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1,ACK=0是TCP连接建立的第一个报文吗?
tcp是传输控制协议。 syn是该协议中的一个标志位。如果该位被置为1,则表示这个报文是一个请求建立连接的报文。 ack也是该协议的一个标志位。如果该位被置为1,则表示这个报文是一个用于确认的报文。

tcp syn ack是什么
tcp是一种传输层协议。 syn和ack都是tcp报文头部的一个字段。 syn指同步位,建立连接时用来同步序号;ack是确认位,建立连接后所有的传送报文段ack都为1。

如何防范tcp syn flood
SYN Flood是当前最流行的DoS(拒绝服务攻击)与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方式之一,它是利用TCP协议缺陷,发送大量伪造的TCP连接请求,从而使得被攻击方资源耗尽(CPU满负荷或内存不足)的攻击方式,最终导致系统或服务器宕机。 在讨论SYN Flood原理前,我们需要从TCP连接建立的过程开始说起:TCP与UDP不同,它是基于连接的,为了在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传送TCP数据,必须先建立一个虚拟电路,也就是TCP连接。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TCP协议中的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建立TCP连接的标准过程如下:首先,客户端发送一个包含SYN标志的TCP报文,SYN即同步(Synchronize),同步报文会指明客户端使用的端口以及TCP连接的初始序号;其次,服务器在收到客户端的SYN报文后,将返回一个SYN+ACK(即确认Acknowledgement)的报文,表示客户端的请求被接受,同时TCP初始序号自动加一。最后,客户端也返回一个确认报文ACK给服务器端,同样TCP序列号被加一,到此一个TCP连接完成。SYN Flood攻击正是利用了TCP连接的三次握手,假设一个用户向服务器发送了SYN报文后突然死机或掉线,那么服务器在发出SYN+ACK应答报文后是无法收到客户端的ACK报文的(第三次握手无法完成),这种情况下服务器端一般会重试(再次发送SYN+ACK给客户端)并等待一段时间后丢弃这个未完成的连接,这段时间的长度我们称为SYN Timeout,一般来说这个时间是分钟的数量级(大约为30秒-2分钟);一个用户出现异常导致服务器的一个线程等待1分钟并不会对服务器端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但如果有大量的等待丢失的情况发生,服务器端将为了维护一个非常大的半连接请求而消耗非常多的资源。我们可以想象大量的保存并遍历也会消耗非常多的CPU时间和内存,再加上服务器端不断对列表中的IP进行SYN+ACK的重试,服务器的负载将会变得非常巨大。如果服务器的TCP/IP栈不够强大,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堆栈溢出崩溃。相对于攻击数据流,正常的用户请求就显得十分渺小,服务器疲于处理攻击者伪造的TCP连接请求而无暇理睬客户的正常请求,此时从正常客户会表现为打开页面缓慢或服务器无响应,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服务器端SYN Flood攻击(SYN洪水攻击)。从防御角度来讲,存在几种的解决方法:第一种是缩短SYN Timeout时间,由于SYN Flood攻击的效果取决于服务器上保持的SYN半连接数,这个值=SYN攻击的频度 x SYN Timeout,所以通过缩短从接收到SYN报文到确定这个报文无效并丢弃改连接的时间,例如设置为20秒以下,可以成倍的降低服务器的负荷。但过低的SYN Timeout设置可能会影响客户的正常访问。第二种方法是设置SYN Cookie,就是给每一个请求连接的IP地址分配一个Cookie,如果短时间内连续受到某个IP的重复SYN报文,就认定是受到了攻击,并记录地址信息,以后从这个IP地址来的包会被一概丢弃。这样做的结果也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用户的访问。 上述的两种方法只能对付比较原始的SYN Flood攻击,缩短SYN Timeout时间仅在对方攻击频度不高的情况下生效,SYN Cookie更依赖于对方使用真实的IP地址,如果攻击者以数万/秒的速度发送SYN报文,同时利用SOCK_RAW随机改写IP报文中的源地址,以上的方法将毫无用武之地。

主机A发出一个TCP连接建立请求报文(SYN=1,seq=28801)如果主机B 同意建立连接,
SYN=28802,seq=2 A请求的就是A已经获取到的之后的信息,28801之后就是28802了 B收到SYN=1,那就需要请求1之后的信息,就是2开头的,seq=2

TCP数据报中 SYN FIN报文数据长度为什么加1
在TCP报文的报头中,有几个标志字段: 1、 SYN:同步连接序号,TCP SYN报文就是把这个标志设置为1,来请求建立连接;2、 ACK:请求/应答状态。0为请求,1为应答;3、 FIN:结束连线。如果FIN为0是结束连线请求,FIN为1表示结束连线;4、 RST:连线复位,首先断开连接,然后重建;5、 PSH:通知协议栈尽快把TCP数据提交给上层程序处理。可能出现的扫描:(33/ppt11 - 43/ppt11 介绍了下面各种扫描的做法及优缺点)§基本的TCP connect()扫描§TCP SYN扫描(半开连接扫描, half open)§TCP Fin扫描(秘密扫描,stealth)§TCP ftp proxy扫描(bounce attack)§用IP分片进行SYN/FIN扫描(躲开包过滤防火墙)§UDP recvfrom扫描§UDP ICMP端口不可达扫描§Reverse-ident扫描(针对TCP中SYN、RST、FIN标志字段可能出现的攻击,记一下名称应该就可以了)端口扫描攻击:攻击者计算机便可以通过发送合适的报文,判断目标计算机哪些TCP或UDP端口是开放的,过程如下:1、 发出端口号从0开始依次递增的TCP SYN或UDP报文(端口号是一个16比特的数字,这样最大为65535,数量很有限); 2、 如果收到了针对这个TCP报文的RST报文,或针对这个UDP报文的ICMP不可达报文,则说明这个端口没有开放; 3、 相反,如果收到了针对这个TCP SYN报文的ACK报文,或者没有接收到任何针对该UDP报文的ICMP报文,则说明该TCP端口是开放的,UDP端口可能开放(因为有的实现中可能不回应ICMP不可达报文,即使该UDP端口没有开放)。 这样继续下去,便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目标计算机开放了哪些TCP或UDP端口,然后针对端口的具体数字,进行下一步攻击,这就是所谓的端口扫描攻击。TCP SYN拒绝服务攻击;1、 攻击者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TCP SYN报文; 2、 目标计算机收到这个报文后,建立TCP连接控制结构(TCB),并回应一个ACK,等待发起者的回应; 3、 而发起者则不向目标计算机回应ACK报文,这样导致目标计算机一致处于等待状态。分片IP报文攻击:为了传送一个大的IP报文,IP协议栈需要根据链路接口的MTU对该IP报文进行分片,通过填充适当的IP头中的分片指示字段,接收计算机可以很容易的把这些IP分片报文组装起来。目标计算机在处理这些分片报文的时候,会把先到的分片报文缓存起来,然后一直等待后续的分片报文,这个过程会消耗掉一部分内存,以及一些IP协议栈的数据结构。如果攻击者给目标计算机只发送一片分片报文,而不发送所有的分片报文,这样攻击者计算机便会一直等待(直到一个内部计时器到时),如果攻击者发送了大量的分片报文,就会消耗掉目标计算机的资源,而导致不能相应正常的IP报文,这也是一种DOS攻击。SYN比特和FIN比特同时设置: 正常情况下,SYN标志(连接请求标志)和FIN标志(连接拆除标志)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TCP报文中的。而且RFC也没有规定IP协议栈如何处理这样的畸形报文,因此,各个操作系统的协议栈在收到这样的报文后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攻击者就可以利用这个特征,通过发送SYN和FIN同时设置的报文,来判断操作系统的类型,然后针对该操作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攻击。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31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