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2-02-07 11:09:23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1)ipv4地址使用现状 :现在已严重不够用。仅ABC类可以用,D类是组播,E类是科研。IP地址的分类详见 《IP地址详解及其相关概念》
(2)IP地址分为公网IP和私网IP。
(3)私有IP地址范围,从原有ABC类中各抽出一部分作为私有IP地址。
(4)公有IP地址,ABC类中除了私有IP地址以外的IP地址。
(5)静/动态公有IP地址:在运营商处购买的公网IP地址有静动态之分。对于需要搭配服务器供公网用户访问的公司,需要购买静态公用IP地址,因为动态IP地址刷新后会影响别人用ip地址对服务器的访问。
(1)NAT定义: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s 网络地址转换。
(2)作用:NAT技术主要实现公私有IP地址转换。(解决ipv4地址不够用带来的不便)
(3)简介:主机在内网使用的是私有IP地址,IP包头封装时使用的是私有地址,那该数据帧怎么走出外网的呢?答案是在数据帧走到路由器上准备由内网发往外网时,将私有IP地址替换为公有IP地址再封装。
(4)配置位置:一般是在路由器或者防火墙上配置,不建议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
在配置NAT前,需要首先定义内外网端口。
(1)在路由器接口上手动配置NAT地址转换表,一个私有IP对应一个公有IP地址。
(2)缺点:公司够买了多少个公有IP地址,内网就有多少个主机能上网,一一对应。
(3)当NAT转换表中没有对应条目时:当NAT转换表中有匹配项时,给数据包转换IP地址,没有时不给数据包转换IP地址,数据包直接上公网,当数据包没有被NAT转换为公网IP地址时,数据包有去无回,外在表现为上不了网。
(4)为什么不可以多个私网IP同时使用一个公网IP地址:若同时使用,当外网给公司路由器回包时,路由器做NAT转换时,不知道将该数据包的目标IP转换为哪个私网IP。
(1)NAT转换流程:

(3)缺点:公有IP有多少个,就能允许多少个内网主机上网,用完即止。其他主机若想上网,只能等待。
(4)为什么不可以多个私网IP同时使用一个公网IP地址:若同时使用,当外网给公司路由器回包时,路由器做NAT转换时,不知道将该数据包的目标IP转换为哪个私网IP。
(1)定义:Port Address Translations,端口地址转换,也称为端口复用技术。
(2)在动态NAT基础上,增加overload复用技术。
(3)工作流程:




| 私有IP | 公有IP | 源端口号 | 动态端口 |
|---|---|---|---|
| IPA | IPB | 5000 | 1 |
| IPX | IPB | 8080 | 2 |
(4)动态生成NAT地址转换表只能是在数据帧由路由器发至外网的过程中生成,数据帧从外网发到内网只能使用该表。
(5)端口号范围:0~65535。
(6)弊端:每一个主机每一个进程都有可能占用一个端口号,每一个主机正常使用是估计约要占用50个端口号,也就是公司一个公用IP大概能供1000个人使用,对于规模更大的公司,需要多购买公用IP地址。
(7)适用情况:实现内网员工同时使用一个公网IP上网。
(1)背景:动态形成NAT地址转换表时,只有从内网往外发送数据包时,才能形成,而从外到内,只能使用该NAT地址转换表。那么当需要互联网公民可以访问公司服务器时,该怎么办?
(2)静态PAT也称为端口映射。
(3)意义:从数据帧流向上看,动态PAT技术解决了多个内网主机上网的问题;静态PAT解决了外网主机访问内网服务器的问题。
(4)对于公司而言,不建议将提供员工上网使用的公网IP地址与服务建立静态映射,建议另外购买一个公用IP地址,提供给各个服务器使用。如果同时有两个WEB服务,且不想改端口号,则需要继续新购买公用IP地址。
(5)虚拟公网IP地址:一般用来映射内网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称为虚拟公网IP地址,即VIP地址。一般是购买企业级带宽的公用IP,运营商会赠送一部分VIP,用于公司映射服务器使用。
(6)虚拟公网IP地址的配置:假设公司路由器外网接口配置的IP地址是100.1.1.1,另外购买的100.1.1.2地址是用于映射内网服务器给外网用户使用的,此时,无需在路由器接口上另外配置该100.1.1.2IP地址,仅需在NAT地址转行表中添加该条目即可,运营商会对互联网路由器上的路由表进行配置,将公司购买的公网IP往公司路由器上指,公司路由器再根据NAT地址转换表发至内网设备上。
(7)例子:假设192.168.1.3~192.168.1.5都是公司的服务器,其中192.168.1.3和192.168.1.5都是WEB服务器,192.168.1.4是telnet服务器。若外网想访问公司的服务器时,需要在路由器上手工配置静态PAT。
根据路由器上接口的方向进行定义,假设路由器上f0/0接口连接的是内网,f0/1接口连接的是外网。
定义内部地址池。此处外部地址池不需要定义,因为外部地址池的公网IP只是外网接口的那个IP,当外部地址池还有其他公网IP用于供员工上网时,也需要定义外部地址池。
假设公司路由器外网接口配置的IP地址是100.1.1.1,另外购买的10.1.1.2地址是用于映射内网服务器,从而外网用户可以访问该服务器。此时,无需在路由器接口上另外配置该IP地址,仅需在NAT地址转换表中添加该条目即可,运营商会对互联网路由器上的路由表进行配置,将公司购买的公网IP往公司路由器上指,公司路由器再根据NAT地址转换表发至内网设备上。
tips:
1)一般傻瓜式交换机也可以做端口映射。
2)若想发布一台服务器,需要购买静态公网IP。
注意,做NAT地址转换始终是在外网接口上进行的。
(1)路由器内网接口收到数据帧;
(2)首先查看目标AMC地址是否是自己,是则解封装,否则丢弃;
(3)查看是否有ACL表对数据过滤,可正常通行后送至路由器内部;
(4)匹配路由表将数据包路由至目标接口;
(5)查看是否有ACL表对数据过滤,
(6)如果是路由到外网接口则需要先查看并匹配NAT地址转换表(配置了动态NAT映射后动态形成的NAT地址转换表和手工配置的静态NAT地址转换表),决定是否对源IP进行地址转换,(NAT和ACL哪个先?个人理解应该是NAT更接近外侧,即先ACL再NAT,暂未验证。)
(7)封装帧头帧尾后发出到下一跳。
(1)路由器外网接口收到数据帧,
(2)首先查看目标AMC地址是否是自己,是则解封装,否则丢弃,
(3)查看并匹配NAT地址转换表(配置了动态NAT映射后动态形成的NAT地址转换表和手工配置的静态NAT地址转换表),决定是否对目标IP进行地址转换,(NAT和ACL哪个先?个人理解应该是NAT更接近外侧,即先NAT再ACL,暂未验证。)
(4)查看是否有ACL表对数据过滤,可正常通行后送至路由器内部;
(5)匹配路由表将数据包路由至目标接口,
(6)查看是否有ACL表对数据过滤,
(7)封装帧头帧尾后发出到下一跳。
(1)了解IP地址分为公网IP和私网IP、私网IP地址有哪些。
(2)了解NAT技术应用的背景
(3)了解NAT技术的分类,掌握各自的原理。其中,内网员工需要多对一上网时,使用PAT技术,外网需要访问内网服务器时,使用静态端口映射技术。
(4)熟悉实现公网IP地址和私网IP地址之间转换的相关命令。
(5)深度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 《NAT——实现公私有IP地址转换》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