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6-11 10:31:22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尽管十亿美元的“赌注”没有兑现,雷军和董明珠不久前又续签了一轮五年协议。
抛开外界对“这是炒作”的批评,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小米和格力在家电行业的竞争焦点:小米生态链中的家电企业——过去5年合同中的主力军——能否在未来新的“赌博合同”中继续扮演肱骨梁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专注于家用电器的米云可能不再扮演重要角色。
至于这一变化,可能来自小米的计划,也可能来自米云的选择。随着米云逐渐离开小米大树,其发展道路和家电行业创新动力的转折点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一个词:快

“快”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关键,但“快”这个词会在家电行业使用吗?
一开始,雷军与董明珠打了一个大赌,有信心颠覆传统家电行业。其中,互联网设备旗下的初创公司米云是赌博协议的亮点。米云的方法是使用“快”这个词到极致。
据互联网报道,陈晓萍,一位前美国高级行政人员和15年的家电行业老手,在2014年辞去了年薪百万美元的工作(刚满39岁),并在放弃数千万股原有股份后,毅然决定自己创业。他自力更生的名字叫米云。
在陈晓萍创业的过程中,雷军第一次成为了他的巨头。小米作为天使投资者,只持有股票,不持有股票,帮助米云迈出了第一步。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一员,和其他生态链合作伙伴一样,米云遵循小米生态链的爆炸原理——小米净水器是来自米云的爆炸产品。
然而,陈晓萍的雄心并不仅限于净水器这一类别。在他的计划中,米云的未来是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覆盖消费者的整个场景。
2018年,米云在AWE(中国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博览会)上发布了11个类别的近20款新产品,如智能抽油烟机、洗衣机和洗碗机。当时,米云设置了几乎所有的场景,包括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等,涵盖了家庭的日常生活。展览的核心是智能物联网生态。
同年9月,米云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这也是继华密之后的第二家小米生态连锁上市企业。在上市时,米云向投资者描述了这样一个发展愿景:引领“全屋互联网家电”的出路。米云的股票代码也意味着“VIOT”。
我们知道,雷军和董明珠之间的五年协议意味着小米能否在2018年超过格力的收入。
无论雷军是否愿意,2019年4月,双方的《2018年财务报告》将另行公布。小米未能超过格力。

然而,2019年3月,米云进一步加快了产品线的扩张。在3月中旬的AWE上,发布了近60款新家电,包括30万元的智能抽油烟机和智能仿生芯片“吴空”。
这种扩张速度着实让外界大吃一惊。
事实上,与华密、四通科技等小米生态连锁企业的多元化约束相比,米云的表现已经够激进的了。一些小米内部人士曾表示理解这些注释:“由于米云CEO的背景和资历,它显示出更多美丽所拥有的基因。它是小米生态链中“最不安分”的企业之一,从一开始就雄心勃勃。”
从成立到上市仅用了四年时间,米云就力挺大树小米,小米生态链的“爆炸原理”迅速崛起。在承担与格力竞争这一重要任务的同时,小米一直在寻求更多的产品布局和多元化发展。然而,这种近乎疯狂的速度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家用电器的技术和供应链都相当成熟,但要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有竞争力的产品,还需要相当程度的技术力量。同时,从运营成本的角度来看,每增加一条产品线都会增加一部分成本,在短时间内扩大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产品线(产品模型)。米云还面临着经营成本上涨和资金链紧张的挑战。
这些症结清楚地反映在米云的财务报告中。根据米云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该公司第一季度的收入成本为6.22亿元,比去年第一季度的4.87亿元增长了27.7%。与此同时,该公司的毛利从去年第一季度的28%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18.8%。
关于毛利下降,米云也承认主要原因是业务和产品结构的变化,以及本季度某些产品类别(包括智能水净化系统)的平均销售价格下降。
“米云的确发展得非常快,因为它没有自己的工厂,只需要在生产中寻求代工,所以有可能发展得如此之快。”家电行业分析师梁表示:“然而,即使消除了生产环节等内在条件,米云的发展也过于迅速或激进。这也使得它的一些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难以跟上整体形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其他家电企业也有起诉米云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这给米云以后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梁告诉了解这些注释的人,用如此快速的更新迭代可能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可以看出,米云产品在后续用户的反馈和网络用户的口碑上并不理想。“更严厉地说,米云甚至不惜牺牲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来实现快速发展。”
质量问题一直是米云用户最大的批评和担忧。至于使用米云的体验,我理解其中的注意事项,并询问了许多米云家用电器的用户。产品包括冰箱、热水器、空开关、洗衣机等。收到的反馈不太理想。在这些用户的反馈中,诸如可靠性差、噪音大和售后服务延迟等问题是常见的。
但是,通过观察贴吧、豆瓣、智虎等在线论坛或社区也可以发现,对米云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有意见的用户并不少。这些实际调查和网上反馈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米云“跑得快”带来的弊端。
奔向高端获取利润
或许,离开小米,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一直是米云的梦想。
但是,从米云目前的布局和节奏来看,把握实际情况是不是太草率了?众所周知,低利润一直是国内家电企业的顽疾,米云也面临着这一困境。根据米云2019财年的数据,米云去年实现总销售收入46.5亿元,净利润2.9亿元,净利润率约为6.2%。
对此,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理解,他表示:“从财务数据来看,米云现阶段的溢价能力不是很强。相比之下,美的净利润为8.7%,格力的净利润为12.4%刘步尘强调,低利润率将导致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下降,尤其是对海外投资者而言。“利润率是海外资本最看中的制造业企业。如果盈利能力弱,资本市场不会给企业过高的估值。”
如何快速提高我在家电行业的利润率?很简单,价格越高,利润率越高。
然而,注重性价比的米云品牌形象已经固定了很长时间。至于售价高达30万元的人工智能抽油烟机,更像是一面旗帜。显然,让这类产品承担开发高端产品和提高利润率的任务并不容易。

或许是看到了这些缺点,米云在去年10月底推出了一个新的高端品牌——科奇(Coki)。
在品牌衍生战略中,米云再次展示了速战速决的战术。回顾国内家电企业的高端品牌布局,目前只有海尔的卡萨尔特比较成功,而其他品牌的高端尝试大多不太成功。这种情况也是国内家电企业利润率低的结果。

海尔在2006年创造了一个高端子品牌casarte。根据公司成立的时间来看,也花了22年才安定下来。今年到目前为止,卡萨芒斯已经走过了14年,在欧洲和美国市场上,作为一个高端品牌,它的地位仅略显稳固。然而,从2014年米云成立到2019年高端子品牌科奇(Coki,Koch)的推出,它只存放了5年。
梁指出:“家电企业都想打造高端品牌,而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利润率。高端品牌可以增强品牌的溢价能力,提高毛利率。但是,利润的增加主要来自于产品本身优良的技术质量、较高的产品性能、较好的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在他看来,国内家电企业在这些方面还没有太多的优势,所以他们在尝试高端品牌方面并不十分成功。
对于的双品牌战略,梁强调:“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的高端品牌还没有出现任何波动,更谈不上成功,甚至还没有进入市场推出期。”
梁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推出高端品牌是不合适的,缺乏时机和实力。“首先,海尔推出casarte的前提是,海尔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后,其巨大的财力可以保证海尔每年在品牌推广和技术投资上投资数亿甚至数十亿元。其次,米云目前只是一个年营业额达几十亿元的中小型家电企业。就连它的主要品牌米云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企业在自身研发能力和供应链掌握能力不高的前提下引入高端品牌,类似于促进增长。”
“小米”的后遗症
当孩子长大后,他们必须建立自己的家园,小米生态链中的企业也是如此。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到小米生态连锁企业,包括米云,华米和石头科技,都在努力“去小米”。但是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充满了危险。
小米生态连锁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初期高度依赖小米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因此,在“小米”方面,米云选择不断拓展自己的品牌,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就扩大自己的品牌而言,米云的“速度”已经被描述过了。在销售渠道方面,除了在线电子商务渠道,米云还在加强线下商店的扩张。

根据米云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米云的离线测试商店数量达到1500家,而2017年为400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云米面旗下已有1700家门店,这表明今年第一季度有200多家云米面旗下门店关闭,可能是由于疫情对销售的影响。
受此影响,米云第一季度净利润从19年同期的4000万元降至1800万元,直接“减半”。
当然,新品牌、产品受欢迎程度和渠道不能白买,而必须换成真金白银。随着米云的“去小米”过程,其销售和营销成本也在一路攀升。根据财务报告披露的数据,米云2019年的销售和营销成本为5.29亿元。从2016年到2018年的三年间,这一数字分别为2092.9万元、9529.6万元和3.79亿元。
在巨大的差距下,我们可以看到米云在这方面的投入压力和他对它的重视程度。
通过大举投资,米云不仅看到了业绩的增长,还面临小米订单的“回归”。在生态连锁企业发展之初,小米不仅是其股东,也是其最重要的客户。例如,小米净水器是米云为小米制造的。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虽然米云的销售额在逐渐增加,但“小米产品”的收入份额也在下降。
2017年至2019年,米云向小米销售产品的净收入分别为7.395亿元、13.119亿元和21.122亿元,分别占总净收入的84.7%、51.2%和45.4%。尽管其产品销往小米的比例仍接近一半,但其自有品牌的增长趋势令人欣慰。
此外,销售渠道的结果有些尴尬。毕竟,很难通过自建渠道在短时间内摆脱小米商城和线下渠道的原有资源。在今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米云表示,截至目前,公司50%以上的销售渠道仍来自小米,这表明米云自建的销售渠道不到50%。
这也意味着米云销售的商品比以前更多,销售业绩也在增长,但绝大多数商品仍通过小米的销售渠道销售。这对寻求独立品牌和渠道的米云来说不是好消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小米进入每个人的电力领域,米云和小米将在未来更多的场合直接竞争。
可以看出,虽然小米自己最近退出了舞台,但米云也在积极应对。不久前,米云推出了第一款电视产品——21面互动智能屏幕。6月10日,小米的Redmi智能电视X55/X65也正式推出。对米云来说,电视是完善其家庭智能物联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米云对家用电器互联的愿景是入口的开放和互联。
然而,从市场竞争来看,电视并不是一条想象力丰富的赛道。
在智能电视领域,小米+小米直接与华为+竞争荣誉,为米云空这样的中小玩家留下的空间很小。对此,刘步尘还指出:“如果过去不是电视企业,现在进入电视市场就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电视是整个家电行业中最无利可图的领域,电视行业的价格战已经到了一个非常病态的阶段。”
对于在电视市场的前景,梁表示:“打着小米的旗号卖产品是这几年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在许多用户的心目中,米云和小米可以相提并论。过去,消费者购买米云洗衣机、空、冰箱和其他产品,因为小米没有涉足这些领域。”
梁强调,如今电视是小米非常强大的产品线,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达到第一。米云制作电视很难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普通消费者可能很难接受小米生态连锁公司推出的电视机,也不太可能购买生态连锁公司的产品来替代小米电视机。”
[结论]
未来,在小米加速家电行业发展的轨道上,米云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曾几何时,米云的快速扩张不仅有助于其多元化发展,也有助于其摆脱对小米的严重依赖。然而,米云在“奔忙”的步伐上似乎过于激进。回顾近年来互联网思维驱动的行业发展历史,太多的企业最终陷入了激进的发展战略。将来,米云想“练习内功”,而不是“只求快而不破”。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