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池锁死激活办法 怎样把锁死的笔记本电池恢复
1、过度放电导致的电池锁死。为了防止过充过放对笔记本电池造成永久损害,笔记本的电池都带有保护板。笔记本长期不使用时,电池的自放电行为会导致电池电压不断降低,在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保护板锁死动作启动,阻止电池继续放电。 解决方法:将一个输出为直流12V的电源正负极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进行直充,在电池电压达到11.1V以上时停止充电,将电池装回笔记本,接上电源适配器,检测电池是否回复正常。2、电源管理芯片锁死。在更换笔记本电池(严格说是更换电芯)或做其他操作时,导致电源管理芯片掉电而造成管理芯片锁死。解决方法:根据管理芯片型号,使用专门的软件以及编程器对芯片进行重新刷写。 3、元件故障导致的假锁死。由于电池保护板上的MOS管等元件损坏,致使电池无法正常充电,现象与电池锁死基本相同。

戴尔笔记本电池怎么解锁
什么叫做电池锁了啊,如果是显示不充电可以先关机,断开电源,再把电池取下,安上电池,插上电源,开机,一般就可以了。
您好: 您的情况很特别,没有遇到过,建议您到官方售后部门为您检修服务。您可以拨打戴尔的售后服务电话咨询:固定电话拨打800-858-2969;手机拨打400-886-8610为您提供dell维修站查询网址:www.dell.com.cn/cis
你可以去找客服

联想电脑锁了电池怎么办啊?
电池被锁有三种可能: 1.电池充电保护回路故障,冲电过量,超过电池芯片设计保护电压,电池芯片会直接断开电池芯,拒绝输出.2.电池温度过高.当电池内温度传感器检查电池温度过高,将启动保险熔断程序,断开电池输出.3.电池过放电.电池本身存在自我放电过程,一般为3个月左右.一旦电池芯电压降低到芯片设定保护电压以下.电池芯就停止工作了.电池自锁无法通过软件修复,只能从硬件出发修复,处理方法:1.用万用表或 软件BatteryMon_v2.0 测电池电压.一般笔记本电池由3组或4组3.7v~4.2v电池串联而成,以三组为例:低于3.7*3=11.1v的电压的属于低压保护。可以通过由笔记本电源适配器直接加电方式,给电池冲电。等电池充电恢复电压超过11.1v时候,放回笔记本就可以冲电了。2.如果用万用表无法测到电压,建议你在taobao找个电池修复的人,修复下,换下电池芯。 3.如果出现电池电压过高(大于4.2*3=12.6v)可以通过找12v cpu的风扇 低电流放电,直到在正常范围内。 不过基本上过高的话 可能测不到电压了!
没办法只有换新解锁没必要了保护板的保护机制断电即锁 所以除非必要还是不要自己拆一定要的话也要保证不断电操作 通过并联的方式风险高 像你这个情况只有换整个了解锁真的没必要

笔记本那电池锁死,有什么土办法解锁没
笔记本电池锁死分几种情况: 1、过度放电导致的电池锁死。为了防止过充过放对笔记本电池造成永久损害,笔记本的电池都带有保护板。笔记本长期不使用时,电池的自放电行为会导致电池电压不断降低,在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保护板锁死动作启动,阻止电池继续放电。解决方法:将一个输出为直流12V的电源正负极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进行直充,在电池电压达到11.1V以上时停止充电,将电池装回笔记本,接上电源适配器,检测电池是否回复正常。2、电源管理芯片锁死。在更换笔记本电池(严格说是更换电芯)或做其他操作时,导致电源管理芯片掉电而造成管理芯片锁死。解决方法:根据管理芯片型号,使用专门的软件以及编程器对芯片进行重新刷写。3、元件故障导致的假锁死。由于电池保护板上的MOS管等元件损坏,致使电池无法正常充电,现象与电池锁死基本相同。 解决方法:在断电的情况下,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测保护板元件,将损坏的元件进行更换就可以了。

笔记本电池保护板锁死 怎么解锁 用那些软件和硬件 各位高手帮帮忙 谢谢了
1、过度放电导致的电池锁死。为了防止过充过放对笔记本电池造成永久损害,笔记本的电池都带有保护板。笔记本长期不使用时,电池的自放电行为会导致电池电压不断降低,在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保护板锁死动作启动,阻止电池继续放电。 解决方法:将一个输出为直流12V的电源正负极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进行直充,在电池电压达到11.1V以上时停止充电,将电池装回笔记本,接上电源适配器,检测电池是否回复正常。2、电源管理芯片锁死。在更换笔记本电池(严格说是更换电芯)或做其他操作时,导致电源管理芯片掉电而造成管理芯片锁死。解决方法:根据管理芯片型号,使用专门的软件以及编程器对芯片进行重新刷写。3、元件故障导致的假锁死。由于电池保护板上的MOS管等元件损坏,致使电池无法正常充电,现象与电池锁死基本相同。 解决方法:在断电的情况下,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测保护板元件,将损坏的元件进行更换就可以了。
自己别瞎弄,你去找场家,让他给你刷机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31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