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协管”社区 人力节省一半

      最后更新:2020-05-22 09:50:14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刘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杜佳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昨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首次采访。这是CPPCC成员通过在线视频进行的媒体采访。新华社

      拥有近7万流动人口、只有7个网格成员的广州石牌村社区如何成为迄今尚未确定的准确的疫情防控基准?“一小时生活圈”的梦想是如何在粤港澳台大湾地区实现的?昨天下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杜佳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伟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委员会通道”向世界介绍了人工智能等新的基础设施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发展新势头。

      温/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视频问答:人工智能大数据防疫社区零病例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说在抗击艾滋病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你来自一家人工智能技术企业。你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未来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什么独特优势?”记者通过网络视频向刘伟提问。

      刘伟以石牌村的社区科技实践为例。“广东省广州市中心有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乡村社区,流动人口近7万人。一个网格中有20,000人,而只有7个网格经理。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显然不可能依靠人工测量温度、人工填写表格和物理隔离。”

      他说,广东的基层社区管理一直有务实创新的传统。面对疫情的挑战,政府于2月底在这里建立了社区智能管理服务示范平台。前端采用智能通道、智能路灯、高清摄像头等智能传感设备和非接触式测温、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采集,确保一线员工的公共卫生安全。然而,后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社区管理模块通过整合和分析社区人员的数据,节省了将近一半的人力。

      “让我感到自豪的是,通过人工智能对大数据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迄今为止在这个超大型社区中还没有确诊病例。人工智能使社区防控更加准确和智能化。”

      "不仅是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生活的各个方面."刘伟说,在粤港澳台湾地区,“一小时生活圈”已经从智能轨道交通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一个普通市民可以在珠海喝早茶,早上去佛山工厂检查,中午与广州的顾客讨论粤菜生意,下午返回深圳办公室,晚上在香港维多利亚港附近接待国际客人。”

      “你可能想象不到,仅仅20年前,我们甚至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一台简单的地铁站台门控制器。现在,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地铁站已经率先在广州全面投入商业使用,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中国轨道交通的智能化水平跨越了欧美20年和100年的技术实践

      创业故事:从发行巨头到“智超”顶级战士

      从提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产品到赚取第一桶金,到借助国际资本成为信息技术电子分销巨头,再到大力投资技术研发,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轨道交通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布局,抢占了全球“智能制造”行业的制高点。他和杜佳的成长历程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轨迹的缩影。

      1987年,刘伟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系。五年后,刘炜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与中大计算机系和中工系的其他六名年轻大学生一起,在广州石牌宾馆502室创办了杜佳集团的前身广州希望公司。

      2005年,虽然杜佳的年收入超过200亿元,但专业技术人员刘伟清楚地意识到“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他总是被别人控制”同年,杜佳投资并与新加坡一家科技公司共同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智能轨道交通的公司——新客家渡。

      趋势和风口只适合那些有准备的人。那一年,广州地铁只开通了4条线路。到2019年,广州地铁已经建成并开通了14478公里的地铁线路。目前,地铁四大核心系统,即自动售检票机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站台屏蔽门系统和通信系统的技术不再被外国企业垄断,而是掌握在广州本土企业杜佳手中。

      2019年,由杜佳科技和广州地铁共同建设的世界首个人工智能智能智能站——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能城市示范站正式建成。在无人值守的智能售票亭登记完面部和手指静脉后,乘客可以刷刷面部和手指静脉通过登机口,无需手机或现金。

      在石牌村小区入口处的通道内,智能测温设备对每个进入的人进行“非接触式距离”温度监测。在智能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上,访问信息、跟踪和与人联系等数据不断更新,实时准确地监控社区防疫情况。这背后的科技力量来自杜佳科技。

      连续两年就新的基础设施主题提出建议

      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刘伟的建议都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关。2018年,他建议加快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并确保移动支付的安全。2019年,他呼吁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实际应用探索,并提议增加私人资本和私营企业参与新的基础设施。

      今年,刘伟提交了《关于在新基础设施投资热背景下调整新智慧城市建设方向的建议》、《关于加强城市电网联合防御和联合控制建设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建议》等议案刘伟继续关注新基础设施的主题,并为发展智慧城市和改善商业环境提供建议。

      5月14日,刘伟在广州杜佳智慧大厦办公室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他说:“传统基础设施私营企业的参与相对较少。新的基础设施拥有更高的科技水平,每一个领域如5G、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都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私营企业在参与方面有天然优势。”

      同时,刘伟建议政府在情景应用中给予自主可控的国内技术和产品更多的支持,这比税收减免对企业发展更有效。以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为例,刘炜认为建设模式应该从政府主导的单一模式逐步转变为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运营的多元化模式。我们将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主要投资者,平等对待私人资本。

      此外,他还带来了《关于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优化民营企业经营环境的建议》,建议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的长效机制,加快有关按时缴纳的立法,解决拖欠“三角债”问题。

      会员日志05 21

      中国人工智能将在曲线上跨越

      刚才,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委员频道”,并接受了采访。此刻我仍然充满了兴奋。在我的演讲中,我提到了两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第一个小故事是关于广东抗击艾滋病的科技斗争。这一次,广东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事实上,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是检验科技效果的真正试金石。在这次防疫工作中,我能感受到的是我们民营企业的创新和适应能力。我也能感受到中国经济表现出的韧性。我也很有信心,我们能一起克服困难,迎头赶上。

      此外,我还分享了一个关于新基础设施的小故事:大湾区的一小时生活圈。在信息时代,新的基础设施是中国的桥梁和中国的道路。智能交通是其中一个热点,可以发挥引擎驱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与垂直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下,自主可控定位的核心智能技术是道路建设和桥梁建设的“钢筋混凝土”。我相信,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人工智能将实现弯道超车,我们的生活将迎来一个更美好、更智能的时代。

      文本分类/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昆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7221.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