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分为哪几层?每层的功能?
===================== ★TCP/IP整体构架概述★=======================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ping命令概述★=================Ping通过发送“网际消息控制协议 (ICMP)”回响请求消息来验证与另一台 TCP/IP 计算机的 IP 级连接。回响应答消息的接收情况将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显示出来。Ping 是用于检测网络连接性、可到达性和名称解析的疑难问题的主要 TCP/IP 命令。如果不带参数,ping 将显示帮助。●语法ping [-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HostList | -k HostList}] [-w Timeout] [TargetName]●参数-t指定在中断前 ping 可以持续发送回响请求信息到目的地。要中断并显示统计信息,请按 CTRL-BREAK。要中断并退出 ping,请按 CTRL-C。-a指定对目的地 IP 地址进行反向名称解析。如果解析成功,ping 将显示相应的主机名。-n Count指定发送回响请求消息的次数。默认值为 4。-lSize指定发送的回响请求消息中“数据”字段的长度(以字节表示)。默认值为 32。size 的最大值是 65,527。-f指定发送的回响请求消息带有“不要拆分”标志(所在的 IP 标题设为 1)。回响请求消息不能由目的地路径上的路由器进行拆分。该参数可用于检测并解决“路径最大传输单位 (PMTU)”的故障。-i TTL指定发送回响请求消息的 IP 标题中的 TTL 字段值。其默认值是是主机的默认 TTL 值。对于 Windows XP 主机,该值一般是 128。TTL 的最大值是 255。-v TOS指定发送回响请求消息的 IP 标题中的“服务类型 (TOS)”字段值。默认值是 0。TOS 被指定为 0 到 255 的十进制数。-r Count指定 IP 标题中的“记录路由”选项用于记录由回响请求消息和相应的回响应答消息使用的路径。路径中的每个跃点都使用“记录路由”选项中的一个值。如果可能,可以指定一个等于或大于来源和目的地之间跃点数的 Count。Count 的最小值必须为 1,最大值为 9。-s Count指定 IP 标题中的“Internet 时间戳”选项用于记录每个跃点的回响请求消息和相应的回响应答消息的到达时间。Count 的最小值必须为 1,最大值为 4。-jPath指定回响请求消息使用带有 HostList 指定的中间目的地集的 IP 标题中的“稀疏资源路由”选项。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具有松散源路由的路由器分隔连续中间的目的地。主机列表中的地址或名称的最大数为 9,主机列表是一系列由空格分开的 IP 地址(带点的十进制符号)。-k HostList指定回响请求消息使用带有 HostList 指定的中间目的地集的 IP 标题中的“严格来源路由”选项。使用严格来源路由,下一个中间目的地必须是直接可达的(必须是路由器接口上的邻居)。主机列表中的地址或名称的最大数为 9,主机列表是一系列由空格分开的 IP 地址(带点的十进制符号)。-w Timeout指定等待回响应答消息响应的时间(以微妙计),该回响应答消息响应接收到的指定回响请求消息。如果在超时时间内未接收到回响应答消息,将会显示“请求超时”的错误消息。默认的超时时间为 4000(4 秒 )。TargetName指定目的端,它既可以是 IP 地址,也可以是主机名。/? 在命令提示符显示帮助。●注释可以使用 ping 测试计算机名和计算机的 IP 地址。如果已成功验证 IP 地址但未成功验证计算机名,这可能是由于名称解析问题所致。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指定的计算机名可以通过本地主机文件进行解析,其方法是通过域名系统 (DNS) 查询或 NetBIOS 名称解析技术进行解析。只有当网际协议 (TCP/IP) 协议在 网络连接中安装为网络适配器属性的组件时,该命令才可用。范例以下范例显示 ping 的输出:C:>ping example.microsoft.comPinging example.microsoft.com [192.168.239.13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239.132: bytes=32 time=101ms TTL=124Reply from 192.168.239.132: bytes=32 time=100ms TTL=124Reply from 192.168.239.132: bytes=32 time=120ms TTL=124Reply from 192.168.239.132: bytes=32 time=120ms TTL=124要验证目的地 10.0.99.221 并解析 10.0.99.221 的主机名,请键入:ping -a 10.0.99.221要验证带有 10 个回响请求消息的 10.0.99.221,且每个消息的“数据”字段值为 1000 字节,请键入:ping -n 10 -l 1000 10.0.99.221要验证目的地 10.0.99.221 并记录 4 个跃点的路由,请键入:ping -r 4 10.0.99.221要验证目的地 10.0.99.221 并指定稀疏来源路由为 10.12.0.1-10.29.3.1-10.1.44.1,请键入:ping -j 10.12.0.1 10.29.3.1 10.1.44.1 10.0.99.221=====================★进行Internet 安全设置★======================Internet 的安全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它并引起足够重视的人却不多。其实在IE 浏览器中就提供了对Internet 进行安全设置的功能,用户使用它就可以对Internet 进行一些基础的安全设置,具体操作如下:(1)启动IE 浏览器。(2)选择“工具”∣“Internet 选项”命令,打开“Internet 选项”对话框。(3)选择“安全”选项卡(4)在该选项卡中用户可为Internet 区域、本地Intranet(企业内部互联网)、受信任的站点及受限制的站点设定安全级别。(5)若用户要对Internet 区域及本地Intranet(企业内部互联网)设置安全级别,可选中“请为不同区域的Web 内容指定安全级别”列表框中相应的图标。(6)在“该区域的安全级别”选项组中单击“默认级别”按钮,拖动滑块既可调整默认的安全级别。注意:若用户调整的安全级别小于其默认级别,则弹出“警告”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若用户确实要降低安全级别,可单击“是”按钮。(7)若用户要自定义安全级别,可在“该区域的安全级别”选项组中单击“自定义级别”按钮,将弹出“安全设置”对话框(8)在该对话框中的“设置”列表框中用户可对各选项进行设置。在“重置自定义设置”选项组中的“设置为”下拉列表中选择安全级别,单击“重置”按钮,即可更改为重新设置的安全级别。这时将弹出“警告”对话框(9)若用户确定要更改该区域的安全设置,单击“是”按钮即可。(10)若用户要设置受信任的站点和受限制的站点的安全级别,可单击“请为不同区域的Web 内容指定安全级别”列表框中相应的图标。单击“站点”按钮,将弹出“可信站点”|“受限站点”对话框(11)在该对话框中,用户可在“将该Web 站点添加到区域中”文本框中输入可信|受限站点的网址,单击“添加”按钮,即可将其添加到“Web 站点”列表框中。选中某Web 站点的网址,单击“删除”按钮,可将其删除。(12)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13)参考(6)~(9)步,对可信|受限站点设置安全级别即可。注意:同一站点类别中的所有站点,均使用同一安全级别。●如何确定您是否正确启用cookie1.查询自己所使用的IE版本。 打开IE,点击菜单条上的"帮助"(Help)在展开的菜单里,选择最下面一条"关于Internet Explorer"(About Internet Explorer)在弹出的窗口中,Internet Explorer图片标题下第一行,就是有关版本信息。2.如果您使用的是IE 6.0版本,请按以下几个步骤启用cookie: 点击菜单条上的"工具"(Tool)在展开的菜单里,选择最下面一条"Internet选项"(Internet Options)在打开的Internet 选项设置窗口里,顶上有一条标签栏,点击第三个"隐私"(Privacy)。在"隐私"的设置里,中间偏下有三个按钮,点击第二个按钮"高级"(Advanced)在弹出的cookie设置窗口里,勾选如下设置:覆盖自动cookie处理 (Override automatic cookie handling)第一方cookie:接受 (First-party cookies: Accept)第三方cookie:接受 (Third-party cookies: Accept)总是允许会话cookie (Always allow session cookies)点击按钮"确定"(OK),关闭cookie设置窗口点击按钮"确定"(OK),关闭Internet 选项设置窗口3.如果您使用的是IE 5.0版本,请按以下几个步骤启用cookie:点击菜单条上的"工具"(Tool)在展开的菜单里,选择最下面一条"Internet选项"(Internet Options)在打开的Internet 选项设置窗口里,顶上有一条标签栏,点击第二个"安全"(Security)。在"安全"的设置里,中间偏下有两个按钮,点击按钮"自定义级别"(Customized)在弹出的安全设置窗口里,拉动上下滚动条,找到cookie设置,勾选如下设置: 允许使用存储在您计算机上的cookie:启用允许使用每个对话cookie(未存储):启用点击按钮"确定"(OK),关闭安全设置窗口点击按钮"确定"(OK),关闭Internet 选项设置窗口4.如果您使用的是IE 4.0版本,请按以下几个步骤启用cookie: 从主菜单中选择“查看|Internet 选项...”。更改至“安全”选项卡。选择“自定义”,然后单击“设置...”向下滚动至“安全”部分。启用方法:选择“总是接受 cookie”启用 JavaScript 功能步骤:(只适用于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1.在工具列中,选[工具]->[Internet 选项]2.选择[安全],然后按[默认级别]3.点击按钮“确定”(OK),关闭Internet 选项设置窗口。 4.关闭浏览器窗口,重新打开浏览器即可。
TCP/IP分五层各层对应的协议 应用层该层包括所有和应用程序协同工作,利用基础网络交换应用程序专用的数据的协议。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TELNET (Teletype over the Network, 网络电传) ,通过一个终端(terminal)登陆到网络(运行在TCP协议上)。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由名知义(运行在TCP协议上)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用来发送电子邮件(运行在TCP协议上) 。DNS (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服务) ,用于完成地址查找,邮件转发等工作(运行在TCP和UDP协议上)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 ,用于网络同步(运行在UDP协议上)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用于网络信息的收集和网络管理。传输层该层提供端对端的通信。最重要的传输层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TCP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 数据流传输(面向连接,可靠)用户数据报文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 数据报文传输(无连接不可靠)网络层该层负责数据转发和路由。从该层上面往下看,可以认为底下存在的是一个不可靠无连接的端对端的数据通路。最核心的协议当然是IP协议。此外还有ICMP,RIP,OSPF,IS-IS,BGP,ARP,RARP等。链路层 TCP/IP参考模型定义了链路层,但该层不属于TCP/IP协议栈的范围。常用的链路层技术有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Token Ring),光纤数据分布接口(FDDI),端对端协议( PPP),X.25,帧中继(Frame Relay),ATM,Sonet, SDH等。

IP什么的缩写啊?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 网络互联IP是怎样实现网络互连的?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包”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数据包那么,“数据包(packet)” 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数据包也是分组交换的一种形式,就是把所传送的数据分段打成 “包”,再传送出去。但是,与传统的“连接型”分组交换不同,它属于“无连接型”,是把打成的每个“包”(分组)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报文”传送出去,所以叫做“数据包”。这样,在开始通信之前就不需要先连接好一条电路,各个数据包不一定都通过同一条路径传输,所以叫做“无连接型”。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它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坚固性和安全性。TCP/IP数据包格式每个数据包都有报头和报文这两个部分,报头中有目的地址等必要内容,使每个数据包不经过同样的路径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重新组合还原成原来发送的数据。这就要IP具有分组打包和集合组装的功能。 在实际传送过程中,数据包还要能根据所经过网络规定的分组大小来改变数据包的长度,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可达 65535个字节。 1Byte=8bitIP地址 IP协议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和其它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 地址”。由于有这种唯一的地址,才保证了用户在连网的计算机上操作时,能够高效而且方便地从千千万万台计算机中选出自己所需的对象来。现在电信网正在与 IP网走向融合,以IP为基础的新技术是热门的技术,如用IP网络传送话音的技术(即VoIP)就很热门,其它如IP over ATM、IPover SDH、IP over WDM等等,都是IP技术的研究重点。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 你也可以去查有很多 IP具体说来是指地址,在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会有自己的IP地址,就好象是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住址,这样你的好朋友就能找到你和你谈谈话,说些各方面的东西.在网上你要去访问别人的东西,就一定要知道别人的地址,这个地址就是用IP来表示的,但由于IP都是用些数字表示,难以记住,于是就有了DNS服务器,用来将IP和名字做映射的,这样你只要知道每个地址的名字一样可以访问其它的电脑.DNS会帮住将你请求的名字解析为对应的地址.这是IP最基本的解释,可以有很多的延伸,这里不多说,因为都是围绕这个基本解释而展开的.
是Internet Protocol这个单词的缩写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IP是怎样实现网络互连的?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包”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IP协议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和其它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 地址”。由于有这种唯一的地址,才保证了用户在连网的计算机上操作时,能够高效而且方便地从千千万万台计算机中选出自己所需的对象来。现在电信网正在与 IP网走向融合,以IP为基础的新技术是热门的技术,如用IP网络传送话音的技术(即VoIP)就很热门,其它如IP over ATM、IPover SDH、IP over WDM等等,都是IP技术的研究重点。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 另外,IP也可能是iPhone或iPad,IP卡等。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

请问IP是什么?????
IP是英文“Internet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 1、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2、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报”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3、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节)。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例:点分十进IP地址(100.4.5.6),实际上是32位二进制数(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
百科名片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目录基本原理网络互联数据包IP地址IPV4地址公用IP地址基本地址格式保留地址的分配IP地址查询IP地址的分类网络号主机号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E类地址实体IP虚拟IP固定IP与动态IP特殊的IP地址组播地址169.254.x.x受限广播地址直接广播地址IP地址是0.0.0.0NetID为0的IP地址环回地址专用地址IPV6发展及其特点综述IPv6特点代理IPIP认证IP寄存器单片机中的IP寄存器计算机CPU中的IP寄存器IP告罄IP的其他含义SOC中的IPIP的定义:IP的分类:IP的来源:防水防尘等级激发极化可吸入颗粒物指令指针寄存器知识产权一香港警衔一复杂度类美国国际纸业公司网站ip生物学中的IP试验(Immunoprecipitation)材料步骤NOTEindex participation工业增加值英文简称基本原理 网络互联 数据包 IP地址IPV4地址 公用IP地址 基本地址格式 保留地址的分配 IP地址查询IP地址的分类 网络号 主机号 A类地址 B类地址 C类地址 D类地址 E类地址 实体IP 虚拟IP 固定IP与动态IP特殊的IP地址 组播地址 169.254.x.x 受限广播地址 直接广播地址 IP地址是0.0.0.0 NetID为0的IP地址 环回地址 专用地址IPV6发展及其特点 综述 IPv6特点代理IPIP认证IP寄存器 单片机中的IP寄存器 计算机CPU中的IP寄存器IP告罄IP的其他含义SOC中的IP IP的定义: IP的分类: IP的来源: 防水防尘等级 激发极化 可吸入颗粒物 指令指针寄存器 知识产权 一香港警衔 一复杂度类 美国国际纸业公司 网站ip生物学中的IP试验(Immunoprecipitation) 材料 步骤 NOTE index participation工业增加值英文简称展开]
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 1、指的是IP地址。 又称Internet地址,共32位,可用四个十进制数表示,每个数的取值范围为0~255,每个十进制之间用“."号隔开(如202.112.104.56),IP地址又分为A,B,C,D四类。IP地址由InternetNIC(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统一负责全球地址的规划、管理。通常每个国家成立一个组织,统一向国际组织申请IP地址,然后再分配给客户。 由于IP地址是数字型的,难以记忆,也难以理解,因此,Internet采用另一套字符型的地址方案,即域名地址。它是一定意思的字符串来标识主机地址,IP与域名地址两者相互对应,而且保持全网的统一。如《互联网时代》的IP地址是168.160.24.152,它所对应的域名是 www.ciworld.com.cn 注意:一台主机的IP地址是唯一的,即只能有一个IP地址,但它的域名数却可以有多个!!! 2、指的是IP电话。 IP是国际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的简称,IP电话是按国际互联网协议规定的网络技术开通的电话业务,中文翻译为网络电话或互联网电话,它是利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语音传输的媒介,从而实现语音通信的一种全新的通信技术。由于其通信的费用低廉,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廉价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电话、经济电话或者廉价电话,这些都是人们对IP电话的不同称谓。现在用得最广泛,也是比较科学的叫法即是“IP电话”。]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现在的IP网络使用32位地址,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92.168.0.1。 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或 IP地址=网络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我都看了好几天了,还是不会! 答:其实您的IP地址就是172.17.1.121,而您的网关出口的IP地址是172.17.2.253,您可以通过它链接到其他网络中。所谓IP地址其实是基于TCP/IP的理论所规定的网络地址,简单的理解可以认为是您在网络上的门牌号码。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简单地说,就是由底层的IP协议和TCP协议组成的。TCP/IP是国际上通用的网络协议,也是用于互联网的第一套协议,也正因为有了TCP/IP标准,世界各地的电脑等设备能够链接到互联网上,并互相访问及共享资源。 在Internet没有形成之前,各个地方已经建立了很多小型的网络,称为局域网,Internet的中文意义是“互联网”,它实际上就是将全球各地的局域网链接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可以互相链接的网络(即互联网)”。然而,在链接之前的各式各样的局域网却存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和数据传输规则,将这些小网链接起来后各网之间要通过什么样的规则来传输数据呢?这就像世界上有很多个国家,各个国家的人说各自的语言,世界上任意两个人要怎样才能互相沟通呢?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够说同一种语言(即世界语),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TCP/IP协议正是Internet上的“世界语”。

怎样安装TCP/IP协议
① 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如果所选择的网卡具有即插即用功能开机后系统会自动检测到新添加的硬件此时可以按照提示进行安装。如果网卡不是即插即用的或者驱动程序需要重装可以通过添加硬件向导进行安装具体步骤如下。 a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在“控制面板”中双击“添加硬件”图标弹出“添加硬件向导”对话框。 b根据网卡制造商和型号进行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将存有网卡驱动程序的软盘或光盘放入驱动器单击“从磁盘安装”按钮系统将读取网卡驱动程序并把它们安装到特定的文件夹下。 c按照系统提示重新启动计算机完成安装。 ② 检查网卡是否正常工作。 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在“控制面板”中双击“系统”图标弹出“系统属性”对话框选择“硬件”选项卡如图17-4所示。 在图17-4中单击“设置管理器”按钮从“设备管理器”窗口中单击设备目录树中“网络适配器”对应的节点“”号将其展开找到已安装的网卡如图17-5所示。如果刚才安装的网卡出现在“网络适配器”的目录下且有一绿色的网卡图标表明网卡驱动程序已成功安装可以继续进行后面的网卡配置。如果“网络适配器”图标上有一带黄色圆圈的“”符号则说明系统找到了网卡但网卡不能正常工作如果“网络适配器”图标前面有一红色“×”符号则说明系统无法识别网卡。 77 实验17 组建对等网 图17-4 “系统属性”对话框 图17-5 “设置管理器”窗口 ③ 安装协议。 只有安装适当协议之后计算机才能在网络中通信。在Windows 2000中默认的协议是Internet协议TCP/IP当网卡驱动程序安装之后这个协议已经存在如果网络中其他计算机都安装有该协议实际上不需要进行其他协议安装就可以实现通信。如果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安装有NetBEUI或IPX/SPX协议则一些建立在NetBEUI或IPX/SPX协议基础上的应用程序如网络游戏、网络管理软件要求必须安装NetBEUI或IPX/SPX协议才能实现通信。另外由于TCP/IP在局域网中的通信效率并不高安装高效的NetBEUI广播协议可以提高对等网的通信效率。下面介绍如何查看TCP/IP是否安装以及在网络中添加协议。 检查TCP/IP是否安装右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网络连接”窗口如图17-6所示。右击“本地连接”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检查“Internet协议”复选框是否已经选中如图17-7所示。如果没有选中即可不必重新启动系统。 78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解答 图17-6 “网络连接”窗口 图17-7 “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④ 配置TCP/IP。 NetBEUI与IPX/SPX协议安装之后无须设置即可使用TCP/IP安装之后一般要进行配置具体方法如下 在“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选项单击“属性”按钮弹出“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如图17-10所示。 图17-9 “选择网络协议”对话框 图17-10 “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 在“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中设置相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在对等网络内访问时无须设置该项以及DNS服务器地址等。如果IP地址采用自动分配可以选择“自动获得IP地址”单选按钮。以上配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无须重新启动系统。 ⑤ 计算机标识及分组。 计算机标识是指对等网络中要求每台联网计算机需要用唯一的名称来标识自己这一 79 实验17 组建对等网 名称将显示在网络邻居中以备用户查找用户分组是指将不同的用户按地域、功能、需求等划分为若干小组使用户更容易找到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具体步骤如下 右击“我的电脑”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选择“计算机名”选项卡如图17-11所示单击“更改”按钮打开“计算机名称更改”对话框如图17-12所示。 在“计算机名”文本框中输入唯一的标识名称并在工作组中填入本机所在的工作组名称实际是事先对网络按功能、地域、组织等设计的小组以便将来使用中查找信息方便工作组名字最好采用有意义的助记符计算机名称与工作组可以采用中文命名。单击“确定”按钮后弹出提示对话框按提示重启计算机使所作的标识与工作组修改生效。 图17-11 “系统属性”对话框 图17-12 “计算机名称更改”对话框 ⑥ 配置网络服务。 对等网中的每一台计算机既是资源的使用者同时又使资源的提供者用户要实现资源共享必须为计算机安装相应的服务组件即“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和“Microsoft网络客户端”组件。 安装“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组件的具体方法如下 在“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网络连接”图标在打开的“网络连接”窗口中右击“本地连接”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单击“安装”按钮在弹出的“选择网络组件类型”对话框中选择“服务”选项后弹出“选择网络服务”对话框选择“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安装“Microsoft网络客户端”组件的具体方法如下 在“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网络连接”图标在打开的“网络连接”窗口中右击“本 80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解答 地连接”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单击“安装”按钮在弹出的“选择网络组件类型”对话框中选择“客户端”选项后弹出“选择网络客户端”对话框选择“Microsoft网络客户端”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为了确保Windows 2000组成的对等网络中计算机之间互相访问每台计算机最好都安装“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组件没有安装“Microsoft网络客户端”组件的计算机将无法加入到对等网络中。 ⑦ 网络检测。 通过系统提供的ping命令可以检测网络的配置是否正确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如下 选择“开始”→“运行”命令输入“ping”命令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看到ping命令的运行结果。下面是几种常用的ping命令测试方式。 ping 127.0.0.1用于测试环回地址的连贯性如果ping失败显示“Request timed out”则检查安装和匹配TCP/IP是否正确。 ping IP地址如192.168.0.100用于检测计算机IP地址的连通性如果失败表明IP对应的计算机没有接入网络。
网上邻居 本地连接 属性 安装 协议 microsoft 选择TCP/IP就可以了
1.解决方法 网上邻居右键属性→本地连接属性→安装→协议→TCP/IP2.如果没有本地连接,看你是否安装了网卡驱动程序,右键我的电脑→管理→设备管理器→声音那一拦是否是黄色,如果是,建议安装驱动程序去http://www.mydrivers.com/ 驱动之家 下载一个合适你机器的网卡驱动程序
如果你都没网卡驱动了,要用无线网下载才行,或者下个网卡集成板的驱动精灵在u盘里装给你电脑

TAP/IP的概念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的。目录定义 产生背景 开发过程 基本原理 整体构架概述 参考模型 IP地址及其分类 子网的划分 协议簇 七层协议主要特点 协议的优势 TCP/IP协议的重置定义 产生背景 开发过程 基本原理 整体构架概述 参考模型 IP地址及其分类 子网的划分 协议簇 七层协议主要特点 协议的优势 TCP/IP协议的重置展开编辑本段定义 TCP/IP 是供已连接因特网的计算机进行通信的通信协议。 TCP/IP 指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 Protocol)。 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比如计算机)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互联网中的基本通信语言或协议。在私网中,它也被用作通信协议。当你直接网络连接时,你的计算机应提供一个TCP/IP程序的副本,此时接收你所发送的信息的计算机也应有一个TCP/IP程序的副本。 TCP/IP是一个四层的分层体系结构。高层为传输控制协议,它负责聚集信息或把文件拆分成更小的包。这些包通过网络传送到接收端的TCP层,接收端的TCP层把包还原为原始文件。低层是网际协议,它处理每个包的地址部分,使这些包正确的到达目的地。网络上的网关计算机根据信息的地址来进行路由选择。即使来自同一文件的分包路由也有可能不同,但最后会在目的地汇合。 TCP/IP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进行通信。TCP/IP通信是点对点的,意思是通信是网络中的一台主机与另一台主机之间的。TCP/IP与上层应用程序之间可以说是“没有国籍的”,因为每个客户请求都被看做是与上一个请求无关的。正是它们之间的“无国籍的”释放了网络路径,才是每个人都可以连续不断的使用网络。 许多用户熟悉使用TCP/IP协议的高层应用协议。包括万维网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远程网络访问协议(Telnet)和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这些协议通常和TCP/IP协议打包在一起。 使用模拟电话调制解调器连接网络的个人电脑通常是使用串行线路接口协议(SLIP)和点对点协议(P2P)。这些协议压缩IP包后通过拨号电话线发送到对方的调制解调器中。 与TCP/IP协议相关的协议还包括用户数据包协议(UDP),它代替TCP/IP协议来达到特殊的目的。其他协议是网络主机用来交换路由信息的,包括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ICMP),内部网关协议(IGP),外部网关协议(EGP),边界网关协议(BGP)。 编辑本段产生背景 众所周知,如今电脑上因特网都要作TCP/IP协议设置,显然该协议成了当今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牵手协议”。 1997年,为了褒奖对因特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并对TCP/IP协议作出充分肯定,美国授予为因特网发明和定义TCP/IP协议的文顿·瑟夫和卡恩“国家技术金奖”。这无疑使人们认识到TCP/IP协议的重要性。在阿帕网(ARPR)产生运作之初,通过接口信号处理机实现互联的电脑并不多,大部分电脑相互之间不兼容,在一台电脑上完成的工作,很难拿到另一台电脑上去用,想让硬件和软件都不一样的电脑联网,也有很多困难。当时美国的状况是,陆军用的电脑是DEC系列产品,海军用的电脑是Honeywell中标机器,空军用的是IBM公司中标的电脑,每一个军种的电脑在各自的系里都运行良好,但却有一个大弊病:不能共享资源。 当时科学家们提出这样一个理念:“所有电脑生来都是平等的。”为了让这些“生来平等”的电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就得在这些系统的标准之上,建立一种大家共同都必须遵守的标准,这样才能让不同的电脑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谈判”,并且在谈判之后能“握手”。 在确定今天因特网各个电脑之间“谈判规则”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当数瑟夫(Vinton G.Cerf)。正是他的努力,才使今天各种不同的电脑能按照协议上网互联。瑟夫也因此获得了与克莱因罗克(“因特网之父”)一样的美称“互联网之父”。 瑟夫从小喜欢标新立异,坚强而又热情。中学读书时,就被允许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脑,他认为“为电脑编程序是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事,…只要把程序编好,就可以让电脑做任何事情。”1965年,瑟夫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到IBM的一家公司当系统工程师,工作没多久,瑟夫就觉得知识不够用,于是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那时,正逢阿帕网的建立,“接口信号处理机”(IMP)的研试及网络测评中心的建立,瑟夫也成了著名科学家克莱因罗克手下的一位学生。瑟夫与另外三位年轻人(温菲尔德、克罗克、布雷登)参与了阿帕网的第一个节点的联接。此后不久,BBN公司对工作中各种情况发展有很强判断能力、被公认阿帕网建成作出巨大贡献的鲍伯·卡恩(Bob Kahn)也来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在那段日子里,往往是卡恩提出需要什么软件,而瑟夫则通宵达旦地把符合要求的软件给编出来,然后他们一起测试这些软件,直至能正常运行。当时的主要格局是这样的,罗伯茨提出网络思想设计网络布局,卡恩设计阿帕网总体结构,克莱因罗克负责网络测评系统,还有众多的科学家、研究生参与研究、试验。69年9月阿帕网诞生、运行后,才发现各个IMP连接的时候,需要考虑用各种电脑都认可的信号来打开通信管道,数据通过后还要关闭通道。否则这些IMP不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接收信号,什么时候该结束,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通信“协议”的概念。70年12月制定出来了最初的通信协议由卡恩开发、瑟夫参与的“网络控制协议”(NCP),但要真正建立一个共同的标准很不容易,72年10月国际电脑通信大会结束后,科学家们都在为此而努力。“包切换”理论为网络之间的联接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卡恩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到只有深入理解各种操作系统的细节才能建立一种对各种操作系统普适的协议,73年卡恩请瑟夫一起考虑这个协议的各个细节,他们这次合作的结果产生了目前在开放系统下的所有网民和网管人员都在使用的“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即TCP/IP协议。 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1974年12月,卡恩、瑟夫的第一份TCP协议详细说明正式发表。当时美国国防部与三个科学家小组签定了完成TCP/IP的协议,结果由瑟夫领衔的小组捷足先登,首先制定出了通过详细定义的TCP/IP协议标准。当时作了一个试验,将信息包通过点对点的卫星网络,再通过陆地电缆,再通过卫星网络,再由地面传输,贯串欧洲和美国,经过各种电脑系统,全程9.4万公里竟然没有丢失一个数据位,远距离的可靠数据传输证明了TCP/IP协议的成功。 1983年1月1日,运行较长时期曾被人们习惯了的NCP被停止使用,TCP/IP协议作为因特网上所有主机间的共同协议,从此以后被作为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则被肯定和应用。正是由于TCP/IP协议,才有今天“地球村”因特网的巨大发展。 编辑本段开发过程 在构建了阿帕网先驱之后,DARPA开始了其他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NCP诞生后两年,1972年,罗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被DARPA的信息技术处理办公室雇佣,在那里他研究卫星数据包网络和地面无线数据包网络,并且意识到能够在它们之间沟通的价值。在1973年春天,已有的ARPANET网络控制程序(NCP)协议的开发者文顿·瑟夫(Vinton Cerf)加入到卡恩为ARPANET设计下一代协议而开发开放互连模型的工作中。 到了1973年夏天,卡恩和瑟夫很快就开发出了一个基本的改进形式,其中网络协议之间的不同通过使用一个公用互联网络协议而隐藏起来,并且可靠性由主机保证而不是像ARPANET那样由网络保证。(瑟夫称赞Hubert Zimmerman和Louis Pouzin(CYCLADES网络的设计者)在这个设计上发挥了重要影响。) 由于网络的作用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就有可能将任何网络连接到一起,而不用管它们不同的特点,这样就解决了卡恩最初的问题。(一个流行的说法提到瑟夫和卡恩工作的最终产品TCP/IP将在运行“两个罐子和一根弦”上,实际上它已经用在信鸽上。一个称为网关(后来改为路由器以免与网关混淆)的计算机为每个网络提供一个接口并且在它们之间来回传输数据包。 这个设计思想更细的形式由瑟夫在斯坦福的网络研究组的1973年–1974年期间开发出来。(处于同一时期的诞生了PARC通用包协议组的施乐PARC早期网络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技术影响;人们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DARPA于是与BBN、斯坦福和伦敦大学签署了协议开发不同硬件平台上协议的运行版本。有四个版本被开发出来——TCP v1、TCP v2、在1978年春天分成TCP v3和IP v3的版本,后来就是稳定的TCP/IP v4——目前因特网仍然使用的标准协议。 1975年,两个网络之间的TCP/IP通信在斯坦福和伦敦大学(UCL)之间进行了测试。1977年11月,三个网络之间的TCP/IP测试在美国、英国和挪威之间进行。在1978年到1983年间,其他一些TCP/IP原型在多个研究中心之间开发出来。ARPANET完全转换到TCP/IP在1983年1月1日发生。[1] 1984年,美国国防部将TCP/IP作为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标准。1985年,因特网架构理事会举行了一个三天有250家厂商代表参加的关于计算产业使用TCP/IP的工作会议,帮助协议的推广并且引领它日渐增长的商业应用。 2005年9月9日卡恩和瑟夫由于他们对于美国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