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斯智库:富人与穷人谁更慷慨的经济学解释

      最后更新:2020-05-15 12:56:22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介绍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不平等冲突的加剧,加上媒体的炒作和传播,富人的“慷慨”或“吝啬”慈善行为备受关注,甚至出现了“贴标签”群体的现象。那么谁更慷慨,富人还是穷人?对此,斯特凡·施穆克勒(Stefan C. Schmukle)等人在2019年3月发表的文章——没有证据表明经济质量模拟了收入对收入的影响——回答了这个问题。本文首先假设“经济不平等导致高收入个人不如低收入个人慷慨”,然后与以前的研究相比扩大了样本规模,并建立了三个研究项目。最后,人们发现,即使在经济高度不平等的情况下,富人的慷慨程度也不会低于穷人。

      文章:收入对产生的影响

      作者:斯特凡·施穆克勒、马丁·科恩德尔、鲍里斯·埃格洛夫、内森·马蒂亚斯。

      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

      作者:杨紫阳,孟尔斯智库

      免责声明:本文仅表达作者个人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背景知识

      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研究经济不平等的前因后果,对富人的负面看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五年前,科特等人在PNAS发表的一篇文章展示了宏观经济变量(经济不平等)如何影响社会学变量(社会阶层),并得出结论,生活在美国经济不平等程度相对较高的州的高收入个人不如低收入个人慷慨。此外,Piff等人的报告提到,较高社会阶层的人比较低社会阶层的人更不道德、更不慈善、更不信任和更不慷慨。具体的解释是,下层社会更容易同情和从事其他有益的亲社会行为,而上层社会的个人所享有的丰富资源导致了个人主义,促使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部状态、目标、动机和情感。

      虽然上述两种说法在理论上似乎令人信服,但在经验上也是合理的。然而,仅有一两项研究是不够的。来自不同学科的其他研究人员尚未能证实更高的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的负面影响。他们观察到的结果不是无关就是相反。

      因此,本文开始扩大样本规模,并在“经济不平等导致高收入个人的慷慨程度低于低收入个人”的前提下开展了以下三组实验研究。其中,研究一分析了27714个美国家庭的捐赠行为,研究二主要分析了1334个德国人在经济游戏中的慷慨行为,研究三总结了来自30个国家的30985名参与者自愿参与的慈善活动。

      研究框架

      研究1:

      作者在美国消费者支出调查(CEX)的大样本中复制了收入×不平等的行为(46)。在这项调查中,主要记录了美国41个州的家庭年收入以及他们在过去3个月中每个季度的慈善活动。作者收集了2005年至2012年的CEX数据。创建了两个样本:样本a,它只包括在给定年份参加所有四次访谈的家庭(n=27,714)。样本B包括参加了四次访谈中至少两次的家庭(n=43,739)。

      然后作者通过多层次的Tobit模型得出了图1中的结论——收入的影响确实存在州与州之间的显著差异,但这种影响的程度与州一级的经济不平等无关。

      图1:预测慈善捐赠占家庭收入百分比的多层次托比特模型的结果(美国CEX)

      同时,作者还计算了不同国家和不同国家的参与者的收入对捐赠金额的影响。考虑的角度主要包括捐赠占总收入的比例、在经济游戏中转移的点数以及参与的慈善活动。结果如图2所示。没有发现慷慨与假定的家庭收入和国家不平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该图涵盖了三个实验的结果)

      图2:不同州(或国家)的捐赠(慈善)行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研究2:

      然而,研究一的慷慨是参与者自己报告的,没有被观察到,这可能是有偏见的。因此,在研究2中,作者采用了德国社会经济团体(SOEP)的数据复制假设中收入x不平等的交互作用,并截取了2003年至2005年的数据。随机选择的子样本被平均分成两个角色,然后参与一个类似于Cote等人使用的经济游戏。测试参与者可以慷慨地给另一个参与者钱。最终结果如图3所示——没有发现慷慨与假设的家庭收入和国家不平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3:研究2:多层线性模型预测另一个经济游戏参与者的得分(SOEP,德国)

      研究3:

      然而,由于德国和美国仍不能直接比较,这一轮研究决定分析不同国家的数据,以便在不平等程度更高的数据集上检验相互作用,这些数据集包括基尼系数比德国低、比美国高的国家。作者还采用了一个多层次的Tobit模型,结果如图4所示——与Cote等人假设的效果相反,存在一种交互作用。此外,如上图2C所示,在经济不平等程度较高的国家,收入对志愿服务的积极影响要大于平等程度较高的国家,即志愿人员较富裕的国家。

      图4:研究3:多层次托比特模型预测自愿参与慈善活动的结果(ISSP)

      主要结论

      作者的三项研究没有发现科特等人报告中提到的“在高度经济不平等的条件下,高收入个人的慷慨程度低于低收入个人”的现象。换句话说,作者认为即使在高度经济不平等的情况下,富人也不比穷人吝啬。相反,研究证明收入对慷慨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这也表明个人的慷慨程度可以用很多方式来衡量,而不仅仅是根据捐赠的数量。

      因此,在当今社会,这项研究对由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的“对富人的仇恨”有一定的启示。不能指责一个人炫耀、不慷慨,甚至给明星和企业家这样的高收入群体贴上“标签”,因为捐赠的金额没有达到大众的期望。毕竟,慷慨是自愿的,高收入群体也有更多的渠道参与慈善事业并回馈社会。经过综合评估,高收入群体会更加慷慨。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6713.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