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路由器测速在哪里
最近写新品评测比较频繁,下班在家拍照时间被零零碎碎的琐事占据,于是改为周末统一跑到自己的小工作室拍照写作,没人打扰也能集中注意力。家里局域网已经用上了2只WiFi6路由器组mesh覆盖全屋(详情可见笔点酷玩主页的近期评测),干脆也给工作室购置一只WiFi6路由器。要知道去年WiFi6路由器怎么也要一千块才能买到,今年200多的也出现了,我按预算三百左右在网上挑挑,最后选中了华为AX3 Pro WiFi6无线路由器。 家里和工作室全面升级WiFi6的原因并不是宽带多高,而是我新买的手机支持WiFi6;工作室的备用台式机也上了EDUP的AX200 PCI-E千兆网卡,支持5G双频和蓝牙5.0,最重要的是也支持WiFi6无线联网,联网设备动不动超过20个的工作室,普及WiFi6很有必要。给你们看看我的Redmi K30 Pro手机是如何体验WiFi6千兆极速的(手机to路由器)!路由器包装展示。封面上有两处值得关注,一是WiFi6+3000Mbps双频上网,支持移动设备NFC一碰联网;二是HUAWEI HiLink智能智控,可接入华为智能家居生态,“一个APP控所有”。全黑机身+金色点缀+右下角NFC贴纸=华为AX3 Pro真身,除黑色还有白色款。传统配件:一个电源适配器、一份说明书,未额外附赠网线有点遗憾。如果说5G大范围深度商用离我们还远,那么WiFi6则是妥妥深入群众,成为2020年的香饽饽,大到网件华硕华硕,小到360小米TP,各家都在争抢WiFi6高地,华为当然不甘落后,你看它的WiFi6+的落款就特别显眼。为什么带个加号?因为它支持自研芯片的端对端协同运作,最大支持160MHz带宽,大幅提升WiFi6信号,远距穿墙都能能hold住。华为AX3 Pro有四根5dBi外置天线,可以俯仰展开,扳动时阻尼适中。如今四天线比较泛滥,技术支持才是硬道理,华为AX3 Pro内置凌霄四核1.4Ghz处理器,兼容WiFi 5 160MHz频宽,对支持WiFi 5的华为手机或电脑可以提升60%的网速,将高带宽、高并发、低延时、低功耗合而为一,工作室的20多台设备接入再无掉线,上传视频明显加快,多部手机、电脑同时下载和在线播放视频,网速的流畅感也有显著提高。接口方面,华为AX3 Pro不支持USB设备,除左侧DC电源接口和右侧Reset复位孔外,一共有4个千兆自适应WAN/LAN口,可以盲插网线。路由器正面呈斜坡状,后高前低,散热由分布在两侧三角区域的细条形格栅散热孔完成。底部有2个条形+2个条状脚垫,还有AX3 Pro的参数铭牌。首次通电后将会自动生成无密码的默认WiFi信号,可以直接用手机接入进行初始化设置,当然你也可以通过PC直连网线在Web页面上操作。本机只有1个指示灯,在前方正中,正常联网后将会由红变绿;机身顶部还有一个H符号的HiLink按键,点击它可以实现路由器与其他华为WiFi设备的一键组网,可以作为WPS键使用。右下角的NFS贴纸明确了“一碰连”区域,像我有3部支持NFC的手机,接入AX3 Pro只需将手机轻触此处,很实用。接下来说说组网体验,首先将光猫网线直连华为AX3 Pro,再将笔记本也用网线接入路由器,先试试PC Web端初始化设置。。传统设置向导按照步骤来即可配好网络,期间可以设置WiFi功率模式,IPv4或IPv4+IPv6模式等等。Web界面采用竖向菜单,分门别类,初始和日常管控比较容易上手,可以看到网口状态,2个插入网线的WAN/LAN均为1Gbps支持。不过工作室宽带还停在100Mbps,很明显真实上网下载是达不到千兆的,在线测速结果如下,137.02Mbps下载,13.04Mbps上传,这个成绩也达到工作室百兆宽带的上限了。笔记本只支持到WiFi5。想要测试WiFi6的上网效果,还得让手机和台式机网卡上阵。以Redmi K30 pro变焦版为例,我先将路由器恢复初始状态,再重新用手机APP“华为智能生活”做一遍初始化设置。在测试过程中,我发现设置界面完全无法启动手机截屏!这意味着华为路由器设置有更严格的隐私保护,避免密码外泄的细节让人佩服。同样简单几步完成网络状态和WiFi信号相关设置,华为AX3 Pro的图标出现在APP主界面,与其他支持HiLink的华为智能设备并驾齐驱。从下图左可以看到我的Redmi K30 Pro已经自动以WiFi6信号接入华为AX3 Pro,连接速度1200Mbps。之后我将所有室内设备尽数接入,下图中可以看到有14个设备在线,信号优,上传速率一度达到13.6Mbps。主界面上点击“查看更多”,可以看到更为详细的功能菜单(下图右),与Web端相比同样保持了专业与清爽。用Redmi K30 Pro测个速,华为智能生活APP自带测速可以分别给出手机到路由器、路由器到宽带的网速(下图中),前者达到1014Mbps下载和3875Mbps,延时8ms,路由器到宽带则是132Mbps下载,13.8Mbps上传,21ms延时,基本上两段网速都达到了上限。通过APP可以查看所有接入设备的状态,并可以实时拉黑、限速,操作简便(下图右)。华为AX3 Pro的安全防火墙同样强悍,除防暴力破解、防蹭网、防劫持等等安全策略,还有智能设备保险箱可以直接接管家中智能设备(下图1、2)。此外,华为AX3 Pro在APP中的功能插件,与我之前使用的360WiFi6相比几乎高出一个量级,360只有五六个插件,华为的“路由市场”中若干大类每个大类中都有数款插件(下图3~8),可以按照需求随意安装使用。这些插件实用性强,比如游戏加速、网课加速等等,非常适合王者、吃鸡的手游党、桌面游戏咖,也对宅家上网课的学生非常实用,家长想要对孩子手机设置定时上网管控,用AX3 Pro也能满足刚需。令我感到舒适的是,家里的Yeelight智能灯具也可以通过安装APP对应的Yeelight插件管控,突然想冒出一句恭维——“您管的也太宽了吧”。华为路由AX3 Pro 凌霄四核路由器 Wi-Fi 6 智能分频 多连不卡 无线家用穿墙 高速路由已售6.6万件京东¥349去看看写在最后。 选择华为AX3 Pro原因之一是可以针对华为设备有WiFi6/WiFi5的提速加成,几台手机、PC/笔记本同时收看4K视频、上传文件、操控智能设备可以得到流畅无卡顿的体验,AX3 Pro的凌霄四核、强劲信号功力不俗。我自己也曾考虑过有没有必要着急升级WiFi6,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现成的:如果你的设备支持WiFi6,那就很有必要!相比又贵又鸡肋的5G套餐,现阶段实现WiFi6家庭组网两三百块就能搞定,“早买早体验”五个字金光闪闪——常规升级传统WiFi5路由器也就这个成本了,选WiFi6它

家里网速是100M的,用华为路由AX3PRO有什么效果?
华为ax3路由器是新出的wifi6路由器,技术方面比较先进,但新的技术也需要连接上网设备同样支持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和其他普通路由器没有什么特别直观的感受。再就是100M的宽带即使使用千兆接口路由器上网速度也只能达到100兆,不会产生什么效果,只是能上网而已。
下载一个SpeedTest,测试一下就知道了。 一般100M的宽带,下载速度也就是11MB/S;一般350M的无线路由器都OK的。除非你们家的宽带升级到200或者300M,或者,像一些办公室要传输大文件到共享的,这才能发挥出来AX3PRO的3000Mbps和4天线 4核和256MB大缓存。 一般家里连接3个设备左右的都可以的,如果要更新路由器,对穿墙有要求的,那就上AX3PRO吧,效果很好,信号很强。
这是一款wifi6的高速路由,传输速度可达3000m/s,对于你家100m的宽带,路由下连接的设备都可达100m的网速,合适使用
你自己体验。我建议用千兆路由器。
一般来说就是够用

华为路由ax3是不是千兆
摘要请稍等

300M宽带测速只有100M,如何解决?
只需要把无线路由器、网线 换成支持1000M宽带的即可。网线建议换成6类网线,虽然贵一点,但是比超五类的好用。千兆的无线路由器有很多,但是大家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需要路由器的有线网速、无线网速都支持1000M才可以的。当宽带大于100M的时候,需要光猫,路由器,网线3者都支持1000M的传输速率,宽带网速才能达到最大值。当光猫,路由器,网线这3者中有一个设备是百兆传输速率的时候,宽带网速最大只有100M了。扩展资料:宽带使用注意事项:选定好相应的运营商以后就要选择相应的套餐,这就要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带宽速率,敲定最终的套餐。办理好相应的套餐后,安装好后测试下载和上传速率,如果相差的太大反馈给运营商,仔细检查出现的问题,否则就亏大了。玩网络游戏掌握就近的原则,选择比较临近的服务器,在不上网时,一定将猫的电源关闭,减轻其工作压力,确保在上网时正常运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宽带测速
手机测速300M,说明你的路由器和光猫是正常的,网线是6类线,你先看下是不是8根线都接上水晶头了,要是只接了4根是不行的。接着就是网卡问题了,换个千兆网卡试试,直连都是100M,问题基本都是出现在网卡上的,现在的光猫基本都有千兆口的。
可能是你的路由器不是千兆速率。千兆速率是指你的路由器的LAN接口及WAN接口都是千兆。你可以登录到路由器看一下接口速率有没有千兆速率,如果有就可以设置为这个模式。
如果直连都是100m看一下光猫是不是换成千兆光猫,如果换了还是这样建议联系电信

华为ax3网口速率从1g掉到100mb怎么解决?
和上端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端口工作速率匹配后的结果。 网卡一般都是有全双工,半双工的工作模式区分,速率有10兆,100兆,1000兆几种,...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3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