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染指“外卖”背后:通达系的挤压与多元化的顿挫

      最后更新:2020-05-13 10:39:59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一方面是冯超的坚持,另一方面是业主(社区)的怀疑。最近几天,关于冯超“加班”费用的争议从未停止过。在凌厉的风浪下,冯超身后的顺丰仍在寻找突围的办法。这一次,顺丰专注于外卖。

      最近,在顺丰市推出的外卖产品“石丰”专注于企业员工的集体用餐服务。据石丰介绍,这项服务是为企业提供独家集体用餐折扣,同时也为企业员工提供餐饮补贴的对接。除了集体用餐,个人用户还可以单独订购。从官方页面的介绍来看,已经有很多知名餐饮品牌落户“石丰”,包括德克斯、必胜客、吉野等。

      可以理解的笔记通过实际测量发现,目前北京地区的“丰粮”业务范围相对较小。只有在一些核心商业区,企业才能进入。在石丰小程序的首页,可以看出商家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免费在线”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卖点。在商家和平台因外带佣金和抽水问题而不断发生矛盾的时候,顺丰使用“免费在线”这个词来达到明显的目的。

      在此之前,顺丰的"新鲜到家"和"无货架"业务并不顺利。主营业务触顶后,拥有强大分销能力的顺丰进入外卖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在外卖的“红海”里,顺丰的野心能收获他想要的果实吗?

      外卖市场诱人吗?

      作为一家在一个季度内可以交付超过10亿次快递的领先公司,顺丰的快递业务和外卖似乎没有任何不和谐的感觉。与此同时,在外卖市场,尤其是在新的集体用餐领域,仍有空蛋糕有待开发。

      据国际传媒研究(AI Media Consulting)之前的统计,2019年中国集体用餐市场规模高达1.5万亿元,占整个国内用餐市场的33.23%。此外,艾媒体咨询预测,到2020年,中国团膳市场规模将增长12.67%,届时中国团膳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69万亿元,餐饮市场比重将升至35.65%。

      显然,tob的团体餐对To B的外卖市场有足够的想象力空。

      与超过1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相比,目前的外卖市场规模还有一定差距。根据美国代表团和中国饭店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外卖行业调查研究报告,2019年中国外卖市场营业额为6035亿元。据媒体数据显示,集体用餐市场的规模几乎是外卖市场的2.5倍,这也表明了集体用餐模式在外卖领域的巨大潜力。

      特别是在流行期间,许多企业增加了向国外销售团体餐的需求。美团和饿面这两大外卖巨头此前也相继推出了团体餐业务,新的市场趋势正在形成。而空白色的市场需求,顺丰却看在眼里。对于这个每天都有“小弟弟”敲着无数企业大门的巨人来说,在疫情过后选择集中集体用餐进入外卖市场的确是合理的。

      事实上,在业务能力的“测试”中,SF已经小规模进入了当地的生活服务领域。

      去年10月,顺丰宣布其顺丰城市业务将独立运营,“顺丰城市快车”品牌也首次亮相。这是SF城市快递在实时物流市场的一次尝试。无论是分布在最后100米、最后1公里还是3公里的生活圈,顺丰一直在循序渐进地工作。

      但是“可以发送”并不一定意味着“某些发送”。交付只是外卖领域最基本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获取商家资源和用户需求比交付能力更重要,但也更困难。

      外卖市场并不“好客”

      当谈到外卖食物时,谈论艺术团和饥民是很自然的。无论是哪一个,都与平台上的餐饮机构有着“长期的矛盾”。同时,这也是双方最有争议的地方。一些业内人士指出,相关百分比的百分比,尤其是可以超过20%的百分比,对企业来说总是一个隐藏的痛苦。如果新玩家想撬开市场,他们肯定会从这里开始。

      因此,这一次顺丰拿出了网上免费和低平的进攻战术。

      然而,像这样为市场烧钱并不罕见。在过去的几年里,几乎所有在互联网风口浪尖上的企业都会在发展的初期这样做。当然,外卖长期以来都没有新的出路。2017年8月收购百度外卖后,外卖市场只剩下美团和饥饿。在外面的世界里,这不是后半部分,而是结束。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国内外销售市场格局已完全分为两部分,行业竞争壁垒很高。其中,美团的市场份额为53%,饥饿Mody+饥饿Mody Star的市场份额为43.9%,其他外卖平台的市场份额仅为3.1%。

      同时,从入驻商户数量、平台覆盖区域和补贴力度来看,由于目前市场竞争态势趋于平缓,美团和红鸿都告别了之前疯狂烧钱的补贴,回到了正常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市场的商家的数量和覆盖面已经成为更重要的竞争手段。

      在过去的两年里,类似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替代方案,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道称,两大外卖平台要求企业签署独家进入协议。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显然不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即使他们选择“独家”。

      因此,顺丰早期的免费在线和低成本战略可能会吸引一些外卖供应商,但最终结果取决于其用户基础和市场份额,以与美团和饥饿姚的实力竞争。如果没有流动祝福,很难仅仅通过减少的份额来打动大多数外卖供应商。然而,即使没有足够多的商家落户,即使他们覆盖足够多的区域,也很难吸引用户。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竞争对手越多越好."相关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强调,他们理解这些注释。然而,由于外卖市场的基本菜品早已定型,顺丰即使有强大的分销能力,也无法应对美团和饥饿的姚的巨大流量以及他们在O2O当地生活中创造的完整生态。“可以说,这种完美的O2O生态形成的行业竞争壁垒,目前顺丰很难打破。”

      然而,面对焦虑,顺丰愿意尝试打破障碍。

      顺丰需要重建一个“顺丰”

      虽然你是国内快递行业的领军人物,但顺丰和王伟还是有自己的隐忧。

      在快递行业的鄙视链的顶端,顺丰近年来并不“快乐”。根据顺丰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公司在疫情影响下的营业收入达到335.41亿元,同比增长39.59%。然而,尽管收入大幅增长,净利润仅为9.07亿元,同比下降28.16%。

      在这种增收不增收的尴尬背后,是顺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选择以价格换数量的残酷现实。

      以电子商务行业为例,多多的崛起让面临交通短缺的互联网公司发现,低迷的市场有如此巨大的潜力。因此,下沉已经成为过去几年所有互联网企业的“主旋律”,而电子商务平台是第一个站在前列的阵营。随着电子商务公司的下沉,快递圈作为一个支持生态系统自然会一起下沉。

      在过去两年中,通过联盟模式开发的接入系统可以迅速占领不断下滑的市场。但是,由于顺丰采用的自我管理模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完全下沉,自然会失去第一次机会。

      当然,对下跌市场的竞争在过去两年才刚刚开始。近几年电子商务市场的迅速崛起和通达的低成本物流模式已经给顺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顺丰的市场份额自2010年以来一直在下降:从2010年的18.8%下降到2017年的7.6%,从2017年到2019年一直保持约7.6%的市场份额。

      顺丰的市场份额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将保持不变,主要是因为它陷入了价格战。

      一段时间以来,快速提价一直是用户的一个常见声音。就在几天前,斯通宣布了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尽管低成本快递平台的价格不断上涨,但鄙视高端产品的顺丰一直在降低其“价值”。根据顺丰多年的财务报表,顺丰的单程票价格已从2014年的23.61元逐步降至现在的18.58元。

      2019年5月,顺丰宣布将推出面向电子商务平台和客户的特别优惠等新服务产品,以应对通达的竞争。降低你的形象,加入电子商务特别优惠的竞争。尽管顺丰保持了其市场份额,但价格是净利润的下降。

      顺丰也尝试过类似的价格战。早在2013年11月,顺丰就宣布推出“电子商务特价”,同城首重商品价格下降33%,省内商品价格下降40%,省外商品价格下降50%以上。当时,价格战为旧金山赢得了一些订单,但价格是利润的急剧下降。据数据显示,2014年SF年净利润较2013年下降8.6亿元。SF无法承受利润的下降,于是停止了“电子商务特价”。

      时隔七年,顺丰看着通达吃着电子商务市场的红利,一圈又一圈地回到了电子商务特价的轨道上。在制定这一战略之前,旧金山必须明白,加入价格站的结果是牺牲利润,因此它需要开辟一个新的轨道,除了快递。

      同样,冯超推出了“加班收费”,最近又宣布收购中国快件,最近又推出了“石丰”服务,这些都是由无数条线索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我们超越传统的快递服务,顺丰近年来在同城配送、电子商务特价、冷链、供应链和无人售票等多个领域的不断尝试都在试图打破固有的上限。然而,从目前的收入结构来看,这些多元化的业务迄今未能成为重要的支撑点。

      根据孙凤的财务报告,2019年同城分销业务收入为20亿元,仅占集团总收入的1.7%。然而,快递运输、冷藏运输和医药、国际、城市内部和供应链等新业务的总收入仅占25.63%。

      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这些新业务真正成长起来之前,顺丰仍需要不断尝试犯错,并保持休眠状态。

      [结论]

      一方面是通达百货的不断挤压,另一方面是其自身多元化进程的挫折。今天的顺丰急需一个能够支撑未来的“新业务”。或许,顺丰目前参与收购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新尝试,外界也可能在未来看到顺丰在更多领域的尝试和失误。最吸引外界关注的是顺丰如何在商业逻辑中运行,形成一个真正的闭环。至少从长远来看,与冷链和供应链等“多元化业务”相比,“集体用餐配送”的未来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6484.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