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真那么诱人么?百度正面PK阿里“城市大脑”

      最后更新:2020-05-21 10:10:06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5月18日,在2020年美国广播公司峰会夏季峰会上,百度智能云发布了智能城市解决方案和百度城市大脑白皮书。这也是2018年阿里发布城市大脑白皮书后,另一家互联网公司发布的同名白皮书。

      据南方都市报观察,百度和阿里不仅会上演“正面PK”。事实上,包括英美烟草(BAT)、华为(Huawei)和中国平安(Ping An)在内的许多中国科技巨头都在智能城市领域做出了努力。自今年疫情爆发以来,随着对智能城市的需求和新基础设施概念的提出,这一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

      “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转型的必然产物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672个城市。2018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了统计,发现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包括76%的地级市和32%的县级市,共有约500个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新的智慧城市。

      什么是新智慧城市?

      尽管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智能城市的作用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令人信服。

      在5月18日的百度夏季峰会上,百度智能云智能城市事业部副总经理李英举举了一个例子:“最近几天,一个派出所接到了许多关于当地酒吧、酒店和住宅区发生连环入室盗窃的报告。警方最初认为这是一起团伙犯罪,他们最常用的方法是轮流去三个地方调查人员。”

      启用“城市大脑”后,只要警方在平台上搜索“过去三天内同时出现在中航三地的人”,系统就会整合分散的监控信息。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链接到公安部门的内部数据,然后与其他系统链接,查看这些人的行为轨迹。"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百度智能云智慧城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捷指出,目前,各城市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智能方法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具体表现为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场景相对孤立,无法实现协同效应,算法缺乏自学习和推广能力,实际应用效果有限,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相互争夺,缺乏人工智能产业孵化的领先平台。”在类似于公共安全管理的各种智能城市市场场景中,如疫情监测、消防救援、交通研究和判断等,以往的静态智能城市建设暴露了城市治理中的各种缺陷。

      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广东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任袁峰表示,这些孤立的场景就像烟囱。

      “智慧城市有很多烟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垂直商业系统。过去,烟囱很少,对协调的需求也很少。现在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烟囱”越来越多,产生了大量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需求袁锋在接受杜南科创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这个角度看,“城市脑”实际上是一个智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事实上,需要实现的是协调和连接不同领域的不同业务系统。

      因此,在袁锋看来,“城市大脑”与其说是一个新的技术概念,不如说是一个商业术语。在技术层面上,它确实与新智慧城市密切相关,各方所关注的技术术语是“数据中的台湾”。除了在百度白皮书中第一次提到城市艾中泰和感知中泰之外,阿里云和腾讯马化腾在最近的公开声明中多次提到关键词“数据中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台湾”是百度都市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最初对应于软件工程中的“重用”,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支持前台业务应用程序,而无需重复“构建轮子”和改变底层技术。这一技术概念从企业延伸到地方政府,以建设新的智能城市,这也适用。因此,袁锋指出,智慧城市的根本任务之一是解决重复建设城市和信息孤岛的问题,使大量的政府财政投资得到再利用。“中国台湾”是解决这一需求的好办法。

      中国信息与通信学会发布的《新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9)》也指出,大城市数据引发了“数据台湾”热潮。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最近发布了基于其企业级“数据在台湾”架构的智能城市“数据在台湾”战略,以加快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进程。然而,该报告也指出,台湾城市数据的内涵和功能框架仍处于探索阶段。

      大公司聚集在一起,新的基础设施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袁峰看来,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智慧城市和近年来“数据在台湾”热潮不可或缺的。“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的整体感知带来了许多新的应用场景。因此,新智能城市的底层实际上是一个全方位感知的技术创新,就像物联网一样。”

      在此基础上,一大批科技龙头企业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运动”。近年来,“路径”一词在这一领域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它指的是四个聪明的城市头头,平安、阿里、腾讯和华为。此外,智能城市的“资深玩家”还包括百度、京东、中兴和科大的迅飞。

      该行业还将这些企业分为“流派”。例如,阿里是一个“操作系统派”,它基于全量数据为城市提供智能应用;百度是一个“人工智能派”,它专注于全堆栈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协作;华为是一个“基础设施派”,它专注于基础硬件产品的研发;平安希望引入系统解决方案;腾讯强调建设城市服务平台...

      对此,袁锋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确实存在不同的互联网企业“流派”,这也是由于不同企业的基因和出发点不同。“企业必须有本位主义。他们必须从自己有利的领域开始,然后扩展到更大的领域。这由企业的基因决定。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正常的选择。”

      两年前阿里云的城市大脑白皮书和百度最近发布的白皮书之间的对比也显示了许多企业发展道路的差异。

      对此,袁锋认为,总体而言,互联网制造商进入智慧城市实际上是一种技术溢出。例如,阿里云的飞行系统经受住了双11的考验,因此在整个城市的运行过程中,面对各种功能和性能的压力是没有问题的基于其自身完整的人工智能、地图和互联网生态,百度可以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智能交通、城市管理、智能教育等多个领域展示城市大脑。

      据市场分析师IDC称,2020年全球智能城市市场将支出1240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18.9%。同时,中国的市场支出将达到266亿美元。中国市场的三个热门投资项目依次是可持续基础设施、数据驱动型治理和数字管理。在预测期(2018-2023年),三者的总支出将继续超过智慧城市总投资的一半。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大公司加入进来呢?"袁锋表示,疫情对市场也起到了催化作用。“这种流行病将导致对城市治理中的信息建设的更强烈需求。例如,卫生法规和其他手段通过这样的大数据整合了城市治理、管理和一些相关工作。”

      “建设智慧城市就像装修房子一样。以前,城市建设主要是“硬配合”。现在,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这样一个结合了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和其他信息基础设施都被考虑在内。”袁锋认为,这实际上是新基础设施的一种表现,即从传统基础设施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一个新的智能城市的下一步“是让整个‘软装备’如智能家居系统为房子服务”

      大市场PK难:生态共同选择,运营模式有待探索

      然而,虽然这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吸引了大多数龙头企业的加入,但作为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新的智慧城市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

      袁锋指出,技术溢出是互联网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具体到城市的每个垂直区域,如教育、医疗、城市管理、文化等等,互联网制造商的文化和基因是不同的,他们对城市治理结构和城市治理的商业领域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没有人能独自奠定这个世界。”关注生态建设已成为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除了具体的建设问题,运营模式也非常突出。

      5月7日,同样由技术公司谷歌(Google)牵头的多伦多滨水智慧城市项目在签署合同两年半后被终止,这给涉足中国智慧城市市场的大公司敲响了警钟。如果商业逻辑破产,即使是谷歌的大公司也无法实现建设一个只有投入但“没钱赚”的智能城市的预期效果。

      袁峰表示,智慧城市领域目前正在探索解决从建设到运营的问题,包括如何划分管理和运营、短期业务账户和长期业务模式、国有平台与民营科技资本的合作、政府为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及对结果的评估。

      此外,从智慧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早期阶段来看,企业与政府需求的对接是主体和主要出发点。企业和政府在投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时,应注重整体框架下的顶层设计,尽量避免重复建设:“智慧城市涉及政府、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用户(包括使用智慧城市服务的企业和市民)的合作。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新的基础设施最终应该面向应用,具体问题最终应该得到解决。”

      制作:杜南科创工作室

      采访:杜南记者徐金聪实习生郭静宜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7120.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