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评审该如何做
提高代码质量 在项目的早期发现缺陷,将损失降至最低评审的过程也是重新梳理思路的过程,双方都加深了对系统的理解促进团队沟通、促进知识共享、共同提高交叉评审——代码走查:团队成员互相检查代码参与者可以是任意两个组员,或开发组长分别与每个组员结对进行时机可以选择在下班前半小时,对当天改动的模块进行评审代码作者讲解如何以及为何这样实现、评审者提出问题和建议每次解决的问题要记录到svn注释或jira每次评审不要贪多,如下图所示:当一次评审超过400行代码时,能发现缺陷数显著降低——事倍功半会审:以项目为单位,召开专门的代码评审会议参与者:包括项目组全体成员,其它组的开发组长也应尽量参加 时机选择:开发进行到某一阶段时,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对好的做法进行提炼和推广
评审尤其是同行评审,是提前发现缺陷,降低开发成本的有效方法;但是很多企业并不重视,或者效果不佳。原因有很多:没有获得合适的专家、组织不合理、方法不当等。针对代码评审,我想简单地谈几点(其实其它工程文档的评审存在同样问题):1、评审要计划。因为大家都很忙,各领域的专家也都有各自的工作,评审结果的好坏对他们工作绩效没有影响,所以专家投入多少精力来用于评审不受控,完全靠他们自己的职业精神。 所以,这就要求项目经理比较有影响力,能够争取到足够的、合适的专家来参与评审。专家最好要提前协调,当然项目经理首先要知道要请哪些专家(如系统专家、领域专家、测试人员、QA等),这些专家在哪里?能否获得专家资源的支持,是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能力一个重要体现。评审时间的投入比例,一般是第一次版本准备时间的3/5以上。2、评审要分层次和重点。作为项目成员,在代码编写完成后,首先是自检,这时发现的缺陷不计算;然后是项目组内的评审,这时发现的缺陷应计算;最后才是外部评审。应提前把相关文档和代码交给评审专家,让他们各自评审;根据项目和评审结果的情况,决定是否召开评审会议,评审会议以确认问题为主,而不是讨论解决方案。对于重要的核心的代码,要投入重点评审力量;另外,对于能力不足的成员所完成的代码,也要重点评审。每个角色也应明白各自评审重点,如QA重点放在编程规范、测试人员侧重在可测性、系统专家侧重在从整体来考虑(如对其它功能的影响、性能等)。3、问题的确认与跟踪。评审专家发现问题后,首先与该代码的完成人进行确认,如果大家达成一致认可这个问题,然后由代码完成人提出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要得到问题发现者的同意,然后编程人员编码实现该方案,并进行测试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提交问题发现人,问题发现人确认无误后,该问题就可关闭。所以,评审专家发现问题后并没有结束,而是要负责跟踪该问题。总之,评审活动的组织其实比较复杂,也是项目经理项目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项目经理对评审活动负有重要责任。

程序员写代码要不要领导签字审批?
通常现在团队内部都是不需要签字审批的,git管理分支的方式来进行
程序员写代码是不需要零点签字审批的,这个代码呢是生成一些文件之类的东西,是自己可以更改。
一般是通过流程来控制的,比如要单元测试覆盖率,要开发部署文档等,经理管你要这些流程,你都做完了自然就相当于审核通过了。
写的代码需要单元测试,再提交测试人员测试,代码上线需要审批,有小组长执行代码审核

代码走查和审查的区别?
代码走查和审查区别为:正式性不同、执行人不同、检查内容不同。一、正式性不同1、代码走查:代码走查的讨论过程是非正式的。2、代码审查:代码审查是一种正式的评审活动。二、执行人不同1、代码走查:代码走查由编写代码的程序员来组织讨论。2、代码审查:代码审查由高级管理人员来领导评审小组的活动。三、检查内容不同1、代码走查:代码走查只检查代码中是否有错误。2、代码审查:代码审查除了检查代码中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程序与设计文档的一致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代码走查百度百科——代码审查
有以下三个区别: 代码走查(code walkthrough)和代码审查(code inspection)是两种不同的代码评审方法,代码审查是一种正式的评审活动,而代码走查的讨论过程是非正式的。代码审查列出问题的类型,并有解决情况报告。 一般情况代码走查有专门的工具比如:emma,该工具使用与大型项目,为开源的,代码走查完毕之后需要对结论给出一个代码走查报告。
Workthroughs: Typically, 4-6 individuals in a SQA team. For example, for a specification walkthrough:1.representative from spec. team2.manager from spec. team3.rep. of client4.rep. of “next” phase in the lifecycle (design)5.rep. of SQA group, and chairman.inspectionsuse checklists of potential faultsE.g. in a design document:????each item in the spec. should be in design???? interfaces should be checked???? error handling???? hardware resources for the design need to be checkedworkthroughs VS inspections1.inspections are more formal2.inspections involve checklists and statistics 3.inspections involve fault and resolution documentation

代码走查是什么?代码审查是什么?
代码审查是由若干程序员和测试员组成一个审查小组,通过阅读、讨论和争议,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的过程。代码审查分两步。第一步,小组负责人提前把设计规格说明书、控制流程图、程序文本及有关要求、规范等分发给小组成员,作为审查的依据。小组成员在充分阅读这些材料后,进入审查的第二步,召开程序审查会。 走查与代码审查基本相同,其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材料先发给走查小组每个成员,让他们认真研究程序,然后再开会。开会的程序与代码审查不同,不是简单地读程序和对照错误检查表进行检查,而是让与会者“充当计算机”,即首先由测试组成员为被测程序准备一批有代表性的测试用例,提交给走查小组。走查小组开会,集体扮演计算机角色,让测试用例沿程序的逻辑运行一遍,随时记录程序的踪迹,供分析和讨论用。

软件测试的流程怎么描述?
1、单元测试对该软件的模块进行测试,通过测试以发现该模块的实际功能出现不符合的情况和编码错误。由于该模块的规模不大,功能单一,结构较简单,且测试人员可通过阅读源程序清楚知道其逻辑结构,首先应通过静态测试方法,比如静态分析、代码审查等,对该模块的源程序进行分析,按照模块的程序设计的控制流程图,以满足软件覆盖率要求的逻辑测试要求。2、集成测试软件测试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通常要对已经严格按照程序设计要求和标准组装起来的模块同时进行测试,明确该程序结构组装的正确性,发现和接口有关的问题,比如模块接口的数据是否会在穿越接口时发生丢失;各个模块之间因某种疏忽而产生不利的影响。将模块各个子功能组合起来后产生的功能要求达不到预期的功能要求;一些在误差范围内且可接受的误差由于长时间的积累进而到达了不能接受的程度;数据库因单个模块发生错误造成自身出现错误等等。3、系统测试本阶段的主要测试内容包括健壮性测试、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安装或反安装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压力测试、可靠性及安全性测试等。为了有效保证这一阶段测试的客观性,必须由独立的测试小组来进行相关的系统测试。另外,系统测试过程较为复杂,由于在系统测试阶段不断变更需求造成功能的删除或增加,从而使程序不断出现相应的更改,而程序在更改后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或者原本没有问题的功能由于更改导致出现问题。所以,测试人员必须进行回归测试。4、验收测试最后一个阶段的测试操作,在软件产品投入正式运行前的所要进行的测试工作。和系统测试相比而言,验收测试与之的区别就只是测试人员不同,验收测试则是由用户来执行这一操作的。验收测试的主要目标是为向用户展示所开发出来的软件符合预定的要求和有关标准,并验证软件实际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确保用户能用该软件顺利完成既定的任务和功能。通过了验收测试,该产品就可进行发布。扩展资料软件测试原则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测试前,首先需遵循软件测试原则,即不完全原则的遵守。不完全原则即为若测试不完全、测试过程中涉及免疫性原则的部分较多,可对软件测试起到一定帮助。因软件测试因此类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性,测试人员能够完成的测试内容与其免疫性成正比,若想使软件测试更为流畅、测试效果更为有效,首先需遵循此类原则,将此类原则贯穿整个开发流程,不断进行测试,而并非一次性全程测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件测试方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学习的话,可以自学哦。推荐你下载ltesting网站的免费视频,入门到精通,整套免费下载,自学一下吧。软件测试流程大概就是楼上说的,如果你想深入学习希望采纳我的意见
1.测试设计:了解需求,制定测试方案 2.测试计划:主要是时间上的规划,进度把控3.测试用例编写4.测试执行5.缺陷管理跟踪6.测试报告编写 这是基本流程,因人而异,因公司而已,仅供lz参考。
软件测试的流程: 1)项目经理通过和客户的交流,完成需求文档,由开发人员和测试人 员共同完成需求文档的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需求描述不清楚的地 方和...
测试人员的首要职责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就是“找Bug”,他们需要使用各种测试技术和工具来测试和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从而让开发者更好的优化产品,让用户更加安全顺畅的使用。具体点包括: 1、根据软件设计需求制定测试计划,测试数据和测试用例。通过测试计划来确定测试产品所需资源,确定测试策略、测试系统、测试任务,评估和确定测试工作量。测试数据和用例是对产品进行任务描述,通过测试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评审以及测试用例更新及完善这几个步骤完成测试用例的设计。2、搭建测试环境、执行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执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搭建软件测试环境,要给出软件的安装指导书、运行的软硬件环境、以及相关的配置等等。测试执行中,要全方位观察软件产品的问题,以及确认是否和预期测试用例结果是一致的。3、提交测试报告。在测试完成后,测试人员需要根据测试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包括缺陷率、缺陷分布、缺陷修复趋势等。给出软件各种质量特性包括有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安全性、时间与资源特性等的具体度量。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或测试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4、跟踪Bug修改情况,不断测试完善产品。5、产品的其他方面测试。在单元测试基础上,将测试模块组装成系统,完成对产品的集成测试。以及对整个产品进行系统测试,找出需求规格等问题。可以过程中利用测试工具TestWriter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还有一些性能及其它方面的测试,也可以选择正确的工具进行选择。 当然这还不算最后的完结工作,因为软件测试是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所以还需要对线上功能检查、当前版本问题反馈以及改进建议等,这样才算是比较完整的一个最终结束。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0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