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通讯有4种工作方式,请问分别是什么呢?
四种工作方式啊 1、方式0串行接口的工作方式0为移位寄存器I/O方式。在串行口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I/O接口,也可以外接串行同步I/O的设备。(1)方式0输出串行口以方式0发送时,数据以RXD端串行输出,TXD端输出同步信号。当一个数据写入串行口发送缓冲器以后,就启动串行口发送器以振荡频率的十二分之一的波特率,将数据从RXD端串行输出。(2)方式0输入当串行口定义为方式0并置位REN后,便启动串行口以方式0接收数据,此时RXD端为数据输入端,TXD端为同步脉冲信号输出端。接收器以振荡率的十二分之一的波特率接收RXD端输入的数据信息。但接收器接收到8位数据时,置1中断标志RI。2、方式1串行接口定义为工作方式1时,则被控制为8位的异步通讯接口,传送一帧信息为10位,其中1位为起始位,8位数据位(先低位后高位),1位停止位。(1)方式1输出串行接口以方式1发送时,数据由TXD端输出。CPU执行一条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器SBUF的指令(例如,MOV SBUF,A),数据字节写入SBUF后,便启动串行口发送器发送,发送完一帧信息,置1放送中断标志TI。(2)方式1输入串行口以方式1接收时,数据从RXD端输入。在REN置1以后,就允许接收器接收。接收器以所建立的波特率的16倍分频计数器,以便实现时间同步。计数器的16个状态把一位的时间等分成16份,在每位时间的第7、8和9个计数状态,位检测器采样RXD的值,接收的值是3次采样中取至少二次相同的值,以排除噪声的干扰。如果在起始接收的值不是0,则起始位无效,复位接收电路。在检测到另一个1到0的跳变时,再重新启动接收器。如果接收到值为0,起始位有效,则开始接收本帧的其余信息。当RI=0并且接收到的停止位为1(或SM2=0)时,停止位进入RB8,接收到的8位数据进入接收缓冲器SBUF,置位RI中断标志。接着接收便搜索另一帧信息的起始位。3、方式2和方式3串行接口工作方式2和方式3时,则被定义为9位的异步通信接口。传送一帧信息为11位,其中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从低位至高位),1位是附加的可程控为1或0的第9位数据,1位停止位。方式2和方式3的差别仅仅在于波特率不一样,方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波特率为2SMOD/64(振荡频率);方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波特率=2SMOD/32(T1的溢出率)。方式2和方式3在发送和接收时唯一的区别就是波特率不同。(1)方式2和方式3发送方式2或方式3发送时,数据由TXD端输出,发出一帧信息为11位,附加的第9位数据是SCON中的TB8,CPU执行一条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器SBUF的指令,就启动发送器发送,发送完一帧信息,置“1”TI中断标志。(2)方式2和方式3接收 串行口被定义为方式2或方式3接收时,数据从RXD端输入,置REN=1以后,开始接收过程。当检测到RXD端从高到低的负跳变时,确认起始位有效,开始接收本帧的其余信息。在接收完一帧信息后,在RI=0、SM2=0时,或接收到第9位数据为“1”时,8位数据装入接收缓冲器,第9位数据装入SCON中RB8,并置RI=1。若不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接收到的信息将会丢失,也不置位RI

2 计算机数据通信的串行通信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串行通信是指计算机主机与外设之间以及主机系统与主机系统之间数据的串行传送。使用串口通信时,发送和接收到的每一个字符实际上都是一次一位的传送的,每一位为1或者为0。 串行通信的分类串行通信可以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两类。同步通信是按照软件识别同步字符来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异步通信是一种利用字符的再同步技术的通信方式。同步通信同步通信是一种连续串行传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一次通信只传送一帧信息。这里的信息帧与异步通信中的字符帧不同,通常含有若干个数据字符。它们均由同步字符、数据字符和校验字符(CRC)组成。其中同步字符位于帧开头,用于确认数据字符的开始。数据字符在同步字符之后,个数没有限制,由所需传输的数据块长度来决定;校验字符有1到2个,用于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字符序列进行正确性的校验。同步通信的缺点是要求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保持严格的同步。异步通信异步通信中,在异步通行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字符帧格式和波特率。数据通常以字符或者字节为单位组成字符帧传送。字符帧由发送端逐帧发送,通过传输线被接收设备逐帧接收。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由各自的时钟来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这两个时钟源彼此独立,互不同步。 接收端检测到传输线上发送过来的低电平逻辑"0"(即字符帧起始位)时,确定发送端已开始发送数据,每当接收端收到字符帧中的停止位时,就知道一帧字符已经发送完毕。

串口通信有哪些方式
1)点对点的通信方式 是用RS232接口实现的通信方式,在PC串口和设备间点对点的通信。2)主从通信方式是用RS485接口组成的半双工网络,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扑结构在同一总线上最多可以挂接32个结点,是在RS485通信网络中采用的通信方式。 前者用于单独外设的控制通信,后者广泛用于工业设备的多点自动控制。
通信方式一共就这么几种,全双工,半双工,单工,和串口不串口无关
请看百度百科 串口通讯http://baike.baidu.com/view/542656.htm

串行通信的形式和标准
串行数据在传输时通常采用调幅(AM)和调频(FM)两种方式传送数字信息。远程通信时,发送的数字信息,如 二进制数据,首先要调制成模拟信息。 幅度调制是用某种电平或电流来表示逻辑“1”,称为传号(mark);而用另一种电平或电流来表示逻辑“0”,称为空号(space)。出现在传输线上的mark/space的串行数据形式。使用mark/space形式通常有四种标准,TTL标准、RS-232标准、20mA电流环标准和60mA电流环标准。① TTL标准:用+5V电平表示逻辑“1”;用0V电平表示逻辑“0”,这里采用的是正逻辑。② RS-232标准:用-3V— -15V之间的任意电平表示逻辑“1” ;用+3V — +15V电平表示逻辑“0”,这里采用的是负逻辑。③ 20mA电流环标准。线路中存在20mA电流表示逻辑1,不存在20mA电流表示逻辑0。④ 60mA电流环标准。线路中存在60mA电流表示逻辑1,不存在60mA电流表示逻辑0。 频率调制方式是用两种不同的频率分别表示二进制中的逻辑1和逻辑0,通常使用曼彻斯特编码标准和堪萨斯城标准。①曼彻斯特编码标准:这种标准兼有电平变化和频率变化来表示二进制数的0和1。每当出现一个新的二进制位时,就有一个电平跳变。如果该位是逻辑1,则在中间还有一个电平跳变;而逻辑0仅有位边沿跳变。所以逻辑1的频率比逻辑0的频率大一倍。曼彻斯特编码标准通常用在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同步通信。② 堪萨斯城标准:它用频率为1200Hz中的4个周期表示逻辑0,而用频率为2400Hz中的8个周期表示逻辑1。 ⑴ NRZ编码NRZ编码又称为不归零编码,常用正电压表示“1”,负电压表示“0”,而且在一个码元时间内,电压均不需要回到零。其特点是全宽码,即一个码元占一个单元脉冲的宽度。⑵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个二进制位(码元)的中间都有电压跳变。用电压的正跳变表示“0”,电压的负跳变表示“1”。由于跳变都发生在每一个码元的中间位置(半个周期),接收端就可以方便地利用它作为同步时钟,因此这种曼彻斯特编码又称为自同步曼彻斯特编码。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局域网—以太网,在数据传输时就采用这种数字编码。⑶ 微分曼彻斯特编码微分曼彻斯特编码是曼彻斯特编码的一种修改形式,其不同之处时:用每一位的起始处有无跳变来表示“0”和“1”,若有跳变则为“0”,无跳变则为“1”;而每一位中间的跳变只用来作为同步的时钟信号,所以它也是一中自同步编码,同步曼彻斯特编码和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每一位都是用不同电平的两个半位来表示的,因此始终保持直流的平衡。不会造成直流的累积。 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可用比特率和波特率来表示。⑴比特率:比特率是指每秒传输的二进制位数,用bps(bit/s)表示。⑵波特率:波特率是指每秒传输的符号数,若每个符号所含的信息量为1比特,则波特率等于比特率。在计算机中,一个符号的含义为高低电平,它们分别代表逻辑“1”和逻辑“0”,所以每个符号所含的信息量刚好为1比特,因此在计算机通信中,常将比特率称为波特率,即:1波特(B)= 1比特(bit)= 1位/秒(1bps) 例如:电传打字机最快传输率为每秒10个字符/秒,每个字符包含11个二进制位,则数据传输率为:10Baud。11位/字符×10个字符/秒=110位/秒=110bps。计算机中常用的波特率是:11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28800、33600,目前最高可达56Kbps.⑶位时间Td位时间是指传送一个二进制位所需时间,用Td 表示。Td = 1/波特率 = 1/B例如:B=110波特/秒 , 则Td = 1/110 ≈ 0.0091s 在串行通信中,二进制数据以数字信号的信号形式出现,不论是发送还是接收,都必须有时钟信号对传送的数据进行定位。在TTL标准表示的二进制数中,传输线上高电平表示二进制1,低电平表示二进制0,且每一位持续时间是固定的,由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的频率决定。⑴ 发送时钟发送数据时,先将要发送的数据送入移位寄存器,然后在发送时钟的控制下,将该并行数据逐位移位输出。通常是在发送时钟的下降沿将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串行输出,每个数据位的时间间隔由发送时钟的周期来划分。⑵ 接收时钟在接收串行数据时,接收时钟的上升沿对接收数据采样,进行数据位检测,并将其移入接收器的移位寄存器中,最后组成并行数据输出。⑶ 波特率因子接收时钟和发送时钟与波特率有如下关系:F = n × B 这里F 是发送时钟或接收时钟的频率; B 是数据传输的波特率; n 称为波特率因子。设发送或接收时钟的周期为Tc,频率为F的位传输时间为Td,则: Tc = 1/F , Td = 1/B 得到: Tc = Td /n 在实际串行通信中,波特率因子可以设定。在异步传送时,n = 1,16,64,实际常采用n = 16,即发送或接收时钟的频率要比数据传送的波特率高n倍。在同步通信时,波特率因子n必须等于1。

串行通信的类型有哪几种
串行通信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调幅方式、调频方式和数字编码方式.1、调幅方式的特点 远程通信时,发送的数字信息,如二进制数据,首先要调制成模拟信息. 幅度调制是用某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5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