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什么时候普及啊,国内有哪个城市用了么?
国内没有城市使用,只有一部分高校在试用。 IPv6必须遵循如下的原则和目标:·保证IPv4和IPv6主机之间的互通;·在更新过程中避免设备之间的依赖性(即某个设备的更新不依赖于其它设备的更新);·对于网络管理者和终端用户来说,过渡过程易于理解和实现;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规律和网络的传输速率来看,IPV4都已经不适用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IPV4的32比特的IP地址空间已经无法满足迅速膨胀的因特网规模。为此,IETF在1992年6月就提出要制订下一代的Ipng。由于此前推出的IPV5未获广泛认同和应用,因此Ipng最后正式定名为IPV6。据了解,现在使用的IPv4协议,全部地址是2的32次方,即43亿个地址,全球每人分不到一个地址,而IPv6协议可以提供2的128次方的海量地址空间,有人甚至称使用IPv6后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可以拥有一个IP地址。普及的时间应该要看运营商对硬件更新的支持力度。IPv6所带来的是一种长时期的好处,而公司决策层更高看中短期好处,因为这个处于互联网基础设备中心的全世界运营商对IPv6的举止神情都不是很积极,这种举止神情直接表决了IPv6的进展进程项不迅速。 5年后应该能普及。
Ipv6地址也已经从1999年开始分配,目前IPv6的实验网6Bone已经遍布全球,但目前的现状,全球各国几乎全部使用的还是IPv4地址,现有的几乎每个网络及其连接设备都支持IPv4。因此要想短期内就完成从IPv4到IPv6的转换是不切实际的。IPv6必须能够支持和处理IPv4体系的遗留问题,可以预见,IPv4向IPv6的过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表示,中国大规模应用IPv6还要有一段时间,目前仍处于技术研究阶段。 但我估计因为要办奥运会,有可能中国2008年前能够实施。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印发了《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 1、《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互联网发展目标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98以上,推动实现三网融合,IPv6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500万,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IPv6地址获取量充分满足用户需求。2、《意见》提出,2014年至2015年为下一代互联网全面商用部署阶段,将逐步实现全国约7096的县级以上政府外网网站系统支持IPv6,移动互联网业务全面向IPv6过渡,IPv6的商用市场将从此走入阴霾。3、《意见》提出,2015年,全国约70%的高校外网网站系统将完成对IPv6的支持。当前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IPv6主干网,将近300多所高校开通了IPv6,现有的CEENET也在逐步向IPv6过渡。近两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支持教育网的IPv6改造,除了发改委的专项资金支持外,地方发改委和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配套。 曹向英指出,IPv6的部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终端、网络、应用、管理和运维,每一个部分都有可能带动IPv6的爆炸性发展。但部署IPv6的最大挑战,是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应用或模式,从而带动IPv6的规模化应用,促进与IPv6产业相关的产品技术、工程实践、运维管理的成熟化。

IPV6何时会在我国普及?
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IP protocal version6,简称IPv6.是IPv4的升级换代,IPv4的IP地址已经不能满足将来人们的需要了。比如将来的电视、汽车、任何家电只要可以上网的东西都需要IP地址,而现在的4点分的IP只有32位,那最多只能表示2^32次方的地址,而且还有许多用于测试、广播地址、备留地址等,再是IP协议比较简单,它只是一个路由选择,缺少一些功能,比如QOS(服务质量),安全模式的东西,所以发展了IPv6,以取代IPv4,IPv6有128bit。现在提出的IPv4到IPv6是要逐渐过渡,两种共存。但是路由器必须识别不同的协议,并在不同协议之间转换,方法有:隧道转换法等,详细资料,百度搜集吧。这只是科普。。。。。 注: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
IPV6由今年至示来4来是建设期,十内年全部实现IPV6代替IPV4。
听说 使用IPV6以后 下载可以达到10G每秒爽啊 -_-

IPV6在中国的普及情况
中国大规模应用IPv6还要有一段时间。 Ipv6地址也已经从1999年开始分配,目前IPv6的实验网6Bone已经遍布全球,但目前的现状,全球各国几乎全部使用的还是IPv4地址,现有的几乎每个网络及其连接设备都支持IPv4。因此要想短期内就完成从IPv4到IPv6的转换是不切实际的。IPv6必须能够支持和处理IPv4体系的遗留问题,可以预见,IPv4向IPv6的过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表示,中国大规模应用IPv6还要有一段时间,目前仍处于技术研究阶段。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
国家已提出战略规划 2013年年底前,开展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2014年至2015年,开展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实现国际互联网协议第4版与第6版主流业务互通。在此过程中,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机构和骨干企业,全面增强互联网产业对消费、投资、出口和就业的拉动作用,增强对信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仅在高校基本普及,没有商业推广

随着物联网的大力发展,国内IPV6还有多久能普及
传统互联网引入IPv6 的最大优势在于,无论网络规模如何增长,IPv6 都能为每一个接入设备提供地址空间,甚至物联网设备也不例外。从狭义上理解,这种优势看似没问题。目前只有部分IPv6 地址空间已开放,而IPv6 互联网中的主机数量理论上可以达到3.4×1038(即支持2128个地址)。 这的确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便是物联网也不可能超越这种规模。正因如此,很多权威专家和制造商(特别是既得利益者)踌躇满志地认为,IPv6 已然做好准备迎接物联网的到来,全世界只需继续维持现状融入新兴物联网即可,毕竟可用的IP 地址多如砂砾。然而,这种“把头扎进沙堆里”的鸵鸟政策忽视了最为关键的经济因素——最终成本,它是推动物联网全面部署的根本动力。这些成本主要集中在软硬件系统、监督与管理以及安全保障这三个方面。烧钱的无用功能经典的计算与通信设备(如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集成了处理器、内存和存储设备等功能设计,这些设计保证了它们的核心功能。引入IPv6 只需将协议栈置于设备存储器,在内存中执行,并由处理器驱动。实际上,与这些设备所产生的利润率相比,因IPv6 而造成的边际成本微乎其微,几乎也无法衡量。未来物联网需要连接的是那些之前从未联网的设备,这正是关键所在。通常,这些设备从设计、制造到出售,均以最低成本收获最高利润率。为了充分发挥物联网的巨大潜能,我们需要为那些海量设备制定合理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否则它们会继续远离网络,也难以发展,甚至步入一次性处理的行列。廉价设备难以承载传统协议我们必须对那些实际成本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仅仅为了运行传统的IPv6 协议,而在终端设备(如湿敏元件、照明灯、烤箱等)中增加相应的软硬件负载,显然会成为物联网的巨大障碍。据估计,即便是批量生产,为这些设备使IPv6 增加的边际成本也要将近50 美元。如果将所有功能封装到硅片中,那么为终端设备增加物联网基本组网功能所需要的成本接近1 美元。物联网设备通常是“哑设备”,但它们却完全可胜任某一项特定任务。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不难发现单从成本指数上就足以证明,为物联网设备创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是绝对有必要的。7000 亿设备的监管尽管网络设备制造商数以百万,但想要定位并追踪它们并非难事,因为每一款网络设备都有对应的MAC地址(介质访问控制标识符),由IEEE负责维护和管理如此庞大的制造商数据库。对于全世界无数制造物联网设备(简易传感器、执行器和电器等)的企业和个体来说,如果让他们都去等着某个集权机构分配相应的设备地址,那岂不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当然,甚至为万亿设备分配地址都不是问题,但当你想检索并管理其中某个设备时却如同大海捞针。如果你试图对数千亿IPv6 地址进行检索,可能需要花上几百年时间。对于一个由复杂的IPv6设备组成的物联网而言,其管理成本可能远超世界上的任何网络化工程。而这些无谓的成本,对本已捉襟见肘的运营商来说又是沉重的一击,毕竟他们正想方设法去弥补昂贵的基础设施投资。此外,IPv6也有它自身的许多局限性。IPv6难以普及的第一大原因,就是部署太困难了。如果IT产业被一夜之间炸掉,要在新铺设的网络中全面普及IPv6协议,这并不困难。但现实是目前互联网还活得好好的,IPv6的使命是给互联网续命而不是让其涅槃,这就要求IPv6能够继承IPv4的衣钵,能够和IPv4和谐共处。遗憾的是,IPv6和v4的兼容性并不好,难以互联互通,双方通信需要经过隧道。这问题非常要命,要保持互联网的畅通,只能够搞一堆隧道,但这成本太高了。根本的解决方案,还是让当前IPv4设备都升级支持IPv6。IPv4升级IPv6可不像系统升级这么简单,涉及到终端、传输路径方方面面的网络软硬件升级。目前只有一些互联网大企业如Google等全面部署IPv6,这些企业面向的是未来,部署IPv6等于是布置新市场的桥头堡;而对于运营商以及一些IT小公司,是没有什么大动力去花大成本去升级新技术的,毕竟这又不能直接换钱。国内某些银行和政府机构网站至今仍只支持老旧的IE浏览器,反正升不升级你们都得照用,不影响它的业绩,就是这个道理了。前面说到IPv6最大的优点就是地址特多,沙子都能分到公网IP,这必须是大好事。然而你真的需要公网IP这么好的东西吗?运营商对你说:no,你并不需要。目前运营商已经广泛使用NAT,通过NAT给用户分配内网地址而非公网地址。内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像家里的电脑通过路由器这道网关才能访问到运营商提供的网络,那么家里的局域网相对运营商网络,就属于内网;同理,运营商也可以不分配公网IP给单个用户,而是将多个用户纳入他的内网,通过统一的公网IP网关来访问互联网。这样一来,运营商就可以大大节省公网IP资源,不急着上IPv6也没什么。总的来说NAT会让网络变得更复杂和低效,能够为所有设备分配到公网IP的IPv6才是长久之计,只是目前使用NAT仍可解决大部分需求,IPv6的海量地址需求非燃眉之急。 物联网日益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低成本和低风险让更多的设备互联互通。虽然IPv6现在未能普及,但相信在未来十年乃至十数年,IPv6一定会走到我们身边。历史大潮不可逆,期待IPv6的降临吧。
当年推出IPV6吹得天下无敌…… 结果连欧盟列强都不喜欢IPV6……也就是美国和我国IPV6还算普及世界上很多国家压根不用IPV6……包括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G7成员们对IPV6支持也非常糟糕……现在全世界仍然以IPV4为主有朋友说IPV4过渡到IPV6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不清楚这过程究竟需要多长时间,20年了,也没看到IPV4升级IPV6的成果……别告诉我IPV4升级到IPV6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你确定到了那个时候没有更先进更好的技术来取代IPV6??????????????? 我可没有预测未来的本事,不过现在和过去发生的还能看到点儿皮毛……

什么是ipv6,它对于网络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吗?
1、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的缩写,译为“互联网协议”,用于替代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2、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IPv6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缩写,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其地址数量号称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地址。修改电脑ipv6步骤如下。1,打开Windows7系统,点击网络的“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点击打开。2,在窗口中选择“本地连接”,点击打开。3,在窗口中点击“属性”,点击打开。4,在对话框中找到“ipv6”选项,点击打开。5,最后,即可在窗口中修改ipv6地址,问题解决。
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也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 目前所普遍采用的IP协议是IPv4,即版本4。IPv4只能支持32位,所能分配的IP地址数也是很有限的,大致相当于4294967296。IPv4在最早开始使用的时候,这个数字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随着最近几年世界范围计算机网络的突飞猛涨,可供使用的IPv4地址窨已经越来越少,虽然目前可以采用虚拟地址技术,仍然不能解决日益增长的压力,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互联网和通信产业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现有的IPv4互联网协议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IPv6便应运而生,128位地址格式将以其在IP地址数量、安全性、移动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改变现代信息生活。与IPv4相比,IPv6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明显地扩大了IP地址空间。第二,明显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第三,使得整个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第四,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障。第五,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IPv6机遇与挑战并存,道路虽然曲折漫长但是前景美好。我国作为一个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大国,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在下一代互联网标准和资源分配中占领主动地位。IPv6作为互联网的核心基本技术,将会带动大量相关技术和服务的发展,提高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为中国的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竞争机制的不断改变,运营商也开始由单纯的规模竞争开始转向业务服务方面的竞争。IPv6所能提供的巨大地址空间以及所具有的诸多方面的优势和功能,使其成为构筑下一代网络的重要基础,成为运营商在通信市场“攻城拔寨”的利器。现在,在中国正越来越重视以IPv6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网络,它将在高品质、多样化的未来通信业务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IPv6代表着互联网发展的正确方向,取代IPv4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其发展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将是一个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包括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在内的产业链各个环节都不能忽视这一新机遇带来的巨大商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加快IPv6网络的建设,不断完善其不足点,发掘其新的应用,以逐步替代目前的IPv4网络。 转载自:普扬网络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目前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IPv4协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IP协议,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IPv4已经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IP地址资源的短缺。有预测表明,以目前Internet发展的速度来计算,在未来的5到10年间,所有的IPv4地址将分配完毕。尽管目前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IPv4地址资源的合理利用,如非传统网络区域路由和网络地址翻译,但是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彻底解决IPv4存在的问题,IETF从1995年开始就着手研究开发下一代IP协议,即IPv6。IPv6具有长达128位的地址空间,可以彻底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IPv6还采用了分级地址模式、高效IP包头、服务质量、主机地址自动配置、认证和加密等许多技术。一、IPv6的地址格式和结构IPv6采用了长度为128位的IP地址,而IPv4的IP地址仅有32位,因此IPv6的地址资源要比IPv4丰富得多。IPv6的地址格式与IPv4不同。一个IPv6的IP地址由8个地址节组成,每节包含16个地址位,以4个十六进制数书写,节与节之间用冒号分隔,其书写格式为x:x:x:x:x:x:x:x,其中每一个x代表四位十六进制数。除了128位的地址空间,IPv6还为点对点通信设计了一种具有分级结构的地址,这种地址被称为可聚合全局单点广播地址(aggregatable global unicast address),开头3个地址位是地址类型前缀,用于区别其它地址类型,其后依次为13位TLA ID、32位 NLA ID、16位SLA ID和64位主机接口ID,分别用于标识分级结构中自顶向底排列的TLA(Top Level Aggregator,顶级聚合体)、NLA(Next Level Aggregator,下级聚合体)、SLA(Site Level Aggregator,位置级聚合体)和主机接口。TLA是与长途服务供应商和电话公司相互连接的公共网络接入点,它从国际Internet注册机构(如IANA)处获得地址。NLA通常是大型ISP,它从TLA处申请获得地址,并为SLA分配地址。SLA也可称为订阅者(subscriber),它可以是一个机构或一个小型 ISP。SLA负责为属于它的订阅者分配地址。SLA通常为其订阅者分配由连续地址组成的地址块,以便这些机构可以建立自己的地址分级结构以识别不同的子网。分级结构的最底层是网络主机。二、IPv6中的地址配置大家知道,当主机IP地址需要经常改动的时候,手工配置和管理静态IP地址是一件非常烦琐和困难的工作。在IPv4中,DHCP协议可以实现主机IP地址的自动设置。其工作过程大致如下:一个DHCP服务器拥有一个IP地址池,主机从DHCP服务器申请IP地址并获得有关的配置信息(如缺省网关、DNS服务器等),由此达到自动设置主机IP地址的目的。IPv6继承了IPv4的这种自动配置服务,并将其称为全状态自动配置(stateful autoconfiguration)。除了全状态自动配置,IPv6还采用了一种被称为无状态自动配置(stateless autoconfiguration)的自动配置服务。在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中,主机首先通过将它的网卡MAC地址附加在链接本地地址前缀1111111010之后,产生一个链接本地单点广播地址(IEEE已经将网卡MAC地址由48位改为了64位。如果主机采用的网卡的MAC地址依然是48位,那么IPv6网卡驱动程序会根据IEEE的一个公式将48位MAC地址转换为64位MAC地址)。接着主机向该地址发出一个被称为邻居探测(neighbor discovrey)的请求,以验证地址的唯一性。如果请求没有得到响应,则表明主机自我设置的链接本地单点广播地址是唯一的。否则,主机将使用一个随机产生的接口ID组成一个新的链接本地单点广播地址。然后,以该地址为源地址,主机向本地链接中所有路由器多点广播一个被称为路由器请求(router solicitation)的数据包,路由器以一个包含一个可聚合全局单点广播地址前缀和其它相关配置信息的路由器公告来响应该请求。主机用它从路由器得到的全局地址前缀加上自己的接口ID,自动配置全局地址,然后就可以与Internet中的其它主机通信了。使用无状态自动配置,无需手动干预就能够改变网络中所有主机的IP地址。例如,当企业更换了联入Internet的ISP时,将从新ISP处得到一个新的可聚合全局地址前缀。ISP把这个地址前缀从它的路由器上传送到企业路由器上。由于企业路由器将周期性地向本地链接中的所有主机多点广播路由器公告,因此企业网络中所有主机都将通过路由器公告收到新的地址前缀,此后,它们就会自动产生新的IP地址并覆盖旧的IP地址。三、IPv6中的安全协议安全问题是Internet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在 IP协议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安全性,因而在早期的Internet上时常发生诸如企业或机构网络遭到攻击、机密数据被窃取等事情。为了加强Internet的安全性,从 1995年开始,IETF着手研究制定了一套用于保护IP通信的IP安全(IP Security,IPSec)协议。IPSec是IPv6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IPv4的一个可选扩展协议。IPSec提供了两种安全机制:认证和加密。认证机制是指 IP通信的数据接收方能够确认数据发送方的真实身份以及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遭到改动。加密机制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以防数据因在传输过程中被他人窃取而失密。IPSec的认证包头(Authentication Header,AH)协议定义了认证的应用方法,封装安全负载(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ESP)协议定义了加密和可选认证的应用方法。在实际进行IP通信时,可以根据安全需求同时使用这两种协议或选择使用其中的一种。AH和ESP都可以提供认证服务,不过,AH提供的认证服务要强于ESP。在一个特定的IP通信中使用AH或ESP时,协议将与一组安全信息和服务发生关联,称为安全关联(Security Association,SA)。SA可以包含认证算法、加密算法、用于认证和加密的密钥。IPSec使用一种密钥分配和交换协议,如Internet安全关联和密钥管理协议(ISAKMP),来创建和维护SA。SA是一个单向的逻辑连接,即两个主机之间的认证通信将使用两个SA,分别用于通信的发送方和接收方。IPSec定义了两种模式的SA:传输模式SA和隧道模式SA。传输模式SA是在IP包头(以及任何可选的扩展包头)之后和任何高层协议(如TCP或UDP)包头之前插入AH或ESP包头,隧道模式SA是将整个原始的IP数据包放入一个新的IP数据包中。在采用隧道模式SA时,每一个IP数据包都有两个IP包头:外部IP包头和内部IP包头。外部IP包头指定将对IP数据包进行IPSec处理的目的地址,内部IP包头指定原始IP数据包最终的目的地址。传输模式SA只能用于两个主机之间的IP通信,而隧道模式SA既可以用于两个主机之间的IP通信,还可以用于两个安全网关之间或一个主机与一个安全网关之间的IP通信。安全网关可以是路由器、防火墙或VPN设备。做为IPv6的一个组成部分,IPSec是一个网络层协议。它只负责其下层的网络安全,并不负责其上层应用的安全,如Web、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等。因此,验证一个Web会话,依然需要使用SSL协议。四、IPv6的功能变化IPv6技术在IP报头中删除了一些不必要的IPv4功能,加强了IPv4原有的一些功能,并且还增加了许多新功能。这些新增的功能是:1、anycast功能anycast是指向提供同一服务的所有服务器都能识别的通用地址(anycast地址)发送IP分组,路由控制系统可以将该分组送至最近的服务器。 例如,利用anycast功能用户可以访问到离他最近的DNS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等。2、即插即用功能这里所说的即插即用功能是指计算机在接入Internet时可自动获取、登录必要的参数的自动配置功能和地址检索等功能。3、安全功能上面已经介绍过了。4、QoS功能利用IPv6头标中的4比特优先级域和24比特的流标记域为进行业务优先级控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互联网接入设备的日益复杂化和服务类型的多样化,网络基础设施为上层提供各种服务质量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五、IPv4向IPv6的过渡尽管IPv6比IPv4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将Internet和各个企业网络中的所有系统全部从 IPv4升级到IPv6是不可能的。IPv6与IPv4系统在Internet中长期共存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因此,实现由IPv4向IPv6的平稳过渡是导入IPv6的基本前提。确保过渡期间IPv4网络与IPv6网络互通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法有3种:兼容IPv4的IPv6地址、双IP协议栈和基于IPv4隧道的IPv6。1、兼容IPv4的IPv6地址是一种特殊的IPv6单点广播地址,一个IPv6节点与一个IPv4节点可以使用这种地址在IPv4网络中通信。这种地址是由96个0位加上32位IPv4地址组成的,例如,假设某节点的IPv4地址是192.56.1.1,那么兼容IPv4的IPv6地址就是0:0:0:0:0:0:C038:101。2、双IP协议栈是在一个系统(如一个主机或一个路由器)中同时使用IPv4和IPv6两个协议栈。这类系统既拥有 IPv4地址,也拥有IPv6地址,因而可以收发IPv4和IPv6两种IP数据包。3、与双IP协议栈相比,基于IPv4隧道的IPv6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技术,它是将整个IPv6数据包封装在IPv4数据包中,由此实现在当前IPv4网络中的IPv6节点与IPv4节点之间的IP通信。基于IPv4隧道的IPv6实现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封装、解封和隧道管理。封装,是指由隧道起始点创建一个IPv4 数据包头,将IPv6数据包装入一个新的IPv4数据包中。解封,是指由隧道终结点移去IPv4包头,还原原始的IPv6数据包。隧道管理,是指由隧道起始点维护隧道的配置信息,如隧道支持的最大传输单元(MTU)的尺寸等。IPv4隧道有四种方案:路由器对路由器、主机对路由器、主机对主机、路由器对主机。六、IPv6与移动通信技术之间的关系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正在掀起IP化热潮。实际上,制订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标准的3GPP已经决定在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协议中采用IPv6。IPv6有望在移动通信领域率先正式使用。手机可以说是移动通信领域中普及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因此,能否顺利实现手机电话的IPv6化对IPv6技术今后的发展、完善和普及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反过来讲,IPv6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也将进一步带动移动设备IPv6化的进程。2000年底,诺基亚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支持IPv6的端到端的GPRS网络。该网络的推出是迈向新一代IP移动网络的重要一步。网络运营商可以通过GPRS网络向用户提供新型的服务,使他们充分享受到IPv6带来的益处,如全球覆盖性和端到端的安全性等。支持IPv6的端到端的GPRS网络将使网络运营商从基于IPv4的服务向基于IPv6的服务平滑过渡。在过渡期间,基于IPv6和IPv4的服务可以在网络中共存,而且只需通过软件对现有的网络设备进行升级就可以使GPRS网络支持IPv6。相比于传统的互联网服务如WEB浏览和电子邮件等,移动互联网服务需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互动性和个性。通过在移动互联网网络中实施IPv6,网络运营商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的需求。除了为互联网带来更多的地址资源以外,IPv6还为网络带来很多重要的要素,其中之一就是服务质量的提升。由于3GPP已经将IPv6定为所有IP蜂窝式网络所必备的功能,它将成为3G的重要组成部分。事物的发展总是两方面的,尽管IPv6具备许多适合移动通信设备的功能和优点,但是将IPv6应用于移动通信设备中不是一帆风顺的,安全性是制约IPv6应用于移动通信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是由于移动通信所依赖的传输介质和移动通信设备应具有的漫游功能。前不久,有报道称安全专家在目前提出的移动通信IPv6解决方案中找到了安全漏洞。这一漏洞的发现,意味着IETF将不得不开发新的方法来识别使用IPv6地址的漫游设备。 与IPv4不同,IPv6使用新的方法保证漫游在Internet上的无线设备的安全。用户需要不断获得新的所在地IP地址,然后通知他的主地址他已经移动。而在IPv4机制下,漫游设备通过主地址来获得识别,所有与该设备的通信需要先发往主地址,再转发到当前地址。移动IPv6产生一种新的被称为“绑定更新”的消息,用于某设备移动到新地区时为其确定身份。这一机制可以加速基于IPv6的无线通信。当“绑定更新”被识别后,与该设备的通信可以直接接往新地址而无需再通过主地址中转。最初,移动IP工作组打算使用现有的IP安全协议(IP-Sec)来保护“绑定更新”信息。但是IETF的安全专家最近宣布IP-Sec不能胜任这一工作,原因有二:1、IP-Sec需要依靠一套公共密钥系统来运做,但该系统尚未实施。2、IP-Sec的关键管理组件需要终端设备有较高的处理能力。这就意味着,移动IP工作组必须找到一种更加安全的认证加密机制来保证移动IPv6的安全性。七、总结目前,Windows 2000、Unix、Solaris操作系统的一些测试版本中已经引入了IPv6,其他一些操作系统的IPv6版本也正在逐步开发。另外,已经有厂商尝试应用IPv6开发新型应用软件。 IPv6是用于建立可靠的、可管理的、安全和高效的IP网络的一个长期解决方案。因此,尽管IPv6的实际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了解和研究IPv6的重要特性以及它针对目前IP网络存在的问题而提供的解决方案,对于制定企业网络的长期发展计划,规划网络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都是十分有益的。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影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地址短缺 8月,三星与您激情奥运 雅典风云热辣速递LG 手机一元抢拍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它问题。IPv6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扩大地址空间、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QoS)、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 显然,IPv6的优势能够对上述挑战直接或间接地作出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IPv6大大地扩大了地址空间,恢复了原来因地址受限而失去的端到端连接功能,为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当然,IPv6并非十全十美、一劳永逸,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IPv6只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过渡需要时间和成本,但从长远看,IPv6有利于互联网的持续和长久发展。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31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