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建筑技术令人啧啧称奇,高速声屏障可降噪30分贝,3D隔离屋可回炉重造

      最后更新:2020-05-25 11:40:35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你还记得3D打印吗?这项技术正在我国不断推广和应用。它不仅可以建造普通的3D打印设施,还可以应用于交通和水利工程,允许航道、河床、公路声屏障等。进入3D打印应用的新时代。这是记者今天上午从英创2020年举行的“梦想之路”全球3D打印施工技术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一个深思熟虑的问题。

      所谓的“3D打印”指的是一种快速原型技术。简而言之,它是一种通过可粘合材料的逐层印刷来基于数字模型文件构建对象的技术。

      图片显示了一座彩色3D打印大楼。

      应创表示,3D打印施工技术结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创新技术,实现了建筑智能化远程管理和3D打印施工全球化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今年,英创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环境研究中心、苏州航道办、苏州绕城高速公路、瓦尔苏伦等单位共同探索,实现3D打印施工技术在交通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D打印建筑也非常漂亮。

      目前,上海、江苏和浙江正在实施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重大国家战略。国家部委正在支持长江三角洲实现更高质量的综合发展。上海青浦区和颍庄所在的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示范区。

      3D打印公共厕所

      3D打印材料对环境友好且无害。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英创展示了各种基础设施的3D打印全过程,这也是3D打印架构技术首次在公众面前公开亮相。他们使用独立开发的墨水,通过建模、编程和计算机控制,他们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打印出各种形状的基础设施。

      “3D打印架构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时间,降低了成本,而且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人员,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此外,它还具有个性化、低碳节能、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负责人说。

      事实上,早在2018年,英创就提出了3D打印建筑绿色回收产业的概念。它整合了城市建筑、钢铁厂、煤化工、发电厂、沙漠沙等五个可再生和可循环利用的产业。经过分类、造粒、研磨,最终混合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建筑油墨。印刷墙的最小硬度相当于传统C30混凝土墙。此外,经过专业机构的环境评估测试,这种材料是环保和无害的。

      3D打印声屏障

      S58上海-长春高速声屏障率先3D打印

      目前,交通网络十分发达,但噪声扰民问题也随之出现。传统声屏障建设周期长,资金要求高,使用寿命短,降噪效果不理想。据英创介绍,他们与苏州绕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联手,率先在上海至长春S58高速公路开展了70米3D打印声屏障试点示范工程。

      根据建筑降噪的经验和城市周围高速交通流的情况,墙体设计印刷成对称的编织纹理,降噪30分贝。其卓越效果是传统声屏障的6倍。同时,英创在声屏障上预制了植物花盆,可以从生态上降低噪音,改善驾驶员和乘客的视觉体验。

      3D打印生态海岸线首次出现

      在传统的河道修复工程中,通常采用混凝土和预制砖等材料来建造硬化的护岸。投资金额较大,施工要求和难度较高,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地给河道水体带来二次污染。

      英创创新的3D打印技术已应用于二级银行保护建设。逐层印刷的护坡安装简便,梯形结构稳定牢固。该墙也有生态空洞,可以满足水生生物栖息地的需要。顶部规则空洞用于河岸绿化和种植,以保持海岸线生态。目前,世界上第一个3D打印二级银行保护已登陆江苏段的苏申对外港口线。

      3D打印运输隔离房

      3D打印隔离屋助力湖北等地

      为预防疫情,英创在最短时间内启动3D打印隔离屋项目,并向湖北省咸宁、黄石、东营、日照等地提供援助。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他们还发起了一项全球捐赠,为巴基斯坦和美国的一带一路国家印刷和捐赠3D隔离房。

      “隔离室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运输和吊装后,只需连接备用电源即可投入使用。多个拼接可以用作临时医院。”相关官员告诉记者,3D打印的房子也可以作为灾难发生时的紧急避难所,甚至可以作为家庭住所、警卫室、艺术小屋和公共厕所。3D打印建筑也可以被“回收”和重建。一旦不需要它们,它们就可以被打碎并重新组装。建筑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并可持续利用。

      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在英创自己的印刷大楼举行。这座4层楼的建筑大约有3200平方米。从基础到墙体再到梁板柱,整个建筑过程都是通过现场3D打印技术完成的。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仅基础环节可免开挖、拆除、平整、回填等。就劳动力而言,只需要钢铁工人、泥瓦匠和水管工,人数从传统的200人减少到只有9人。

      位于青浦英创公司的3D打印综合体,包括四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44000平方米,将成为行业内3D打印建筑绿色回收产业的典范。

      新闻发布会网站

      3D打印建筑将广泛应用于各种项目

      英创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义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交通建设、城市社区更新、美丽乡村建设、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将成为公司未来的重要领域。在不久的将来,3D打印建筑将广泛应用于市政、水利、道路、建筑和地下工程,以促进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升级,用科学技术赋予工业权力,控制环境,改善生态和创造价值。他透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建立三个基地-

      3D打印打造油墨回收产业基地。基地将对当地工程建设产生的工业、城市、建筑、装饰、生活及各种可再生和可回收资源进行专业化分布式加工,生产高科技3D建筑油墨,实现生态循环利用,有效解决“资源短缺”和“生态环保”两个世界级发展问题。

      3D打印建筑设备制造业基地。该基地包括3D打印施工设备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整合线下体验、商务、仓储和物流的示范中心以及工业互联网数据集成服务平台。基地将成为传统企业的转型加速器、科技企业的科技孵化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业共享共生体系。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7368.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