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3-17 12:59:28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2 019 " double 11 "全天订单超过10亿,在8小时内发送了超过1亿个包裹。中国快递物流业已经进入一天“十亿”时代。大量的包裹需要高速流通,这将促使快递企业和整个物流业借助信息技术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了应对不断上升的业务规模,物流企业需要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即逐步建立人、车、仓库和货物的智能互联。人工智能等数据智能技术作为智能物流整体环节的技术支撑,将有助于物流业从前端存储智能定位、包裹自动分拣和终端无人配送等方面进行智能转型。
作者|李周、范晓芳
-智能物流的背景
1.1智能物流的定义
智能物流是指智能硬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和手段的集成。进入物流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和搬运、配送加工和信息服务活动。通过细致、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性、智能化和网络化,提高物流系统的分析决策能力和智能执行能力,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水平,减少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创造更丰富的社会价值。
1.2智能物流技术概述

1.3传统物流面临的问题
物流产业链末端配送成本高:车辆通过城市物流配送既困难又昂贵,偏远农村配送点太少。
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完善:不同物流企业相互独立,信息沟通不畅。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和其他运输系统是独立的。物流资源配置不当。
物流设备落后。物流企业缺乏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是手工完成的。效率低,成本高。
1.4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是
库存管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历史库存信息和进出数据来动态调整库存,以确保企业库存物流顺畅,降低企业库存和生产物流成本。
无人仓库: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被用来建造无人仓库。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货架穿梭车等机器人有序协作,实现仓库货物的拣选和搬运,大大提高仓库作业的搬运速度、拣选精度和存储密度。
末端配送:依靠高精度地图、智能路径规划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末端配送机器人主要用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无人干线运输:卡车和无人机搭载无人技术将改变干线物流的现有格局
2智能物流产业与市场
2.1产业政策
2.018 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部发布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与建设规划》,要求顺应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绿色设备的应用,促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019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促进物流优质发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鼓励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加工制造企业开发物流大数据和云计算产品,提高数据服务能力
2.2行业驱动力:劳动力成本上升;新的商业模式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2.3工业市场规模
2013-2018中国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增速保持两位数,2018年达到4860亿元,同比增长19.4%据估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人工智能技术在
3-
4中的业务场景和应用思路——智能物流行业代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及其产品/解决方案
1。京东物流——全自动仓储:通过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研发出大型搬运机器人、小型穿梭车、采摘机器人等仓储机器人。提高存储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2 .顺丰-无人机快递:基于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无人机具有很强的自主决策、感知和回避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工作人员分发无人机后,按照预定路线将货物分发到指定的飞行基站,然后由当地代理人提货。无人机的使用将有效解决下沉市场中常见物流方式的配送量低、路程长、配送效率低的问题。
3。开放式视觉技术——开放式视觉河流地图:通过机器人与仓储物流业务的快速集成,实现一站式解决方案规划、仿真、实施和运营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控制层、算法层和数字化层,其中自主研发的原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Brain++为其算法训练、模型优化和部署提供定制的底层支持有效解决传统仓储物流企业人工成本高、项目实施周期长、多种设备难以协调、运行维护困难的问题
4。苏宁物流——卧龙第一: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无人送货车可以在室内和室外场景之间无缝切换,并与电梯进行信息交互,将货物送到家中,通过多传感器集成定位,如多线激光雷达、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等,可以实现单次送货定位、自主路径规划和避障等智能服务。社区场景的分布需求是全天候服务,包括恶劣天气和夜间24小时分布,这是传统的人力分布难以实现的。
5。puppy技术-封闭社区无人智能配送解决方案hachi:基于人工智能定位导航技术,在自主开发的机器人集群调度系统规划下,通过智能计算建筑物与楼层之间的最优路径,实现自主路径规划和高效调度。它在五个环节提供无人值守的配送服务,即接收、临时存储、交付到接收和反馈,用于半开放空间,如垂直社区、校园和工业园区。希望能降低订单业务增加导致的物流终端配送成本过高。
人工智能技术在五年智能物流中的应用局限性
1。许多物流企业忽视基础物流数据的收集,缺乏数据积累,无法有效地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因此,模型的正确性可能低于人类的判断,智能物流的系统基本框架无法建立。
2。中国的物流管理机制没有打破部门的划分,存在一个信息孤岛由于缺乏健全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不同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交流的障碍,很难交流和共享信息。
3。我国对无人机和无人机的监管没有统一的规定。无人机、无人机等新型人工智能交通工具的工作场景受到严格限制。
人工智能技术在六大智能物流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大数据推动供应链重组。上游原材料、生产和制造终端以及下游分销终端都将被重组,并从线性树状供应链转变为网状供应链。
2。将会有大量的物流机器人。各大快递公司将加大对智能物流硬件研发和应用的投入。
3。智能物流仓储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以立体仓库和配送分拣中心为主体,通过检测和读取系统、智能通信,实现行业需求的快速消除
4。物流信息标准化变得重要物流信息标准的建设,使物流信息编码、数据接口、文件格式和流程都有统一的标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在物流网络的兼容性、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上能形成一个数据闭环,以进一步推动物流智能化的进程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