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作流程简述(绘制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图)

      最后更新:2024-01-03 19:47:46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首先要将控制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直至遇到停止指令。程序与数据一样存取,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扩展资料: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主要分为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1、“存储程序”原理,是将根据特定问题编写的程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然后按存储器中的存储程序的首地址执行程序的第一条指令,以后就按照该程序的规定顺序执行其他指令,直至程序结束执行。存储程序是计算机能自动控制处理的基础。2、程序控制是通过事先编制的固定程序实现的自动控制。广泛应用于控制各种生产和工艺加工过程。程序控制一般使用在计算机领域,是CPU对I/O设备的一种控制方法。程序控制又称为PLC控制,它是通过设置参数的方式给变频器编制电动机转向、运行频率和时间的程序段,然后用相应输入端子控制某程序段的运行,让变频器按程序输出相应频率的电源,驱动电动机按设置方式运行。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是计算机依次执行程序指令的过程。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控制器再取下一条指令执行,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程序执行完毕。 第一阶段取指令,控制器根据程序计数器的内容(存放指令的内存单元地址)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送到指令寄存器,同时修改程序计数器的值,使其指向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第二阶段分析指令,对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进行分析和译码;第三阶段执行指令,根据分析和译码实现本指令的操作功能。 参考资料:《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首先要将控制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 直至遇到停止指令。程序与数据一样存取,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贮,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来自:百度百科)
      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Chap 11.操作系统的定义:是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有效地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操作系统是加在裸机上的第一层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2.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用户不用随时干预分时:交互性、响应时间;策略:时间片轮转实时:实时性和可靠性(火车售票)多道程序设计: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内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CPU的时间和外设等其他资源。3.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和共享Chap21.系统调用2.作业存在的唯一标志:JCB3.作业管理的任务:方便用户建立作业,组织调用系统内部资源执行,并在完成任务后将其撤消。4.人机接口方式1)操作命令2)系统调用*在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存在哪几种类型的接口?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Chap31.进程死锁原语2.进程的组成:PCB程序段数据3.进程的基本特征(并发性)4.进程状态及其相互间的转化5.进程与程序的区别(本质区别:动态和静态特征)6.进程同步和进程互斥(进程间的关系)(直接制约)(间接制约)私有信号量公有信号量信号量的物理意义:大于零:表示可用资源数目小于零:绝对值表示请求资源而被阻塞的进程数7.进程控制的原语8.死锁产生的原因和必要条件9.产生系统死缩的原因: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循环等待。10.在操作系统设计时确定资源分配算法,以消除发生死锁的任何可能性--死锁避免P、V操作实现读者和写者的同步与互斥Chap41.进程调度的概念2.作业经历的状态:提交→后备→执行→完成3.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例: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T3,且T1Chap 11.操作系统的定义:是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有效地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操作系统是加在裸机上的第一层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2.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用户不用随时干预分时:交互性、响应时间;策略:时间片轮转实时:实时性和可靠性(火车售票)多道程序设计: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内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CPU的时间和外设等其他资源。3.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和共享Chap21.系统调用2.作业存在的唯一标志:JCB3.作业管理的任务:方便用户建立作业,组织调用系统内部资源执行,并在完成任务后将其撤消。4.人机接口方式1)操作命令2)系统调用*在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存在哪几种类型的接口?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Chap31.进程死锁原语2.进程的组成:PCB程序段数据3.进程的基本特征(并发性)4.进程状态及其相互间的转化5.进程与程序的区别(本质区别:动态和静态特征)6.进程同步和进程互斥(进程间的关系)(直接制约)(间接制约)私有信号量公有信号量信号量的物理意义:大于零:表示可用资源数目小于零:绝对值表示请求资源而被阻塞的进程数7.进程控制的原语8.死锁产生的原因和必要条件9.产生系统死缩的原因: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循环等待。10.在操作系统设计时确定资源分配算法,以消除发生死锁的任何可能性——死锁避免P、V操作实现读者和写者的同步与互斥Chap41.进程调度的概念2.作业经历的状态:提交→后备→执行→完成3.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例: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T3,且T1上电开机,然后就运行起来啰 ! 上电开机,计算机复位,程序指针指向某设计地址,该地址存放指令(一般是一条跳转指令,指向BIOS地址),BOIS被执行。BIOS,可以完成硬件检测等任务,然后寻找引导盘,读取里面的引导代码。引导代码被执行,继续加载操作系统。最后,操作系统被初始化后被运行。现在,就可以干任何事情了。呵呵。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首先要将控制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 直至遇到停止指令。程序与数据一样存取,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说一说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分哪几个步骤

      计算机工作过程主要分4步 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求做什么;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发),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制定的单元中;第四部: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基本就这样
      计算机的工作步骤: 1.外部设备(输入);2.总线(传输)3.CPU(运算)4.内存(存储) 5.外部设备(输出);
      说一说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分哪几个步骤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259516.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