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连接失败次数(ps连接失败次数过多)

      最后更新:2024-04-22 04:08:14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为什么TCP建议连接要3次,而断开需4次

      TCP建立连接要进行3次握手,而断开连接要进行4次,这是由于TCP的半关闭造成的,因为TCP连接是全双工的( 即数据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递)所以进行关闭时每个方向上都要单独进行关闭,这个单方向的关闭就叫半关闭. 关闭的方法是一方完成它的数据传输后,就发送一个FIN来向另一方通告将要终止这个方向的连接.当一端收到一个FIN,它必须通知应用层TCP连接已终止了这个方向的数据传送,发送FIN通常是应用层进行关闭的结果.
      为什么TCP建议连接要3次,而断开需4次

      朋友们好,请教tcp/ip中tcp重发的次数和超时时间是多少

      TCP/IP的超时与重传使用的是“指数退避”的方式。分别为1、3、6、12、24、48和多个64秒。首次分组传输与复位信号传输之间的时间差约为9分钟。
      100ms是正常的,要超过600请检查网线,或arp攻击
      朋友们好,请教tcp/ip中tcp重发的次数和超时时间是多少

      【tcp】关于tcp 超时重传次数

      一般TCP报文的重传超时时间 TCP重传时间间隔有着多种不同的算法,最常见的就是《TCP/IP详解卷1》中关于超时重传的算法。具体算法不再赘述,请大家参考《TCP/IP详解卷1》第21章《TCP的超时与重传》。SYN报文重传间隔时间在实际情况下,由于SYN报文是TCP连接的第一个报文,如果该报文在传输的过程中丢弃了,那么发送方则无法测量RTT,也就无法根据RTT来计算RTO。因此,SYN重传的算法就要简单一些,SYN重传时间间隔一般根据系统实现的不同稍有差别,Windows系统一般将第一次重传超时设为3秒,以后每次超时重传时间为上一次的2倍,如下图所示:报文重传的次数TCP报文重传的次数也根据系统设置的不同而有区分,有些系统,一个报文只会被重传3次,如果重传三次后还未收到该报文的确认,那么就不再尝试重传,直接reset重置该TCP连接,但有些要求很高的业务应用系统,则会不断的重传被丢弃的报文,以尽最大可能保证业务数据的正常交互。数据被重发以后若还是收不到应答,则进行再次发送。此时等待确认应答时间会以2倍、4倍的指数函数延长。此外,数据也不会被无限、反复的重发。达到一定的重发次数之后,如果仍然没有任何确认应答返回,就会判断为网络或者对端主机发生了异常,强制关闭连接。最小重传时间是 200ms最大重传时间是 120s重传次数为 151 保障了业务的可靠性TCP的重传存在原因就是为了保障TCP的可靠性,正是由于TCP存在重传的机制,那些基于TCP的业务应用在网络交互的过程中,不再担心由于丢包、包损坏等导致的一系列应用问题了。2 反映网络通讯的状况由于IP协议的不可靠性和网络系统的复杂性,少量的报文丢失和TCP重传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业务交互过程中,存在大量的TCP重传,会严重影响业务系统交互的效率,导致业务系统出现缓慢甚至无响应的情况发生。一般而言,出现大量TCP重传说明网络通讯的状况非常糟糕,需要站在网络层的角度分析丢包和重传的原因。在实际的数据交互过程中,重传报文一般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TCP交互序列号突然下降;二是其在TCP报头中的序列号、数据长度、应用数据等参数跟前面某TCP报文一致。1 序列号突然下降(一般是TCP重传)在TCP报文传输的过程中,因为其需要不断的交互应用数据,因此,TCP报文的序列号会不断的变大。正常情况下,TCP序列号不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出现序列号下降,一般都是TCP的重传报文导致的。如下图所示:在上图中,服务器端交互的TCP报文序列号从24481开始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服务器的第六个TCP报文序列号却突然下降为20161,这个情形,基本上可以肯定这第六个TCP报文是前面某个报文的重传报文。2 根据序列号、长度甚至应用数据等确认是哪一个报文的重传。在数据交互过程中,一般情况下,TCP重传的报文跟传输中被丢弃的报文在序列号、数据长度、应用字段值上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征来确定某个具体的TCP报文是否是前面某个报文的重传。下图是一个客户端存在重传的数据流图:在上图中,我们看到客户端第三个报文和第四个报文的序列号(Seq)、下一个序列号(Next Seq)以及载荷长度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客户端的第四个报文是客户端第三个报文的重传。现在很多的网络分析工具的专家诊断系统基本上都可以针对TCP重传直接告警,我们不需要在去深入分析这个过程了,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分析时间。为什么TCP存在重传https://blog.51cto.com/woniu421/900010基础篇 | TCP连接的建立和断开受哪些系统配置影响?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84912?utm_source=related_read&utm_medium=article&utm_term=related_readLinux TCP_RTO_MIN, TCP_RTO_MAX and the tcp_retries2 sysctlhttps://pracucci.com/linux-tcp-rto-min-max-and-tcp-retries2.html聊一聊重传次数https://perthcharles.github.io/2015/09/07/wiki-tcp-retriesTCP重传机制https://www.dazhuanlan.com/mofeia/topics/1357902TCP网络关闭的状态变换时序图https://coolshell.cn/articles/1484.htmlTCP 的那些事儿(上)https://coolshell.cn/articles/11564.htmlTCP 的那些事儿(下)https://coolshell.cn/articles/11609.html
      【tcp】关于tcp 超时重传次数

      如何解决TCP/IP 已经达到并发 TCP 连接尝试次数的安全限制

      第一步:从"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不带引号,下同)回车; 第二步:展开左侧的分支"[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在右侧空白地方点击右健,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DWORD值",名字为"TcpNumConnections",并将其值该为64(十六进制)或者100(十进制). 第三步:重新启动计算机,这个时候你的TCP连接上限已经改为100了.如果需要更大可以自己再次修改.
      如何解决TCP/IP 已经达到并发 TCP 连接尝试次数的安全限制

      TCP协议总结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TCP协议的目的是:在不可靠传输的IP层之上建立一套可靠传输的机制。TCP的可靠只是对于它自身来说的, 甚至是对于socket接口层, 两个系统就不是可靠的了, 因为发送出去的数据, 没有确保对方真正的读到(所以要在业务层做重传和确认机制)。可靠传输的第一要素是确认, 第二要素是重传, 第三要素是顺序。 任何一个可靠传输的系统, 都必须包含这三个要素。数据校验也是必要的。传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不局限于狭义的网络传输, 应该理解为通信和交互. 任何涉及到通信和交互的东西, 都可以借鉴TCP的思想。无论是在UDP上实现可靠传输或者创建自己的通信系统,无论这个系统是以API方式还是服务方式,只要是一个通信系统,就要考虑这三个要素。SeqNum的增加是和传输的字节数相关的。上图中,三次握手后,来了两个Len:1440的包,而第二个包的SeqNum就成了1441。然后第一个ACK回的是1441(下一个待接收的字节号),表示第一个1440收到了。网络上的传输是没有连接的,包括TCP也是一样的。而TCP所谓的“连接”,其实只不过是在通讯的双方维护一个“连接状态”,让它看上去好像有连接一样。所以,TCP的状态变换是非常重要的。查看各种状态的数量ss -ant | awk '{++s[$1]} END {for(k in s) print k,s[k]}'通过三次握手完成连接的建立三次握手的目的是交换通信双方的初始化序号,以保证应用层接收到的数据不会乱序,所以叫SYN(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ISN是不能hard code的,不然会出问题的。比如:如果连接建好后始终用1来做ISN,如果client发了30个segment过去,但是网络断了,于是client重连,又用了1做ISN,但是之前连接的那些包到了,于是就被当成了新连接的包,此时,client的Sequence Number可能是3,而Server端认为client端的这个号是30了。全乱了。RFC793中说,ISN会和一个假的时钟绑在一起,这个时钟会在每4微秒对ISN做加一操作,直到超过232,又从0开始。这样,一个ISN的周期大约是4.55个小时。因为,我们假设我们的TCP Segment在网络上的存活时间不会超过Maximum Segment Lifetime(MSL),所以,只要MSL的值小于4.55小时,那么,我们就不会重用到ISN。如果Server端接到了Clien发的SYN后回了SYN-ACK,之后Client掉线了,Server端没有收到Client返回的ACK,那么,这个连接就处于一个中间状态,即没成功,也没失败。于是,Server端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的ACK会重发SYN-ACK。在Linux下,默认重试次数为5次,重试的间隔时间从1s开始每次都翻番,5次的重试时间间隔为1s, 2s, 4s, 8s, 16s,总共31s,第5次发出后还要等32s都知道第5次也超时了,所以,总共需要 1s + 2s + 4s+ 8s+ 16s + 32s = 26 -1 = 63s,TCP才会断开这个连接。客户端给服务器发了一个SYN后,就下线了,于是服务器需要默认等63s才会断开连接,这样,攻击者就可以把服务器的SYN连接的队列耗尽,让正常的连接请求不能处理。于是,Linux下给了一个叫tcp_syncookies的参数来应对这个事:当SYN队列满了后,TCP会通过源地址端口、目标地址端口和时间戳打造出一个特别的Sequence Number发回去(又叫cookie),此时服务器并没有保留客户端的SYN包。如果是攻击者则不会有响应,如果是正常连接,则会把这个SYN Cookie发回来,然后服务端可以通过cookie建连接(即使你不在SYN队列中)。千万别用tcp_syncookies来处理正常的大负载的连接的情况。因为sync cookies是妥协版的TCP协议,并不严谨。应该调整三个TCP参数:tcp_synack_retries减少重试次数,tcp_max_syn_backlog增大SYN连接数,tcp_abort_on_overflow处理不过来干脆就直接拒绝连接因为TCP是全双工的,因此断开连接需要4次挥手,发送方和接收方都需要发送Fin和Ack。如果两边同时断连接,那就会就进入到CLOSING状态,然后到达TIME_WAIT状态。指的是报文段的最大生存时间,如果报文段在网络中活动了MSL时间,还没有被接收,那么会被丢弃。关于MSL的大小,RFC 793协议中给出的建议是两分钟,不过实际上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有不同的设置,以Linux为例,通常是半分钟,两倍的MSL就是一分钟,也就是60秒主动关闭的一方会进入TIME_WAIT状态,并且在此状态停留两倍的MSL时长。由于TIME_WAIT的存在,大量短连接会占有大量的端口,造成无法新建连接。主动关闭的一方发出 FIN包,被动关闭的一方响应ACK包,此时,被动关闭的一方就进入了CLOSE_WAIT状态。如果一切正常,稍后被动关闭的一方也会发出FIN包,然后迁移到LAST_ACK状态。CLOSE_WAIT状态在服务器停留时间很短,如果你发现大量的 CLOSE_WAIT状态,那么就意味着被动关闭的一方没有及时发出FIN包。TCP要保证所有的数据包都可以到达,所以,必需要有重传机制。接收端给发送端的Ack确认只会确认最后一个连续的包,比如,发送端发了1,2,3,4,5一共五份数据,接收端收到了1,2,于是回ack 3,然后收到了4(注意此时3没收到),此时的TCP会怎么办?我们要知道,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SeqNum和Ack是以字节数为单位,所以ack的时候,不能跳着确认,只能确认最大的连续收到的包,不然,发送端就以为之前的都收到了但总体来说都不好。因为都在等timeout,timeout可能会很长不以时间驱动,而以数据驱动重传如果包没有连续到达,就ack最后那个可能被丢了的包,如果发送方连续收到3次相同的ack,就重传Selective Acknowledgment, 需要在TCP头里加一个SACK的东西,ACK还是Fast Retransmit的ACK,SACK则是汇报收到的数据碎版,在发送端就可以根据回传的SACK来知道哪些数据到了,哪些没有收到重复收到数据的问题,使用了SACK来告诉发送方有哪些数据被重复接收了经典算法:Karn/Partridge算法,Jacobson/Karels算法TCP必需要知道网络实际的数据处理带宽或是数据处理速度,这样才不会引起网络拥塞,导致丢包Advertised-Window:接收端告诉发送端自己还有多少缓冲区可以接收数据。于是发送端就可以根据这个接收端的处理能力来发送数据,而不会导致接收端处理不过来接收端LastByteRead指向了TCP缓冲区中读到的位置,NextByteExpected指向的地方是收到的连续包的最后一个位置,LastByteRcved指向的是收到的包的最后一个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中间有些数据还没有到达,所以有数据空白区。发送端的LastByteAcked指向了被接收端Ack过的位置(表示成功发送确认),LastByteSent表示发出去了,但还没有收到成功确认的Ack,LastByteWritten指向的是上层应用正在写的地方。接收端在给发送端回ACK中会汇报自己的AdvertisedWindow = MaxRcvBuffer – LastByteRcvd – 1;收到36的ack,并发出了46-51的字节如果Window变成0了,发送端就不发数据了如果发送端不发数据了,接收方一会儿Window size 可用了,怎么通知发送端呢:TCP使用了Zero Window Probe技术,缩写为ZWP,也就是说,发送端在窗口变成0后,会发ZWP的包给接收方,让接收方来ack他的Window尺寸,一般这个值会设置成3次,每次大约30-60秒。如果3次过后还是0的话,有的TCP实现就会发RST把链接断了。如果你的网络包可以塞满MTU,那么你可以用满整个带宽,如果不能,那么你就会浪费带宽。避免对小的window size做出响应,直到有足够大的window size再响应。如果这个问题是由Receiver端引起的,那么就会使用David D Clark’s 方案。在receiver端,如果收到的数据导致window size小于某个值,可以直接ack(0)回sender,这样就把window给关闭了,也阻止了sender再发数据过来,等到receiver端处理了一些数据后windows size大于等于了MSS,或者receiver buffer有一半为空,就可以把window打开让send 发送数据过来。如果这个问题是由Sender端引起的,那么就会使用著名的 Nagle’s algorithm。这个算法的思路也是延时处理,他有两个主要的条件:1)要等到 Window Size >= MSS 或是 Data Size >= MSS,2)等待时间或是超时200ms,这两个条件有一个满足,他才会发数据,否则就是在攒数据。TCP_CORK是禁止小包发送,而Nagle算法没有禁止小包发送,只是禁止了大量的小包发送TCP不是一个自私的协议,当拥塞发生的时候,要做自我牺牲拥塞控制的论文请参看 《Congestion Avoidance and Control》主要算法有:慢启动,拥塞避免,拥塞发生,快速恢复,TCP New Reno,FACK算法,TCP Vegas拥塞控制算法TCP网络协议及其思想的应用TCP 的那些事儿(上)TCP 的那些事儿(下)tcp为什么是三次握手,为什么不是两次或四次?记一次TIME_WAIT网络故障再叙TIME_WAITtcp_tw_recycle和tcp_timestamps导致connect失败问题tcp短连接TIME_WAIT问题解决方法大全(1)- 高屋建瓴tcp短连接TIME_WAIT问题解决方法大全(2)- SO_LINGERtcp短连接TIME_WAIT问题解决方法大全(3)- tcp_tw_recycletcp短连接TIME_WAIT问题解决方法大全(4)- tcp_tw_reusetcp短连接TIME_WAIT问题解决方法大全(5)- tcp_max_tw_bucketsTCP的TIME_WAIT快速回收与重用浅谈CLOSE_WAIT又见CLOSE_WAITPHP升级导致系统负载过高问题分析Coping with the TCP TIME-WAIT state on busy Linux servers
      TCP协议总结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320477.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