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流程和测试方法是什么?
测试流程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由产品人员制定,细化每一个功能的细节,每一个按钮的位置,对于稍大或复杂一点的需求进行建模。2、需求评审:所有参与项目人员进行,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测试人员提出需求,开发人员考虑功能实现的方案与可行性、当然开发负责也是要参与的。测试人员主要是对需求的理解提出疑问,以便才能根据需求写用例。3、开发人员制定开发计划:开发人员需求根据需求功能点进行排期。然后将开计划转交给测试人员。4、测试计划制定测试计划:测试人员根据开发计划,对测试具体测试时间,也就是开发功能完成后的时间,进行几轮测试等。然后,把项目的开发与测试计划提交到Teambiton进行任务管理。5、编写测试用例:根据详细的需求文档,开始进行用例的编写。6、用例评审:在用例进行评审之间,先以邮件形式将用例发送给相关人员,以便他们事先了解用例对哪些功能进行验证以及验证的细节。然后,测试人员组进行用例评审,开发人员对用例与实际功能不符合有哪些,产品人员对会通过用例对功能的具体实现进行把握等等。7、提交代码:开发人员完成所有功能后,会对自己的功能进行一个自测。自测完成后提交测试人员进行测试。8、具体测试流程:开发人员对于提测的功能进行测试,发现的问题通过缺陷管理工具进行反馈,开发人员对问题进行修复,然后,准备第二轮测试。测试人员完成第一轮测试后,需要写测试结论,发到相关人员。然后进行第二轮测试,并且对第一轮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回归。9、测试通过:经过两到三轮或四轮的测试后,直到没发现新的问题,或暂时无法解决,或不紧急的问题。通过上级确认,可以通过。编写测试报告与验收方案。测试方法1、冒烟测试:指在对一个新版本系统进行大规模的测试之前,先验证一下软件的基本功能是否实现,是否具备可测性。引入到软件测试中,就是指测试小组在正规测试一个新版本之前,先投入较少的人力和时间验证一个软件的主要功能,如果主要功能都没有实现,则打回开发组重新开发。2、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检查实际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测试的大部分工作也是围绕软件的功能进行,设计软件的目的也就是满足客户对其功能的需求。功能测试又可可以细分为很多种:界面测试、逻辑功能测试、易用性测试、安装测试、兼容性测试等。3、回归测试: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实行测试以确认修改后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原有功能在新版本上进行回归测试,保证运行准确。4、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是部署软件之前的最后一个测试操作。对产品功能、用户界面、性能、业务关联性的全局测试,确保产品达到产品经理的需求,没有阻碍产品使用的大bug。5、升级测试:从历史版本升级到当前新版本的测试,确保升级后,软件可以正常使用,重点对升级后的新功能进行测试。
确定测试产品确定测试目的根据目的确定测试流程与方法测试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测试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例如通过某个标准,或者了解某个指标,可以上网查询是否存在国家规定的测试标准与方法。例如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测试方法GB/T 4214.8-2021服务机器人 机械安全评估与测试方法 GB/T 39785-2021 等等现在的商品体系已经十分健全,对应的国家标准都能找到,可以帮助了解测试的方法与流程。

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软件测试工作流程: 1、需求分析、需求评审需求分析和评审就是分析客户的需求可不可行,需要怎么进行测试。2、编写测试计划编写测试计划通俗一点讲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最后产出什么东西。那也就是测试人员要测试哪些模块、在什么期限内,提交哪些文档。3、编写测试用例、用例评审测试用例就是指导测试的文档,比如我们要测试商城登录、买东西等功能,通过测试方法和策略设计测试用例。评审就是评价审查,不能想当然该怎么测。不能只是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能登录进去就完事了。作为软测工程师需要有破坏性,比如密码输错时怎么办?会不会有相应的报错等等?4、执行测试、提交bug、回归测试Bug就是缺陷,发现bug之后,要提交给开发人员让他们去修改,然后进行回归测试,验证开发人员有没有改好。5、编写测试总结报告Bug都改好了之后,要编写测试总结报告,这款软件的质量如何。制定测试计划;然后根据测试计划做:设计测试用例、实施测试(首先要搭建测试用环境)、管理测试时发现的BUG、测试完后(测试完,并且发现的BUG修正完)要做测试报告(这样,该测试过程就算结束了,每种类型(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证测试)的测试都是如此); 根据项目规模大小不同,不同公司规范不同,会有较大差别的;
五步骤。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开发,测试执行,测试评估具体过程中,测试设计和测试开发可以合并起来。
需求分析、编写测试计划、提取测试需求、设计测试案例、搭建测试环境、冒烟测试、执行测试用例、Bug跟踪处理、测试报告输出

软件测试的方法有哪几种?
1、按是否查看程序内部结构分为: (1)黑盒测试(black-boxtesting):只关心输入和输出的结果(2)白盒测试(white-boxtesting):去研究里面的源代码和程序结构2、按是否运行程序分为:(1)静态测试(statictesting):是指不实际运行被测软件,而只是静态地检查程序代码、界面或文档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过程。静态测试包括:对于代码测试,主要是测试代码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对于界面测试,主要测试软件的实际界面与需求中的说明是否相符。对于文档测试,主要测试用户手册和需求说明是否真正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5)动态测试(dynamictesting),是指实际运行被测程序,输入相应的测试数据,检查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是否相符的过程3、按阶段划分:(1)单元测试(unittesting),是指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桩模块(stud)是指模拟被测模块所调用的模块,驱动模块(driver)是指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模块,驱动模块用来接收测试数据,启动被测模块并输出结果。(2)集成测试(integrationtesting),是单元测试的下一阶段,是指将通过测试的单元模块组装成系统或子系统,再进行测试,重点测试不同模块的接口部门。集成测试就是用来检查各个单元模块结合到一起能否协同配合,正常运行。(3)系统测试(systemtesting),指的是将整个软件系统看做一个整体进行测试,包括对功能、性能,以及软件所运行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测试。系统测试的主要依据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文档。(4)验收测试(acceptancetesting),指的是在系统测试的后期,以用户测试为主,或有测试人员等质量保障人员共同参与的测试,它也是软件正式交给用户使用的最后一道工序。验收测试又分为a测试和beta测试,其中a测试指的是由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等共同参与的内部测试,而beta测试指的是内测后的公测,即完全交给最终用户测试。4、黑盒测试分为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1)功能测试(functiontesting),是黑盒测试的一方面,它检查实际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包括逻辑功能测试(logicfunctiontesting)界面测试(UItesting)UI=UserInterface易用性测试(usabilitytesting):是指从软件使用的合理性和方便性等角度对软件系统进行检查,来发现软件中不方便用户使用的地方。兼容性测试(compatibilitytesting):包括硬件兼容性测试和软件兼容性测试2)性能测试(performancetesting)软件的性能主要有时间性能和空间性能两种时间性能:主要指软件的一个具体事务的响应时间(respondtime)。空间性能:主要指软件运行时所消耗的系统资源。软件性能测试分为:一般性能测试:指的是让被测系统在正常的软硬件环境下运行,不向其施加任何压力的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也叫可靠性测试(reliabilitytesting):是指连续运行被测系统检查系统运行时的稳定程度。负载测试(loadtesting):是指让被测系统在其能忍受的压力的极限范围之内连续运行,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压力测试(stresstesting):是指持续不断的给被测系统增加压力,直到将被测系统压垮为止,用来测试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Validatethesystemorsoftwarecanallowedthebiggeststress.)5、其他测试类型:回归测试(regressiontesting)是指对软件的新的版本测试时,重复执行上一个版本测试时的用例。(Whenanewbuildorreleaseisdeployed,repeatallthetestcaseswhichhasexecutedinthelastbuildorrelease.)冒烟测试(smoketesting),是指在对一个新版本进行大规模的测试之前,先验证一下软件的基本功能是否实现,是否具备可测性。(validatethemajorfunctionisdeployedornotinsoftwareofsystemwhenanewbuildorreleaseisimplement.)随机测试(randomtesting),是指测试中所有的输入数据都是随机生成的,其目的是模拟用户的真实操作,并发现一些边缘性的错误。(meansorallthetestdataisrandom,tovalidatethesomeedge bugs.)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软件测试》 目录第1章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1.1 软件质量的概念1.1.1 软件质量的定义1.1.2 软件质量的属性1.1.3 软件质量模型1.1.4 软件质量的度量1.1.5 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1.2 软件测试的概念1.2.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1.2.2 软件测试的原则1.3 软件的缺陷与错误1.3.1 软件缺陷的定义和类型1.3.2 软件缺陷的级别1.3.3 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1.3.4 软件缺陷的构成第1章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1.1 软件质量的概念1.1.1 软件质量的定义1.1.2 软件质量的属性1.1.3 软件质量模型1.1.4 软件质量的度量1.1.5 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1.2 软件测试的概念1.2.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1.2.2 软件测试的原则1.3 软件的缺陷与错误1.3.1 软件缺陷的定义和类型1.3.2 软件缺陷的级别1.3.3 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1.3.4 软件缺陷的构成1.3.5 修复软件缺陷的代价1.4 软件测试的经济学与心理学1.4.1 软件测试的心理学1.4.2 软件测试的经济学1.5 软件质量保证1.5.1 软件质量保证概要1.5.2 软件质量保证活动的实施1.5.3 软件的验证与确认1.5.4 验证和确认任务分析本章小结第2章 软件生存周期中测试的实施2.1 软件开发阶段2.1.1 软件生存周期2.1.2 软件测试的生存周期模型2.1.3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2.1.4 测试信息流2.2 需求获取与分析阶段的测试2.2.1 需求评审的实施2.2.2 需求规格说明的评审2.2.3 Wiegers 用例与需求评审表2.2.4 基于原型的测试2.2.5 基于需求的测试覆盖率评估2.3 设计阶段的测试2.3.1 设计的测试因素2.3.2 设计评审的实施2.3.3 设计规格说明的评审2.3.4 设计元素的覆盖原则2.4 编程阶段的测试2.4.1 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2.4.2 源代码的控制流覆盖原则2.4.3 源代码的数据流覆盖原则2.4.4 源代码的静态分析与动态测试2.5 运行和维护阶段的测试2.6 回归测试2.6.1 回归测试的概念2.6.2 回归测试的类型2.6.3 回归测试的时机2.6.4 回归测试的实施本章小结第3章 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3.1 桌上检查3.1.1 桌上检查的实施3.1.2 桌上检查的检查表3.2 代码检查3.2.1 特定的角色和职责3.2.2 代码检查的实施3.2.3 用于代码检查的检查表3.3 走查3.3.1 特定的角色和职责3.3.2 走查的实施3.3.3 走查中的静态分析技术3.4 同行评审3.4.1 同行评审的角色和职责3.4.2 同行评审的内容3.4.3 评审的方法和技术3.4.4 评审工作本章小结第4章 白盒测试4.1 覆盖率的概念4.2 逻辑覆盖4.2.1 语句覆盖与块覆盖4.2.2 判定覆盖(分支覆盖)4.2.3 条件覆盖4.2.4 条件/判定覆盖4.2.5 条件组合覆盖4.2.6 路径覆盖4.2.7 ESTCA覆盖4.2.8 LCSAJ覆盖4.3 路径测试4.3.1 分支结构的路径测试4.3.2 循环结构的路径测试4.3.3 圈复杂度与基本路径测试4.4 数据流测试4.4.1 定义∕使用测试的几个定义4.4.2 定义∕使用测试举例4.4.3 定义∕使用路径测试覆盖指标4.5 基于覆盖的测试用例选择4.5.1 覆盖率的使用4.5.2 使用最少的测试用例来达到覆盖4.6 程序插桩技术4.6.1 程序插桩4.6.2 用于测试覆盖率的程序插桩4.6.3 用于断言检测的程序插桩4.6.4 用于数据流异常检测的程序插桩本章小结第5章 黑盒测试5.1 等价类测试5.1.1 等价类的概念5.1.2 等价类测试的原则5.1.3 等价类方法测试用例设计举例5.2 边界值分析5.2.1 边界值分析的概念5.2.2 选择测试用例的原则5.2.3 边界值方法测试用例设计举例5.3 基于判定表的测试5.3.1 判定表的概念5.3.2 基于判定表的测试用例设计举例5.4 基于因果图的测试5.4.1 因果图的适用范围5.4.2 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5.4.3 因果图法测试用例设计举例5.5 基于状态图的测试5.5.1 状态图5.5.2 利用状态转换树生成测试用例5.5.3 利用状态转换表生成测试用例5.6 基于功能图的测试5.6.1 功能图5.6.2 功能图法设计测试用例举例5.7 基于用例和场景的测试5.7.1 基本流和备选流5.7.2 利用用例和场景设计测试用例的实例5.8 基于有向图的测试用例设计5.8.1 使用基于有向图的测试的场合5.8.2 基于事务流建模设计测试用例5.8.3 基于控制流建模设计测试用例5.8.4 基于有向图设计测试用例的过程5.9 基于正交实验设计法的测试5.9.1 提取功能说明,构造因子/ 状态表5.9.2 加权筛选,生成因素分析表5.9.3 利用正交表构造测试数据集5.10 其他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技术本章小结第6章 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6.1 单元测试的基本概念6.1.1 单元测试的定义6.1.2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的区别6.1.3 单元测试环境6.2 单元测试策略6.2.1 自顶向下的单元测试策略6.2.2 自底向上的单元测试策略6.2.3 孤立测试6.2.4 综合测试6.3 单元测试分析6.3.1 模块接口6.3.2 局部数据结构6.3.3 独立路径6.3.4 出错处理6.3.5 边界条件6.4 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原则6.4.1 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6.4.2 单元测试中的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6.5 集成测试的基本概念6.6 集成测试策略6.6.1 基于分解的集成策略6.6.2 基于功能的集成6.6.3 基于路径的集成6.6.4 基于调用图的集成6.7 集成测试分析6.7.1 体系结构分析6.7.2 模块单元分析6.7.3 接口分析6.7.4 风险分析6.7.5 可测试性分析6.7.6 集成测试策略分析6.7.7 常见的集成测试故障6.8 集成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原则6.8.1 集成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步骤6.8.2 场景测试本章小结第7章 系统测试7.1 系统测试概念7.2 系统测试的方法7.2.1 功能测试7.2.2 协议一致性测试7.2.3 性能测试7.2.4 压力测试7.2.5 容量测试7.2.6 安全性测试7.2.7 失效恢复测试7.2.8 备份测试7.2.9 GUI测试7.2.10 健壮性测试7.2.11 兼容性测试7.2.12 可使用性测试7.2.13 安装测试7.2.14 文档测试7.2.15 在线帮助测试7.2.16 数据转换测试7.3 系统测试的实施7.3.1 确认测试7.3.2 α 测试和β测试7.3.3 验收测试7.3.4 系统测试问题总结、分析7.4 做好系统测试的原则本章小结第8章 软件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8.1 软件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8.1.1 软件性能8.1.2 软件性能测试8.2 软件性能测试的执行8.2.1 性能测试的过程与组织8.2.2 性能分析8.2.3 性能测试的自动化8.3 软件可靠性的概念8.4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执行8.4.1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过程8.4.2 软件可靠性预测8.5 软件故障数目的预测8.6 软件可靠性分析本章小结第9章 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9.1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问题9.1.1 面向对象的基本特点引起的测试问题9.1.2 面向对象程序的测试组织问题9.2 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模型及策略9.3 面向对象程序的单元测试9.3.1 方法层次的测试9.3.2 类层次的测试9.3.3 类树层次的测试9.4 面向对象软件的集成测试9.4.1 面向对象软件的集成测试策略9.4.2 针对类间连接的测试9.4.3 面向对象软件集成测试的UML支持9.5 面向对象软件的系统测试本章小结第10章 Web应用软件测试10.1 Web应用软件的特点10.1.1 Web应用软件的概念10.1.2 Web应用软件的特点10.1.3 Web应用软件的基本结构10.1.4 Web应用软件的常用开发技术10.2 应用服务器的分类和特征10.2.1 三层和多层体系结构10.2.2 应用服务器的分类10.2.3 应用服务器对Web应用软件测试的影响10.3 Web 应用软件的测试策略10.3.1 表示层的测试10.3.2 业务层的测试10.3.3 数据层的测试10.3.4 层间的集成测试10.4 Web应用软件的系统测试技术10.4.1 功能测试10.4.2 性能测试10.4.3 易用性测试10.4.4 内容测试10.4.5 安全性测试10.4.6 接口测试10.5 基于数据库的Web应用软件的性能测试10.6 Web应用软件的系统安全检测与防护10.6.1 入侵检测10.6.2 漏洞扫描10.6.3 安全策略本章小结第11章 其他测试11.1 兼容性测试11.1.1 硬件兼容性测试11.1.2 软件兼容性测试11.1.3 数据兼容性测试11.2 易用性测试11.2.1 易安装性测试11.2.2 功能易用性测试11.2.3 用户界面测试11.3 极限测试11.3.1 极限编程基础11.3.2 极限测试11.3.3 JUnit简介11.4 文档测试11.4.1 文档测试的范围11.4.2 用户文档的内容11.4.3 用户文档的测试本章小结第12章 软件测试过程和管理12.1 软件测试过程12.1.1 测试过程的概念12.1.2 测试过程的抽象模型12.1.3 测试阶段中的测试活动12.2 测试过程组织与管理12.2.1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的特点12.2.2 软件测试过程的人员组织12.3 测试策划管理12.3.1 测试策划的目标12.3.2 测试需求分析12.3.3 测试策略与测试方法12.3.4 测试策划工作流程12.3.5 测试计划的要点12.4 测试设计与实现管理12.4.1 软件测试设计与实现主要内容12.4.2 软件测试设计与实现要点12.4.3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12.4.4 测试用例的管理12.4.5 测试开发12.5 测试环境管理12.5.1 测试环境的定义12.5.2 测试环境是测试的基础12.5.3 测试环境的各要素12.5.4 测试环境准备12.6 测试执行管理12.6.1 基于测试环境的测试用例执行12.6.2 测试用例执行的记录与跟踪12.6.3 软件缺陷的跟踪和管理12.6.4 测试执行活动结束12.7 测试质量分析12.7.1 评估系统测试的覆盖程度12.7.2 软件缺陷分析方法12.8 测试总结管理12.9 测试过程改进12.9.1 软件测试过程改进的概念12.9.2 软件测试过程改进的具体方法本章小结第13章 软件自动化测试13.1 自动化测试的原理与方法13.2 自动化测试的限制13.3 自动化测试用例的生成13.3.1 脚本的作用、质量和编写原则13.3.2 脚本的基本结构13.4 测试执行自动化13.5 测试结果比较自动化13.5.1 自动比较的基本概念13.5.2 动态比较13.5.3 执行后比较13.6 基于STAF/STAX的自动化测试框架13.7 测试工具的分类与选择13.7.1 测试工具的分类13.7.2 测试工具的选择13.8 主流测试工具13.8.1 主流单元测试工具13.8.2 主流功能测试工具13.8.3 主流负载测试工具13.8.4 主流软件测试管理工具本章小结第14章 软件测试的标准和文档14.1 软件测试的标准14.1.1 软件测试规范14.1.2 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14.2 软件测试文档格式和模板14.2.1 软件测试文档格式14.2.2 软件测试部分模板本章小结第15章 软件测试实践15.1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实践15.1.1 测试实践中的测试过程类型15.1.2 测试策划实践15.1.3 测试设计与实现的实践15.1.4 测试执行实践15.1.5 测试总结实践15.1.6 QESuite Web 1.0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平台实践15.2 白盒测试实践15.2.1 QESAT/C简介15.2.2 被测程序link.c说明15.2.3 测试准备15.2.4 静态分析 15.2.5 动态测试
软件测试方法讲解视频,你了解了吗

怎样做好功能测试
细心,耐心,责任心等。是做好软件测试的基本要求 一、分析能力,软件测试考研测试人员的是对功能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对于一项测试首先要了解该项目,对业务领悟能力要强二、全局能力,为何这么说呢?软件测试现在基本都是在项目一开始就介入,为何,我相信很多人比我都清楚,因为早介入能早发现问题,但是确实是不是真的能早发现问题呢?还是需要我们从全局去考虑到,需求分析工程师,架构师,开发都是人,是人就会有考虑不全的地方,所以对于测试来说,能够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和全局观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往往也能体现测试人员在相关部门的价值和可信度三、沟通能力,作为一个功能测试人员要学会更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测试工作 四、测试专业技术,想做好的测试首先得了解测试,具有一定得测试基础。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并且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逻辑思维。很多东西我们可以不会,但是要做好测试得会学习
1.测试基础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测试新人,测试基础非常非常重要。这里说的基础,不仅仅是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而是测试用例的设计能力。2.提升数据库处理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测试人员,数据库的增删改查,关联查询是必会科目。但对于测试新手来说,这个难度似乎有点大,很多人做事前往往关注的是表象。3.具备定位问题的能力在测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接口报错、异常错误信息等情况。作为一名测试新人,你可能第一反应就是直接丢给开发:“喂,兄弟,你这里报错了。”可是当开发人员问:“是前端还是后端报错啊?”你可能就只剩下一脸懵了。因为目前大部分软件都是前后端分离的。所以,此时你要做的,就是学会看日志。通过日志,初步判断是前端还是后端问题,包括:借助抓包工具,判断是否是前端传值传错了,还是后端逻辑处理错误等相关问题。并通过初步定位问题,帮助开发人员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等。4.具备总结能力作为测试新人,我们要多总结。笔者曾带过一名刚毕业的同学,他有一套自己的总结方式比如:通过x-mind梳理总结/梳理业务,遇到的问题会记录处理方法,在测试工作中也形成自己的经验总结,并将自己的方式分享到团队中,这名同学在公司成长非常快,因表现突出,得到晋升。5.适时做好能力提升技术人员的永恒话题:技术水平的提升。新人在前期成长非常快,在测试过程中可以多思考,遇到问题想想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之前听说不少新人存在心态比较浮躁,动不动就想用自动化解决问题,但自己的自动化测试水平有限,做起来问题层出不穷。几乎可以说是,走还没有学会就想跑等问题。笔者以为我们可以先打好基础,做好功能测试,在理解业务的情况下,考虑如何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完成测试工作。
正好在看了一个类似的文章,爱码小哥写的,希望能帮助到你!原文好像是手工测试怎么提升自己转向自动化测试,你可以找一下就放链接了, 1. 沟通能力:一名理想的测试者必须能够同测试涉及到的所有人进行沟通,包括开发者、客户,管理人员等。2. 分析能力:软件测试的核心其实应该就是设计测试用例了,而设计测试用例,就是依赖与分析能力了。我们需要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抽象,分析拆成几个不同的维度,结合维度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有选择的组合,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3. 编程语言:对于测试工程师来说,精通一门语言,熟悉其它几门语言是有必要的。特别是自动化测试工程师!4. 理解能力:对业务的理解越充分,就越能够理解最终用户的需求,促进产品设计使用好的方式,促进产品成功。5. 个人素养:作为一名优秀的测试工程师,还需要具备“五心”素养:专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和自信心。不断掌握新的技能,提高软件测试“找bug”的能力也就变成了目前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现在大部分初级功能测试人员都在向自动化、性能、安全靠拢。——阿婆主爱码小哥

电脑摄像头基本功能测试方法是什么?就是产品验货时的软件测试
1. 测试项目:
检验摄像头录像效果,确保摄像头功能满足产品需求。
2. 测试方法:
① 距离:摄像头距离测试卡:80cm—100cm
② 将待测试的摄像头装上机器,开机,连接电脑,电脑上弹出PC Camera;
③ 打开测试软件AMCap.exe,设置图像大小640 x 480;设置方法:点击Options—Video Capture Pin…--输出大小,选择640 x 480,点击确定;
④ 合格的效果:画面线条清晰,能看清楚300线,上下左右四个角的图形中间有轻微 水波纹闪动
⑤ 说明:测试时眼镜的软件必须为新版软件。即V2.1或者更高级版本。
如有其它疑问可以查看测库的QC百科和资讯的其他相关内容。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3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