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面向全球发布2022版6G白皮书 6G预研正当时

      最后更新:2022-07-29 19:12:27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7月27日, vivo通信研究院正式面向全球发布《6G服务、能力与使能技术》白皮书,分享其在6G领域研究上取得的最新进展。同时,vivo还首次对外系统公开6G原型机的实验情况。

      vivo通讯研究所院长秦飞说:对于6G技术,这个行业也处于巩固共识和制造大蛋糕的阶段,vivo作为世界领先的终端公司,希望能及时与大家分享研发成果以促进共识的达成,作为通讯业的成员,参与6G技术和标准的开发。

      秦飞生通讯研究所主席

      持续关注6G研究,最新发布先进的白皮书

      vivo曾于2020年10月发布《数字生活2030+》和《6G愿景、需求与挑战》系列白皮书,本文提出了构建一个自由连接的物理和数字融合世界6G的愿景。通过大量的具体例子,描绘了面向2030 年及以后6G时代数字化生活的美好场景。相比前两本白皮书,2022版白皮书进一步提出6G服务、能力与使能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初步观点,继续为6G工业开发砖瓦和砂浆.

      vivo6G服务、容量和能源技术白皮书

      现场通讯研究所主席秦飞介绍:6G是未来物理和数字融合世界网络和信息基础的基础,将提供超强通信,综合计算和基本信息服务。本文进一步阐述了6G技术逻辑和商业逻辑,以提供通信、信息和计算服务。并基于服务体系,给出了6G系统的总体架构。它用于指导6G端到端系统的设计。

      6G超强的通信、基本信息和集成计算三个基本服务将产生广泛的服务应用,例如,浸透XR,全光谱渲染,自主,无线感知,元宇宙等。它们 分别 涉及 一 个 或 多个 基本 服务 。为实现这些服务,指导6G技术选择和系统设计,vivo通信研究院将6G能力划分为性能和效率两类指标。通过定义和描述6G服务能力指标的参数,可以看出,相比5G,6G服务的多样性和6G系统的可扩展性是突出的。以超强通信为例,eMBB 2.0, URLLC 2.0, mMTC 2.0 三个次级场景分别对三个5G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性能改进和服务升级作出了响应。除此之外,6G将提供基于超强通信、基本信息和集成计算服务的能力范围内更灵活的场景。

      在使能技术方面,6G为能源技术带来了新的性能改进和服务扩展的需求。从整体功能框架上看,功能层除了通信功能外,还需要增强,还必须引入新的网络功能,例如感官功能、数据功能和计算功能;在资源集中,除了增加所有类型的资源外,还需要支持资源的动态管理和调度以满足系统柔性的需求。具体而言,介绍了8种能源技术,如移动计算网络集成、通信敏感性集成、智能生体内系统、数据表面、极低电耗通信、MIMO进化、RIS技术、新波形等。

      6G研发突破“硬核”,首个原型飞行

      此次,Live是第一个开设移动通信实验室的.生体通信研究所通讯预研究组主任江大杰向传媒介绍了通信敏感性集成的呼吸监测、通信敏感性集成的目标距离测量、基于逆散射和人工智能通信的超低功率通信的原型。据了解,这是Vivo的第一个公开的6G原型。

      通信感知一体化,6G是提供基本信息服务的重要能源技术。典型的感官应用分为两类:粗粒子和细粒子。两台开放源传感器集成的 vivo 样本显示了粗粒度感知和细粒度感知的呼吸监测中目标测量距离测量速度。其中,支持目标距离测量的原型样机是基于接收天线隔离的自捕捉系统。中心频点4GHz,带宽400MHz。无线传感器资源开支为7%。显示功能是实时测量室内目标距离和速度。增加原型模型的发射功率和天线数目后,支持长距离目标的距离测量,例如,以支持户外的UAV或车辆的距离、速度和角度测量,支持未来场景,如智能交通和机器人监控。

      图1-1:通信感应集成-目标距离测量模型模型

      图1-2:通信感应集成-目标距离测量原型模型测试结果

      一种通信敏感性集成的原型模型,以支持呼吸监测场景,周波点为3.6 GHz。现场可以看到,由于人体呼吸的胸腔波动对无线电信号的影响,接收信号的脉冲响应是周期性的.呼吸频率可以根据通道的脉冲响应来计算.据介绍,同时, 集成感应技术实现无线感应.通讯业务不受干扰,预期未来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智能家庭、医疗等。

      图2-1: Vivo通讯研究所通讯前研究组主任梁大杰介绍一种与通讯敏感性相结合的呼吸监测样品

      图2-2:通信感应集成-呼吸监测原型样本测试结果

      极低功耗通信具有低成本、低功率、大连接的特征,它是通用的互联发电技术。反向散射通信(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该原理是通过调节电路内部电阻来控制电路反射系数。从而改变其他设备或环境的RF信号的振幅、频率、相等,实现信号调制和传输.此外,极低功率通信还包括低功率接收技术、能量捕捉技术等。现场,江教授介绍了由 vivo 和 北京交通大学共同开发的逆散检测平台,并实现了最高数据速度(2Mbps)。它还表明,该技术可以在未来用于物流跟踪、货物发运、智能家庭、传感器网络、环境监测等领域。

      图3-1:低功耗通信---backscatter反向散射原型样机

      图3-2:低功耗通信---backscatter反向散射原型样机的测试结果

      在6G通信系统中,人工知能主要用于解决不能精确建模、无法获得闭路解决方案或没有闭路解决方案的问题,并结合多个相关模块进行优化。综合来说,6G将成为一种智能的生体内系统,让AI服务于网络,加强网络及开放式效率,提升系统灵活性,降低运维成本。现场样品测试显示,使用基于AI的DMRS(解调参考信号)信道估计,在DMRS资源支出减少一半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较低的错误块率(BLER)和较高的吞吐量,比非AI方案。

      图4:人工智能通讯原型

      图4-2:人工知能通信样本测试结果

      目前展示的四个原型,虽然只有室内验证,但未来将是越来越广泛的现实生活场景,vivo通信研究院也将持续投入研发。作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vivo一直关注通信产业前沿技术的演进和标准制定,他是工业发展的领导者和积极推动者.早在2019年,vivo成立了6G研究小组,重点放在信息消费终端上,围绕消费者对数字化生活的需求,6G前沿技术已编译、预测试和验证。

      vivo通讯研究所院长秦飞说:6G关键技术的研发仍处于初期阶段,vivo通信研究院将继续细化6G场景用例和技术指标,深入开展6G潜在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为全球统一的6G技术标准制定贡献力量。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30831.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