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的三次握手机制是什么?麻烦各位直白说一下,小白不是很懂
第一次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eq=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第二次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eq=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第三次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tcp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tcp 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我们假设A和B是通信的双方。我理解的握手实际上就是通信,发一次信息就是进行一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A给B打电话说,你可以听到我说话吗?第二次握手:B收到了A的信息,然后对A说:我可以听得到你说话啊,你能听得到我说话吗?第三次握手:A收到了B的信息,然后说可以的,我要给你发信息啦!在三次握手之后,A和B都能确定这么一件事:我说的话,你能听到;你说的话,我也能听到。这样,就可以开始正常通信了。 注意:HTTP是基于TCP协议的,所以每次都是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应答,但是TCP还可以给其他应用层提供服务,即可能A、B在建立链接之后,谁都可能先开始通信。如果采用两次握手,那么只要服务器发出确认数据包就会建立连接,但由于客户端此时并未响应服务器端的请求,那此时服务器端就会一直在等待客户端,这样服务器端就白白浪费了一定的资源。若采用三次握手,服务器端没有收到来自客户端的再此确认,则就会知道客户端并没有要求建立请求,就不会浪费服务器的资源。
三次握手的最主要目的是保证连接是双工的,可靠更多的是通过重传机制来保证的。

TCP三次握手机制中的seq和ack的值到底是什么意思?
seq和ack号存在于TCP报文段的首部中,seq是序号,ack是确认号,大小均为4字节。seq:占 4 字节,序号范围[0,2^32-1],序号增加到 2^32-1 后,下个序号又回到 0。TCP 是面向字节流的,通过 TCP 传送的字节流中的每个字节都按顺序编号,而报头中的序号字段值则指的是本报文段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ack:占 4 字节,期望收到对方下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扩展资料:一个TCP连接的建立是通过三次握手来实现的1. (A) –> [SYN] –> (B)假如服务器B和客户机A通讯. 当A要和B通信时,A首先向B发一个SYN (Synchronize) 标记的包,告诉B请求建立连接.注意: 一个 SYN包就是仅SYN标记设为1的TCP包(参见TCP包头Resources). 认识到这点很重要,只有当B受到A发来的SYN包,才可建立连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此,如果你的防火墙丢弃所有的发往外网接口的SYN包,那么你将不能主动连接外部任何主机,除非不是TCP协议。2. (A) <– [SYN/ACK] <–(B)接着,B收到后会发一个对SYN包的确认包(SYN/ACK)回去,表示对第一个SYN包的确认,并继续握手操作.注意: SYN/ACK包是仅SYN 和 ACK 标记为1的包.3. (A) –> [ACK] –> (B)A收到SYN/ACK 包,A发一个确认包(ACK),通知B连接已建立。至此,三次握手完成,一个TCP连接完成Note: ACK包就是仅ACK 标记设为1的TCP包. 需要注意的是当三此握手完成、连接建立以后,TCP连接的每个包都会设置ACK位握手阶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次握手
楼上答得太好了,我配个图。前三次都是tcp,第四次是http了
其实第三次的时候SYN应该是0,即SYN=0

tcp三次握手的机制是什么
TCP协议通过三个报文段完成连接的建立,这个过程称为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 首先客户端发送SYN报文,第一次握手服务器端收到之后返回SYN + ACK,第二次握手最后客户端发送ACK,第三次握手 这样完成之后才算成功建立了一个TCP连接。

TCP三次握手原理
本文主要内容1、TCP数据包格式TCP数据包格式如下:注意到中间还有几个标志位:数据包格式当中,最重要的是理解序号和确认序号。TCP为什么是稳定可靠的,与序号与确认序号这套机制紧密相关,这也是TCP的精髓。2、TCP的三次握手众所周知,TCP协议是可靠的,而UDP协议是不可靠的。在一些场景中必须用TCP,比如说用户登录,必须给出明确答复是否登录成功等。而有些场景中,用户是否接收到数据则不那么关键,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玩家射出一颗子弹,另外的玩家是否看到,完全取决于当前网络环境,如果网络卡顿,就会有玩家已经被射杀,但界面仍然刷新不出来的情况。这种情形适合UDP。为了保证TCP协议可靠,在建立连接之时就要得到保证。最初两端的TCP进程都处于CLOSED关闭状态,A主动打开连接,而B被动打开连接。(A、B关闭状态CLOSED——B收听状态LISTEN——A同步已发送状态SYN-SENT——B同步收到状态SYN-RCVD——A、B连接已建立状态ESTABLISHED)B服务器进程就处于LISTEN(收听)状态,等待客户的连接请求。若有,则作出响应。3、TCP的传输和确认TCP 传输的可靠性,可以用一句话归结:每收到对方数据,就发送 ACK 进行确定,发送方发送后没有收到 ACK 就隔一段时间重发。就是 A 向 B 发送消息(下面将 TCP 的报文直接看做是消息,消息一词跟 TCP 报文混用),B 收到消息后需要向 A 发送 ACK。这个 ACK 相当于返回结果,没有返回结果,A 就重新发送消息。归纳起来,A 有 3 种消息需要确认。另外 A 也可以发送 RST 消息,代表出错了。出错消息不需要确认。RST 也可以当成返回接口,替代正常的 ACK。返回 ACK,表示消息发送并处理成功,返回 RST 表示消息处理失败。因为通过网络传输,还有第三种结果,就是不确定成功失败。这样归纳起来。就有三种返回结果。这两种具体情况,A 根本识别不了,都只能重发。4、TCP的序号和确认序号A 向 B 发送消息,假如同时发送 a、b、c、d 消息,因为通过网络,这些消息的顺序并非固定的。而 B 返回 ACK 结果,这样就有一个问题,这个结果到底对应了哪个消息?另外当 A 超时重发后,原来的消息延时一段时候,又重新到达了 B,这样 B 就收到两条相同的消息,那么 B 怎么确定这两条消息是相同的呢?为了解决这个对应问题,每一条消息都需要有一个编号,返回结果也应该有一个编号。TCP 的序号可以看成是发送消息的编号,确认序号可以看成是返回结果的编号。有了编号,重复的消息才可以忽略,返回结果(ACK)才可以跟消息对应起来。当建立连接的时候,TCP 选定一个初始序号,之后每发送一个数据包(消息),就将序号递增,保证每发送不同的数据包,数据包的序号都是不同的。TCP 是这样处理的:SYN、FIN 也需要递增序号。不然 A 向 B 重发多个 SYN 或者 FIN, B 根本判断不了 SYN 是否相同,这样就不可以忽略重复的数据包了。当 TCP 发送 ACK 时,相当于返回结果,需要带有确认序号,以便跟发送的消息对应起来。当发送包编号为 a,递增长度为 len。其中 SYN 和 FIN 可以看成是递增长度为 1。这条消息可以这样表示为:现在来回顾三次握手过程。 A 发送序列号x给 B , B 回复 A 确认号 x+ 1,同时发送序列号 y, A 接收到 B 的回复后,再回复确认号 y+1,同时发送序列号 x+1。给对方的回复一定是接收到的序号加1(或者是数据长度),这样对方才能知道我已经收到了,这样才能保证TCP是可靠的。

本文由 在线网速测试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https://www.wangsu123.cn/news/42576.html。