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网络规模将居世界第一位需要多久?
近日消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旨在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促进互联网演进升级和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我国将用5-10年的时间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实现下一代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成为全球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到2018年底,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环境基本形成,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2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不低于20%,并在以下领域全面支持IPv6:国内用户量排名前5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省部级以上政府和中央企业外网网站系统,中央和省级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系统,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网络与应用;域名托管服务企业、顶级域名运营机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域名服务器,超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排名前5位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排名前10位云服务平台的50%云产品;互联网骨干网、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城域网和接入网,广电骨干网,LTE网络及业务,新增网络设备、固定网络终端、移动终端。到2020年底,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环境日臻完善,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超过50%,新增网络地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并在以下领域全面支持IPv6:国内用户量排名前10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市地级以上政府外网网站系统,市地级以上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系统;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排名前10位的内容分发网络,排名前10位云服务平台的全部云产品;广电网络(600831,股吧),5G网络及业务,各类新增移动和固定终端,国际出入口。到2025年底,我国IPv6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位将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全面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升级,形成全球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行动计划还提出了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互联网应用服务升级,不断丰富网络信源;开展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网络服务水平;加快应用基础设施改造,优化流量调度能力;强化网络安全保障,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突破关键前沿技术,构建自主技术产业生态。重点任务提出,要升级改造移动和固定网络。以LTE语音(VoLTE)业务商业应用、光纤到户改造为契机,全面部署支持IPv6的LTE移动网络和固定宽带接入网络。实现骨干网互联互通。建立完善IPv6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升级改造我国互联网骨干网互联节点,实现互联网、广电网骨干网络IPv6的互联互通。构筑新兴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IPv6环境下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网络安全技术、管理及机制研究,增强新兴领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你想说IPV6取代IPV4成为世界第一?大概需要15年吧,最关键看中国的态度,毕竟中国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IPV6什么时候才广泛应用到互联网
中办、国办发文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规模部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时间表《行动计划》提出,用5到10年时间,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实现下一代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成为全球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到2018年末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环境基本形成,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2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不低于20%,并在以下领域全面支持IPv6:国内用户量排名前5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省部级以上政府和中央企业外网网站系统,中央和省级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系统,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网络与应用;域名托管服务企业、顶级域运营机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域名服务器,超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排名前5位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排名前10位云服务平台的50%云产品;互联网骨干网、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城域网和接入网,广电骨干网,LTE网络及业务,新增网络设备、固定网络终端、移动终端。到2020年末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环境日臻完善,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超过50%,新增网络地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并在以下领域全面支持IPv6:国内用户量排名前10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市地级以上政府外网网站系统,市地级以上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系统;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排名前10位的内容分发网络,排名前10位云服务平台的全部云产品;广电网络,5G网络及业务,各类新增移动和固定终端,国际出入口。到2025年末我国IPv6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全面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升级,形成全球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路线图遵循典型应用先行、移动固定并举、增量带动存量的发展路径。以应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加强用户多、使用广的典型互联网应用的IPv6升级,强化基于IPv6的特色应用创新,带动网络、终端协同发展。抓住移动网络升级换代和固定网络“光进铜退”发展机遇,统筹推进移动和固定网络的IPv6发展,实现网络全面升级。新增网络设备、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带动存量设备和应用加速替代,实现下一代互联网各环节平滑演进升级。重点工作2017年-2018年重点工作包括,鼓励和支持国内龙头互联网企业制定并发布主流互联网应用IPv6升级计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年度工作时间表。推动企业完成主流互联网门户、社交、视频、电商、搜索、游戏等应用的IPv6改造,鼓励和支持国内用户量排名前5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支持IPv6接入。推动国产主流互联网浏览器、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等应用软件全面支持IPv6。初步完成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改造,完成中央部委、省级政府门户网站改造。新建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系统及服务平台全面支持IPv6。完成中央及省级新闻宣传媒体门户网站改造,新建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络信息系统全面支持IPv6。完成中央企业门户网站和面向公众的在线服务窗口改造,加快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内部网络和应用的IPv6改造。选择典型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工厂企业网络改造,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构建工业互联网IPv6标准体系。网络安全升级改造现有网络安全保障系统,提升对IPv6地址和网络环境的支持能力。严格落实IPv6网络地址编码规划方案,加强IPv6地址备案管理,协同推进IPv6部署与网络实名制,落实技术接口要求,增强IPv6地址精准定位、侦查打击和快速处置能力。开展针对IPv6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通报预警、灾难备份及恢复等工作。开展IPv6环境下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网络安全技术、管理及机制研究工作。前沿技术不断完善IPv6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基于IPv6的网络路由、网络过渡、网络管理、网络智能化、网络虚拟化及网络安全等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研发支持IPv6的网络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重要应用软件、终端与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与系统、网络测量仪器仪表等自主可控核心设备系统。加强下一代互联网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创新,探索网络设施演进方向。加快建设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积极开展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试验验证与应用示范 我猜5g会很好的推广v6 5g和v6相辅相成发展
当IPV4地址数量远远不够人们使用的时候
国家已经加大力度在部署IPv6升级了,很多行业也已经在积极响应,现在打开一些手机软件都能看到IPv6字样。 互联网巨头BAT也在不断发力。百度公司网络副总监刘宁近日表示,百度已形成了5S维度的方法论,打造可扩展、质量稳定的IPv6网络,供业务快速演进;并与运营商实现对接,可快速满足IPv6广域覆盖的需求;还在设计基于IPv6的网关,满足容量的可扩展性。阿里的IPv6总体规划是全面布局,包括从边缘层、网络侧到数据中心,从接入网、广域网到城域网,以及对数据中心双栈的支持。不仅如此,阿里巴巴还为企业提供全栈IPv6解决方案,目前,淘宝、天猫、优酷、高德等多个应用的IPv6改造已经落地。“腾讯在IPv6部署上分为三步走。”腾讯副总裁马斌介绍说,“首先是IPv4和IPv6的兼容,2018年IPv4为主、IPv6兼容。2020年,腾讯将逐步完成端到端的IPv6改造,此时IPv6和IPv4能够同时并行在云上。在2022年左右,中国互联网IPv6的访问和流量比例逐渐增大,底层核心向IPv6完全过渡。在这种情况下,IPv6就成了网络的主体,同时兼容存量业务,基本上完成IPv4向IPv6的切换。”大咖们的纷纷入场,一定程度意味着IPv6,也就是下一代互联网,真的来了。 在下一代互联网这个新赛道,不仅仅是BAT这样的公司积极拥抱,Dr.COM城市热点也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为客户打造全方位的IPv6认证管理解决方案,不仅限于认证环节,而是贯穿于IPv6用户从地址分配管理到日志审计的全环节。解决方案着眼于IPv6特性带来的认证管理挑战,为客户解决最关注的认证体验、实名审计、厂家兼容等需求,帮助客户快速完成IPv6升级改造部署。

为什么20多年IPv6仍然没有被广泛采用这一状况。分析IPv6是否还有机会成为下一代网络的基础?
1、你这个时间不准,IPV6的启动是 1992年初就开始了,当时只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网络地址系统以解决IP的问题, 1996开始一系列用于定义IPv6的RFC发表出来,最初的版本为RFC18832003年1月22日,IETF发布了IPv6测试性网络,即6bone网络2017 实际上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 正式在国内推行 IPV6 ,在这个时间点上全球域名对IPV6 的支持以及超过80%(仅域名)2、不知道你从哪知道 IPV6没有被广泛采用的状态的,截止到2019年我国的IPv6接入设备已经超过8亿,而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开展2020年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2020年末我国IPv6活跃连接数要达到11.5亿,IPv6的覆盖能力要达到Ipv4的85%以上 3、IPv6的推行力度小于5G的主要原因是5G有大量商业资本在积极的参与,在5G推行中,每一个参与的企业都会依据其专利贡献进行分成,以华为的麒麟芯片为例子,其架构授权来自于ARM公司(英国),就是或每一个麒麟芯片都要给ARM公司 钱,5G同样,而IPv6是一个公开的,各家公司只是在自己的设备、平台、软件上兼容罢了,并没有全力的去推广,当然也就不会天天出现在新闻里了

什么是 IPv6 ?
什么是IPv6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影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它问题。IPv6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扩大地址空间、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QoS)、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显然,IPv6的优势能够对上述挑战直接或间接地作出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IPv6大大地扩大了地址空间,恢复了原来因地址受限而失去的端到端连接功能,为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当然,IPv6并非十全十美、一劳永逸,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IPv6只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过渡需要时间和成本,但从长远看,IPv6有利于互联网的持续和长久发展。IPv6 FAQ1. 什么是IP? 什么是IPv4? 什么是IPv6?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它的下一个版本就是IPv6。IPv6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2. IPv6与IPv4相比有什么特点和优点?1)更大的地址空间。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而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2)更小的路由表。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聚类(Aggregation)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Entry)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3)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control)。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4)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configuration)的支持.这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5)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这极大的增强了网络安全.3. 我们需要2^128-1个IP地址吗?需要.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连入全球因特网.并且,准确的说,使用IPv6的网络并没有2^128-1个能充分利用的地址.首先,要实现IP地址的自动配置,局域网所使用的子网的前缀必须等于64,但是很少有一个局域网能容纳2^64个网络终端;其次,由于IPv6的地址分配必须遵循聚类的原则,地址的浪费在所难免.4. 我想了解一下IPv6,该怎么做呢?看RFC! 这是最省钱也是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枯燥一点.目前国内介绍IPv6的书至少有一本: IPv6--the new Internet protocol(second edition)/新因特网协议IPv6(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介绍IPv6网络编程(Unix平台)的书也至少有一本: Unix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I (Second Edition)/Unix网络编程卷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 我想试一试IPv6,该做些什么呢?你需要三样东西: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支持IPv6的软件;与因特网的连接.1)目前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有:Linux(内核版本至少是2.2.1,最好是2.2.12以上),FreeBSD(4.x系列已经支持IPv6,更早的版本需要给内核打补丁),WindowsNT/2000(需要去微软的网站下一个补丁程序),NetBSD,OpenBSD,Solaris(这些就不熟了),等等等等.目前肯定不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是(我知道的)Windows系列中Windows98及其以前的版本.2)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一般都会自带一些支持IPv6的网络程序(Linux的情况比较特殊,有的软件可能本身支持IPv6但在编译的时候没有打开相应的选项,这是因为不同的发布商对IPv6重要性及可用性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这些操作系统自带的程序往往并不是最好的,你可能需要到网上去找一些好用的支持IPv6的软件. 3)如果你想真正尝试IPv6,一定要连网,起码要有一个局域网环境.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影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可分配1000多个地址。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它问题。IPv6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扩大地址空间、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QoS)、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 显然,IPv6的优势能够对上述挑战直接或间接地作出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IPv6大大地扩大了地址空间,恢复了原来因地址受限而失去的端到端连接功能,为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当然,IPv6并非十全十美、一劳永逸,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IPv6只能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过渡需要时间和成本,但从长远看,IPv6有利于互联网的持续和长久发展。

ipv6 是那个国家的谁发明的?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小组(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现行的IP)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1836年-- 电报诞生。 Cooke和Wheatstone为这个发明申请了专利。这个发明和互联网有什么关系呢?她在人类的远程通讯历史上走出了第一步。采用了用一系列点、线在不同人之间传递信息的Morse码,虽然速度还比较慢,但这和当今计算机通讯中的二进制比特流已经相差不远了。1858年-1866年-- 跨海电缆诞生。允许大西洋两岸之间实现直接快速的通讯。她的重要性体现在:当今联系各大洲的枢纽仍然是海底光缆。1876年-- 电话诞生。Alexander Graham Bell 向世人展示了这个新发明。她的意义在于:当今的Internet网络依然有很大程度上是架构在电话交换系统之上的。Modem具有数模信号转换的功能,实现了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的功能。1957年-- USSR(前苏联)发射了的一颗人造卫星,她的重要性在于:在全球通讯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今天许多信息实际上都在通过卫星传输。美国设立了与之竞争的ARPA机构(高级研究规划署),并作为国防部的一部分,为美国军方科技应用打下基础。1962年 - 1968年-- 包交换网络(Packet-switching (PS) networks)诞生,她的意义在于:互联网就是基于包交换来传输信息的,这一点后面我们将会清楚地看到。为实现网络信息传输安全提供了最大可能,这正是美国军方的本意。数据被分成一个个小包传输,可以让他们经过不同路由到达目的地。增加了对数据的窃听的困难(因为数据被分割成了包)。路由冗余,提高可靠性。即使某个路由中断,通讯依然可以保持。网络可以经得起大规模的破坏(比如核子攻击,可以这也是冷战的产物)。1969年-- 互联网诞生美国国防部授权ARPANET进行互联网的试验。这件事的意义在于:先后建立了四个主Internet节点:UCLA大学(洛杉矶),紧接着是斯坦福研究所、UCSB(圣巴巴拉)和U(犹他州立)。1971年-- 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交流。在ARPANET网上建立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电子邮件——一个通过分布网络传送信息的程序——被发明了,这个发明和互联网的关系是:电子邮件今天依然是互联网上人与人沟通的主要方式。本文后面会用一小段文字解释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在以后的生活中,电子邮件将与你息息相关。1972年-- 计算机可以更加简便的接入互联网第一个展示ARPANET功能的公开演示网建立,共接入了40台主机。互联网工作组(INWG)建立,并开始讨论建立各种协议的问题。这个工作组对互联网产生的影响在于:起草了Telnet协议规范。Telnet协议是当今大多数主机之间互操作的主要方式。1973年-- 全球性的互联网开始浮现首批连入ARPANET的其他国主机出现,他们是:英国伦敦大学和挪威的皇家雷达机构。以太网的最初模样被勾画出来——这就是现在局域网联网的最早形式。互联网思想开始流传。旧金山的一家大酒店第一次架设了具有网关结构的网络。网关结构明确了一个网络规模究竟能有多大(网络内部可以是异构的)文件传输协议(FTP)被制定,使得联网计算机可以收发文档数据。1974年-- 包交换网络传输成为主流传输控制协议(TCP)被制定,互联网的基石——包交换网络奠定。Telenet,ARPANET的商业化运作网络向社会开放,这是第一次向社会提供包数据传输服务。1976年-- 网络规模迅速膨胀伊丽莎白女王进行了发送电子邮件的尝试。UUCP(Unix to Unix CoPy)协议由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并在UNIX群体中发布。这个协议的重要性在于:UNIX当今依旧是各个大学和科研究构的主流操作系统。这些UNIX主机可以透过互联网“交谈”。网络开始向全球用户开放。1977年-- 电子邮件服务蓬勃兴起,互联网正在变为现实联网主机数量突破100。THEORYNET网为100多名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电子邮件服务,这个系统使用了一个自己开发的电邮系统和TELENET接入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起草电子邮件标准第一个在 ARPANET/无线网/SATNET 互联的演示网通过网关和互联网协议连接的演示网。1979年-- 新闻组诞生旨在研究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机科学部在美国建立。 基于UUCP协议的USENET网建立。
“雪人计划”由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心领衔发起,联合WIDE机构(现国际互联网M根运营者)、互联网域名工程中心(ZDNS)等共同创立。2015年6月底前,将面向全球招募25个根服务器运营志愿单位,共同对IPv6根服务器运营、域名系统安全扩展密钥签名和密钥轮转等方面进行测试验证。
算是美国的吧。那个管理互联网组织总部在美国
IPv6地址:ip地址形式之一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3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