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分哪几个步骤
计算机工作过程主要分4步 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求做什么;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发),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制定的单元中;第四部: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基本就这样
计算机的工作步骤: 1.外部设备(输入);2.总线(传输)3.CPU(运算)4.内存(存储) 5.外部设备(输出);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首先要将控制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直至遇到停止指令。程序与数据一样存取,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扩展资料: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主要分为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1、“存储程序”原理,是将根据特定问题编写的程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然后按存储器中的存储程序的首地址执行程序的第一条指令,以后就按照该程序的规定顺序执行其他指令,直至程序结束执行。存储程序是计算机能自动控制处理的基础。2、程序控制是通过事先编制的固定程序实现的自动控制。广泛应用于控制各种生产和工艺加工过程。程序控制一般使用在计算机领域,是CPU对I/O设备的一种控制方法。程序控制又称为PLC控制,它是通过设置参数的方式给变频器编制电动机转向、运行频率和时间的程序段,然后用相应输入端子控制某程序段的运行,让变频器按程序输出相应频率的电源,驱动电动机按设置方式运行。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是计算机依次执行程序指令的过程。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控制器再取下一条指令执行,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程序执行完毕。 第一阶段取指令,控制器根据程序计数器的内容(存放指令的内存单元地址)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送到指令寄存器,同时修改程序计数器的值,使其指向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第二阶段分析指令,对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进行分析和译码;第三阶段执行指令,根据分析和译码实现本指令的操作功能。 参考资料:《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首先要将控制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 直至遇到停止指令。程序与数据一样存取,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工作流程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程序与数据一样存取,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存储程序、程序控制。存储程序 --- 将解题的步骤编成程序(通常由若干指令组成),并把程序存放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指主存或内存);程序控制 --- 从计算机主存中读出指令并送到计算机的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当前指令的功能,控制全机执行指令规定的操作,完成指令的功能。重复这一操作,直到程序中指令执行完毕。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特点是:1)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以及通信的工作。2)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4)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指令通过操作码来完成简单的操作。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6)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并规定了它们的基本功能。7)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8)在执行程序和处理数据时必须将程序和数据从外存储器装入主存储器中,然后才能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调整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扩展资料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例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思想。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工作原理
顺序就是: 输入设备(例如键盘输出、语言输入、手写输入等)→控制器→中央处理器(其实就是CPU)←→存储设备→输出设备顺便再详细说一下计算机的运行流程:如果不是很了解电脑运行流程的话,拿个简单的想法来思考,假设电脑是一个人 体,那么每个元件对应到哪个地方呢?可以这样思考:CPU=脑袋:每个人会做的事情都不一样(微指令集的差异),但主要都是通过脑袋来进行判断与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内存=脑袋中放置正在被思考的数据的区块: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我们的大脑需要有外界刺激的数据 (例如光线、环境、语言等) 来分析,那这些互动数据暂时存放的地方 就是内存,主要是用来提供给大脑判断用的信息;硬盘=脑袋中放置回忆的记忆区块:跟刚刚的内存不同,内存是提供脑袋目前要思考与处理的信息,但是有些生活琐事或其他没有要立刻处理的事情, 就当成回忆先放置到脑袋 的记忆深处吧!那就是硬盘!主要目的是将重要的数据记录起来,以便未来将这些重要 的经验再次的使用;主板=神经系统:好像人类的神经一样,将所有重要的元件连接起来,包括手脚的活动都是脑袋瓜子发布命令后, 通过神经(主板)传导给手脚来进行活动啊!各项周边设备=人体与外界沟通的手、脚、皮肤、眼睛等:就好像手脚一般,是人体与外界互动的重要关键!显卡=脑袋中的影像:将来自眼睛的刺激转成影像后在脑袋中呈现,所以显卡所产生的数据来源也是CPU控制的。 电源供应器 (Power)=心脏:所有的元件要能运行得要有足够的电力供给才行!这电力供给就好像心脏一样,如果心脏不够力, 那么全身也就无法动弹的!心脏不稳定呢?那你的身体当然可能断断续续的~不稳定!
计算机工作原理
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进入计算机存储器,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在运算器进行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处理,通过输出设备把结果告诉计算机用户。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Chap 11.操作系统的定义:是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有效地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操作系统是加在裸机上的第一层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2.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用户不用随时干预分时:交互性、响应时间;策略:时间片轮转实时:实时性和可靠性(火车售票)多道程序设计: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内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CPU的时间和外设等其他资源。3.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和共享Chap21.系统调用2.作业存在的唯一标志:JCB3.作业管理的任务:方便用户建立作业,组织调用系统内部资源执行,并在完成任务后将其撤消。4.人机接口方式1)操作命令2)系统调用*在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存在哪几种类型的接口?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Chap31.进程死锁原语2.进程的组成:PCB程序段数据3.进程的基本特征(并发性)4.进程状态及其相互间的转化5.进程与程序的区别(本质区别:动态和静态特征)6.进程同步和进程互斥(进程间的关系)(直接制约)(间接制约)私有信号量公有信号量信号量的物理意义:大于零:表示可用资源数目小于零:绝对值表示请求资源而被阻塞的进程数7.进程控制的原语8.死锁产生的原因和必要条件9.产生系统死缩的原因: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循环等待。10.在操作系统设计时确定资源分配算法,以消除发生死锁的任何可能性--死锁避免P、V操作实现读者和写者的同步与互斥Chap41.进程调度的概念2.作业经历的状态:提交→后备→执行→完成3.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例: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T3,且T1Chap 11.操作系统的定义:是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有效地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操作系统是加在裸机上的第一层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2.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用户不用随时干预分时:交互性、响应时间;策略:时间片轮转实时:实时性和可靠性(火车售票)多道程序设计: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内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CPU的时间和外设等其他资源。3.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和共享Chap21.系统调用2.作业存在的唯一标志:JCB3.作业管理的任务:方便用户建立作业,组织调用系统内部资源执行,并在完成任务后将其撤消。4.人机接口方式1)操作命令2)系统调用*在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存在哪几种类型的接口?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Chap31.进程死锁原语2.进程的组成:PCB程序段数据3.进程的基本特征(并发性)4.进程状态及其相互间的转化5.进程与程序的区别(本质区别:动态和静态特征)6.进程同步和进程互斥(进程间的关系)(直接制约)(间接制约)私有信号量公有信号量信号量的物理意义:大于零:表示可用资源数目小于零:绝对值表示请求资源而被阻塞的进程数7.进程控制的原语8.死锁产生的原因和必要条件9.产生系统死缩的原因: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循环等待。10.在操作系统设计时确定资源分配算法,以消除发生死锁的任何可能性——死锁避免P、V操作实现读者和写者的同步与互斥Chap41.进程调度的概念2.作业经历的状态:提交→后备→执行→完成3.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例: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T3,且T1上电开机,然后就运行起来啰 ! 上电开机,计算机复位,程序指针指向某设计地址,该地址存放指令(一般是一条跳转指令,指向BIOS地址),BOIS被执行。BIOS,可以完成硬件检测等任务,然后寻找引导盘,读取里面的引导代码。引导代码被执行,继续加载操作系统。最后,操作系统被初始化后被运行。现在,就可以干任何事情了。呵呵。

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贮,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来自:百度百科)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28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