产生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该数据包里包含路由器上所有相连链路,也即为所有端口的状态信息。2、路由器间通过泛洪(Floodingl机制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各路由器一方面将其LSA数据包传送给所有与其相邻的OSPF路由器,另一方面接收其相邻的OSPF路由器传来的LSA数据包,根据其更新自己的数据库。
DR--指定路由器,BDR--备份指定路由器。在动态路由协议中,配置在同一区域内的路由器之间要互相学习链路状态信息,当所有同一区域内的设备都具有相同的数据链路信息后就可以计算出正确的路由。如果每两台设备之间互相学习,那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为了减少工作量,在这个网络上的设备中选出一个作为DR,所有其他设备都只需要和这台这设备交互信息就可以完成链路状态的学习了。DR差不多就起了代理服务器的作用。另外为了防止DR挂掉后造成过大的网络震荡,在选出DR的同时选出另一个作为备份(BDR)。当DR挂掉后BDR立即就成为DR,接替DR的工作。
为了减少在同一个ospf中lsa(链路状态通告)的重复发送,在ospf协议内通过hello机制选举产生dr和bdr,在同一个ospf区域中,每个路由器都和dr,bdr相连,这样,当区域内的某一个路由器进行更新时,发送一个lsa到dr,再从dr发送到各个路由器,包括发送lsa给dr的源路由器,这样,有效的利用了网络带宽资源。
在一个OSPF网络中,选举一个路由器做为指定路由器DR,所有其他路由器只和它一个交换整个网络的一些路由更新信息,再由它对邻居路由器发送更新报文。这样节省网络流量。 再指定一个备份指定路由器BDR,当DR出现故障时,BDR起着备份的作用,它再发挥作用,确保网络的可靠性。 这个够通俗易懂吧。

动态路由ospf协议中,如果ip地址为,191.168.1.3,子网掩码需要如何设置?
这个子网掩码跟ospf协议没多大关系,在ospf宣告接口IP地址进入ospf进程时,使用的是反掩码的方式。 例如:#network 192.168.1.3 0.0.0.0 area0 这样就可以了,当然反掩码可以写成0.0.0.255。

什么是OSPF协议?它有什么作用?
一种路由选择协议,用于传递路由表信息。路由表是用来决定数据流量的转发路径。同时还会计算出多条去往相同路径中的最短路径。就好比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旅游,在某个起点(路由器A),你想要去往某个景点X,这时候有2个人,一个导游(路由器B),一个路人(路由器C),各自都告诉了你去往景点X不同的路径(传递路由表),导游告诉你他的路径只要5分钟(路径的度量值),路人告诉你他的路径要15分钟(路径的度量值),这时候通常你都会采用导游的路径(路由的选择并加入自己的路由表)。协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é yì,意思是共同计议,协商;经过的文件。《隋书·律历志中》等均有相关记载。
开放式最短路径协议 作用是:提高网络的扩张性,减少延迟。
OSPF既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动态路由协议。所谓路由协议,就是在OSI七层模型的第三层确保数据包交付的协议。OSPF能动态的获知网络的变化,并选择最佳的路径传输数据包。如要详细了解请参阅RFC 2328号文档。
ospf适用于大型网络 RIP1 RIP2 只能支持16台路由器 而ospf可以支持全地球连接在一起的路由器那么多
动态路由协议,进行上网,网络优化.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