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ip七层模型(tcpip七层模型和四层模型)

      最后更新:2022-11-03 20:37:28 手机定位技术交流文章

      TCP/IP 中的OSI分层模型详解

      计算机网络最初的目的是连续一个个独立的计算机, 使他们组成一个个更强有力的计算环境。简而言之,就是为了提高生产力。从批处理时代到计算机网络时代, 毋庸置疑,都体现了这一目的。然而,现在却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现代计算机网络的首要目的之一,可以说是链接人与人。置身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联系、相互沟通、交流思想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通信领域里,人们经常提及“协议”一词。互联网中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协议有IP, TCP,HTTP等而 LAN(局域网)中常用的协议有 IPX/SPX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将这些网络协议进行了系统的归纳。TCP/IP就是IP、TCP、HTTP等协议的组合。现在 很多设备都支持TCP/IP。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网络体系结构。例如,Novell公司的IPX/SPX、苹果公司的AppleTalk(仅限苹果公司使用)、IBM 公司开发的用于构建大规模的网络的SNA 以及前DEC公司开发的DECnet等。CPU 又叫中央处理器。它如同一台计算机的心脏,每个程序实际上都由他调度执行的。 CPU的性能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一台计算机的处理性能。 因此人们常说计算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CPU的发展史。目前人们常用的CPU有 Intel Core、 Intela Tom以及 ARM Cortex等产品OS 译作操作系统,是一种基础软件。它集合了CPU管理,内存管理、计算机外围设备管理以及程序运行管理等重要功能,一个CPU通常在同一时间只能运行一个程序。为了让多个程序同时执行,操作系统采用 CPU时间片轮转机制,在多个程序之间进行切换,合理调度。 这种方式叫做多任务调度。OSI 参考模型中,将通信协议中必要的功能 分成了7层。通过这些分层,使得 那些比较复杂的网络协议更加简单化。这一模型中, 每个分层都接受由他下一层所提供的特定服务,并且负责为自己的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上下层之间进行交互时所遵循的约定叫做“接口”。同一层 之间的交互所遵循的约定叫做“协议”。协议分层就如同计算机软件中的模块化开发。OSI 参考模型的建议是比较理想化的。他希望实现从第一层到第七次的模块,并将它们组合起来实现网络通信。分层可以将每个分层独立使用,即使系统中某些分层发生变化,也不会波及整个系统。因此可以构建一个扩展性和灵活性都很强的系统。 通过分层能够细分通信功能,更易于单独实现每个分层的协议,并界定每个分层的具体责任和义务。这些都属于分层的优点。而分层的劣势可能就在于过分模块化,是处理变得更加沉重以及每个模块都不得不实现相似的处理逻辑等问题OSI参考模型将这样一个复杂的协议整理并分为了易于理解的七层分层从字面意义上讲,有人可能会认为 TCP/IP 是指 TCP与IP两种协议。实际生活当中有时也确实是指着两种协议。然后再很多情况下,他只是利用了IP进行通信时所必须用到的协议群的统称。具体来说,IP或ICMP、TCP与UDP 、HTTP等等都属于TCP/IP的协议。他们与TCP或IP的关系紧密,是互联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TCP/IP 一词泛指这些协议,因此,有时也称TCP/IP为国际协议族。我们上边写到的OSI参考模型中各个分层的作用,TCP/IP 诞生以来的各种协议其实也能对应到OSI参考模型中。如下图TCP/IP 的最底层是负责数据传输的硬件。这种硬件就相当于以太网或电话线路等物理层的设备。关于他的内容一直无法统一定义。因为只要人们在物理层面上所使用的传输媒介不同,网络的宽带、可靠性、安全性、延迟等都会有所不同,而在这些方面又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总之,TCP/IP 是在网络互连的设备之间能够通信的前提下才被提出的协议。网络接口层利用以太网中的数据链路层进行通信,因此属于接口层。也就是说把它当做 NIC 起作用的 “驱动程序”也无妨。驱动程序是在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起桥梁作用的软件。计算机的外围附加设备或扩展卡,不是直接插到电脑上或电脑的扩展槽上就能马上使用的,还需要响应的驱动程序的支持。例如换了一个NIC网卡,不仅需要硬件,还需要软件才能真正投入使用。因此,人们常常还需要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安装一些驱动软件以便使用这些附加硬件。互联网层使用IP协议,它相当于OSI 模型中的第三层网络层。IP协议基于IP地址转发分包数据。TCP/IP 协议 分层中的互联网层与传输层的功能通常有操作系统提供。尤其是路由器,他必须实现通过互联网层转发分组数据包的功能。此外 链接互联网的所有主机跟路由器必须实现IP的功能。其他链接互联网的网络设备就没必要一定实现IP或TCP的功能。IP 是跨越网络传送数据包,使整个互联网都能收到数据的协议。IP协议使数据能够发送到地球的另一端,这期间他使用IP 地址作为主机的标识。 IP还隐藏着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通过IP 相互通信的主机之间不论经过怎样的底层数据链路都能实现通信。 虽然IP 也是分组交换的一种协议,但是他不具有重发机制。即使分组数据包未能到达对端主机也不会重发。因此 属于非可靠传输协议TCP/IP的传输层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协议。该层的功能本身与OSI 参考模型中的传输层类似。传输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让应用程序之间实现通信。计算机内部,通常同一时间运行着多个程序。为此 必须分清是哪些程序与哪些程序 在进行通信。识别 这些应用程序的是端口号TCP/IP 的分层中,将OSI 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功能都集中到了应用程序中实现。这些功能有时由一个单一的程序实现,有时也可能会由多个程序实现。因此 细看TCP/IP 的应用程序功能会实现,他不仅实现OSI模型中应用层的内容,还要实现会话层与表示层的功能。TCP/IP 应用的架构绝大多数属于客户端/服务端模型。提供服务的程序叫服务端,接受服务的程序叫客户端。在这种通信模式中, 提供服务的程序会预先被部署在主机上,等待接收任何时刻客户可能发送的请求。客户端可以随时发送请求给服务端, 有时服务端 可能会处理异常、超出负载等情况,这时客户端可以在等待片刻后重发一次请求。浏览器与服务端之间通信所用的协议是HTTP。所传输的数据的主要格式是HTML,WWW中的HTTP属于OSI应用层的协议, 而HTML 属于表示层。TCP/IP 到底如果在媒介上进行传输的呢每个分层中都会对所发送的数据附加一个首部,在这个首部中包含了该层必要的信息,如发送的目标地址以及协议相关信息。通常,为协议提供的信息为包首部,所要发送的内容为数据。如图,在下一层的角度看,从上一分层收到的包全部都被认为是本层的数据。从TCP/IP 通信上看,甲给乙发送一封邮件, 我们用过这个例子来降价一个TCP/IP 通信的过程。分组数据包经过以太网的数据链路时的大致流程如上图,不过该图对各个包首部做了简化。包流动的时,从前往后依次被附加了以太网首部、IP包首部、TCP包首部以及应用自己的包首部和数据。而包的最后则追加了以太网包尾。每个包首部中至少都会包含两个信息:一个是发送端和接收端,另一个是上一层的协议类型。经过每个协议分层时,都必须有识别包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息。以太网会用MAC地址,IP会用IP地址,而TCP/UDP 则会用端口号作为识别两端主机的地址。即使是在应用程序中,像电子邮件地址这样的信息也是一种地址标识。这些地址信息都在每个包经由各个分层,附加到协议对应的包首部里边。此外,每个分层的包首部中还包含一个识别位,它是用来标识上一层协议的种类信息,例如 以太网的包首部中的以太网类型,IP 中的协议类型以及TCP/UDP 中的两个端口的端口号等都起着识别协议类型的作用。包的接收流程是发送流程的逆序过程
      TCP/IP 中的OSI分层模型详解

      TCP/IP网络七层协议、ISO七层模型?

      ISO七层模型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会话层(Session layer)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网络层(Network layer)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其中上三层称之为高层,定义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人机界面。什么意思呢,就是上三层负责把电脑能看懂的东西转化为你能看懂的东西,或把你能看懂的东西转化为电脑能看懂的东西。 下四层称之为底层,定义的是数据如何端到端的传输(end-to-end),物理规范以及数据与光电信号间的转换。 应用层,很简单,就是应用程序。这一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源用于通信,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信的应用程序干的事情。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正常工作。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语言与机器语言间的转化。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我们平时所知的NFS,RPC,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
      TCP/IP只有四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 OSI模型有七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OSI协议晚于TCP/IP协议
      应用层 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这样的顺序
      TCP/IP网络七层协议、ISO七层模型?

      TCP/IP的七层模型有哪七层?

      。。。 TCP/IP 没有7层,只有4层,TCP/IP 模型其实 应该叫DoD模型,因为会让新手认为TCP/IP协议栈就是 TCP/IP模型,是有区别的OSI模型才有7层,这只是参考模型。TCP/IP 分为 应用层传输层 网络层和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体) 网络很深,多多学习
      发个截图给你吧
      07 osi七层模型
      TCP/IP的七层模型有哪七层?

      简述TCP/IP和OSI/RM7 层参考模型,TCP/IP模型都有什么协议及作用

      TCP/IP协议是OSI的简化模型,OSI是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而TCP/IP 协议是把OSI的下两层 结合为网络接口层,将会话层,表示层 应用层结合为应用层
      简述TCP/IP和OSI/RM7 层参考模型,TCP/IP模型都有什么协议及作用

      tcp ip七层协议是什么?

      TCP/IP协议介绍 TCP/IP的通讯协议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TCP/IP整体构架概述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说来话长了,简单的说一下啊!!!应用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的我慢慢给你将啊!你好好听着啊嘿嘿 和OSI七层模型差不多
      tcp ip七层协议是什么?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2195.html

          热门文章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