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一、重庆工程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重庆工程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为http://jw.cqie.edu.cn/,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二、重庆工程学院简介重庆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以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为特色,经济管理和人文艺术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理论基础好、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学生为目标,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动漫、环境设计以及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地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国家中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市。学校现设有两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其中南泉校区位于主城人文风景区南温泉,双桥校区位于重庆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水湖畔。校园占地763亩,校舍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6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69万册)。学校设有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通识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有2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50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2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27人(教授64人,副教授2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0.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学历专任教师615人(博士66人,硕士5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6.1%;“双师型”教师540余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5.8%。此外,学校聘有企业一线的兼职实习实训导师1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习实训大楼、创新创业大楼和大学生服务中心大楼、标准化塑胶田径运动场和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学生教学活动中心以及全光纤接入的数字化校园服务系统等。建有信息技术、大学物理、语言教学等30余个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室;建有软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计算机、电子与物联网、艺术工程、土木建筑工程、企业经营管理等14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下设有PLC技术、物联网综合、FPGA技术、汽车电子、网络协议分析、云存储与虚拟化、跨专业企业经营管理、建筑BIM、工程测量与信息处理、摄影摄像等60余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并与企业共建有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学校为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项目制、岗位制实习实训教学活动,建有校内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艺术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等项目制工程训练中心,并引入腾讯公司、阿里巴巴集团、360信息安全集团等知名企业入驻学校,建立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软件与人工智能学院和行业学院,为学生提供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和就业服务。学校还建设有一批市级科研基地,“金融大数据智能应用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为重庆市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平台,“重庆市数字影视与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文化动漫研发传播中心”为市级科普基地,“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研究团队”为市级高校创新团队,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和科技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了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创新创业园是重庆市孵化器协会理事单位、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渝经济区创新创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大学生微企创业孵化园、重庆市首批众创空间;同时被团中央、团市委认定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青年创新创业学院教学基地”,这些高规格示范基地为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搭建了更为良好的平台。此外,学校围绕重庆市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战略,利用软件与电子信息学科专业优势,与相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机制,与长寿工业园、仙桃数据谷、遵义软件园、永川机器人产业园等10个大型产业园区及园区内的企业建立人才供需和联合培养关系,提升学校服务区域(行业)经济能力。学校针对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与360企业安全集团、阿里巴巴、旭硕科技、浙江中科视传等知名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及创新中心,联合培养人才。其中,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与360企业安全集团共同成立“安全运营服务工程师订单班”,联合培养信息安全领域人才;计算机学院和宏碁电脑(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云计算实验室;数字艺术学院和浙江中科视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产学研联合研创基地”,共培师资,协同育人,联手打造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的VR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管理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建新零售人才实训基地,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等。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和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近三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全国高校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及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荣获600余项奖励,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另外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国际化水平,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发展平台。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数字校园,独特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供不应求的订单就业,每年吸引着全国数千学子来校求学深造。经第三方社会机构评估,学校近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其中,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被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部队所录用,部分毕业生继续深造就读了研究生,还有部分自主创业者成为了优秀企业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校扎实推进******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正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智能技术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历史机遇,以跨越式姿态,朝着办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目标阔步前行。

新乡医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https://www.xxmu.edu.cn/jwc/
新乡医学院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https://www.xxmu.edu.cn/jwc/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转专业管理,根据教育部《应征入伍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保留入学资格及退役后入学办法(试行)》(教学〔2013〕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5〕3号)、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通知》(教学〔2015〕400号)和《 新乡医学院 学生转学与转专业管理办法》(校发〔2015〕4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校既要维护好本科教学人才培养质量,又须调动学生参军入伍的热情,落实好退役大学生复学优惠政策。第二章 转专业管理第三条 为鼓励在校学生应征入伍,学校学生服满义务兵役退伍后复学,若服役期间无任何违纪行为,经个人申请,学校武装部核实,学校研究同意并履行相关程序后,可转入其他专业学习。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转专业:(一)跨学历层次的。(二)跨录取批次的。(三)跨科类的。(四)录取时确定为国防生和定向、委托培养的。(五)与学校开展联合培养和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的。第五条 应征入伍时保留入学资格新生或大学一年级学生,可申请转入大学一年级其他专业。第六条 应征入伍时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在申请转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需留至大学一年级学习:(一)4年制专业转5年制专业的学生。(二)非临床医学专业转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第七条 应征入伍时为大学三年级五年制的学生,在申请转入临床医学专业者需留至下一年级学习;申请转入其他专业者可进入相应年级学习。第八条 应征入伍时为大学三年级四年制的学生,仅能申请转入四年制其他专业。第九条 应征入伍时为大学四年级五年制的学生或翌年毕业生,须参加转专业考试,按照《 新乡医学院 学生转学与转专业管理办法》(校发〔2015〕40号)文件执行。第十条 如退役学生申请转入专业人数超过当年本专业接收人数,按照《 新乡医学院 学生转学与转专业管理办法》(校发〔2015〕40号)文件,单独组织转专业考试,择优录取。第十一条 转入新专业的学生按转入专业标准收费并执行新专业的培养计划,相同课程的公共必修、选修课程的学分可相互抵认,所缺的专业课程必须补修,在原专业修得的专业课程可作为选修课认定。第三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

http: //118.182. 212.238: 8082/ jwweb/怎样登录
http: //118.182. 212.238: 8082/ jwweb/可以直接在浏览器的导航栏搜索登录。IP:http: //118.182. 212.238: 8082/ jwweb/属于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金昌市人民政府和金川集团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的全日制公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的前身是经原有色总公司备案隶属于金川集团公司的成人高校-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始建于1984年,批准文号〔1984〕教成字033号)和甘肃省首批"标准化中等师范学校" -金昌师范学校(始建于1984年,批准文号甘教师字〔1984〕 314号),2010年7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两校合并改建为甘肃有色治金职业技术学院。学院18个专业、23个证书被教育部列为"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师范学校、金昌市"循环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单位。学院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总工会授予“陇原工匠培训基地"1个,省人社厅授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教育厅授予"名师工作室"4个,省级科学仪器共享平台1个,省科技厅等部门授予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政府授予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金昌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2019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2018年 湖南中医药大学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http://mooc.hnucm.edu.cn/portal一、微课的界定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资源是一种用于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微型课程资源。本次微课大奖赛中的微课特指微课资源。一个知识点的微课资源应包括微课视频、进阶练习、学习任务单三个相互配套的组成部分。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不同,微课资源可分为讲授类、应用类、实验演示类三种:讲授类: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关键概念和原理。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应用类:关键概念和原理的应用。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应用问题(例题),并围绕问题开展分析、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实验演示类:教师应用教具、实验器材或计算机模拟软件作示范性实验,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各个学科的微课资源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所针对知识点的特殊需要,不应拘泥于某种形式。1.微课视频: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知识点,用视频形式呈现的教学资源,时间长度一般在5-10分钟,最长不超过12分钟。微课视频一般用于解释知识点的核心概念或内容、方法演示、知识应用讲解。微课视频的制作必须经过微课设计、微课课件制作和微课视频录制三个阶段;微课视频虽然只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但也应有情景设计和核心概念(内容)的引入、阐述和解释、归纳与小结等必要环节。2.进阶练习:是微课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微课视频配套,一般采用在线测试方式,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知识能力目标的掌握程度。进阶练习与一般常模测试不同,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的查缺补漏学习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微课视频学习 -练习-重复学习微课视频-再练习-直至全部掌握知识点能力目标,实现学习的查缺补漏。一个微课的进阶练习应至少提供2套进阶练习。每套包含5道题;2套试题难度应相近,题型相同;每套题应包含概念辨析、熟练练习和应用拓展3种题型。全部采用客观题,便于计算机自动评分;必须提供唯一的正确答案;每个习题应包括题文、选项、答案、详解、错析、提示、分值等相关信息。具体格式请参考湖南微课网样例。3.学习任务单:是由教师设计,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提供“学什么和怎样学”建议的学习导航,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建议以及配套学习资源推荐(包括教材相关内容阅读及其它学习资源学习)。学习任务单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把学习任务转化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具体格式请参考“湖南微课网”样例。二、内容及要求(一) 微课视频1. 音视频录制要求(1)录制现场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避免在录屏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2)所选择参与录制的授课教师应仪表端庄、神态自然、精神饱满,讲授从容,教学态度科学严谨。教师可以出镜,也可以是画外音的方式,如非必要,应避免教师长时间出现在微课视频中,尽可能不使用画中画方式。(3)教学语言规范,声音响亮,节奏感强。采用标准普通话(英语及民族语言版本除外)配音,使用适合教学的语调,英语使用标准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特殊语言学习和材料除外)。(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5)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如有需要可在微课程中适当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7)声音与演示过程有良好的同步,充分利用鼠标的拖、点配合解说,适当使用画笔功能,如有演算推理过程,可使用手写板,演算推理过程的书写要整齐、规范,字迹工整、美观。( 8)录制过程页面随着授课进度翻动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长时间静止不动。为增强授课效果,可以插入适当的动画、图片等素材。(9)画面大小要求为 1280×720,如教学需要,课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适当调整屏幕大小。2.微课课件的制作(1)微课课件及其嵌入的媒体素材应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字体、字号搭配协调合理。(2)微课课件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整体风格统一、新颖、活泼、有创意,色彩搭配协调符合视觉心理,并具备良好的动态感和空间感,满足录制要求。(3)所使用的微课课件(PPT、动画等)版面大小应根据录屏画面实际大小来确定,建议采用16:9的长宽比。(4)如使用OFFICE2010以上版本的PPT制作微课视频,则微课课件的首页将作为微课视频的片头,在PPT首页中要求体现学科、年级、上/下册、知识点名称、主讲教师姓名等信息。(5)微课课件的文本等其他素材资源要可控,不能将一个页面的所有内容全部呈现,应按照教学的要求,逐级出现,可设置为由授课教师点击鼠标才出现;特别是演算推理、实验现象及结论等类型的微课课件,必须由授课教师点击鼠标才出现,不能直接整版页面直接呈现。3.后期加工制作以及视音频文件压缩发布(1)经加工制作后的微课视频时长在 5-10分钟,最长不超过12分钟。(2)片头不超过 5 秒,应包括:学科、年级、上/下册、知识点名称、主讲教师姓名等信息。知识点名称应与教材名称保持一致。(3)提示性信息(如线条、图形、说明文字等)大小合适、颜色与正文颜色对比明显。(4)字幕清晰美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国家规定的除外)、错别字,能正确有效地传达信息。(5)字幕字体、大小、色彩搭配、摆放位置、停留时间、出入屏方式力求与视频中其他要素(画面、声音、背景音)配合得恰到好处,不能破坏原有画面;演示实验类微课中的多机位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6)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7)同一视频中,各节点视频分辨率统一,不得将标清和高清混用。(8)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9)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二) 进阶练习微课学习是一个学习、评价、诊断、反馈、再学习的过程,微课的学习模型包括交互式微课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的进阶练习和单元测试、计算机自适应学习诊断和错误分析、个性化补救练习等学习环节。进阶练习是基于标准的测试,是类似游戏通关的在线检测系统,学习者学习一段微课视频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只有当学习者全部答对一套练习题后,才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如学习者完成的一套习题答案有错误,微课系统将要求学习者再学习微课视频,然后再进行进阶练习测试,直到一套试题测试全部正确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微课视频学习。这种在线检测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能力要求,每一个微课资源的进阶练习应至少提供 2 套配套进阶练习,每套练习至少包含 5 道题。每套题应包括概念辨析、熟练练习和应用拓展 3 种题型,每个进阶练习题均为客观题,每个习题都应包括题文、选项、答案、详解、错析、提示、分值等相关信息,题目设置的各个选项,除正确答案外,应尽可能暴露出学生,特别是学习尚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容易发生的典型问题和典型错误。(三)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能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取得自主学习实效。学习任务单一般以表单为呈现方式。分为学习指南、学习任务、资源链接、困惑与建议四个部分,其中学习指南又包含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学习形式预告等。 ;

运城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http://www.ycu.edu.cn/jwc/
运城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http://www.ycu.edu.cn/jwc/运城学院坐落于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山西省运城市,前身为始建于1978年的运城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1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由运城师范专科学校、运城教育学院、河东大学三校合并组建运城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运城学院。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建校以来始终秉承“立德有为”校训,大力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设17个教学科研单位,52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优势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山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校占地面积3089亩,建筑面积60.34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15.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2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177万册,电子图书62万册。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209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198人,其中专任教师9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71人;有正高级职称45人,副高级职称27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69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西省教学名师8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9人,山西省优秀教师6人,山西省模范教师4人。先后聘请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特聘教授1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8人、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人;山西省“*”特聘专家1人,外聘学科专业带头人22人。工商管理教学研究创新团队入选了“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物理与电子技术实验实践教研室荣获“山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广告艺术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80余项。教师承担纵向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国家社科基金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项。学校不断拓宽开放办学之路,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的24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波兰、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的6所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在泰国建立汉语实习基地,与韩国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硕士。与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共建“电子电路技术学院”,与山西亚宝药业合作举办“特殊医用食品班”,与运城制版集团等121家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近年来,校党委和行政带领广大师生,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前进,先后荣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先进单位”、“山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校”、“省级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展望未来,运城学院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为指引,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安排部署和我校二次党代会精神,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坚持“一个方向,两手抓”办学治校总方略,坚持“三步跨越、四方针”改革发展新理念,坚持“五个布局、六计划”贯彻落实新举措,突出彰显河东文化特色,重点发展理工产教融合和特色师范教育,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运城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