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2022-02-19 12:43:56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一、OSI模型:
7应用层
6表示层
5会话层
4传输层
3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二、
1、物理层: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接口,光纤接口,介质传输速率。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由0,1转换为电流强弱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转换为0,1,这一层的数据叫比特
2、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以及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传输
3、网络层:在地理位置不同的两个端系统之间提供链接和路径选择,管理用户之间的连接
4、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的端口号是80等),如tcp,udp协议,主要是将下层接受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播,到达目的地后重组,这一层的数据一般叫段。
进程在进行网络通信时,会分配一个唯一的端口号,类似于进程标志符pid
5、会话层:通过传输层建立数据传输的连接的通路,用于在系统之间发起或接受会话请求
6、表示层:确保一个系统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通过自发的格式转换统一多种数据的格式。
7、应用层:最靠近用户的OSI层,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三、从应用角度出发,重点了解tcp/ip模型
4应用层(ftp,http…)
3传输层(udp/tcp)
2网络层(ip)
1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
四、数据投放到网络中
1、程序员写程序一般是基于应用层协议的,例如ftp,http,而不用管下层的协议,写好了应用层协议后,操作系统会帮助调用下层协议完成信息的交换。
2、如果程序员没有完全基于已有的应用层协议,便是自定义协议,使用自定义协议时需要注意底层协议。
3、网络信息传输流程:
信息向网络中投放时,会进行:
加一层应用层协议头
加一层传输层协议头
加一层网络层协议头
加一层链路层帧头,帧尾
4、信息从网络中进入端系统时,会:
去掉链路层帧头,帧尾
去掉网络层协议头
去掉传输层协议头
去掉应用层协议头
读取信息
5、加协议头和拆协议头这两个过程是操作系统完成的,数据的发送和接受都是由网卡完成的。
五、网络应用的应用部分与kernel部分
1、应用层与用户交互,是应用部分,用户基础,处理应用细节。
2、应用层以下的层是内核部分,又称kernel,处理通信细节。
六、路由器传递数据寻路
1、数据报定向传递到指定ip地址的端系统:
2、数据报经过若干个路由节点(路由器)传递至指定ip,每个路由节点会有一个路由表,路由表中记录本路由器连接到的路由器,路由器通过路由表上的路由器ip信息和数据报上的目标ip进行对比,选择最相近的路由器并将数据报发向该路由器,下一级依次类推。
3、这个过程叫做寻路,路由器为数据报寻找一下个路由节点。
七、udp与tcp数据的寻路次数
1、tcp协议的寻路会发生一次,udp协议则会每次发送都会重新寻路。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