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0-03-02 15:24:56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核心阅读
3年1月1日,《信息技术中互联网内容可访问性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正式实施。在互联网上铺设“盲道”有58个具体指标,可以用明确的技术要求统一规范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提供语音验证码和添加具有准确语义描述的网页标题……这些设计可以减少视障人士、老年人和其他群体访问互联网的障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
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与此同时,在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事物中,也存在着许多障碍,如追逐戏剧、网上购物、移动导航等。统一标准,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上铺设“盲道”,以方便视障人士和其他人享受互联网服务,是当务之急。
可喜的是,从3月1日起,《信息技术中互联网内容可访问性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正式实施本标准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浙江大学等共同发起制定。前后用了3年时间,编写单位的数量也从4个扩大到14个,涵盖国内大学、科研机构、用户群体代表和互联网企业等。本互联网“盲道”标准,代号为GB/T 37668-2019,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是中国互联网信息无障碍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将帮助特殊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互联网。
58规范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具体指标
"制定本国家标准的最关键问题是确保实现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可操作性和兼容性这四个目标,使所有用户都能平等、方便地理解、互动和利用互联网内容,分享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中国残疾人信息与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常务副校长卜家军教授说
卜家俊和他的团队是“信息技术中互联网内容可访问性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主要起草者他介绍说,国家标准包括58项具体指标,对在线无障碍服务提出了标准技术要求,每项要求都有相应的测试方法,提高了标准的可执行性。
例如,虽然大多数现有的手机和电脑都有屏幕阅读软件,但视力障碍者在实际使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大声阅读的标签,而且许多功能难以操作。例如,图片验证码直接阻碍了大量视障用户执行一系列后续操作
这样的问题并不少见。有了这个国家标准,就有可能用明确的技术要求来标准化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例如,对于屏幕阅读功能,新的国家标准建议提供语音验证码,添加网页标题、图片而不是文本、视频字幕等。精确的语义描述。这确保了视障者、老年人和其他特殊群体无障碍地使用互联网。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一国家标准将有助于避免产品研发与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脱节。同时,国家标准也与国际标准接轨,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出国提供了技术规范,避免了“航行”过程中因无障碍使用带来的困难
科技与公益融合,视障人士迎来“曙光”。
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总量的83%来自视觉,超过10%来自听觉。可以想象,互联网上的“盲道”是完整的,对视障和听障群体意义重大。
2年初和008年,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发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网站信息无障碍活动。自2008年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在信息无障碍领域启动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残疾人基础数据库。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的访问量已经超过300万次。中国残疾人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门户为3000多万注册残疾人提供了准确、个性化的服务。
2009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中国残疾人信息与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结合实际需要开展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标准制定和人才培养。2017年,双方将深化在残疾人康复、预防残疾、辅助器具、教育、就业、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和“互联网+”残疾人援助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信息无障碍建设是科技与公益的深度融合和碰撞产生的火花不仅鼓舞了研究人员,也给视障者带来了“曙光”。卜家俊感慨道:“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我越来越觉得无障碍建设是中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弥合信息鸿沟的重要途径。“
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仍需创新
新国家标准于2019年8月正式发布后,中国残联和省级残联门户网站已完成信息无障碍达标建设,其他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网站也逐步铺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冬季残奥会、2022年杭州亚运会、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等大型赛事也根据该标准进行了信息无障碍建设。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有40多家互联网公司设立了负责企业产品信息无障碍的部门。
2年和2008年中国修订通过的《残疾人保障法》、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及2016年中国残联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站无障碍服务建设的指导意见》都对无障碍互联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在信息无障碍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关键技术、示范应用、人员培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互联网无障碍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特殊群体获取互联网内容仍存在诸多技术困难,互联网无障碍服务仍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如何准确地“阅读”互联网上的图片内容,如何在播放原始电影音轨的同时为无障碍电影添加旁白,如何帮助视障人士通过语音实现网上购物等。,这些技术解决方案仍需解决。随着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够突破多媒体数据处理能力等技术瓶颈,将这些新技术成果应用于辅助器具的开发,如辅助眼镜、辅助拐杖、实时语音和文本转换应用等。,我们将帮助视障人士更好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
卜家军表示,信息无障碍建设除了制定标准外,还需要法律法规、技术手段、公众意识等方面的协调,“法律法规+原则政策+标准规范”模式,这样才能有效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同时,在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还应逐步加入信息无障碍、技术等相关内容的概念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促进信息的可获得性,以便信息红利能够惠及每个人。
《人民日报》(第12版,2020年3月2日)
(周、关希言主编)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