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5-15 11:28:32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在“内容为王”的主题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生态?
-1。不久前我看到一句有趣的话:
“这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媒体接触无限扩散,用户注意力分散,内容爆炸式增长越来越难实现。这又是最好的时机了。内容创业正在兴起。以英美烟草为代表的主要互联网巨头将高质量的内容视为重要的流量门户,并与之竞争。图片、文本、视频短片和现场直播等新形式太多,无法观看……”
不管时代是好是坏,就内容产业本身而言,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过:创作者的热情很高,媒体平台很成熟,兑现渠道很方便……由这些多重而复杂的环节组成的内容生态足够令人惊叹。然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态模式背后,似乎总有一些焦虑、急躁和不和谐。
在“内容为王”的主题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内容生态?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我想从行业进化迭代的角度给出一些我自己的经验。也许答案就在这里。
一、内容生态1.0:疯狂增长,争抢眼球
内容生态发展的源头必须是内容生产者。
许多年前,内容制作只是少数专业人士的“特权”。此后,互联网即时通讯技术变得日益成熟。新浪博客、百度贴吧、天涯论坛、QQ、微博、微信等产品相继问世,并被广泛渗透。信息互动模式开始萌芽并迅速成熟。受众活动的焦点开始从盲目接受转向更加个性化的搜索、协商和互动。普通网民也有机会制作和分享内容。
结果,自我媒体群体一个接一个涌现出来。在互联网无拘无束的虚拟自由环境下,人们创作内容和发布信息的热情一直在增长。然而,自上而下的垂直传播系统,曾经由少数人主导,现在已经正式结束,内容的生态模式已经完全改变。
用行话来说,互联网内容生产的范式已经从PGC(专业生产内容)转变为UGC(用户生产内容),行业发展的逻辑也随之改变。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和叠加内容生产门槛的大幅降低,使得许多人越来越难以找到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与无处不在的信息资源相比,人们有限的注意力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稀缺资源,抓住注意力就等于提前抓住商机。
内容行业也是如此。
经过几年的发展,自媒体平台不再是简单的内容输出窗口,而是逐渐形成了一种极其成熟的流量实现模式。在商业推广过程中,自然地,曝光率越高,流量越大,商业价值就越有价值。正因为如此,争夺观众的注意力和实现更多的“爆炸”自然成为内容创作者的一贯方向。
然而,也许是由于浮躁的经济利益和心态,许多内容创作者开始“以吸引眼球为目的吸引眼球”,并不惜一切手段上演“抢眼球”的戏剧,从而直接引发粗制滥造的内容生产,甚至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
这不仅浪费了用户的时间,也使整个生态系统混杂了好人和坏人。在如此广泛而野蛮的成长条件下,许多内容创作者只专注于高速向前奔跑,但他们却因为“跑得太快”而意外地偏离了轨道,从而失去了创作的资格。
从这个角度来看,“眼球经济”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是商机,二是危机。
二。内容生态2.0:精耕细作,追求品质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否认“人人都是自我媒介”模式存在的积极意义。它至少在四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内容生态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从传播形式来看,这种模式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强大互动性。观众可以通过评论和评论与创作者交流,从而为内容优化提供方向。从信息获取的角度来看,任何人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发表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而且还可以在不经意间为他们提供新的信息来源,从而大大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符合当代人在时间碎片化条件下的阅读习惯,也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从创造就业的角度来看,自我媒体的优势在于创业成本极低。作为内容创作者,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和写作技巧,你就有机会赚取收入。然而,如果内容制作者想从长远来看,简单地争夺眼球肯定不是最好的策略。加强内容本身的影响力是正确的途径——与关注相比,这种影响力无疑更持久、更稳定,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并能带来比“眼球经济”更丰厚的回报。这也是一种稀缺资源。
尽管人人都说“内容为王”,但在嘈杂的网络中,绝大多数内容往往转瞬即逝,被人遗忘。相反,少数真正输出深度和增量知识的“高质量内容”的制作者可以脱颖而出,这些创作者的身份在某个领域被提升为“KOL”,并不断受到粉丝的追捧。
通俗地说,在内容轨道上,除了对扩展速度的广泛追求,更需要的是对质量改进的追求,这是形成深远影响的关键。此时,内容生产范式也从UGC升华到了CGC(社区生产内容)。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仅内容创作者需要输出高质量的内容,而且主要的互联网平台也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内容。
互联网是一种交通业务,在内容传播方面发生了一场“交通战”。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基于应用的互联网产品如阅读、直播、短视频、电子商务等应用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而高质量的内容也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粘性。平台之间的流量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内容价值。考虑到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者本身会带来一些流量,掌握这些创作者就相当于拥有流量的发布权。
因此,从2016年前后开始,百度、腾讯、阿里等主要平台的内容支持计划相继更新。白家、企鹅、大禹等内容聚合平台在吸引进入、内容筛选、鼓励生产等方面提供多种服务。内容生态也一直在向“2.0”阶段发展。
然而,无论是平台挖掘内容创作者还是创作者使用内容来留住粉丝,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追逐“流量”。在以“流为王”思想为主导的内容生态中,似乎总是缺少一些“人”的特征。
结果,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三。内容生态3.0:平台授权和价值提升
交通是王,它的负面影响就像“只评理论”。它总是“野火燎原”,把一群流量大但内容粗俗的内容制作人推到了公众视野中的C位置,这也使得过去两年的监管和处罚更加严厉。
与此同时,许多内容制作人似乎集体陷入了某种“困境”,他们的生活条件变得更加不乐观:
首先,在现有的通信机制和竞争环境中,许多高质量的内容往往难以被流量所青睐,并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沉默。因此,一些内容创作者不得不继续制作一些带有空孔的粗俗内容,以迎合广大观众。在高流量的粉丝下,他们逐渐迷失自我,最终自毁。其次,为了捕捉交通流量,许多人放弃了原来的底线。审查和剽窃是常见的现象。有些甚至从个人行为上升到制度行为,严重扰乱了内容生态的良好秩序。第三,在与其他媒体平台的合作过程中,个体创作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为后者主导着合作规则、算法逻辑和核算模式。在个人与平台的博弈中,只有少数首席内容创作者能够获得平台的青睐并掌握话语权,而大部分作者已经成为兼职工作者,这使得他们很难实现甚至成为维持生存的问题。生态学最大的特点是多样性的和谐共存。虽然有竞争,但保持平衡和健康运行是我们永恒的最终目标。迫切需要找到打破当前“不平衡”的内容生态系统的好方法。
事实上,不管怎样,归根结底,吸引用户的是内容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内容才能让用户跟随其独特的价值,并逐渐获得市场认可和有更多的现金条件。
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提高他们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的能力必须是真正的核心竞争障碍。好的内容是持久生命力的先决条件。内容创作者必须坚持自己的内容,并相信用户的精神职业。他们可以根据观众的“品味”适当地改进自己的创作风格,但不要忘记价值观、风格和质量。这也是内容生态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至于平台,可能需要一些新的想法。
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百度移动生态大会上,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在谈到公司移动生态的未来发展方向时指出,当流量和资源进一步向“有吸引力”的内容和服务倾斜时,应该加强“人”的因素,希望大家能看到内容背后的创作者和服务群体。对于内容平台来说,不绑定创作者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也这么认为
必须承认,内容创造者是整个生态的支柱。它们是高质量内容的出口,是整个生态的“能源”,也给平台带来流量。因此,平台和创建者应该互相实现。如果它们仅仅被用作吸收流动的磁铁,而它们作为“人”的个人感受却被忽视,平台内容的生态价值将不可避免地大大降低。
幸运的是,平台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不妨还是以百度为例来分析一下,或许我们可以窥探出行业的全貌和新的发展趋势。
在“搜索+信息流”双重引擎的驱动下,百度一直拥有将用户的信息需求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的天然优势。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知识和娱乐的内容,以及“UGC教资会”内容的双重布局。它还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和平台矩阵,如100个数字、百科全书、图书馆、智能小程序等。它已经基本完成了内容生态的三维自我构建,许多内容创作者也被邀请进入该平台。
面对业界创作者的共同“困境”,为了突出高质量创作者的价值,百度在移动生态大会上提出了未来的两大方向:
一方面,百度的生态系统共有10亿用户。通过全面开放百度的所有移动产品和平台,并引入一套资金流补贴计划,它将继续增强高质量内容的能力,使创作者能够同时在多个平台上创作和发布内容,并通过知识产权更广泛地接触受众。另一方面,百度还将与创作者合作,通过直播向用户提供更深入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基于健康直播的预约和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基于知识,推荐书籍的直播和为用户提供书籍购买服务,无论是对创作者还是对百度移动生态,这都是一个伟大的想象和发挥空。这意味着在平台生态的推动下,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者有望实现从自流式追求到平台流精确匹配的转变。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消除“负担”,更加专注于内容创作本身,非常小心和不断完善。在对“诗意与距离”的追求中,高质量内容和创作者知识产权的价值可以进一步放大。就像无数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动一样,它们最终落在了更远更广的土地上,给更多的观众带来了有价值的信息。
以上所有内容可能会给我们一个“内容生态学3.0”的大概轮廓。
有必要知道,在任何完美的生态系统中,上游和下游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应该是良性的。每个主题的资源对于互助和互动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生态学也是如此。创作者、媒体平台和其他内容服务组织都依赖共生,相辅相成。
因此,创作者不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而平台更加“以人为本”,高度重视高质量创作者的价值,从而维护整个生态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另一方面,阅读永远是人类社会的永恒需求。
过去,书籍是阅读的载体。无数人以书为伴,以书为乐,因为书所承载的内容凝聚了人类智慧,传播了历史文明,是所有人知识的源泉,塑造了人们优雅高尚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因此,有这样的名言“一切都是劣等的,只有阅读是高的”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今天,虽然环境变了,世界变了,但人们的阅读习惯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的发布渠道和呈现形式也早已不同于过去,从来没有动摇过。也就是说,人们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和提高精神境界的愿望从未停止过。因此,我们生活的世界从未停止发展。
这是行业和时代的福音。
#专栏作家#
傅义夫,微信公众号:我看,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苏宁金融学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学博士、财经专栏作家、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主要从事新消费、新零售、网络经济、金融科技、工业经济等领域的研究。
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允许禁止复制。
主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