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常见的分区类型有哪些?
主分区是Ext4格式,另一个SWAP分区格式。linux最少需要两个分区,主分区是Ext4格式,另一个SWAP分区格式。1、第一个是引导分区,用来安装UEFI等引导信息,通常用Ext2、Ext4的格式;2、第二个就是安装系统和储存文件的Ext4格式分区;3、第三个就是专用于与内存交换数据和作为缓存使用的SWAP分区。扩展资料1、s -l命令以详情模式(long listing fashion)列出文件夹的内容。1、ls -a命令会列出文件夹里的所有内容,包括以"."开头的隐藏文件。 注意:在Linux中,文件以“.”开头就是隐藏文件,并且每个文件,文件夹,设备或者命令都是以文件对待。2、lsblk lsblk就是列出块设备。除了RAM外,以标准的树状输出格式,整齐地显示块设备。 lsblk -l命令以列表格式显示块设备(而不是树状格式)。 注意:lsblk是最有用和最简单的方式来了解新插入的USB设备的名字,特别是当你在终端上处理磁盘/块设备时。3、uname "uname"命令就是Unix Name的简写。显示机器名,操作系统和内核的详细信息。 注意:uname显示内核类别,uname -a显示详细信息。
linux的常见的分区类型:1、引导分区:挂载点/boot,分区格式ext4,500M以内即可。2、交换分区:无挂载点,分区格式选择交换分区(swap)最大不建议超过真实内存大小,除非内存小于2G,内存大于4G,推荐2G即可。3、主目录:挂载点/,分区格式ext4,大小大约20-40G。4、家目录:挂载点/home,分区格式ext4,剩下的所有空间。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实际上,不建议用户将硬盘分为4个主分区。这是因为,假如一个20GB的硬盘,若4个主分区占据了15GB的空间,则剩下的5GB空间完全不能使用,因为已经没有多余的分区表可以记录这些空间了。2、考虑到磁盘的连续性,一般建议将扩展分区放在最后面的柱面内。3、理论上允许一个硬盘只有1个主分区,其它空间都分配给扩展分区。
ext2,ext3比较常用,但是最新的ubuntu己经在用ext4了。我用的就是。另个,还有一些嵌入式linux系统常用jffs和yaffs文件系统。而且,linux支持几乎所有你所知道的文件系统类型(也即分类类型).包括windows下常用的fat32 ,ntfs等。
两个 一个是基本类型(不能在分) 一个是扩展类型*(里面可以在分)
ext2,ext3 都用这两个

安装linux系统时怎么手动分区
1、首先打开linux系统。再用fdisk -l查询磁盘信息。2、然后创建一个磁盘分区。命令为fdisk 磁盘设备名称。3、然后按m查看命令解析。再按n创建磁盘。4、然后用p命令创建主分区。再设置分区的序列号。5、然后设置磁盘的大小。再用t更改磁盘的分区格式。
linux下,建议新手分区时只分两个:一个“SWAP”分区,大小为内存的两倍,一个“/”分区大小为全部可用空间。 这里把Linux分区问题详细地介绍一下,以Red Hat Linux7.1为例。首先我们要对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用户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但对这些用户初上手Red Hat linux吗, 可就有点恼人了。因为对Red Hat 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 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 Red Hat 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载入”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下面我们先来看看Red Hat linux的驱动器是如何标识的。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Red Hat linux的分区是不同于其它操作系统分区的, 它的分区格式只有Ext2和Swap两种,Ext2用于存放系统文件,Swap则作为Red Hat linux的交换分区。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知道Red Hat linux至少需要两个专门的分区(Linux Native和LinuxSwap)况且不能将Red Hat linux安装在Dos/Windows分区。一般来说我们将Red Hat Linux安装一个或多个类型为“linux Native”的硬盘分区, 但是在Red Hat Linux的每一个分区都必须要指定一个“Mount Point”(载入点),告诉Red Hat linux在启动时,这个目录要给哪个目录使用。对“Swap”分区来说,一般定义一个且它不必要定义载入点。 下面我们先对“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有个初步的了解。*SWAP分区是LINUX暂时存储数据的交换分区,它主要是把主内存上暂时不用得数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调进内存内,且作为SWAP使用的分区不用指定“Mout Point”(载入点),既然它作为交换分区,我们理所当然应给它指定大小,它至少要等于系统上实际内存的量,一般来说它的大小是内存的两倍。具体如下:当顺利启动了安装过程后,会显示一个boot:提示符,这时你只要键入boot:linux mem=1024MB就可以了(假定你的电脑内存为512MB)。另外你也可以创建和使用一个以上的交换 分区,最多16个。
在系统安装的时候,到分区那一步,选择自定义分区,然后根据自己硬盘大小,进行划分 一般建议/boot500M/swap4G-16G根据你内存大小决定,一般是你实际内存大小 2倍/20G 根目录 /data 剩下的全部可用空间给它
问的是分区规划还是具体的操作步骤?操作步骤很简单,我说一下分区规划(老男孩视频教程中老师推荐的): 分三个区:/boot启动分区 -- 分区格式:ext4--大小:500M/swap 交换分区 -- 大小:物理内存x1.5,物理内存8G及以上时分配8G/ 根目录-- 分区格式:ext4 -- 大小:剩余全部空间 另外,如果是UEFI引导的话会提示分配EFI分区,可以添加此分区(分区格式为EFI)或者进BIOS修改启动方式为Legacy传统启动方式

linux磁盘分区
1.虚拟内存技术,windows通过交换文件来实现,linux通过交换分区来实现。所以windows只有一个分区,而安装linux至少两个分区,其中一个就是交换分区,虚拟内存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内存不够的问题。 2.硬盘在使用之前必须分区,硬盘分区有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之分,一块硬盘最多只能有四个主分区,其中一个主分区可以用一个扩展分区来代替,只能有一块扩展分区,这个扩展分区可以划分多个逻辑分区3.linux磁盘设备和分区命名第一块IDE硬盘叫做/dev/hda,第二块IDE叫做/dev/hdb第一块SCSI硬盘叫做/dev/sda,第二块SCSI硬盘叫做/dev/sdb第一个IDE第一分区叫做/dev/hda1,第一块IDE第五分区叫做/dev/hda5第二块SASI第一分区叫做/dev/sdb1,第二块SCSI第五分区叫做/dev/sdb54.划分分区之后,要在分区上创建文件系统,windows下有fat,fat32,ntfs。linux下有ext3,ReiserFS。创建文件系统类似windows的格式化5.静态分区在某个分区耗尽以后,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方法:符号链接,类似windows的快捷方式,调整分区大小的工具,但是停机整顿,或者备份整个系统,清除硬盘,重新分区.而用逻辑盘卷管理可以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6.什么是LVM,LVM是磁盘分区进行管理的一种机制,是在硬盘和分区之间的逻辑层,从而提高磁盘分区管理的灵活性,7.物理卷,PV,在LVM最低层,可以是整个硬盘,硬盘上的分区,或者在逻辑上与分区有相同功能的设备,8.卷组,VG,由一个或者多个物理卷组成,而且可以动态的添加物理卷到卷组中,而在卷组上可以创建一个或者多个LVM分区(逻辑卷)9.逻辑卷LV,就是从卷组中切出来的一段空白,逻辑卷可以自由改变空间大小10,物理区域,PE每个物理区域被划分为基本单位,具有唯一编号的PE可以被LVM寻址的最小储存单元,PE的大小是在实际情况时创建物理卷决定的,默认是4096,同一个卷组里的所有物理卷的PE大小必须一致。 11.逻辑区域,LE,在同一个卷组中,LE的大小和PE是相同的,并且一一对应

如何给 linux 操作系统分区
1、磁盘分区格式说明 linux分区不同于windows,linux下硬盘设备名为(IDE硬盘为hdx(x为从a—d)因为IDE硬盘最多四个,SCSI,SATA,USB硬盘为sdx(x为a—z)),硬盘主分区最多为4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所以主分区从sdb1开始到sdb4,逻辑分区从sdb5开始,(逻辑分区永远从sdb5开始…)设备名可以使用fdisk –l查看。2、分区详解使用ssh远程连接工具登录到系统,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磁盘状态。此处可以看到两块硬盘hda和hdb,第一块硬盘hda是装好系统的。hdb硬盘是未进行分区的。本例将这个10G的硬盘分区,分区计划:分一个主分区 ,大小3G,文件格式ext3。三个逻辑分区,大小分别为2G,2G,3G。实际分区个数和大小可论情况所定。下面就是分区的详细步骤,由于是每一步都进行了截图和说明,内容略显复杂,其实很简单。输入 fdisk /dev/hdb 然后回车,给硬盘进行分区。如下图:输入n回车新建分区,接着再输入p回车新建主分区,如图:此处要求选择分区号在1-4间,输入1回车First cylinder (1-20805, default 1):这里是设置分区起始的柱面,直接回车选择默认即可,回车后如下图: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20805, default 20805):此处是设置分区结束柱面,+3G表示从起始柱面开始向后3G结束,也是是设置分区大小为3G,输入+3G后回车,如下图所示:此处可输入p查看分区是否成功,输入p回车,如下图:显示分区成功接下来我们就划分扩展分区,按n回车这里输入e,表示创建扩展分区,输入e回车输入分区号2回车此处直接按回车键,表示选择默认此处也是直接回车选择默认,表示将划分第一个主分区后的磁盘全部划分个这个逻辑分区此处可在此输入命令p查看当前分区状态,如下图此处就开始划分扩展分区hdb2下的逻辑分区吧!接着上图,输入命令n回车此处输入l表示选择创建逻辑分区,输入l回车此处直接使用回车,表示选择默认此处输入+2G,表示划分分区大小为2G,输入+2G回车此处要按计划再划分出两个逻辑空间,输入n回车,然后输入l回车选择逻辑分区,然后直接回车选择默认起始柱面,输入+2G回车设置分区大小下面就要将扩展分区的磁盘大小全部分给最后一个逻辑分区,输入n回车,然后输入l选择逻辑分区,然后直接回车选择默认起始柱面,最后不设置磁盘大小直接回车再次输入p查看当前分区状态划分的空间与我们计划划分相同,最后输入w回车,进行保存退出。再次使用fdisk -l命令就可以查看到磁盘hdb已经分区成功。磁盘划分成功,下面就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了使用命令 mkfs -t ext3/dev/hdb1mkfs -t ext3/dev/hdb5mkfs -t ext3/dev/hdb6mkfs -t ext3/dev/hdb7 分别对磁盘进行格式化处理,格式化为ext3文件类型。

linux系统的磁盘分区有哪几种
1、/分区。用于存储系统文件。 2、swap,即交换分区,也是一种文件系统,它的作用是作为Linux的虚拟内存。在Windows下,虚拟内存是一个文件:pagefile.sys;而Linux下,虚拟内存需要使用独立分区,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提高虚拟内存的性能。3、/home:是用户文件夹所在的地方。如果独立划分/home,即使Ubuntu不能启动,也可以用Live CD启动来取得自己的文件资料。4、/boot: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在很多老旧的教程中,都会让用户在/boot目录上挂载一个大小为100MB左右的独立分区,并推荐把该/boot放在硬盘的前面——即1024柱面之前。事实上,那是Lilo无法引导1024柱面后的操作系统内核的时代的遗物了。当然,也有人说,独立挂载/boot的好处是可以让多个Linux共享一个/boot。其实,无论是基于上述的哪种理由,都没有必要把/boot分区独立出来。首先,Grub可以引导1024柱面后的Linux内核;其次,即使是安装有多个Linux,也完全可以不共享/boot。因为/boot目录的大小通常都非常小,大约20MB,分一个100MB的分区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还把把硬盘分的支离破碎的,不方便管理。另外,如果让两个Linux共享一个/boot,每次升级内核,都会导致Grub的配置文件冲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不独立/boot分区仅仅占用了根目录下的大约20MB左右的空间,根本不会对根目录的使用造成任何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大,无法引导Linux内核的现象再次出现,这也就是著名的137GB限制。很遗憾,Grub是无法引导137GB之后的分区中的Linux内核的。如果你不巧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就要考虑把/boot独立挂载到位于137GB前方的独立分区中,或者索性就把 Linux的分区都往前移动,让根目录所在分区位于137GB之前。5、/usr/local:是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建议把/opt,/usr或/usr/local独立出来的教程,基本上也是非常老的了。使用Ubuntu时,我们一般都是使用系统的软件包管理器安装软件,很少自己编译安装软件。而建议独立/usr,/opt,/usr/local的理由无非是为了重装系统时不再重新编译软件而直接使用早先编译的版本。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这个建议通常是没有意义的。6、/var: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7、/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建议把/var和/tmp独立出来的教程通常是面向服务器的。因为高负载的服务器通常会产生很多日志文件、临时文件,这些文件经常改变,因此把/var,/tmp独立出来有利于提高服务器性能。但如果你用Ubuntu是做桌面的,或从来不关心过系统日志这东西,就没有必要独立的为/var和/tmp挂载分区。还有些老旧的教程中建议把Linux安装在主分区中,或在/boot下挂载一个主分区。事实上,这也是不需要的。Linux的所有分区都可以位于逻辑分区中。所以请放心的把Linux安装在逻辑分区中吧。---Linux的文件系统(分区格式)主要有ext3、ReiserFS、XFS、JFS等。同时Linux也可以读写使用FAT、FAT32和NTFS文件系统的分区。Ubuntu默认的文件系统是ext3。或许有人会告诉你其他文件系统会有什么什么优点,ext3会有什么什么不好,但如果你对文件系统并不了解的话,我的建议就是使用默认的ext3,默认的设置可能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但对普通用户一定是最稳定最安全最适合的。最大分区大小:ext3是4TB,ReiseFS是16TB。FAT32在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里的最大分区是32GB;而Linux中的FAT32则可以支持到2TB。最大文件大小:ext3是2GB-4GB,ReiseFS是8TB,FAT32是4GB。---如果你准备在硬盘里只安装Ubuntu一个操作系统的话,建议你采用三分区方案:1)“/”分区:使用ext3文件系统;分区容量为10GB-15GB。2)“swap”分区:用于交换空间。内存小于或等于 512MB,swap分区容量为内存大小的2倍;内存大于512MB的,swap分区容量等于内存大小。3)“/home”分区:使用ext3文件系统;分区容量为“/”和“swap”以外的剩余空间在linux系统中至少必须有两个挂载点(磁盘分区),分别是 / 及 swap ,其余是否要将其他的挂载点独立分割出来则视你的规划需求而定。可参考以下建议:swap的大小约等同你的内存大小,或稍大初次接触的新手或硬盘空间有限 Desktop的安装建议:挂载点 装置说明//dev/hda1可用空间 - swap大小后的所有空间swap/dev/hda2大约内存大小 建议至少512Mb高级用户 Desktop的安装建议:挂载点 装置说明/ /dev/hda1 15G/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boot /dev/hda3128MB左右swap /dev/hda5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高级用户 Server的安装建议:挂载点 装置说明/ /dev/hda115G/home /dev/hda2最大的剩余空间/boot /dev/hda3128MB左右swap /dev/hda5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var /dev/hda6视服务器功能决定大小安装Liunx Ubuntu磁盘分区的配置与建议事项就说到这里,有了以上的相关说明相信要将自己的硬盘规划好,应该不会是件难事啦。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因此 hda1- hda4 是主区的意思。 hda5以后是逻辑分区!!http://www.linuxprobe.com/chapter-06.html具体你可以看下这个,上面你会学到更多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啊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298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