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区别是什么?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通过MAC地址转发数据。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通过广播的形式转发数据。目前,集线器已经被交换机取代,组网中很少使用集线器了。下文具体说一说。 区别1:工作层次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属于1层设备,每发送一个数据,所有的端口均可以收到,采用了广播的方式,因此网络性能受到很大的限制。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属于2层设备,通过学习之后,每个端口形成一张MAC地址转发表,根据数据包的MAC地址转发数据,而不是广播形式。区别2:转发方式集线器的工作原理是广播形式,无论哪个端口收到数据之后,都要广播到所有的端口,当接入设备比较多时,网络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收到数据包之后,检查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找到对应的端口进行转发,而不是广播到所有的端口。区别3:传输模式集线器内部采用了总线型拓扑,各个节点共用一条总线进行通信,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采用了CSMA/CD协议,在同一时间内必须是单向的,只能维持在半双工模式下。两个端口不能同时收发数据,并且当两个端口通信时,其他端口不同工作。当交换机上的两个端口通信时,它们之间的通道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两个端口同时收发数据。区别4:带宽影响集线器无论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的端口共享一条宽带,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端口传输数据,并且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交换机的每个端口独占带宽,两个端口交互数据并不影响其他端口交换数据。总之,交换机的网络性能要远远优于集线器。随着技术的进步,交换机的成本已经降低,集线器逐步退出了市场。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交换机(Switch)是一种基于MAC(网卡的硬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集线器(HUB)是计算机网络中连接多个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连接设备,是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的最小单元。英文Hub就是中心的意思,像树的主干一样,它是各分支的汇集点。HUB是一个共享设备,主要提供信号放大和中转的功能,它把一个端口接收的所有信号向所有端口分发出去。简单实用的说重点:集线器采用的是共享带宽的工作方式,简单打个比如,集线器就好比一条单行道,“10M”的带宽分多个端口使用,当一个端口占用了大部分带宽后,另外的端口就会显得很慢。相反,交换机是一个独享的通道,它能确保每个端口使用的带宽,如百兆的交换机,它能确保每个端口都有百兆的带宽。 正因为交换机比集线器有着明显的优势,目前的集线器可说绝迹市场了。
一个是交换架构一个是广播架构,交换机端口之间带宽和端口带宽一致(千兆交换机两端口之间都是千兆),hub端口之间带宽是共享的(10mhub就是所有端口共享10m,报文广播到每一个端口)

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区别,简单说
一、本质区别:交换机可以分割冲突域 HUB不可以分割冲突域 这是他们最本质的区别 hub连N台电脑,他们共享在一个区域里,如果这个区域里有冲突,所有电脑都受影响。 交换机连n台电脑,每个交换机端口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即使有冲突,冲突也局限在相对应的交换机端口,不影响其他电脑。二、资源占用区别:比如一个100M的交换机,对每一个连接在交换机的计算机都是100M的速度,而Hub是瓜分100M的资源。而且Hub是通过广播来通信,很占网络资源。三、类型上的区别:HUB是广播数据包,交换机是隔离数据包,HUB比交换机卡,是因为几台电脑接HUB上网就像是排队上网一样,一个先上接着轮下一个 交换机则是自由的上网,不用排队。扩展资料: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内部的CPU会在每个端口成功连接时,通过将MAC地址和端口对应,形成一张MAC表。在今后的通讯中,发往该MAC地址的数据包将仅送往其对应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的端口。因此,交换机可用于划分数据链路层广播,即冲突域;但它不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MAC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换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集线器
在以太网组网中,我们经常需要选用集线器(Hub)和交换机(Switch),当网络站点较多时,它们是必不可少的选择,在网络中它们起着架构网络的作用,是网络的重要互联设备。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的网络中,仍会需要使用集线器和交换机。但是组网中如何选择使用HUB还是Switch呢,我们需要了解这两种设备的性能。 集线器,传统的集线器可以看作是多端口中继器,处于OSI模型的第一层--物理层,要求端口两端的数据速率一致,数据帧一致,通信协议一致,这种集线器能起到连接网络,延伸网络的能力,可以由它们组成庞大的星型网络。但它是基于共享媒体的,总带宽有限,各个端口分得的带宽更是有限的。HUB相比于交换机,它的数据传输率有限,如果站点比较多,会造成系统性能的快速下降。交换机,交换机处于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交换机的数据传输原理与HUB不同,它采用矩阵交换通道的方式传输数据,各个数据通道都有独立的带宽,虽然一个时刻一个端口只能有一个通道,但整体上看交换机却是多个交换通道同时开通的,因此,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性能比HUB要高的多。另外,由于交换设备不再局限于碰撞域,因此,交换机比集线器在延伸网络上最有优势。交换机更为智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网络技术不可能轻易消失,也不可能由一种设备取代所有其它设备,各种设备都在不断发展。近些年来,集线器也发展了多种类型,如:智能集线器,可堆叠集线器,交换式集线器等等。集线器的性能扩展了。比如:光纤通道集线器是通过光纤通道仲裁回路拓扑来增强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连通性的。和以太网的集线器相似的是,光纤通道集线器是FC-AL拓扑的核心,可使回路得到集中式地监控和管理。通过使用集线器,多重可以在不中断回路工作的前提下在回路中添加和拆离网络设备。交换式集线器,是最近才加入光纤通道集线器家族的新成员,在集线器和交换机两大阵营之间搭起了一座连接的桥梁。这种集线器易于管理,交换式集线器上的端口都是专用的,每一端口都能获得最大带宽。因此,在组网中是使用集线器还是交换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网络规模――,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可以很好的选择是使用集线器还是交换机。一般认为,交换机适用于任何规模的网络环境,但如果一个网络的节点少于50个,那么就可以选择集线器。但是,如果一些应用给网络带来很大的负载(比如完整的影像视频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选用交换式集线器。带宽――光纤通道集线器与以太网集线器相似,所有端口都能获取由其他端口发出的数据。这种工作方式经常导致带宽拥塞,有时还会引发安全问题。然而交换机的端口却是完全独立的,每个端口都能同时支持所使用的拓扑下的最大带宽极限。安全性――你决定选用集线器还是交换机的时候,安全性可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使用高性能的交换机可以方便地对网络进行逻辑分段,构建虚拟局域网,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提高网络的管理水平。而集线器并不具有这种功能。另一个方面,交换机的价格一般同量端口数的集线器要贵一些,象一些小的网络,还是可以考虑使用集线器,但交换机取代集线器是一种趋势。首先说HUB,也就是 集线器 。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而 交换机 (又名交换式集线器)作用与集线器大体相同。但是两者在性能上有区别:集线器采用的式共享带宽的工作方式,而交换机是独享带宽。这样在机器很多或数据量很大时,两者将会有比较明显的。而 路由器 与以上两者有明显区别,它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并且找到网络中数据传输最合适的路径 ,可以说一般情况下个人用户需求不大。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总的来说,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层次不同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3)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交换机一般用于LAN-WAN的连接,交换机归于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有些交换机也可实现第三层的交换。 路由器用于WAN-WAN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异性网络之间转发分组,作用于网络层。他们只是从一条线路上接受输入分组,然后向另一条线路转发。这两条线路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网络,并采用不同协议。相比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速度相对也慢,价格昂贵,第三层交换机既有交换机线速转发报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广泛应用。目前个人比较多宽带接入方式就是ADSL,因此笔者就ADSL的接入来简单的说明一下。现在购买的ADSL猫大多具有路由功能(很多的时候厂家在出厂时将路由功能屏蔽了,因为电信安装时大多是不启用路由功能的,启用DHCP。打开ADSL的路由功能),如果个人上网或少数几台通过ADSL本身就可以了,如果电脑比较多你只需要再购买一个或多个集线器或者交换机。考虑到如今集线器与交换机的 价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请购买一个交换机。不必去追求高价,因为如今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我最便宜的交换机现在没有任 何问题。给你一个参考报价,建议你购买一个8口的,以满足扩充需求,一般的价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换机,所有电脑再接到交换机上就行了。余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个机器的网线插入交换机的接口,将猫的网线插入uplink接口。然后设置路由功能,DHCP等, 就可以共享上网了。 看完以上的解说读者应该对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有了一些了解,目前的使用主要还是以交换机、路由器的组合使用为主,具体的组合方式可根据具体的网络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嘿嘿,其实呢 集线器和交换机都是由中继器升级更新换代而来,最初使用中继器是为了解决由于线路过长导致的信号衰减,其实就是起一个信号放大器的作用,但是呢,它有弊端,就是只有一个进线口和一个出线口。后来计算机的使用量要求大,就出现了集线器—— 一个进线口,多个出线口,作用一样,但是这些计算机不可以互相访问。后来由于小型局域网的出现,也就是内部的资源共享,需要计算就能够互相访问,么就出现了交换机啦!连在同一交换机的机子是可以资源共享滴! 其实也就是产品的更新换代才导致的新东东不断出现!至于你说的分配IP的这个问题,事先声明哈,它们都是不具备分配IP的功能滴,至于为什么,那就是另一个问题勒,嘿嘿~恕小生才疏学浅…… 我说的够简单了吧~(*^__^*) 嘻嘻……
更改下提问者的误区,交换机和集线器都是可以直接插到路由器后边就能用的,区别具体如下: 集线器就是简单的端口数据复制,也就是你每个端口连接的电脑都会收到全部的信息包,也就是集线器是端口复制,也就相当于纯网线;而交换机是会自动记录网内的计算机MAC地址(就是物理地址,并非IP地址),在数据传输中会有目的的使数据包分流,增加传输速度和减少设备负荷,而交换机又分为自适应和可调试,自适应就是插上就可以用的,不用设置,当然也没扩展功能,而其他的就有可设置VLAN的,可设置路由功能的(3层交换机)等等,有不明白的继续追问,乐意回答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是什么?
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区别: 1、在OSI/RM(OSI参考模型)中的工作层次不同。交换机和集线器在OSI/RM开放体系模型中对应的层次就不一样,集线器是同时工作在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交换机至少是工作在第二层,更高级的交换机可以工作在第三层(网络层)和第四层(传输层)。2、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方式不同。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方式是广播(broadcast)方式,而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是有目的的,数据只对目的节点发送,只是在自己的MAC地址表中找不到的情况下第一次使用广播方式发送,然后因为交换机具有MAC地址学习功能,第二次以后就不再是广播发送了,又是有目的的发送。这样的好处是数据传输效率提高,不会出现广播风暴,在安全性方面也不会出现其它节点侦听的现象。3、带宽占用方式不同。在带宽占用方面,集线器所有端口是共享集线器的总带宽,而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具有自己的带宽,这样就交换机实际上每个端口的带宽比集线器端口可用带宽要高许多,也就决定了交换机的传输速度比集线器要快许多。4、传输模式不同。集线器只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传输的,因为集线器是共享传输介质的,这样在上行通道上集线器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任务,要么是接收数据,要么是发送数据。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叙述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那就应该是智能与非智能的差别。集线器说白了只是连接多个计算机的设备,它只能起到信号放大、传输的作用,但不能对信号中的碎片进行处理,所以在传输过程中非常容易出错。而交换机则可以看作是一种智能型的集线器,它除了包括集线器的所有特性外,还具有自动寻址、交换、处理的功能。并且在传递过程中,只有发送源与接受源独立工作,其间不与其它端口发生关系,从而达到防止数据丢失和提高吞吐量的目的。从它们的工作状态看,集线器属于共享型。也就是说,在一个端口向另外一个端口发送信息的时候,其它的端口就不能再有信息传输,只能处于等待状态。另外集线器是工作在半双工下,即在传输过程中只能是单向的,必须是在一个发送源发送完信息后,接受方才能发送信号。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却与集线器有很大区别,由于它的每个端口都可视为一条独立的通道,所以在一个端口工作时不会影响到其它端口的传输。而且交换机是工作在全双工状态下的,因此它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无形中又提高了一倍。也许你对上面多多所说的有些不明白,那么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您就清楚了。比如说让两组人同时给对方互相传输一个文件,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的时间为1分钟。如果是用集线器的话,需要的时间是4分钟。数据先从一个人传到对方那里,然后对方再传回来。接着才能是另一组做相同的工作,这样算下来就是4分钟。但是用交换机的话速度就快多了,在相同情况下只需要1分钟就足够了。由于每个端口都是独立的,所以这两组人可以同时传输数据,再因为交换机可以工作在全双工下,所以每两个人也可以同时传输,换句话说这4个人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所以我们也可以把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处理能力看做串行处理与并行处理。刚才我们说的是一种理论数值,实际上在传输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除错、整理等等,因此交换机的速度不可能达到集线器的4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交换机绝对比集线器快! 其实在挑选集线器与交换机的过程当中,还有其它的因素在里面,这样才能避免浪费。首先我们要考虑组建局域网是干什么用的?如果说只是进行简单的文件传输和共享,那么买个集线器就能够满足您的要求。但如果您要在局域网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运算处理的话,交换机当然是你的首选。
交换机与集线器工作的方式和功能不一样:集线器工作于物理层,每个端口相当于一个中继器,原理很简单,只对物理电信号放大中继,所有端口同属一个冲突域,主要用来延伸网络访问距离,扩展终端数量。交换机工作于数据链路层,它的每个端口相当于一个集线器,原理是根据数据帧头的MAC地址转发帧到合适的端口,每个端口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集结器相当于一个大办公区,两个人之间沟通必然会干扰其他人,影响效率,同时也没有私密性。而交换机相当于每个人都在独立的办公室,沟通只需要根据办公室门牌号(MAC地址)找到本人,在办公室私聊就可以了,影响的只是办公室外面走廊(背板带宽)。

集线器与交换机有什么不同?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 1、从OSI体系结构来看,集线器属于OSI的第一层物理层设备,而交换机属于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也就意味着集线器只是对数据的传输起到同步、放大和整形的作用,对数据传输中的短帧、碎片等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而交换机不但可以对数据的传输做到同步、放大和整形,而且可以过滤短帧、碎片等。2、从工作方式来看,集线器是一种广播模式,也就是说集线器的某个端口工作的时候,其他所有端口都能够收听到信息,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当网络较大时网络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当交换机工作的时候,只有发出请求的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相互响应而不影响其他端口,因此交换机就能够隔离冲突域和有效的抑制广播风暴的产生。 3、从带宽来看,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是共享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二个端口传送数据,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时集线器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对于交换机而言,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当二个端口工作时并不影响其他端口的工作,同时交换机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
集线器上的所有端口争用一个共享信道的带宽,因此随着网络节点数量的增加,数据传输量的增大,每节点的可用带宽将随之减少。集线器采用广播的形式传输数据,即向所有端口传送数据。交换机上的所有端口均有独享的信道带宽,以保证每个端口上数据的快速有效传输。 交换机为用户提供的是独占的、点对点的连接,数据包只被发送到目的端口,而不会向所有端口发送。简单点:前者是共享带宽 后者是独占带宽! 实例:一楼!
以100MB为例,集线器是100MB共享,而交换机是100MB独享
使用集线器举例100M的带宽5人使用,并不是每人带宽20M。也可以达到100M,但功能不如交换机强大

交换机和集线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交换机和集线器的主要区别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在OSI体系结构,数据传输方式,带宽占用方式和传输模式上。 1 OSI体系结构上的区别集线器属于OSI的第一层物理层设备,而交换机属于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也就意味着集线器只是对数据的传输起到同步、放大和整形的作用,对数据传输中的短帧、碎片等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而交换机不但可以对数据的传输做到同步、放大和整形,而且可以过滤短帧、碎片等。2 数据传输方式上的区别目前,80%的局域网(LAN)是以太网,在局域网中大量地使用了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itch)这种连接设备。利用集线器连接的局域网叫共享式局域网,利用交换机连接的局域网叫交换式局域网。2.1 工作方式不同我们先来谈谈网络中的共享和交换这两个概念。在此,我们打个比方,同样是10个车道的马路,如果没有给道路标清行车路线,那么车辆就只能在无序的状态下抢道或占道通行,容易发生交通堵塞和反向行驶的车辆对撞,使通行能力降低。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在道路上标清行车线,保证每一辆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共享式网络就相当于前面所讲的无序状态,当数据和用户数量超出一定的限量时,就会造成碰撞冲突,使网络性能衰退。而交换式网络则避免了共享式网络的不足,交换技术的作用便是根据所传递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将每一信息包独立地从端口送至目的端口,避免了与其它端口发生碰撞,提高了网络的实际吞吐量。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有用户共享带宽,每个用户的实际可用带宽随网络用户数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当信息繁忙时,多个用户都可能同进“争用”一个信道,而一个通道在某一时刻只充许一个用户占用,所以大量的经常处于监测等待状态,致使信号在传送时产生抖动、停滞或失真,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性能。交换式以太网中,交换机供给每个用户专用的信息通道,除非两个源端口企图将信息同时发往同一目的端口,否则各个源端口与各自的目的端口之间可同时进行通信而不发生冲突。2.2 工作机理不同集线器的工作机理是广播(broadcast),无论是从哪一个端口接收到什么类型的信包,都以广播的形式将信包发送给其余的所有端口,由连接在这些端口上的网卡(NIC)判断处理这些信息,符合的留下处理,否则丢弃掉,这样很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当网络较大时网络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它的工作状态看,HUB的执行效率比较低(将信包发送到了所有端口),安全性差(所有的网卡都能接收到,只是非目的地网卡丢弃了信包)。而且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信包,在多个端口同时出现信包的时候就出现碰撞,信包按照串行进行处理,不适合用于较大的网络主干中。交换机的工作就完全不同,它通过分析Ethernet包的包头信息(其中包含了原MAC地址、目标MAC地址、信息长度等),取得目标MAC地址后,查找交换机中存储的地址对照表(MAC地址对应的端口),确认具有此MAC地址的网卡连接在哪个端口上,然后仅将信包送到对应端口,有效的有效的抑制广播风暴的产生。这就是Switch 同HUB最大的不同点。而Switch内部转发信包的背板带宽也远大于端口带宽,因此信包处于并行状态,效率较高,可以满足大型网络环境大量数据并行处理的要求。3 带宽占用方式上的区别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是共享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二个端口传送数据,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时集线器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对于交换机而言,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这样在速率上对于每个端口来说有了根本的保障。当二个端口工作时并不影响其他端口的工作,同时交换机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4 传输模式上的区别集线器只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传输的,因为集线器是共享传输介质的,这样在上行通道上集线器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任务,要么是接收数据,要么是发送数据。而交换机则不一样,它是采用全双工方式来传输数据的,因此在同一时刻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这不但令数据的传输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在整个系统的吞吐量方面交换机比集线器至少要快一倍以上,因为它可以接收和发送同时进行,实际上还远不止一倍,因为端口带宽一般来说交换机比集线器也要宽许多倍。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让两组人同时给对方互相传输一个文件,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的时间为1分钟。如果是用集线器的话,需要的时间是4分钟。数据先从一个人传到对方那里,然后对方再传回来。接着才能是另一组做相同的工作,这样算下来就是4分钟。但是用交换机的话速度就快多了,在相同情况下只需要1分钟就足够了。由于每个端口都是独立的,所以这两组人可以同时传输数据,再因为交换机可以工作在全双工下,所以每两个人也可以同时传输,换句话说这4个人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所以我们也可以把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处理能力看做串行处理与并行处理。
众所周知,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5 层。 集线器是工作在物理层,可以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其仍属于一个碰撞域。而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端口两端不属于同一个碰撞域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6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