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最后更新:2022-02-19 19:23:49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基本概念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属于通讯协议的一部分。通讯协议往往采用分层模型,不同模型每层的功能定义以及颗粒度不同,例如:TCP/IP协议是一个四层协议,而OSI模型却是七层协议模型。在OSI七层协议模型中展现层(Presentation Layer)的主要功能是把应用层的对象转换成一段连续的二进制串,或者反过来,把二进制串转换成应用层的对象–这两个功能就是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即:

      • 序列化: 将数据结构或对象转换成二进制串的过程
      • 反序列化:将在序列化过程中所生成的二进制串转换成数据结构或者对象的过程

      序列化最重要的作用:

      在传递和保存对象时.保证对象的完整性和可传递性。对象转换为有序字节流,以便在网络上传输或者保存在本地文件中。

      反序列化的最重要的作用:

      根据字节流中保存的对象状态及描述信息,通过反序列化重建对象。

      序列化优点:

      1、将对象转为字节流存储到硬盘上,当JVM停机的话,字节流还会在硬盘上默默等待,等待下一次JVM的启动,把序列化的对象,通过反序列化为原来的对象,并且序列化的二进制序列能够减少存储空间(永久性保存对象)。

      2、序列化成字节流形式的对象可以进行网络传输(二进制形式),方便了网络传输。

      3、通过序列化可以在进程间传递对象。

      常见的序列化协议:

      1、JDK自带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API:

      ①java.io.ObjectInputStream:对象输入流。

      该类的readObject()方法从输入流中读取字节序列,然后将字节序列反序列化为一个对象并返回。

      ②java.io.ObjectOutputStream:对象输出流。

      该类的writeObject(Object obj)方法将将传入的obj对象进行序列化,把得到的字节序列写入到目标输出流中进行输出。
      2、JSON

      3、XML

      4、Thrift

      5、Protobuf

      序列化协议的特点:

      通用性,可读性,强健性,可兼容性,安全性。

      参考于: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详解_tree_ifconfig的博客-CSDN博客_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18684.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