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5-19 11:23:45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众所周知,中国企业在芯片领域总是“受气”。无论是从中兴通讯事件到华为,还是美国的《中国科学黎明》黑名单,芯片都成了中国人的痛。最近,中国企业成了芯片的“擦鞋垫”。
根据路透社5月1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的临时许可证延期至8月13日,但与此同时,他们正在改变出口规则,试图打击华为的芯片供应链。结果,大量网民评论说,这实在太欺负人了。

在网民的评论背后其实是更多的无奈,因为事实上中国在芯片领域并没有取得非常突出的成就,但是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在芯片上的耻辱,成了一个笑话,却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
“韩信1号”不仅吓坏了国家和其他科研人员,也使中国芯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停滞了十多年。

2003年,一位名叫陈进·海归的医生在2003年宣布,他已经完全自己开发了一种世界级的芯片,并将其命名为“韩信1号”。这一消息当时激动了整个国内半导体芯片研发行业。这种芯片只有180毫米大小,但它集成了250万个设备,计算能力为每秒2亿次,完全达到了世界级的标准。这被认为是当年“中国核心”的重大突破,意义非凡。在此期间,他还申请了许多专利,并直接拿走了国家11亿元的巨额拨款。
然而,在2006年,情况发生了逆转。原来这是一场骗局。陈进没有开发出所谓的国产芯片“韩信-1”。取而代之的是,它拿走了美国制造的芯片,抹去了芯片上的原始标记,并声称是自己开发的。

这一事件发生后,举国震惊。多少期望就意味着多少失望。这也让中国的芯片制造陷入停滞,不敢从事研发。
从“韩信一号”事件中,我们了解到中国的科学技术“不输给胖子”,但实际上已经发展出了一个属于自己国家的“中国核心”,甚至丝毫没有输给西方国家的芯片。你对中国的芯片行业有信心吗?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